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通过一个公寓里下层百姓日常生活,描写了人们在贫穷与失望中的 

    孤独冷漠情感,具有明显的萨特存在主义的特点。但对于如何摆脱贫困 

    与屈辱,椎名又表现出日本民族的和他自己的特点,即主张忍耐。他说: 

     “忍耐会把我从一切负担中解脱出来。忍耐还会容许我超然物外作自我 

                                                                        ① 

    陶醉。不这样忍耐,生活在如此的社会里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 

    这也反映了当时日本人的一般心态。 

         在介绍与研究存在主义的过程中,日本的学术团体起了很大作用。 

    1951年,在草薙正夫、铃木三郎、武藤光郎等人筹划下,以务召理作、 

    金子武藏为首的“雅斯贝斯协会”成立。其会刊《实存》同年创刊。同 



① 《现代日本文学大系》第80 卷,第159 页。 


… Page 31…

    时,以■田启三郎、鬼头英一、饭岛宗亨等人为首的“克尔凯郭尔协会” 

    也成立了。 1957年,“雅斯贝斯协会”的分会“实存主义研究会”与“克 

    尔凯郭尔协会”合并为“实存主义协会”,会刊《实存》改名为《实存 

    主义》。协会和刊物在介绍、评论西方存在主义思想方面,在以存在主 

    义观点阐述人文学科各类问题方面,在对存在主义同其他哲学特别是理 

    性主义哲学的比较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存在主义成为当代 

     日本主流哲学之一起了积极作用。金子武藏的《实存主义哲学》、《实 

    存理性的哲学》,务召理作的《社会存在论》、《人的概念与人道主义》 

    等著作,都是日本存在主义哲学中有代表性的论著。 

         当代日本存在主义哲学在理论上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对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特点作了归纳与区 

    分。在“存在”这一核心概念的翻译上,日本学者用了“实存”一词, 

    以表示“现实的具体存在”或“这种东西的成立、现成、生成”的含义, 

                                                ① 

    把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存在”概念区分开。在日本学者那里,“实存” 

    对雅斯贝斯、海德格尔、萨特来说又有不同特点。他们称海德格尔的哲 

    学为“实存的分析论”,因为海德格尔在提出存在是什么的问题时已经 

    包含了有存在的前提。雅斯贝斯的思想叫“实存哲学”,因为他所要解 

    决的不是存在的结构问题,而是要揭示对象性认识发生矛盾、产生二律 

    背反时那个藏在背后的自我的存在,在他看来,只有这个不被对象化的 

     自我才是无矛盾的、绝对自己的存在。萨特的思想叫“实存主义”,因 

    为萨特所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明确强调人的绝对自由,强 

    调人的存在的意义;并且使这一思想产生了世界性影响,这都使萨特的 

    思想具有明显的“主义”特征。 

         第二,吸收西方存在主义观点,构筑有日本特色的思想。金子武藏 

    是日本“雅斯贝斯协会”和“实存主义协会”的理事长,着重研究德国 

    存在主义中关于社会和伦理的思想。他以雅斯贝斯的哲学概念为基础, 

    融入东方伦理思想中的“人伦”原理,试图建立日本式的“哲学实在论” 

    新体系。此外,今道友信从美学角度、西谷启治从宗教学角度、汤浅秦 

    雄从心理学角度汲取存在主义,都各有特色。 

         第三,建立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互补关系。马克思主义是战后 

     日本哲学界的又一主要理论,它是作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对立面在战后 

    取得合法地位的。又由于法国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本学者 

    也试图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例如,松浪信三郎、饭岛宗亨认为, 

    在“异化”问题上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互补性。因为存在主义侧 

    重“人格”异化,是从内在的、人性的、人格性的方面寻找办法;马克 

    思主义则侧重“劳动”异化,是从外在的、物质的、社会的方面寻找原 

    则和办法,单纯从哪一方面都不能完全克服异化现象,尤其不能离开历 

    史与社会。务召理作也主张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结合, 

    他认为从真正的人道主义目的出发,就必须既接受存在主义的主体性立 

    场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性立场。铃木亨甚至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劳 

    动现象学”,试图与克尔凯郭尔的“实存现象学”相结合,建立“劳存 

    现象学”,提出“响存哲学”的主张,即试图以“反响的存在”统一马 



① 松浪信三郎、饭岛宗亨合编: 《实存主义辞典》,引自《外国哲学史研究集刊》第6 集。 


… Page 32…

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 

     80年代以后,存在主义在日本开始衰落,但它在日本思想界、社会 

科学领域以及社会精神生活中的广泛影响和渗透,至今仍然存在。 


… Page 33…

                          三、分析哲学的发展 



     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学院派哲学的主潮流,尤其在英国和美国, 

至今仍居大学哲学论坛首位。分析哲学初创于20世纪初的英国,很快在 

欧洲流行开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其重心移到美国,很快成为美国的 

主流哲学。战后,分析哲学继续发展,它的三个主要支派——逻辑实证 

主义、日常语言学派和批判理性主义分足鼎立,并进一步衍生出许多分 

支。 

     分析哲学的产生源于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哲学的衰落。在对传 

统哲学的诸多非议与争论声中,分析哲学以它对自然科学的考察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理智的思考:找到一种如同自然科学那样可以统一认识的方 

法,使哲学摆脱独断的思辨和简单的类比,摆脱譬喻、描绘的语言和非 

逻辑的叙述,使哲学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化、技术化。这种方法就是语 

言分析和逻辑分析。显然,分析哲学的这一认识得之于取得了空前辉煌 

成功并上升为西方文明核心地位的自然科学的启发。分析哲学于20—30 

年代在欧洲的全盛,又与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现代物理学革命 

密切相关。同样,分析哲学在战后的继续发展,与西方社会的相对稳定 

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分不开。 

     分析哲学选择了语言分析为突破口,希望从方法上彻底改造哲学的 

不精确性和不确定性。分析哲学家们认为哲学不是理论,而是活动,哲 

学家的工作不是去发现和提出新命题,而是阐释思想,使已有的命题变 

得清晰。他们反对建立哲学体系,主张解决哲学问题要从小问题入手。 

为此他们以数理逻辑为主要研究手段,从逻辑去分析语言,研究现实与 

语言的最终结构。他们也考察命题是如何被证明为真或被否证的。当代 

分析哲学家们的工作,继续沿着上述方向进行,并不断开辟新领域,提 

出更多的新见解,在与其他哲学流派的相互影响中扩大着自己的理论范 

围。 



                         1。逻辑实证主义在美国 



     逻辑实证主义是分析哲学中最早形成的一个支派,于20—30年代盛 

行于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局势恶化,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 

们主要活动的奥地利、波兰等国相继被法西斯占领,学术团体被迫解散, 

大部分成员迁居美国,其学术研究中心也转移到美国。 40年代以来,逻 

辑实证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40年代是逻辑实证主义 

传播并取得主流地位的时期;50—60年代是逻辑实证主义与美国传统实 

用主义相结合的时期;60年代以后,原来意义上的逻辑实证主义衰落, 

新的语言哲学在改造继承中诞生。 



      (1)逻辑实证主义在美国的传播 

     在二次大战前后迁往美国的分析哲学家中,维也纳学派的核心成员 

卡尔纳普、柏林学派的领袖赖欣巴赫对逻辑实证主义的传播起了关键性 

作用。 

     鲁道夫·卡尔纳普(1891—1970)是逻辑实证主义的集大成者,也 


… Page 34…

是战后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原籍德国,早年在大学专攻数学、 

物理和哲学,是分析哲学创始人弗雷格的学生。192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26—1931年,他应邀担任维也纳大学哲学讲师,并成为逻辑实证主义 

维也纳学派的重要成员。1931—1935年又应邀担任布拉格大学自然哲学 

教授。由于捷克斯洛伐克被纳粹势力占领,他被迫于1935年迁往美国, 

1941年入美国籍。在美国,他历任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 

分校哲学教授,1961年退休。卡尔纳普的主要著作有:《世界的逻辑结 

构》、《语言的逻辑句法》、《语义学导论》、《逻辑的形式化》、《意 

义和必然》、《符号逻辑导论》、《物理学的哲学基础》等。 

     卡尔纳普的哲学有两个前提:对传统哲学的否定和批判,对逻辑和 

科学的肯定、崇拜。在这个基础上,他的基本观点是:哲学是科学的逻 

辑。也就是说,传统哲学关于世界本质、世界是否可知等“形而上学” 

问题的争论并不错误,但毫无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