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里禁止土葬,禁止祭祖,工作紧张以及工资收入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等原因——使得①中国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形成了两个独立的世界。一个人同其故乡的纽带关系,同农村的密切联系,是以前传统的中国城市的显著特点, ① 这种差异的详细情况请参见马丁·金·怀特:“当代中国的城镇”,载《当代城市研究》1983  年第10 期,第9—20 页。有关1949 年以来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隔阂的详细情况,请参见苏 拉米斯·海因斯·波 特:“现代中国社会秩序中农民的地位”,载《现代中国》1983 年第9 期,第465—499 页。但是在革命后30年来,这种特点越来越不明显了。这里有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1952年一位观察家在上海曾写道:“当阴历新年就要到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老人们都走出乡村,肩上扛着年货,到城里去看望他们的子孙。”②这位观察家提及的这种走访活动,常常要持续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城乡亲戚之间相互馈赠食品、礼物和其他人们喜闻乐道的东西,但是到了70年代,这些现象就很难再看到了。
  1976年毛去世时,许多重要的支持政府的力量都被侵蚀了,各地政府的不满情绪在歌舞升平的表象下积聚起来。这时期严格的政治控制使得这些不满隐伏下来,但是偶尔也有一些地方动乱纷起,一些罢工活动、退伍军人团体的抗议以及发生了其他的类似事件。在看似平静的外表下,问题成堆,1976年的几个月里,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相继去世,再加上毁灭性的唐山大地震,更加剧了人们对未来前途的忧虑。 ② 伍德: 《中国的一条街道》,第149 页。毛泽东以后的中国 (1977年及1977年以后)随着毛的去世和一个月后毛的激进的支持者“四人帮”被捕,中国领导 人在工作中不能不感到危机。危机来自多方面:人们工作不积极,党的权威 被削弱,权贵们搞特权遭人民憎恨,供应匮乏又怨声载道,青少年犯罪不断 上升和其他紧迫问题。后来改革开始。改革采取旨在处理这些危机的多种方 式:揭露和谴责由于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灾难,削减把城市青年送往农村的 计划,逐步建立各项法规,对西方贸易和接触实行新的开放政策,放松了对 通信、文化和私人企业活动的控制,努力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教育制度和复 兴可预见的机会结构,重新强调尊重知识分子以及努力降低阶级斗争的重要 性。总之,一种痛苦反思中国缺点的气氛取代了文化大革命十年中那种革命 的自满热情。
  在经济领域,毛去世后,食品和工业制品供应方面都有改进,人们的抱 怨减少了。1977年以后工资增加了几次,工资长期冻结的局面宣告结束;体 力劳动者又可以通过奖金和计件工价等方法,增加他们的收入;加快了城市 住房建设,给那些住房条件恶劣,早该分房的人解决了住房问题;总的来看, 这些变化是受欢迎的,虽然期望得到的东西很多,一时还难以得到充分的满 足。
  在恢复和提高社会地位方面,大批曾遭受污辱或被降级的人得到了平反 和提升,许多有技术的人重新找到了更适合他们发挥其聪明才智的工作。海 外华侨和知识分子等恢复了他们往日的特权,有的人甚至由于补发工资或房 租,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横财(事实上,这种补偿从1977年就开始执行了)。 加速为送往农村去的青年在城里安排工作,对城市应届中学毕业生下放到农 村去的压力有效地取消了。由于恢复了考试竞争、重点中学、从中学保送上 大学等制度,城市青年们感到,要想以后获得一份光宗耀祖的工作,现在主 要必须清除一系列影响成绩提高的障碍。表达个人的喜好和事业上的理想不 再受到责难,有极少数的人甚至可以准备重新出国深造。以前绝对禁止私有 企业和限制集体企业的做法业已否定,人们开始大量地以私营方式开饭馆和 做其他服务行业的生意,集体公司也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出来,吸收了绝大 多数还是第一次谋职的城市青年。这些变化以及在城市里农民“自由市场” 的重新开放,给原本单调的城市生活注入了些许生机。
  一些其他因素使市民们对眼前的变化并没有像当局希望的那样感到心满 意足。比如说在1979年之后,肉类、蔬菜和其他基本食品的价格上涨,政府 控制物价显有难色,引起通货膨胀新高潮,使许多市民感到纳闷,他们增加 了的工资究竟能使他们多买多少东西。尽管那些获得平反和恢复先前地位的 人欣赏这种改进,但他们主要的情感往往依然是为自己辩护。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的感激之情又被怨恨冲淡。同时,由于变化缓慢和官僚们在这些变革问 题上无休止的争吵,许多人又感到着急和愤怒。
  基本的问题是事实上所有的人都感到他们早该获得这些改善了,但是在 实施这些改革措施中,有一部分人受到青睐,获得了实惠和特权,其他人却 没有,从而引起更多的妒忌和怨恨。1977年以后,人们在单位里花费了无数 时间开会讨论谁应该长工资,谁应该得奖金,有时一些没有被评上的人甚至 在同事和上级面前声泪俱下,向他们诉说如果这次他们落选,今后生活将会 如何艰难。那些不在评选之列的人当然不会心甘情愿,有时他们会以别出心裁的方式来表达肚子里的怨气,比如在工厂烧热水的锅炉工,用停止供应热①水的办法来告诉其他人,他们对生产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当数量的市民开始意识到,他们并没有从这些变化中得到足够的利益。在当时怀疑一切的气氛中,认为官僚和知识分子比一般老百姓得的好处多的观点被广泛接受了。之后,当局要“砸破铁饭碗”以提高企业效率,解雇或开除那些素质不高和调皮捣蛋的工人,这些都使工人感到了威胁。
  对于那些工作还没有着落的年轻人来说,在这种形势下,他们更是心急如焚。逐步停止“上山下乡”运动,起码使他们不再担心会被流放到农村。
  但是大部分过去积极要求下放到农村的人仍然被困在那里,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感到伤悲,当1978—1979年“民主运动”爆发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些人溜回城市并参加示威游行。即使那些能找到工作的年轻人也发现,他们大多数人都只能在集体或是新恢复的私营部门工作,这些工作大都收入微薄,没有名气,几乎没有额外的收入,更谈不上什么前途了。因此,一些年轻人虽然从农村返回了城市,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因为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感到怅然若失。由于被困在不体面的工作岗位上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仅在收入方面,而且还在住房、找对象和其他方面——有些年轻人干脆拒绝接受给他们安排的工作而甘心待业,寄希望于最终能考上大学或是重新能被安排一个较好的工作。
  改革后的学校制度,使大多数城市学生一心想上大学,然后在当时中国①号召的“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作一名倍受尊重的专家。但是,正在变化中的人口形势,使得这种竞争比过去更加白热化。1965年,超过40%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上大学(在1953—1956年曾达到100%),到70年代末,②能够顺利上大学的不足4%。所以在毛泽东以后发生的变化恢复了一个清晰的机会结构,同时也给人们以想象和希望,但只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希望而已。1979年以后,当局开始着手处理由此而带来的问题,如把一些普通中学改造成职业或技术学校,鼓励父母提前退休以便让自己的儿子或女儿接替。
  然而,如何安置大批失望了的城市中学毕业生(现在称之为“待业青年”而不是“知识青年”或“社会青年”)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70年代,市民们感到前途暗淡,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诠解为什么官方的计划生育政策能取得不同寻常的成功。这期间,在有的城市出生率下降到千分之十。根据官方的说法,这个成功应该归功于计划生育运动本身。文化大革命的混乱秩序使计划生育政策受到挫折,1970年以后,这项政策逐步走向严格,每对夫妇只能生两个小孩,并为实施该政策而建立了严格的奖励和处罚制度,采取避孕措施有时甚至连妇女的月经期都受到了单位和邻居的监视。但是官方的这种要求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城市的出生率从60年代初就开始下降,到1971年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此时官方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① 参见法新社报道,北京,1979 年2 月4  日,载外国广播信息处:《中国动态》,1979 年2 月 6  日。 ① 例如,一位到中国访问的人在观看一场音乐演出的时候,发现女主角用歌词表达了她希望把她红色的花 朵敬献给的人:“多少年来我们赞美工人和农民而忽视了科学家,我留着这些,准备献给那些努力学习将 来成为科学家的孩子。他将领导中国的现代化。”W。E。加勒特: “中国著名景点”,载《国家地理》杂志 1979 年第156 期,第548—549 页。 ② 最后一个数字转引自罗森:“教育改革的障碍”,第11 页。③正出现方兴未艾的势头。 由于人们对自己的孩子所面临的未来茫然不可预见,再加上住房和日用消费品短缺,以及由于女性普遍都有工作而加重了抚养孩子的沉重负担,使得生育两个或只生一个孩子能被许多市民接受,因此,甚至在政府对他们提出这种要求之前他们就已经这样做了。①在任何复杂的经济生活中,都存在这样的难题:已有的物质产品和机遇与人们的愿望之间很难完全一致。在中国,这种悬殊的差别所带来的后果,尤其令当局感到棘手。例如,长期被抑制的需求更刺激了愿望的增长,其增长速度之快使当局很难满足其要求,原以为作了一些改善能使大家感激涕零的,但由于水涨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