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储黑马梁王刘武(3)
由于王夫人的努力,长公主的帮助以及刘彘在景帝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就在废栗太子刘荣的当年四月,景帝册立王夫人为皇后。又过了十二天,立刘彘为皇太子,当时刘彘刚满七岁。
皇太子是皇位的继承人,刘彘争得这个席位后,地位随之上升,景帝觉得“彘”这个名字用在未来的接班人身上似乎有些不雅。恰巧他看到《庄子·外物篇》里有一句“心知为彻”的话。“彘”和“知”又是一音之转。所以景帝将刘彘改名为刘彻,他希望这个皇太子能聪明圣彻。
七岁登上储位(1)
七岁的刘彻战胜了对手栗太子和梁王刘武,取得了皇太子的席位,这样他便具有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但宫中太子废立之事并不少见,只要是当权的帝王感到不合适或是皇太子有了大的过失,这个尊位也会被别的皇子夺走的。
王皇后深深知道宫闱斗争的残酷性,她总是提醒刘彻,他的地位并不巩固,只有不断地谨慎小心,才能保证到手的皇储位置不失。
刘彻很有悟性,他言行谨慎,深得景帝喜爱。景帝也时常拿一些问题来考他,结果总是令人满意。
一天,廷尉向景帝呈报上来一批凶杀案件,等着汉景帝手批斩令。景帝为防止草菅人命,每个卷案都细细阅读。最后他的目光在一个叫防年的杀母案卷上停住了。这宗案子记载:
有一个叫防年的小伙子,他早年丧母,后来防年的父亲又续弦娶了一个姓陈的女人。防年的继母陈氏为人品行不端,与邻人勾搭成奸,后来此事被防年的父亲发现。陈氏生性狠毒,她一不做二不休,将防年的父亲用毒酒害死。血气方刚的防年知道内情之后,哪里忍下这口恶气,他将继母陈氏杀死祭父。按照汉代的刑律,杀母是大逆罪,应该受到最严酷的极刑处罚。主管刑罚的廷尉认为此案应按大逆不道罪论处。
景帝看了这个案子,心里觉得有些疑惑,可又说不出来什么道理,他让人把皇太子刘彻找来,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
刘彻仔细看完此案,侃侃而谈:“大家都说继母就像母亲一样,这明明是说继母终不及母亲。只是子女因为对父亲有感情,所以才把继母比之为母亲的。现在这个继母恶毒得毫无妇道,竟然亲手害死了他的父亲,那么当这个继母从下手杀人之时起,她作为母亲的恩义也就断绝了。因而防年杀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妇人而不是他的母亲了,甚至连继母也不是。所以这件案子应该与一般的杀人罪一样处理,不应该作为大逆罪判决。”
刘彻的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把在场的人都震住了。景帝微笑地点头表示赞许。廷尉站在一旁佩服得五体投地。景帝听从了太子刘彻的意见,将防年案以一般杀人罪处理,市人都称赞这样判处比较恰当。这年太子刘彻才十四岁,景帝由此更加惊奇他的天性聪颖。
除了在父皇景帝面前表现他的才能之外,皇太子刘彻也利用他父亲的皇权除去不利于自己夺得皇权的大臣。而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周亚夫了。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周勃是平定诸吕的功臣,要是没有周勃的果敢出击,天下恐怕是姓吕不姓刘了。周勃平定诸吕之后,迎立刘邦的庶子刘恒为帝即汉文帝,是汉家头号的功臣。
周亚夫对汉室的功劳不亚于其父,吴王刘濞领七国精兵杀向长安时,是周亚夫沉着应战,以静制动,采用坚守不攻的方法,最后平定了七国之乱,汉室大厦由于有了这根支柱才没有坍塌。
周亚夫由于平定七国之乱立有大功,被封为丞相,他因功自傲,对于宫内的争夺却没能认清方向,得罪了一大批人。
最初,景帝废已立太子刘荣时,周亚夫竭力反对,终因景帝意念已决,所以才没能如愿。景帝厌烦他与自己作对,心里对周亚夫很不满,逐渐地疏远了他。
梁王刘武也和周亚夫有宿怨。当初反叛的吴楚兵马围住他的国都睢阳,他一天几次向周亚夫去求救兵。周亚夫不愿分散兵力,坚持不派一兵一卒去解睢阳之围,只是让刘武死守睢阳。当时刘武内无精兵,外无援军,吃了不少苦头,所以他对周亚夫怀恨在心。
由于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功劳大,后来又做了丞相,地位高权势重,梁王拿他没办法。后来梁王又派人暗杀了十多个大臣,景帝疏远了他,梁王刘武无法报复,只好暂时忍了忍。现在刘武和景帝之间关系虽不如前,但也有所缓和,他总是在汉景帝面前指责周亚夫的过错。
王皇后也一心要除去周亚夫。周亚夫和窦婴一起反对废栗太子刘荣不算,后来景帝要立王夫人为皇后时,周亚夫还认不清形势,再次跳出来反对。好在汉景帝没有听周亚夫的话。
王皇后知道窦太后在宫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她一个劲地奉承着窦太后。窦太后很高兴新皇后对她这么孝敬,就叫汉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
谁知周亚夫又出来反对,他对景帝说:“高皇帝有约在先:‘没有功劳的人不得封侯’。虽然王信是王皇后的兄长,但他可什么功劳都没有,所以不应该封他。”景帝见他总是不能顺着自己的心思,心里很不痛快。但这话在理,他又不得不听,所以王信和王皇后白忙了一阵,什么也没得到,他们在心里把周亚夫恨得透透的。
窦太后一心想让王信成为侯爷,还有另外的原因。原来梁王刘武杀袁盎闯下大祸之后,由于田叔烧掉了证据而没被追究。当时王信为了讨窦太后的好,竭力在景帝面前替梁王说好话。景帝不追究梁王,王信在其中也出了大力。窦太后对王信十分感激。梁王刘武亲自去向王信致谢,一来二去,这两人倒成了朋友,他们一勾结起来,周亚夫可就要大祸临头了。
这时候,恰好有匈奴王徐卢等六人从匈奴那边投降汉朝。景帝为了鼓励那些已经投降匈奴的汉人回到中原来,决定把徐卢等人都封为侯。
七岁登上储位(2)
周亚夫又表示反对,他对景帝说:“叛逆的人应当办罪,皇上怎能封他们为侯呢?匈奴的臣下背叛了他们的君王过来投降,就是不忠。臣下不忠,投降敌国,皇上给这样的人封侯,将来皇上还怎么能勉励忠臣呢?”
汉景帝一听这话,才知道周亚夫是个不听话的主儿。他觉得周亚夫的话太偏激,就对周亚夫说:“丞相这话不合时宜,朕不能接受。”在景帝的执意坚持下,徐卢等六人都被封侯。
周亚夫见自己屡谏不纳,知道自己已经失宠,就推说有病,请求辞职。
窦太后、王皇后和王信等人求之不得,马上在汉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窦太后说:“孝文皇帝在细柳营犒军的时候,周亚夫的态度就很傲慢,让文皇帝听他的指挥,真是狂妄到了极点,这样不听话的人留在朝里早晚是个祸害。”
汉景帝看这么多人对周亚夫有意见,自己也讨厌周亚夫老是跟他顶着干,他乐得耳根清静,就同意了周亚夫的辞职请求。
过了一段时间,景帝念周亚夫过去立有大功,就想再起用他。景帝想先观察一下,看看周亚夫是不是肯听他的话。景帝以为这段时间周亚夫被削去官职,头脑能冷静一些。
景帝令内侍去召周亚夫进宫,随便问了他几句生活近况。寒暄过后,景帝就让他留在宫中用饭。
席上没有别人,只有景帝、周亚夫和作陪的皇太子刘彻。御厨摆上酒菜,搁在周亚夫面前的是一大块煮烂了的肥肉,没有别的菜,连筷子都没有。
景帝笑眯眯地请周亚夫用餐,周亚夫认为这是成心开玩笑,就上火了,他回过头来呵叱一旁的内侍说:“拿筷子来。”
左右内侍早已得了景帝的话,不许乱动。他们当做没有听见,仍然静静地站在一边。周亚夫正想发作,汉景帝仍然笑着说:“怎么这么大脾气呀,朕这样请你,你还不满意吗?”周亚夫听出话外有音,忙摘了帽子,趴在地上,向汉景帝叩头请罪。
皇太子刘彻一直在席上坐着,他知道周亚夫是他将来继承皇位的一大障碍,自己也早想借其父景帝之手除去他。刘彻见周亚夫坐在席上,面有怨色,就一直盯着他看。周亚夫被他看得实在受不住了,他起身告辞,头也不回地出了宫门。
景帝不解地问刘彻说:“皇儿为何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刘彻认为时机已到,就面带愁容地回答说:“这个人在父皇面前都这样嚣张,将来必定会出乱子。”景帝笑着拍拍刘彻的肩膀对他说:“他这样子怏怏不服,朕是不能让他做你的臣子的。”这以后景帝就有除去周亚夫的心思。
不久之后,周亚夫的儿子为了准备老父死后殉葬用的东西,向营造署购买作废处理的盔甲盾牌五百件,命人搬运回去。他仗着父亲的权势,不给搬运者工钱,这些人怨恨之至,到官府检举周家私藏兵器。事发之后,自然牵连到周亚夫。景帝一看抓住了周亚夫的把柄,马上来了精神,他下令廷尉审理这个案子。
廷尉先派个小文吏去周亚夫家,询问口供。周亚夫愤怒至极,拒不回答。那小文吏羞辱了他几句,周亚夫气得呼呼直喘,当时就要自杀。他夫人哭着劝他耐住性子,安慰他说:“事情总会弄清楚的。”周亚夫这才怒气冲冲地去廷尉府辩理。
廷尉不等周亚夫开口,就逼问他说:“你为什么要造反?”周亚夫粗着脖子吼道:“我买的是殉葬用的器物,怎么说我造反呢?”
廷尉冷笑一声说:“这就是说你生前不造反,死后就可以用这些武器造反喽?”
面对廷尉的强词夺理,周亚夫气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他索性闭上嘴,不愿再跟这班人讲话。
周亚夫原以为景帝能查明真相放他出去,但看到平常见到他低声下气的廷尉对他如此不客气,周亚夫也明白有人在给他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