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头也是皱起来的。
等少齐睡熟之后,永芳便将李万三叫来问话。李万三见屋中情形愣了下,永芳笑道:”不要紧。世子爷太累了,这会放松下来,让他好好睡一觉。咱们说话小声点,他不会醒来的。“
李万三点头明白。
永芳要问的是安王和少峰的情形。李万三告诉永芳,安王在七月十六这一日就醒来了。得知月姨娘被侮辱,后又被少峰杀了,当时气得差点又昏迷过去。安王指着少峰大骂,少峰就和安王对骂。少峰这人很混账,很不着调,但是还没猪狗不如到对安王动手。就是给他刀子,他也没弑父的勇气。少峰的办法就是将安王看守起来。至于少鸿,也只是受了点皮肉之苦。
五王爷那里,因为少峰的靠拢也就没对安王动手,如此安王因为少峰便保住了一条性命。
后来少齐进京,过后少峰‘暴病身亡’,至于是什么病,没人会去追究。关键在于少峰必须死,他死了少齐还可以遮掩一二,只说暴病身亡。他要是不死,皇帝就一定会清算他从逆之罪。那么少峰的下场更惨。少齐如此做,一方面两人是兄弟,另外一方面也是为孟二奶奶和淳哥儿着想。要是淳哥儿有一个乱臣贼子的父亲,那么淳哥儿这辈子算是彻底完了。
即便少齐真的做了皇帝,少齐也不能推翻开成帝对这次事件的定性。乱臣贼子就是乱臣贼子,不过是罪名轻重的问题,而不是谁无辜不无辜的问题。所以为了大家,为了淳哥儿,为了安王府,少峰死得其所。
永芳没有追问细节。细节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永芳叹息一声,少峰就这么死了,还真是便宜了他。但是永芳也很清楚,这是最好的结局。永芳得了消息后,就让常嬷嬷去和孟二奶奶说一声。这十多天来,孟二奶奶晚晚睡不好,就是纠结着京城的局势。如今少峰这个祸害死了,想来孟二奶奶也能出口气。
孟二奶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意外的显得很平静。哦了一声,然后说了声感谢大嫂的话,就将常嬷嬷打发了出去。孟二奶奶将自己关在屋里坐了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红着眼睛出来,交代一番。所有二房的人都换下颜色鲜亮的衣服,全都穿上孝服。如今人在别院,不方便置办灵堂,但是该做的也要做。
孟二奶奶抱着淳哥儿,神色平静。人死了也好,总比活着祸害人要强。如今就剩下孤儿寡母,想来少齐和永芳也会善待他们两母子。淳哥儿的将来也有所保障。在无人的地方,孟二奶奶畅快的笑了一回,笑够后,在人前她就是正儿八经死了丈夫的女人,悲伤无措可怜。这辈子跟着儿子过,其实也挺好的。
七月二十九这一天,皇帝启程回京。八月一日大朝会,明旨下发对所有从逆人员的处置决定。至于首犯五王爷,除籍,鞭尸一百。这是皇帝和大臣们讨价还价的结果。本朝太祖又没有规定不能鞭尸,于是皇帝就钻了这个空子。至于五王爷一脉的人,儿子全部处死,孙子辈的全部贬为庶民。女眷绝大部分处死,留下几个人照顾孙子辈。
按理说处决犯人之后,就该是赏有功之臣。少齐算是首功,更应该重重的赏。可是皇帝并没有下旨赏赐,这就让大臣们疑惑了。皇帝借口身体不行,过了初一的大朝会就请假不上朝。皇帝身体不好也是事实。
而且除了赏赐有功之臣外,最为要紧的就是立太子。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皇帝没多少活头了,要是再不立太子,那可是祸乱之源。五王爷为什么造反,不就是想做皇帝。要是皇帝早点立太子,五王爷未必会造反,皇上也就不用死那么多儿子孙子曾孙子。
五王爷这次叛乱,诸位皇子几乎死绝了。年龄大的就剩下安王一个。年龄小的也就剩下十三皇子和十五皇子。安王那身体只怕连皇帝都不如。偌大一个国家,总不能立一个短命鬼皇帝。大臣们自动的排除了安王。于是目光就落在了十三皇子和十五皇子。
丁家这下子闹腾起来了,女婿有可能做皇帝,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丁家发动所有能够发动的力量,势要让十三皇子坐上皇帝宝座。就是丁晚晴也不安分,整日里往各家勋贵串门,其目的不言自明。至于十五皇子,他的出身和十三皇子比起来更是不如,加上他最小,没人看好他。于是十三皇子就成为太子的最热门人选。一时间皇帝那里,全是各种请立太子的奏折,大家异口同声请立十三皇子为太子。
皇帝一本都没看,只问了句汤福,”内阁可有人上本请立太子?“
”还不曾有。“
皇帝暗骂一句老狐狸。内阁大佬们不动,皇帝可等不及了,他这身体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口气没上来就死了,到时候朝中定会大乱,那他这些年的安排岂不是白费了。于是皇帝先是召内阁成员谈话,谈话内容不知,总之肯定是和立太子有关。接着皇帝又召派汤福去安王府看望安王爷,又将少齐召进宫说话。说话内容同样不知。
永芳心里淡定的很,皇帝的意图她已经猜测出来,如今要等的就是看皇帝何时立储。不过看看少齐,这位未来要做皇帝的人,比永芳还淡定,每天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吗就在皇宫,要么就在三大营,要么就在安王府。和以往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相比较而言,真的没区别。但是真要说区别还是有,安王府的守卫增加了,有很多生面孔。少齐身边明面上的侍卫也增加了,有好几个华春告诉她,全都是一流高手。而且华春还打探出,暗地里的守卫不小二十个。分三班跟着少齐,确保少齐不会出现任何危险。
永芳迥然,这些人什么身份?是皇帝的暗卫吗?看来皇帝真的很看重少齐,是非要立少齐为太孙,这世上除了死亡,谁也挡不住皇帝的决定。
八月二十八,皇帝上朝。面对汹涌的朝臣们,面对请立十三皇子为太子的呼声,皇帝视而不见。直接将他的决定抛了出来。当朝臣们听到立安王为太子的时候,傻了。安王名分上是活在世上的皇子里面最为年长的,母族身份高贵,妻族身份也很厉害,立他为太子,在大义名分上半点问题都没有。可是安王那身体能行吗?就安王那样,只怕皇帝还活着,安王就死翘翘了。
结果还没等丁大人那派人马出言反对,主要是不好措辞,总不能直接说安王要死了吧。内阁首辅表态了,支持皇帝的决定,皇帝的决定正确无比。紧接着内阁其他成员也都纷纷表态支持。拥立十三皇子的人都傻眼了,这是什么状况。
接下来又是一个重磅炸弹,不仅要立太子,还要立太孙,立宋少齐为太孙,理所当然。如此,众人才明白皇帝的这盘棋原来重点是在宋少齐身上。宋少齐好啊,比安王靠谱多了,身体健康不说,最重要的以他的能力完全胜任皇帝这份工作。
好嘛,原来皇帝下了很大一盘棋,聪明的人很快就反应过来了。皇帝这盘棋都下到最后几步了,绝对没有翻盘的机会。反对有什么用?安王名分上好无异议,比十三皇子好多了。加上又立了太孙,即便安王立即死了,也没关系。
朝堂通过皇帝立太子和太孙的决议,紧接着便明发旨意,昭告天下。钦天监选日子举行立太子和太孙大典,务必尽快。礼部全权操办立太子和太孙大典,务必每一个步骤都符合礼仪。务必让安王和少齐的身份名正言顺,绝无异议。
永芳得知少齐被立为太孙的消息,表情很平静。早就知道的事情,实在是激动不起来。反观少齐,这人也很平静,虽然没人的时候,尤其是在床上的时候也激动了两把,但是在人前,那绝对是半点错误,半点激动也无。还一再口口声声的说他的德行不足以成为太孙。谁会当真,只当他是必要的谦虚罢了。这个大家都懂,总是要谦虚一下的。
再看安王,被天下掉下来的馅饼砸中,那种激动心情难以言表。永芳看着,生怕他激动过头了,没撑到立太子大典就没了。显然和她这么想的人不止一个。从明发旨意那天开始,三个太医常驻安王府(等立太子大典过后,方能搬进东宫),名贵药材流水一样送到安王府来。什么百年人参,灵芝,雪莲,什么补身体就用什么。至于用了大补之物后,安王还能不能撑住,估计没多少人关心。唯一需要保证的就是安王要活到大典举行之后才能死。就是只剩一口气,也要死在大典上面。
估计安王也清楚自己的使命,反正迟早都是要死的,不如死的更尊荣,更名誉,更加光辉。以太子身份下葬和以亲王身份下葬,那绝对是两个待遇。就是史书上的待遇都是天差地别的。安王很配合太医,太医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要他吃药就吃药,要他下床运动就下床运动。大家齐心协力,保证立太子大典顺利举行。
九月二十九,黄道吉日,诸事大吉。这一天也是钦天监选择的日子。立太子和太孙的仪式,不比皇帝继位的仪式差半分,整套流程下来,有上百个要注意的细节。每一个细节,就连走路都有说法,大礼仪都有规定。礼部那些官员都能给你说出一本书来。每一步,每个方位,如何跪拜,如何说话,如何动作,全都有讲究。这样的仪式下来,就是如少齐这样的壮年男子,也都感觉吃不消,更何况是安王这个即将要死的人。为了预防意外,太医是随时准备上场,安王身边伺候的人和礼官一起真的是架着安王一步步的完成。到了最后,就是走路,安王也是被人架着的。否则他只怕一沾地就要倒下去。
从早上开始,一直到天黑,仪式顺利完成。礼部官员最是兴奋,这一次大典,足以写成教科书,当做范例讲给后人听。
至于安王回去后就直接躺下了。就是躺下了,也要躺在东宫里。安王当天就被接到东宫,而少齐和永芳等人则可以慢一点。毕竟太孙相对于太子来说,责任没那重,要求也没那么严格。
永芳抓紧这点时间,和少齐好好的享受,等以后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