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哲学思想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留校任教,升为逻辑学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加反法西斯 

    军队。战后到弗赖堡大学任教,讲授哲学,直至退休。他曾作为交换学 

    者多次往美国讲学,在美国有很大影响。波亨斯基以研究逻辑学、托马 

    斯哲学和苏联哲学见长,主要著作有:《古代形式逻辑》、《形式逻辑 

    —逻辑问题的历史陈述及其文献》、《欧洲当代哲学》、《哲学思维之 

    路》、《苏俄辩证唯物主义》、《苏联哲学的教条主义基础》等。 

         波亨斯基是一位神学哲学家,他对逻辑学、哲学和苏联哲学的研究, 

    始终是以神学理论为指导的。他与马利坦不同,侧重于哲学本体论问题 

    探讨,坚持托马斯主义的基本思想,并把认识论、自然观、伦理学等都 

    纳入神学体系之中。他又与吉尔松不同,吸收现代科学知识,如数理逻 

    辑,调和宗教与科学的矛盾。他对作为苏联主导意识形态的马克思列宁 

    主义有深入的研究,在观点上持否定态度。 

         关于上帝的论证,波亨斯基认为必须承认上帝的存在,“因为非理 

    性的东西是不可能的(由于存在与真实密切有关),所以,如果不承认 

                                                       ① 

    造物主,便不能承认经验熟知的存在物的存在” 。他以本质与现实存在 

    的关系进行论证,认为在二者的同一之中本质是无限的,由于无限才使 

    现实存在充实,使一切美、善等价值充实,而这个无限只能理解为上帝。 

    与传统神学不同,波亨斯基在肯定上帝是无限的同时,强调上帝的精神 

    价值,认为上帝不是一个存在物,仅仅是类比意义上的存在物,上帝是 

    精神、意志、仁慈、认识,可以类比为人格。但是,也不能把上帝理解 

    为柏拉图的理念,因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也是实体世界,上帝并不在现 

    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而只在现实存在物之中。因此,对于上帝的 

    认识,不能单靠哲学的理性证明,而要通过启示和信仰去完成,哲学不 

    能代替神学。 

         从宗教信念出发,波亨斯基全面说明了他关于世界的看法。从哲学 

    意义上来看,波亨斯基的论述是一种传统理性主义的范畴推演,即从存 

    在开始——上帝即存在;上帝之外的存在一分为两——现实与潜能。潜 

    能是基础,现实是基础之上的规定;生成是潜能与现实之间的过渡,它 

    使现实与潜能进一步转化,于是便有四因——质料、形式、动因和目的。 

    其中,目的因是最高原因,它决定了动因,动因将形式带入质料,使质 

    料富有现实性。形式转向质料的生成,使原始物质出现,这是一种没有 

    任何规定性的存在成分。形式作为存在物的能动因素,使原始物质衍生 

     出最低级的无生命物体,进一步衍生出生命有机体,从植物到动物,再 

    到人。在人这种高级形式中,出现了灵魂。灵魂是唯一的,更高级的精 

    神形式,它包含了一切低级形式,具有完满性;灵魂属于最高阶段,即 

    精神,它以非物质性为特征,具有独立性。精神有两个职能:认识和意 

    志。认识也就是理智、理性,是人们对经验进行抽象的工具。意志是善 

    的能力,善具有两种价值:审美的价值和行动的价值。其中,行动的价 

    值更重要。人具有天生的善的禀赋,但必须通过自我教育才能开发出来, 

    因而人必须去做,使自己获得道德性。善的行为取决于良心,良心作为 

    天生禀赋,是自然的表现,其所以如此,是上帝的计划,“上帝的计划 



①  《西方现代资产阶级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442 页。 


… Page 75…

                                ① 

    为建造世界奠定了基础” 。可以看出,波亨斯基由上帝出发,绕了一大 

     圈,又回到上帝。这种论述方式,既是天主教神学的基本表达方式,也 

     是19世纪中期以前的理性主义哲学的传统推演方式,波亨斯基只不过在 

    推演过程中加入了一些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的旁证。 

         作为长期研究苏联当代哲学的学者,波亨斯基对辩证唯物主义,尤 

    其是列宁、斯大林的思想持批判态度。他认为,马克思是一位国民经济 

     学家、社会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他的主要理论成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辩 

    证唯物主义是黑格尔辩证法和19世纪唯物主义的结合,这主要是由恩格 

    斯完成的。在苏联,列宁和斯大林从意识形态需要出发,对马克思主义 

     学说,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作了系统化的解释并规定为学校必修课程和 

    不得违背的原则。这样做的结果,使马克思主义成了极端的教条。而从 

    理论上讲,“比这些可能是偶然的特性更重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反 

     动性质:这种哲学实际上是直接倒退到19世纪中叶,并试图原封不动地 

                                  ② 

    恢复那个时代的精神状况” 。波亨斯基认为,列宁给物质所下的定义, 

    使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成为“一种古典的和过激的唯物主义”。列宁 

    把认识和意识规定为对物质的复写、摄影、反映,使认识论陷入了逻辑 

    矛盾——主观的以需要为前提的相对真理观同客观的以实在为前提的复 

     写认识论的矛盾。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波亨斯基对经济需要决定道德、 

     审美、宗教的观点持激烈反对态度。尤其是对宗教起源于恐惧和愚昧、 

     宗教终将消亡的观点,他极不赞同。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宗教不 

    会归于消亡,不会由于无产阶级的不需要而消失,相反,宗教同道德、 

     美学一样,不会变得衰落,而是发展起来,因为宗教在本质上不是帮助 

    剥削的工具,而是人类的精神需要,是信仰。 



                4。泰依亚的宗教进化论和70年代的泰依亚主义 



         泰依亚·德·夏尔丹 (1881—1955),法国神父和考古学家、哲学 

     家。他出生于天主教家庭,早年就学于教会学校,获哲学学士和数学学 

     士学位。1899年加入耶稣会,成为神职人员,在法国圣路易学院讲授哲 

     学。1903年往英国进修神学,后晋升为神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做 

     随军神父,战后回国继续从事考古学和哲学研究。从20年代初起,他热 

    衷于古生物考察,曾先后8次到中国作古生物挖掘和研究。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他一直在北京考古。战后,由于他的进化论思想,他被天主 

    教会批判。1950年,教皇庇护二世曾发布通谕谴责泰依亚,说他“否定 

    上帝启示的真理”,是“公然为虎作伥,替别人宣传辩证唯物主义”。 

    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1954年他不得不迁居美国,次年即逝世。他的主 

    要著作有《泰依亚全集》10卷,其中《人的现象》和《人的未来》两卷 

     是他的代表性著作。此外还有《泰依亚选集》和诗篇、信札等。 

         泰依亚既是一位神父又是一位考古学家,这在他并不矛盾。相反, 

    他以大量的考古资料为依据来阐述他对上帝的信仰,形成了他的进化论 

     宗教哲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对宇宙作一个总括的科学解释”,因 



① 《西方现代资产阶级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第445 页。 

② 同上书,第446 页。 


… Page 76…

     而他的“著作既不是形而上学作品,也不是神学论著,而完完全全是一 

     种科学的报告”,是“一种超物理学,而不是一种形而上学”;为此他 

     称自己“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神学家,而是古代希腊人意义上的物理 

                                                           ① 

     学家(自然哲学家)——即(现象)的研究者”。尽管如此,他通过对 

     生物和人类进化所作的哲学论断仍然表明他是一位主张进化论的神学哲 

     学家。 

          泰依亚的进化论,汲取了达尔文的思想,并补充大量新的考古材料, 

     着重描述了人类及其精神的形成。他把宇宙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宇宙生 

     成、生物生成、人类生成、心智生成。任何一种生成都须经过漫长的时 

     间,有的已测定出上万或上亿年,如无机物的生成。每个阶段的进化都 

     向着顶点发展,这使各阶段之间呈现出低级向高级的递进。第一阶段是 

      “地质层”,地球处在被水覆盖和空气包围状态,没有生物。第二阶段 

     是“生命层”,从生物出现到人类经历了20多亿年,人类是在生物种类 

     增多、生命层进化到顶点时才出现的。第三阶段是“人类层”,进化集 

     中在人类身上,使宇宙间出现了崭新局面。人类的进化向更高方向发展, 

     人类“创造了思维”,于是,第四阶段“心智层”出现。这时,宇宙的 

     进化集中于人的心灵、精神、思维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人类运用它们去 

     观察、理解、创造世界和人类自己。进化还将继续下去,但“人在其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