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是德国的表现主义画家,他的《呐喊》(又译作《尖叫》,英文为“cry”)是他是负盛名的作品。画面上有一个女人站在桥上,双手捧头,正在大声尖叫,她的脸部因恐怖而变形,嘴张得很大。背景是深蓝色的海和腥红色的天空,它们都呈回旋状,色彩深重,那惊悸颤动如人的神经纤维般的线条盘绕上空,在人物周围形成一个湍急的漩涡,就像是从那绝望中迸发出来的呐喊的回声。此画将人的痛苦、狂乱、挣扎、绝望用极度夸张、扭曲的线条和色彩和盘托出,仿佛大自然中和人心深处传来的震撼宇宙的呐喊。这幅画可以说是对于表现主义者所崇拜的激情及其表现形式的生动写照。表现主义者极端厌恶无病呻吟和温情脉脉,他们喜欢超出常规的题材、主题和艺术形象,他用激情去拥抱周围的一切,大喜大悲,趋向感情的极致与峰颠状态。“感情的火焰和事物的核心直接汇流在一起,攫取直接的东西,并将其纳入自身。”“有时在感情的巨大推动下,对作品的全力以赴过分地与这种直接的东西溶化在一起,结果出现歪曲现象。不过它的结构极其紧凑,达到最大限度,感情的强烈扭曲了创作者的灵魂,以致使灵魂带着一种暗暗追求无限性的意向开始发出石破天惊的呐喊。”(埃德施密特:《论文学创作中的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8页)。在这种对激情、强力的崇尚上,我们可看到:表现主义者身上有未来主义的影子。
下面让我们引R·S·弗内斯的一段话来结束本部分对表现主义的主张与特征的概述:
……被人们认为是表现主义的观点包括以下诸方面:它是一个脱离直似性和模仿,趋于抽象化、趋于自主的色彩和隐喻的运动、它热烈地要求表现和创造,无视种种形式规范;它关心典型和本质的事物甚于关心纯粹个人和个别的事物;表现主义偏好狂喜与绝望,因而也是一种趋于夸张和奇异风格的倾向;它带有一种神秘的甚至是宗教的因素,以及常常出现天启般的暗示;对比时此刻有一种紧迫感,它不从任何自然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城市和机械,而是从一种永恒的观点来看;它要求反传统,渴求新鲜和奇异的东西(《表现主义,中译本,昆仑出版社, 1989,第 28页)。
斯特林堡和他的 《鬼魂奏鸣曲》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 (Johan Augus , 1849t Strindberg—1912),瑞典作家,戏剧家,其作品较早地体现了表现主义文学的特征。他1849年1月22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经过商、做过经纪人,母亲曾是他父亲的仆人。从他的四卷本自传体长篇小说《女仆的儿子》(1886—1909)中可以看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十分不幸,生性敏感脆弱,具有自卑与反抗的双重性格。他以后的生活也很不称心,潦倒漂泊,几次婚姻均以失败告终。生活上的不幸给他的精神造成极大的创伤,严重地陷入变态心理,后半生处于半癫狂状态。这使他较容易接受叔本华、尼采和弗洛伊德的非理性主义思想,在作品中带上了浓重的悲观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
斯特林堡一生创作甚丰。共有62部剧本,60多种小说,编成全集凡55卷。他早期的作品有明显的革命倾向、对旧秩序的强烈反抗精神。1871年写出独幕剧《被放逐者》,曾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赏赐。1872年,创作了反映瑞典宗教改革的《奥洛夫老师》,充满叛逆精神和悲观色彩。此剧是他创作中第一个比较重要的作品,艺术上受莎士比亚和歌德的影响,背弃了瑞典传统戏剧朗诵式的语言风格。他的《乌拉甫神父》(1872)、《红房子》(1879)、《新国家》(1882)都属于现实主义作品。长篇小说《红房子》是他的成名作,在社会上反响较大,副标题是 《论艺术家和作家的生活》,但大部分内容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讽刺、批判和怀疑。
1884年—1886年,斯特林堡的短篇小说集《结婚》(l、2部)问世,作品中体现出作者在妇女解放问题上的保守态度,引起巨大的社会反晌。作者在引言中认为时代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将妇女驱赶到一个道德败坏的堕落位置上。此后,他又创作了被称作自然主义戏剧典范的《父亲》(1887)、《朱丽小姐》 (1888)和《债主》(1889),表现出左拉自然主义理论的影响,同时也借鉴了法国古典悲剧的一些创作原则。1890年,斯特林堡完成了以渔民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在海岸线上》。1897年和1898年分别完成《地狱》和 《传说》,这是以心理描写著称的忏悔录式的作品,灵魂的考验、搏斗和升华是作品叙述的主要内容。
1898年以后,斯特林堡的创作发生重大转折,进入新的阶段,即由自然主义转向了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剧本《去大马士革》是一个三部曲,第一二部完成于1898年,第三部完成于1904年。剧本《死魂午》(1901)、《一出梦的戏剧》(1902)表达了作者的内心痛苦和对上帝的向往,在艺术上使用了大胆的幻想。《一出梦的戏剧》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戏剧的开山之作。期间斯特林堡还创作了一批历史剧,成就较著者为《古斯塔夫·瓦萨》。1907年,斯特林堡创作了他的代表作《鬼魂奏鸣曲》,此剧主题深刻,想象奇特、形式富有独创性,已成为表现主义戏剧的经曲性作品。斯特林堡的最后一部剧作是1909年的《大路》被认为是作者一生的象征性再现和写照。
斯特林堡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作家,尤以戏剧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戏剧经历了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再到象征主义的几次转变。他的戏剧作品并不关注对外在生活的忠实反映,也不以严密的逻辑见长,而是专注于表现强烈的内心情感和真切的主观体验,想象奇特、不羁,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基本天性,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独特感受,对后来的欧美戏剧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12年5月14日,斯物林堡离开了人世。
《鬼魂奏鸣曲》是斯特林堡的主要代表作。写于1907。此剧写一名有正义感的“大学生”(没有姓名,象征纯洁)有一次偶尔进入了一所华丽的住宅 (象征罪恶的世界),于是奇迹般地遇到了“老人”、“上校”、“木乃伊”、自己的未婚妻等各色人物。作品通过怪诞离奇的形式痛快淋漓地表现了登场人物之间的几十年的恩仇纠葛。无情地揭露了他们温文尔雅、花言巧语背后所掩盖的丑恶灵魂 (夫妻背叛、朋友欺骗),展示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世态真相。作者笔下的人间是人欲横流、罪孽深重,被无尽的痛苦包围的世界,贞洁的爱情、忠诚的友谊是找不到的,有的只是自残、欺诈,就连死了的人也还忘不与活人争斗。但在作品中作者没有给生活全部涂上黑色,而是露出了一点光明。那些罪恶深重的人相继死去,寄希望于纯洁的大学生身上,在戏剧的结尾处祈祷在未来的世界中能找到阳光,建立真正友爱的家庭,真正的友谊,纯洁美好的爱情。
此剧在艺术上大胆创新,摒弃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手法,让活人、死人、鬼魂同时登台表演,使全剧气氛神秘恐怖、情节怪诞离奇,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凯撒及其 《从清晨到午夜》
盖欧尔格·凯撒(Geory Kaiser, 1878—1945),德国著名表现主义剧作家、小说家兼诗人与小品文作家。1878年11月25日出生于马格德堡一个商人家庭。16岁开始学习经商,并去过南美阿根廷等地从事过商业活动,1 901年因患疟疾而回国。1905年开始戏剧创作。早期的作品多为讽刺喜剧。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33年是他创作的繁荣期,成为战后最受欢迎的德国戏剧作家。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的作品因存反战思想而受到禁演,焚毁,作家本人也于1938年流亡瑞士。在流亡中,凯撒继续他的创作,直至1945年6月15日客死于瑞士阿斯科纳。
凯撒为我们留下了70余部剧本。他早期的作品受过尼采、魏特金(德国表现主义先驱之一)、施特海姆 (德国表现主义剧作家)、斯特林堡等人的影响,成为左翼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从20年代起转向现实主义的社会批评。晚期作品则趋向悲观消极厌世。
凯撒的作品主要有:《加莱市的居民》(1914),(这是他产生较大影响的第一部作品),《从清晨到午夜》(1916)、《珊瑚》(1917)、《煤气》 (两部, 1918、 1920)、《地狱·道路·大地》(1919)、《并存》(1923)、《谣传》(1924)、《十月的日子》(1928)、《银湖》(1933)、《图卢兹的园丁》(1938)、《八盒音》(I943)等。此外还有小说《足够》(1932)、《西西里岛的村庄》、(1940)等。除下面要专门介绍的《从清晨到午夜》外,《煤气》、《珊瑚》、《并存》都是比较重要的作品。《煤气》和《珊瑚》旨在讽刺资本主义的工业制度,批判工业文明对人性的异化,主张人要从机器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并存》描写了一个典当商人的毁灭的故事。这些作品均以表现主义手法揭示了现存制度中人的异化、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同时试图探索人类复兴和新生之路,寻找“新人”形象,在这些新人身上体现着人类完整的价值与本质。
凯撒的作品语言简洁流畅、对话紧凑,被称为“电报式语言”。
《从清晨到午夜》是凯撒剧作的代表作之一。该剧的主人公是一个出纳员,无名无姓。他每天干着单凋乏味的工作——点钞票。在小小的出纳室里,埋头清点大堆大堆的钞票和单据,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了大半辈子。他的工作是如此,他的家庭生活也好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