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梦幻与现实-未来主义与表现主义文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探索人的内心世界

  奥尼尔剧作的另一个重大特征是探索人的内心世界,这尤其明显地表现于他中期的作品中。在这样做的时侯,他广泛地运用了假面这一艺术手法。假面表现了人性的内在分裂,表明人的本我与超我的分裂。戴着假面的超我常常并不代表人的全部也不代表人的真正本质。所以假面的使用为的就是有效地探索人的内心世界、人性的内在结构的分裂与冲突。奥尼尔说过:“我越来越相信,人们终将发现,假面的使用可以最自如地解决现代剧作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戏剧中以最大可能的明晰性和最经济的手段——表现人们头脑中那些深藏的冲突,这种冲突随着心理探索的逐步深入,正在不断向我们展示出来。”奥尼尔深受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弗洛伊德、荣格的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他的作品表现了人的深的藏在无意识深处的冲突。《榆树下的欲望》就表现了作者细致分析人的性心理的出色本领。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 《琼斯王》、《大神布朗》等。《琼斯王》写一个叫琼斯的黑人乘务员,由于在赌博中杀人而被捕,后越狱出逃,来到西印度群岛上,做了当地黑人部落的头领,称“琼斯王”。黑人们不堪忍受琼斯的专政,起来造反。琼斯离宫逃命,在他去法国炮舰的逃避途中,经过一座神秘的森林,头脑中不时出现各种幻象,他因紧张而迷了路,最后终于又转回到了原地,被土著人杀死。作品中琼斯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描写是中心,它是通过占全剧三分之二以上的琼斯的独白来表现的。琼斯是一个具的双重心理、双重性格、双重记忆、双重自我的形象。一个是受到种族歧视、刚毅而自信的黑人琼斯;另一个是身佩肩章绶带、残酷压迫百姓的暴君琼斯。作者按照心理分析的理论认为:琼斯的这两个自我分别来自他的种族经历和个人经历,前者积淀为他的种族的集体无意识,而后者则积淀为他的个体无意识。这两种无意识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才能在人的脑子里浮现出来。在此剧中,这一条件就是琼斯所处的神秘而恐怖的森林以及他当时恐惧、饥饿和疲惫的心理状态。此时此刻,琼斯产生了与他们的祖先在相似的情景下的心理反应,它是直接出潜意识深处、以图像和原始象征的形式显示出来的。剧本描写了琼斯的这种集体的和个人的无意识的再现,即一方面是他的种族的辛酸历史——从非洲被贩运到美洲,在奴隶市场上被拍卖——的再现;另一方面是他的个体的历史的再现——杀死黑人杰夫,在狱中用铁锹砍死看守以及逃跑。这种种族意识与个体意识是连在一起的。作为皇帝的琼斯是一个有着假面的自我形象,第四场中琼斯撕下皇帝的衣服就是他试图揭下假面的象征,以便恢复他的真正的自我——黑人琼斯。但这种自我恢复的企图失败了 (像扬克一样)。这是因为人类本身的原罪,它象征性地体现于那条绿眼睛的可怕的鳄鱼;而琼斯用最后一颗子弹打死这条鳄鱼则象征他杀死了自我 (因为自我即原罪)。剧本结尾处的求救与赎罪气氛更加说明了作者的原罪思想和宿命思想。

  《大神布朗》也以其通过假面探索人的无意识心理世界而著称。少女玛格丽特拒绝了威廉·布朗的求爱,而爱上了他的同学戴恩·安东尼。她为了掩盖自己畏缩、腼腆而柔怯的本性,戴上了一副表明勇敢的面具,那她所爱的原来也是有着面具的戴恩:戴恩冷嘲热讽、肆无忌惮、玩世不恭的面具下面掩藏的是热情而多愁善感的本来面目。七年以后,戴恩与玛格丽特已经结婚,戴恩在父亲死后,因经营不善而被布朗吞并了商号,布朗接替戴恩已故的父亲作了商号的主人。玛格丽特劝贫困潦倒的戴恩去找布朗帮忙,遭戴恩拒绝。但当玛格丽特提出要代替他去向布朗求助时,他答应了。于是戴恩进了布朗的绘图事务所工作。一晃又七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戴恩始终在失望中玩世不恭地生活,最后在布朗的事务所死去。他临死前留下的遗嘱是:“把戴恩·安东尼留给威廉·布朗”。布朗从中若有所悟,戴上了戴恩的面具,于是玛格丽特依照面具把布朗当作戴恩来爱。为了达到以戴恩的替身来取代布朗的目的。最后,布朗竟宣布自己 (布朗)已经死了。人们也信以为真,但他们都认为是戴恩害死了布朗,于是叫来警察,打死了“戴恩”——戴着戴恩假面具有布朗。玛格丽特跪在布朗的尸体旁边,吻着布朗所戴的面具伤心大哭:“我的情人!我的丈夫!我的孩子!你永远不能死,除非我的心死啦!你会永远活下去!……永远在我的心底里!”她至此还把布朗当成了戴恩!

  这部剧本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分析。心理分析认为:人格面具是人的自我防御的一种手段,它常常是真正的自我的反面(如软柔者装作刚强、热情者装作冷漠等),但时间长了,人们会把真正的自我忘掉,而把假我——面具误作真正的自我。这种“误置”在《大神布朗》一剧中首先表现为布朗为了得到玛格丽特的爱而戴上了戴恩的假面,此后他就逐渐地变成了戴恩而消失了作为真正自我的布朗,这是戴恩通过将自身的形象移入布朗而进行的一种奇特的报复方式,因为这样一来,戴恩实际上通过化身为布朗而消灭了布朗,让布朗宣布他自己的死刑。但是,戴恩本来就是有两面性的,他是戴着面具(冷嘲热讽、玩世不恭)而赢得玛格丽特的爱的,也是戴着这个面具而化身为布朗的。因而他的真正的自我还要进行报复,这就导致了布朗——戴恩的化身的死。其次,玛格丽特把戴着面具的布朗当成戴恩来爱,这也是一种“误置”,她到最后都真的相信布朗就是戴恩。

  《悲悼》也是一部典型的心理剧,是对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的图解。曼农将军在南北战争的战场上作战期间,他的妻子克里斯丁同船长白兰德发生了奸情。曼农回家后的当晚,克里斯丁与白兰德合谋将其害死。曼农的女儿拉维妮亚与弟弟奥宁出于对父母的爱而杀死了白兰德,克里斯丁闻讯后自杀。奥宁感到自己是杀母的凶手,但又认为这是因为姐姐拉维妮亚自己也爱上了白兰德,出于嫉恨交加而叫他杀死白兰德并进而导致了母亲的死。奥宁因此而连带恨上了姐姐。当拉维妮亚准备嫁给彼得时,他害怕拉维妮亚的恨的血统再由彼得遗传,把曼农家的怨怨相报无止境地继续下去,就写了一份详细纪录自己家族的悲剧家系,把它交给彼得的妹妹,也就是奥宁的情人。不料这份家系落入拉维妮亚之手,奥宁在神经锗乱中开枪自杀。于是拉维妮亚成为曼农家族中的最后一人。她感到死去的人的鬼魂在追着她,知道只有一死才能平静下来,于是把自己关在房中不见阳光与外人,一个人与死去的人的亡灵相守,直到还清孽债——她自己作为曼农家的唯一一个人也最后死去。

  在这些作品中,奥尼尔都将性欲当成人物真正自我的实际内容,而将假面当成他的伪装。性被认为是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奥宁杀死白兰德的真正动因是他的恋母情结,而拉维妮亚杀死白兰德的真正动因则是她也爱白兰德,但又得不到他,于是要消灭他。

  侧重于表现人的潜意识世界、人的两面性的作品还有 《发电机》、《无尽期》等,在此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3。彻悟以后的解脱

  在奥尼尔的早期作品中,他把人的悲剧根源归结为命运,在他的中期作品中,悲剧的根源变成了人的主观心理,尤其是性的欲望。但尽管人总是逃脱不了悲剧性的命运,却依然在那儿抗争,或与命运抗争,或与自己无意识、生物本能抗争,表现出他们的激情、意志,不甘失败,不愿服输。

  后期的创作似乎发生了变化。后期的作品中抗争的因素少了,更多的是彻悟以后的悲凉、默认、宁静,奇怪的是:这种彻悟又恰好表现为梦与醉(不清醒)。奥尼尔似乎在暗示:人只有在梦与醉中才是真正清醒的。前期作品中与命运所作的外部的斗争以及中期作品中与命运所作的内部的斗争都消失了,人们进入了醉境与梦乡,向往死亡,不再挣扎,安于悲剧,达到了大彻大悟。

  奥尼尔的后期作品主要是《月照不幸人》、《送冰的人来了》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月照不幸人》写杰米在母亲去世之后拼命酗酒,想以此早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与自己的佃户的女儿、粗鲁的姑娘乔西幽会,而乔西的目的则是通过勾引他而夺取佃庄。两人有一次在月光下幽会时,杰米吐露了他在护送母亲遗体的火车上与妓女鬼混的劣迹,而乔西也向他坦白了自己的真相,最后,醉鬼杰米在乔西的怀里沉沉进入梦乡,而乔西则为他祈祷:“愿你带着你的希望,在睡眠中尽快离开这个世界。”人醉后的梦乡和乡村月亮的宁静喻示着:只有在醉乡和梦境里才是大彻大悟、平静如水。《送冰的人来了》写一群无家可归的酒徒,成天喝得醉醺醺的,他们不断地保证明天开始决不再喝,过一种新的生活;但过后总是照喝不误。这是一种自我欺骗,人们只有靠了它得以活下去。有一天,推销员希克曼来了,规劝大家不要再以等待明天来麻醉自己,而应马上投入行动。但听了他的话去行动的大伙儿第二天又都爬回来了,因为在现实中他们找不到出路;而且他们还听希克曼自己说出了杀妻的疯狂行为。于是众人更是恍然大悟,大家重新沉入醉乡,求得在麻醉中解脱。

  总之,奥尼尔后期的作品是一种彻悟以后的解脱,这种所谓的“解脱”、“彻悟”,实际上就是认识到悲剧的不可抗拒之后进入梦乡,坠入沉醉,放弃抗争和清醒的理智,从而换得宁静,解除痛苦,就如《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引的莎士比亚的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