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0219大师语录-余秋雨解剖文学(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的人,这个人这个概念,是最重要的概念,而这个话说出来的时候,他已经疯了,这里边一定有非常深刻的内容,这个深刻内容是文化程度的人理解不了,理解不了不要紧,让他们理解外面一层结构就可以了,外面一层结构好不好,也挺好,两个坏女儿,一个好女儿,大家提倡做好女儿,叫爸爸不要糊涂,再老也不要糊涂,这个结构也挺好。但是,背后一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一个未知结构在这个未知不是老百姓未知,是他故意安排给了一个思考结构,两难结构,这两难结构是怎么回事呢? 

  我具体地讲一讲,李尔其实是个非常聪明,非常英明的皇帝。他没有生儿子,他愿意把自己的国土一分为三,分给三个女儿。这点他已经是很英明的了,分给三个女儿,他只有个要求:女儿们,我的国土要分给你们了,我不要国土了,你们去掌权吧。我想我觉得你们都会对我非常好的以后,这肯定的。但是,现在国土还没分以前,你们是不是讲一些话给我听听,讲一些好话给我听听嘛,过一会儿就不一样了嘛,你们掌权了嘛。大女儿讲了很多很多,“爸爸,我的生命就是你,你就是我的生命,没有你,讲了很多很多话。二女儿讲得更厉害了,姐姐讲的一切和我一样,只有一个不一样,就是我比姐姐更爱你几分,讲了越来越好的话。只有小女儿说,爸爸,我不能把我的爱全给你,我是爱你的,我不能把我的爱全给你,因为我还要结婚,我还要留下一部分爱,给我还没有找到的那个夫君,然后我还要留下一部分爱,给我们的孩子,所以我只能给你属于我女儿给爸爸的那份爱。”爸爸就有点发火了,我要把国土全分给你们,你在爱的问题上跟我讨价还价,还留下一些爱,然后说你这个要不要改口,小女儿说我不改口,肯定是这样的。那你不改口,那我改口了,国土不一分为三,国土一分为二。给大女儿、二女儿,你没有。这正好有一个法国大使,当时正好看到这个场面,把这个小女儿娶走了。就觉得小女儿好,就娶走了。大女儿、二女儿拥有了国土以后,后面的情节就是不断地迫害爸爸,而爸爸他其实是后悔了,但是心里不敢说明这一点,然后总有一天他无处可去,在狂风暴雨之夜,在森林里边发疯了。那个远嫁给法国皇帝的小女儿,知道爸爸的处境以后,请求自己的夫君带部队,带兵来救爸爸,但是在战斗当中她自己死了,然后爸爸抱着女儿的尸体说,我发现了真正的人,这里边有一个,莎士比亚提供了一个非常厉害的结构。这个结构我只有解释大家才能明白,这个不是我的解释,是20世纪的几个大导演,大理论家的解释,什么解释呢?就是李尔脑子那么英明,那么清楚,他没有儿子,他愿意把国土一分为三,给自己的女儿,这么一个人,他那天难道听不出。那天大女儿、二女儿讲的是假话,小女儿讲的是真话吗!他难道作为一个父亲,不知道小女儿说,我要把我的某一部分爱留给我的丈夫,留给我的孩子,这是真话吗!他难道听不出来吗?他应该听的出来,他为什么听不出来。如果是一个很糟糕的剧作家写的剧本,我们可以说这是个糊涂的爸爸。但是问题这是莎士比亚写的,莎士比亚不会犯这个编剧错误,把李尔写成个傻瓜,是傻瓜有悲剧,整个悲剧就没有分量了。如果是傻瓜有悲剧,那就没有分量了,他如果是个专门想听人家拍马屁的人,那这个悲剧就没有分量了。所以,总有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总有20世纪的大师说,其实那一天李尔明白,土地还没有分的那一天,李尔心中非常明白。大女儿、二女儿讲的是假话,小女儿讲的是真话。他心里非常明白,这一点就厉害了,这个时候开始,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出来了,就是为什么他心里很明白,他要处罚那个讲真话的人。文艺复兴大师莎士比亚悄悄的出现,他想告诉人们,在文艺复兴之前,在封建的权威当中,处于最高权威的人他是不要听真话的,他要接受的是假话,他知道假话,他也要接受。他知道真话,他也要拒绝。于是莎士比亚必须把他的权位剥夺,不是两个女儿剥夺他,是莎士比亚剥夺他。让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去承受生命的磨练,让他懂得作为一个人,真实是多么重要。让他首先变成一个人,让李尔变成一个人,变成人以后,他才知道真实的重要。他如果不变成人的话,他在这个权位上,他不知道真实的重要。所以他把假话当作好话,把真话当作坏话。明明知道,他也这么倒过来,不是他糊涂,他一点没糊涂。他清楚,但是他异化了。他当时不是人,原因很简单,他是个皇帝。他不是人,他变成人以后,他会认识到他全部价值的转移,莎士比亚在这个戏里,他就完成了一个价值转移。就是把封建王朝的价值观,在剥夺的过程当中,让李尔去体验。李尔在这个体验当中懂得了真实的重要,所以他抱着小女儿的尸体就说,我才看到了真正的人,这句话才会有着落,大家理解这个意思吗?所以他在背后隐藏着这么一个非常艰深的,只有人文主义者才能怦然心动的结构,才能使他成为大师,才在这个意义上他提出了人的问题,就是普通人的问题是什么。 

  但是,他里边又出现了两难结构,懂得了当时又有什么用,懂得的人是一个疯子,他疯了才懂,在没疯的时候他不懂。在脑子最有发言权的时候,他更不懂,最有发言权就是有权威的时候。有权威的时候,他又最有发言权的时候,他完全不知受磨练的时候,他还没疯的时候,懂得一点他不敢承认。他能承认的时候,是他疯了的时候,这个作品就非常深刻了。除了一个人文结构对人的呼唤以外,他又设立了一个台阶。人们懂了,这非常懂得全人类的一个思维结构,这个就需要人们慢慢地去体会。所以莎士比亚出现了好几层结构,大家知道吗,至少在这儿出现了三层结构了。一个就是一般的观众所看到的,一个糊涂的爸爸,两个坏女儿,一个好女儿这个结构。这个结构也挺好,莎士比亚也是故意的,你说是读错了莎士比亚,没有读错。莎士比亚就这么安排了,第二层结构就是只有把封建的集权剥夺以后,他才能够体验作为一个正常人对真实性的要求,他脚踩在地上才知道真实是什么;第二层、第三层,他就觉得人类的一个无法解决的悲剧,是有话语权的时候,他不会知道这一点。知道的时候,已经没有话语权,甚至已经疯了。疯了才知道,知道了就又会疯,那么人类的知与疯是什么关系?所以暴风雨之夜是非常深刻,这是第三层了。这样的话莎士比亚的结构就变成了一个殿堂,有好几层的殿堂。你看任何一层都可以,都能满足。它这个结构不是完全封闭了,为什么李尔抱着女儿的尸体在疯了的时候说我看到了真正的人。这一点给年纪很轻的读者产生一个疑问,好像后面还有意思。为什么讲,女儿啊,你是我的女儿,如果这样的话就封闭掉了。第一层就结束了,不,他讲到的是人。这样的话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隐隐约约后面一层,这我说的叫半透明了,他预示着后面还有层次。 

  像这样的结构方式,在我看来是一个大构架。把最值得思索和最值得隐秘的结构放在背后,而不是在表层上显露出来。它就这么一层构架,莎士比亚一下就显得非常伟大。我相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说的雅俗共赏的问题,其实也容易解决。所以这是在我看来是一个谋略,是个艺术谋略。这个谋略在我们身上其实都能够充分的有一种感觉,我个人可以跟大家聊聊天,我的艺术感觉非常重要的,我要感谢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讲了很多很多。我在农村长大,后来到十岁的时候。因为农村周围没有中学,我就来到了上海。我父亲在上海工作,来上海的时候,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进了一个现在叫黄浦剧场的一个电影院。电影院当时看电影太便宜了,只要五分钱。我进去连续看了两个苏联拍的莎士比亚的,一个是《第十二夜》,一个是《奥瑟罗》。凭心而论,十岁的男孩子,而且是当年的十岁的男孩子,是不懂得爱情的。我说凭心而论,应该说是没有完全看懂这个作品。但是我震撼式的感觉了一种美,这个美还不是剧中人的美。我觉得这完全是一个让我可以终生投入的一个世界。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也不太懂得这个世界,我就知道这个世界是美不胜收,人完全是晕了一样的从电影院里走出来。这是我讲的半透明的双层结构,它给我看的是表层,表层我看不明白。但是我看明白的东西,其实完全没有看懂,但是它隐隐约约给我感到背后还有很多文章。就是那个背后的文章带领着我一步一步地走入了很深的殿堂,这一点非常重要。莎士比亚老做这个手脚,这个手脚是很奇妙的手脚,他在一个看上去很浅的作品当中,谁都懂得的作品当中。他埋一个井口,留下一个窗口,让你看到里边好像有很深的殿堂。我们看那个南方的园林的时候,有这种感觉。我们以为走完了,突然有个小窗口,看到里边还有,你推进去是这样的。这样的话,我大体上讲明白了未知结构和两难结构,这种深刻的东西放在一般的文学创作当中它的艺术谋略,它怎么放,它要放在比较后面。一般说在比较后面让了解这个东西的人震撼。莎士比亚好像前面讲得非常明白,到最后一个层次的时候,一个困惑的莎士比亚,一个思考的莎士比亚就出现了。 

  那么,现代派的文艺呢。觉得这个谋略太复杂,这我们对现代派文艺我们也讲几句好话,它觉得这个太复杂了,这个没有多少人会排那么多复杂的结构,所以他们就干脆在一个作品当中。既出现故事,又出现哲理,同时出现也有,这个作品成功的也有很多。其实我们艺术家老在这个问题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