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缘故。在科学史上,科学的发展往往与非科学的利用相关,没有神话、
传说、占星术、原始医学等等就不可能有现代的天文学、物理学等。科
学在许多方面与宗教、神话等非科学一样,带有虚假的东西,带有甚至
更大的欺骗性,它的神圣不可侵犯是人为的,是科学的不民主造成的。
只有当人们通过自由选择而选择了科学,科学才能获得更多的理性和权
威。
拉里·劳丹(1941——)是库恩之后又一位研究科学进步问题的美
国科学哲学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任教于匹兹堡
大学,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主任。主要著作有《进步及其问题》等。
劳丹不同于费耶阿本德那种无政府主义色彩的科学进步思想,而是
… Page 55…
在批判库恩“范式”概念和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基础上提
出一种“研究传统”概念,以科学进步的理性重组观点发展了库恩和拉
卡托斯的科学革命的范式更迭思想。
劳丹的核心概念是“研究传统”。他把它定义为指导具体理论发展
的一套准则,其特征是:它由若干个专门理论组成,它在方法论上有质
的独特性,它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才形成。一个研究传统,与它
内部所属的理论之间,有时候是不成功的传统统属有价值的理论,有时
候是成功的传统统属不适宜的理论。这种状况使传统与传统的转换有很
大的连续性,一个传统中的核心要素转换到另一个传统中就可能成为非
核心要素。因而科学革命并不是创造出一个全新成分的新传统,而是以
某种方式把旧传统中有价值的理论成分重新组合为一个新传统。
劳丹认为,科学进步应是人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的提高,只有
在解决问题效力提高的基础上,理性才与科学进步相关。科学进步的途
径有三个:一是增加解决经验问题的数目,二是消除反常,三是恢复有
冲突理论之间的一致性。科学进步是一种研究传统向另一种研究传统的
转换,但并非理论中断式的革命,它是非积累式的进步,但又是一个历
史上持续的过程。
劳丹的思想并没有提出更多的新见解,而仅仅是在库恩历史主义的
基础上提了一些补充意见。他希望同时吸收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两
方面的长处、克服各自的短处,但由于没说明更多的东西而没能超越前
人。
与历史主义同期的美国科学哲学流派还有科学实在论。它在哲学观
点上继承古代实在论传统,反对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主义。它在科学的
性质问题和进步问题上持客观的、积累的观点;在科学的发现问题和真
理问题上持可知论的、符合论的观点。科学实在论在当代的主要代表是
普特南 (1926—)、夏皮尔 (1928—)和本格等。科学实在论的出现代
表了科学哲学向传统理论的回复,它在向种种新颖的关于科学的论点发
起挑战,在维护科学的尊严和地位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 Page 56…
四、结构主义的流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思想界,是个思潮迭起、流派纷呈的舞台。
50年代至60年代,法国思想界一反人本主义倾向而成为结构主义的天
下。随着60年代末期法国学生运动失利,在市民社会中曾显赫一时的存
在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很快失去影响力,冷静、中庸的结构主义成为
时髦思潮,并由于各社会科学学科的成功运用而迅速传向世界各国。
严格地说,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哲学主张,而是一种对社会科学研究
具有普遍运用价值的方法和方法论。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在人们要
认识的未知的社会现象中存在着有秩序的结构,其表层结构是人们日常
感受到的社会现象的外部联系;表层结构当中还有并不显现为现象的内
部深层结构,深层结构是社会生活的无意识的联系,要揭示它,就要借
助理论模式。也就是说,人们通过建立一种显示社会结构特点的理论模
式去认识客观的社会结构。这种先由主观建立后由现象印证的结构,在
结构主义者看来,其价值并不比直接根据同一领域内的事实建立起来的
模式差;相反,这种方法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揭示出任何社会现象、历史
现象背后的无意识关系。作为一种方法论,结构主义者认为,我们面前
的世界是个纷繁庞杂的现象世界,其中深藏着一种秩序,决定着现象的
性质、特征和变化。这种秩序可以由人脑的结构性潜能去整理和安排。
人类运用心智对杂乱现象的这种有序安排,可以有效地说明或解释现
象,使现象世界成为人的世界。
结构主义的流行,是由于它用一种截然不同于以往的方法去解决社
会科学领域的一些课题。同以往的方法相比,它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与经验主义相对,主张纯粹理性。结构主义重视结构对现象
性质的作用,强调方法、尤其是理性构造的作用,这使那些最初不了解
结构主义的学者们把它等同于逻辑实证主义,因为后者也是一种理性主
义。然而,结构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有着根本性区别,这就是对经验的
看法。逻辑实证主义肯定经验是科学知识的基础,认为一切命题的真伪
必须通过经验去证实。结构主义则反对这种观点,认为知识绝不来自经
验,因为对象不会自动呈现真相,观察对象特征再多也无法揭示对象的
整体结构。要认识对象的深层结构,唯一的途径是人的理性构造。这种
构造不依赖于经验,是纯粹的理性活动。当理性构造的模式有助于说明
或解释对象时,就表明我们认识了对象的结构。
第二,与历史主义相对,主张同时性。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们一
直注重纵向发展和动态系列的比较方法,即历史主义方法。结构主义则
认为,结构并不具有随时间延续而变化的特性,而只遵从结构内部自给
自足的非时间的总体规则;结构与结构之间也没有连续性关系,而只有
互不相关的排列关系。因而研究结构应采取同时性方式而非历时性方
式,应着重于深层结构的揭示与改造,而非历史经验的总结与借鉴。
第三,与原子主义相对,主张整体性。在自然科学领域,曾经盛行
原子主义方法,即解剖对象,进行孤立研究。20世纪中期以后,这种方
法和眼光逐渐被融合观点、系统方法所取代,即把对象放到广阔的背景
下,看成完整的体系去研究。结构主义接受了自然科学的这种角度,推
广到社会科学中,强调社会结构的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认为这样
… Page 57…
可以严密精确地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
第四,与人道主义相对,主张无主体性。结构主义公开反对存在主
义为代表的人道主义,认为人道主义的道德说教不恰当地把人抬到了绝
对中心的位置,结果影响了认识活动的准确性,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对立起来,把精密的研究方法排除在社会科学之外。因此,结构主义认
为在研究社会现象时应当像自然科学一样,把人溶化到客观化的、无个
性的和无意识的结构之中,实现“主体移心”,即取消主体。
结构主义方法论并不是50年代学者们的创造,而是早在20世纪初
已经诞生,最先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索绪尔在变革传统的个人
心理语言学派的理论的方法时,主张把语言看作社会现象——一种以社
会群体方式保存的自足系统,个人言语行为受这个系统的制约。他区分
了语言的两种基本形态,即语言和言语。认为语言是有系统有结构而存
在于一定时间和社会中的抽象体系,言语则是个人在语言系统制约下的
语言运用行为。言语只是表现出来的整个语言系统的一小部分,语言则
是支撑言语的庞大基础。语言学的对象不应是表面的、偶然的个人言语,
而应是深藏其背后的语言规则体系。索绪尔还区分了语言的同时性研究
和历时性研究。认为同时性研究是从一个时期的语言横断面所进行的研
究,可以认识作为社会现象语言的结构全貌;历时性研究则是从一种语
言的历史发展过程所进行的研究,只能认识作为个人现象语言的个别历
程。语言学应当进行这两种研究,但更应当研究语言的同时性。索绪尔
还给语言的语义单位即符号作了界定,认为语义符号的意义仅仅依赖于
同其他符号之间的关系,离开其他符号而孤立存在的符号没有任何含
义,要理解任何一个符号只能去理解符号之间的结构。尽管索绪尔从没
想过把他的方法运用于语言学之外的领域,甚至不曾使用过“结构”概
念,但他的上述观点对60年代的结构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被后人
推崇为结构主义的先驱者。
结构主义方法之所以在20世纪中期一下子被多门学科所使用,其中
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然科学及应用技术迅速发展的影响。自然科学研究在
方法论上已进入到整体化、系统化、模型化时期,这既给社会科学的研
究以很大启发,也使社会科学尚不能达到精确研究水平的事实以很大的
刺激。社会科学家们在适应时代发展过程中,努力探索新的社会认识方
法,吸取和借鉴自然科学新方法,成为这个时期的一个特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