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葬”。唯独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至今没被盗掘,大概与山石坚固、巨石铅水封门有很大关系。
唐以后的诸家皇陵,大都有暗箭、弓弩、毒气之说,但多数还是遭到了后人的洗劫。至于盗掘中这些暗箭、弓弩、毒气到底是否发挥作用,发挥了多大作用,官方史料并无记载。只有一些野史叙说了盗墓者的详细盗掘经过和暗器的利害,但这些实不足为凭。即使近代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乾隆、慈禧陵墓的详细经过,也是众说不一。何况假设陵墓地宫中果有暗器,也早被孙殿英的炸药包轰毁,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当初万历皇帝修建定陵时,不会不知道历代帝王陵墓大多数被盗的事实,陵墓的具体负责者也一定读过《史记》和《汉书》之类的文献史料,对诸陵中所设暗道机关,自然明白无误。既如此,他们就不可能不在地宫中作些防盗的器械设备。而中国历史走到明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已经升起曙光,这一点,从明朝初期的郑和下西洋所率的庞大船队可以得到证实。这时要在地宫中设置防盗器具,秦汉的弓弩利箭被更加科学的先进武器所替代,大概已是理所当然的了。那么,定陵的地下宫殿到底有什么样的先进暗器?这个谜团久久地困扰着每一个发掘队员的心。
第九章 风流皇帝苦命妃
少年皇帝偶遇翩翩少女,尤如烈火投入干柴;一段风流韵事,使万历抱憾终生。而另一个女人的出现,竟酿成了长达几十年的“国本之争”,危机四伏的大明帝国再次受到重创——
两个女人
1578年,礼部奉慈圣皇太后旨意,选得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的长女王氏为万历皇后,并择得黄道吉日,由张居正等人主持,于2月19日完成了皇帝的大婚典礼。
对于16岁的万历皇帝来说,这次大婚并不是一件撼动人心的大事。他和这位13岁少女结婚,完全是依从母后慈圣的愿望。太后年高,望孙心切,在她心中对孙子的企盼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按照祖制,皇后一经册立,皇帝再册立其他妃嫔即为合理合法,她们都可以为皇帝生儿育女。
万历九年(1581年)八月,万历派文书官传达太后意见:“命专选淑女,以备侍御”。太后的用意是很明显的,即为了增加皇室的后代。因为大婚后,王皇后一直未有生育,到万历九年十二月才生下了皇长女。当时任首辅的张居正心领神会,启奏说:今皇上仰承宗庙社稷之重,远为身世长久之图,而内职未备,储嗣未蕃,这也是臣等日夜悬切之事。但选用宫女事体太轻,恐怕名门淑女不乐意应选,不如参照嘉靖九年(1530年)选九嫔事例,上请太后恩准。
几天后,万历在得到太后同意后,命礼部查照嘉靖九年世宗皇帝选册九嫔事例,先于京城内外出榜晓谕,然后会同巡城御史,专访民间女子,凡年在14岁以上、16岁以下,容仪端淑,礼教素娴,及父母身家无过者,慎加选择,陆续送诸王馆。其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处,另差司官前去选取。
此事终于在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办成。万历在皇极殿宣布册选以下九嫔:李氏为端嫔,郑氏为淑嫔,王氏为安嫔,邵氏为敬嫔,李氏为德嫔,梁氏为和嫔,素氏为荣嫔,张氏为顺嫔,魏氏为慎嫔。
王皇后性情端谨,颇有孝心,但却是一位不幸的女性。她享有宫内的一切至高无上的尊荣,但却缺乏一个普通女人可以得到的欢乐。按照传统习惯,她必须侍候皇帝的嫡母仁圣太后,譬如扶持太后穿衣打扮、下轿上床;皇帝另娶妃嫔,她必须率领这些女人拜告祖庙。这种种礼节,她都能按部就班地照办不误,很得仁圣太后的欢心和群臣的称赞,以至死后被谥为“孝端”。万历十年以后,郑贵妃虽然倍受宠幸,但王氏能够忍耐不加计较,所以才保持了她在中宫四十二年之久的最高荣耀地位。
明代的宫女大都来自北京和周围省份的平民家庭,像选后妃一样,容貌的美丽与否并不是唯一标准。凡年在十三、四岁或者再小一点的都可列在被选之内,但是他们的父母必须是素有家教、善良有德的人。应选后妃的条件包括:相貌端正,眉目清秀,耳鼻周正,牙齿整齐,鬓发明润,身无疤痕,性资绝美,言动中礼。宫女的标准有别于后妃,各方面标准比后妃略低。她们在经过多次的挑选之后,入选者便被女轿夫抬进宫中,从此再难跨出宫中一步。这些可怜的宫女,唯有在骚人墨客笔下,其容貌、生活才显得美丽而极富浪漫色彩。实际上,皇宫里的宫女几千名都归皇帝私有,她们中的绝大多数只能在奴婢生活中度过一生,个别“幸运者”也只在无限期待中消磨时光。明末陈忱在《天启宫词》中对宫女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六宫深锁万娇娆,
多半韶华怨里消;
灯影狮龙娱永夜,
君王何暇伴纤腰。
宫女们的最后结局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到中年时被皇帝恩赐给某个宦官,与之结为“夫妻”,即所谓“答应”或“对食”;有的则被送到罪臣之妇干活的浣衣局去洗衣打杂;倘皇帝一时兴致所至,也会把一些人放出宫去,这些大多是皇帝不能“临幸”的前朝老年宫女。留在宫中的,倘若在繁重的劳动、森严的礼节、不时的凌辱中支持不住而得病,也不能得到医治。“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以症取药”。宫嫔尚且如此,官女自不待言。宫女死后的待遇更是悲惨至极。她们要和内监的死葬一样,送到北京西直门外进行火葬,骨灰则被放在枯井中,即所谓“宫人斜”,连一块平民入葬的棺材板都得不到,更无需说家人在灵前凭棺一恸了。
既然现实制度无法改变,被投入宫内的女人就要竭尽全力得到皇帝的青睐和亲近。惟此,才有可能使悲惨的命运有所改变,并可能带来一生的荣耀。这一点,在万历的母亲慈圣太后身上就曾得到鲜活的体现。慈圣太后原为一个普通宫女,只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父皇穆宗看中,私幸后生下幼子朱翊钧,才逐渐得宠,而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就在朝廷内外大张旗鼓地册选九嫔之时,一个极为罕见的契机竟悄然来到。这天,年已19岁的万历皇帝,本想到慈宁宫拜见母亲,却不想遇到一个婷婷袅袅走来向他请安献茶的宫女王氏。王氏年方十七,端庄秀美,颇有姿色。事情如此简单,慈圣太后恰巧不在宫中,一个体态丰腴、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和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青年皇帝在一起,其结果是不难猜想的。万历欲火顿炽,拉住王氏便私而幸之。此时的万历万万没有料到,这一时的冲动竟影响了他的一生,并导出一场爱情悲剧。
按规矩,万历在私幸之后就该赐一物件予王氏,作为临幸的凭证,何况这一举动被文书房的内宦记入《内起居注》。因为皇帝的子孙是不许有赝品的。但由于王氏是母亲宫中的宫女,虽然没有人会因为这件事去指责他的不轨,但年轻皇帝却感到此事不大光彩。他不顾王氏那哀怨的眼神,穿衣束带后竟自走出慈宁宫。万历觉得一切会随着那片刻欢乐的过去而永远消失,孰想春风一度,王氏却暗结珠胎了。
王氏身怀有孕,几个月后就因体型的变化被慈圣太后猜破并盘问出来。这位老太后面对此情此景,想起自己作为宫女时的苦难与辛酸,对王氏的景况深表理解,同时也为自己有了抱孙子的机会而大为高兴。她几年前为儿子立了皇后,又为万历一日而娶九嫔,但有心栽花花不开,这些女人丝毫没有生育的征兆。王氏的怀孕,恰似久旱逢春雨,老太后不能不为之庆幸。一日,万历侍慈圣皇太后酒宴。席间,太后向万历问及此事,他却矢口否认。对万历一向管束严厉的慈圣太后,立即命左右太监取来《内起居注》,叫万历自己看。事实面前,万历窘迫无计,只得如实承认。慈圣太后望着儿子失魂落魄的样子,好言相劝:“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为贵,宁分差等耶!?”
在慈圣太后力主之下,王氏于1582年6月被册封为恭妃。同年8月,王恭妃不负众望,果然生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一生遭万历冷遇和歧视的短命皇帝——光宗朱常洛。
皇帝首次有子,在这个封建思想极为浓厚的国度里,自然是一件喜事。由此,皇帝下诏全国减税免刑,派使节通知和本朝关系友好的域外邦国……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喜剧,而实际上却是一场悲剧,而导致这场以喜剧开始却以悲剧结束的根源,是万历遇到了另一个女人,即在1582年3月刚被册封为淑嫔的郑氏。这位长得乖巧玲珑的小家碧玉,尽管十四岁进宫,两年之后才受到皇帝的殊宠,但她一经介入万历的生活,就使这位青年皇帝把恭妃王氏置于脑后。更不寻常的是,他和这位少女的热恋竟终生不渝,而且还由此埋下了本朝一个极为惨重的政治危机,其结果是导致大明帝国身受重创而最终沉沦。
闭月羞花郑贵妃
郑贵妃确有倾城倾国、羞花闭月之貌。这一点在她由淑嫔晋升为德妃的册文中可以看到:“柔嘉玉质、婉嫕兰仪。九御升华,恪守衾裯之度;双环授龙,弥遵图史之规。宜陟祟班,用漳异渥。”
多少年后,有研究者认为:郑氏一生,她之所以能赢得万岁的欢心,并不只是因为她的美貌,更多的是由于她的聪明机警、通晓诗文等他人少有的才华。如果专恃色相,则宠爱决不可能如此地历久不衰。
自张居正去世以后,万历脱出了翰林学士的羁绊,尤其在他晋封了王氏为恭妃并成为父亲之后,慈圣太后不再干预他的生活。经过了养儿育女的人生之关,同大多数青年男子一样,万历皇帝这时确实已经成年了。他已经没有时间和兴趣再跟小宦们胡闹,严酷的政治现实迫使他励精图治,挽帝国于危难,扶大厦之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