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無有知者非不知者。。。。 非有為非無為。。。。 如來法身
皆悉成就如是無量微妙功德。」 ( 裕А83)
法身可說是如來無量功德的總稱, 就其體而言,法身乃
一常住不變的法則,法性之性,理不可壞。 而法性所顯之相
, 即是常樂我淨的大涅槃,所以本經說「如來之身,金剛無
壞, 非煩惱身,無常之身,故名大樂,以大樂故,名大涅槃
。 」 ( 裕А84) 而其耄姆鹦砸嗑叱肺覝Q四德,故言「
佛性即如來,如來即是法,法即是常」。
至於「般若」在「三德秘密藏」中的義涵《涅槃經》未
多加詮釋, 不過,從「三因佛性」與「三德秘密藏」的相應
,可略知「般若」的意涵。 「正因佛性」是中道空,與法身
相應, 「緣因佛性」是斷德,與解脫相應,「了因佛性」是
智慧, 與般若相應,可見「般若」在三因佛性的架構中扮演
啟發和智引了因佛性的作用,藉以證入正因佛性。
【2 】《涅槃經》續譯部份的佛性義
(1) 從「二因」、「三因」論佛性義
《涅槃經》前分不但延襲早期如來藏說,更進一步明言我
即是如來藏、我就是佛性, 此種帶有神我色彩的佛性義,在
《涅槃經》續譯部份有淡化的意味。 原本在前分所說的「眾
生中即有十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在「師子吼菩薩品
」中改成為「一切眾生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我
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一切眾生真實未有三十二相、八十種
好」 ( 裕А85)。顯然地,佛性由具有本體意味的果性,變成
具有潛能意味的因性, 這可從以二因、三因闡釋佛性義得知
。
──────────────
(裕83)同上,頁 503 中。
(裕84)同上,頁 503 中。
(裕85)同上,頁 524 中。
67 頁
以因性來闡明佛性義出現於「師子吼菩薩品」, 它以
「二因」來解釋佛性,不過它舉出幾個不同「二因」的組合,
含義並不十分明確。 根據「師子吼菩薩品」,有下列幾種不
同的「生因」和「了因」:
1。 「能生法者是名生因。」
2。 「燈能了物故名了因。」
3。 「煩惱諸結是名生因。」
4。 「緣生父母是名了因,如榖子等是名生因,地水糞等
是名了因。 」
5。 「復有生因, 謂六波羅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6。 「復有了因,謂佛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7。 「復有了因,謂六波羅蜜佛性。」
8。 「復有生因,謂首楞嚴三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9。 「復有生因,所謂信心六波羅蜜。」 ( 裕А86)
根據以上的引文, 凡是能生法者都稱之為「生因」,如
榖種能生榖物,煩惱諸結能生生死,其意義明顯可知。 至於
「了因」的意義,經文說是「燈能了物,故名了因」。 這是
用燈光為事例以說明了因, 由於燈有「了物」的作用,引申
有「照了」、「顯發」作用者為「了因佛性」。 經中說地水
糞等為了因,恐不甚貼切。 相應榖物種子為生因,地水糞等
助榖種生長, 與其說是了因,不如稱它為「緣因」較為恰當
。
上面引文中另外又舉出三種生因 (5 ? 8 ? 10) 和三
種了因? (6 ? 7 ? 9),至於何以如此區別, 《大般涅槃
經集解》中幾位裕枵叩募猓僧敒閰⒖肌!毩琳f:「但
使於果力強,便是生因,弱者屬了因。 」而僧亮則說:「本
無今有,是生也。 本有今見,是了也。如無常見常是生,無
常見無常是了也。 」 ( 裕А87) 因此「六波羅蜜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之所以解為生因, 寶亮說是因為「六度取菩提義
力強, 故名為生因」,道生也說「由六度而成菩提,故曰生
也」。 同樣的,修首楞嚴三昧,金剛心力強,能速成阿耨多
羅三藐
──────────────
(裕86)同上,頁 530 上。
(裕87)《大正藏》卷37,頁554上…中。
68 頁
三菩提,故也是生因。 而信心對於六波羅蜜,是生因,寶亮
解釋說:「 ( 信心 ) 大乘行近,故名生也」。
至於屬於了因者有「佛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六
波羅蜜佛性」、「八正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由於佛性
是常住的, 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言,是了因而非生因,
至於「六波羅蜜」為了因, 寶亮解釋說是因為在因中修六波
羅蜜, 以顯了佛性,所以只能說是了因,而「八正道」為了
因, 僧宗解釋說「八正道偏行,以其義弱,故為了因也」。
寶亮也說「二乘行遠,但得作了因。 」 ( 裕А89) 以上就「
生因」和「了因」論佛性, 生因著重在能生義,而了因則著
重在顯了義。
「師子吼菩薩品」又說有「正因」和「緣因」二種因:
善男子,因有二種,一者正因,二者緣因。 正因者,
如乳生酪。 緣因者,如煖酵等,從乳生故,故言乳中
有酥。( 裕А90)
如上引文所說, 酪是由乳所生名為正因,如此則正因與生因
意義類似, 而乳之能生酪,有賴煖氣和酵母等為助緣,但是
除了乳須有助緣才能生酪之外, 最重要的是乳中必有「酥性
」,否則再多的緣因。 也無法使乳變成酪。因此,經文接著
說:
如佛所說有二因者,正因、緣因。 眾生佛性為是何生
?善男子, 眾生佛性亦有二種因:一者正因,二者緣
因。 正因者,謂諸眾生,緣因者,謂六波羅蜜。( 裕
91)
此處言眾生是正因佛性, 是就眾生存在的事實而言,而且眾
生都有厭苦求樂的渴求。 六波羅蜜為緣因,是就修持六波羅
蜜可為助緣以顯了正因佛性
──────────────
(裕88)印順,《如來藏之研究》,正聞出版社,77 年,頁 266。
(裕89)《大正藏》卷37,頁554上。
(裕90)《大正藏》卷12,頁530中。
(裕91)同上,頁530下。
69 頁
而言, 因此,緣因和了因的作用相同,所以經文說:「世尊
!以有性故,故須緣因。 何以故?欲明見故,緣因即是了因
。 」 ( 裕А92) 換言之,緣因和了因都有為明見或照了的作
用。 譬如暗中有諸物,為明見故,以燈照了。又如尼拘陀子
,須地糞為了因才能成長。 不過,要緣因或了因能引起作用
, 當然要有「眾生」、「尼拘陀子」等的存在為先決條件。
以這些譬喻眾生的成佛「因」、「緣」,經文說:
二因,正因緣因。 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
提心。以二因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裕А93)
就眾生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先決條件而言, 眾生必須
要有佛性, 這是「正因」,再加「發菩提心」的緣因,才能
圓滿。
以上「師子吼菩薩品」中所提到不同二因, 綜合而言有
生因、正因、了因、緣因, 但是因為各種不同組合的二因,
其所指各有不同, 因此意義不明確,例如有時候生因即是正
因,有時候緣因即了因,六波羅蜜是了因,又是生因。 總之
,相當含混不清。 天台智者大師因此將它們綜合成為「三因
佛性」 正因、了因、緣因。 意義明確且有系統,深具
劃龍點晴之效。
智者大師的三因佛性的正因佛性是中道
第一義空,與三德秘密藏的法身相應,屬性德; 了因佛性與
般若相應,屬智德;緣因佛性與解脫相應,屬斷德。 智者的
《觀音玄義》說正因佛性的性德「本有自之」, 在果位可稱
之為法身,( 裕А94) 在因位名之為如來藏,而此正因佛性則
有待了因的般若觀照和緣因的行行助道,才能顯發法身。 換
言之, 正因佛性屬「理佛性」或「法佛性」,緣了二因屬「
行佛性」或「覺佛性」, 前者是客觀潛在的事實,後者是主
觀實邸囊兀】梢娪腥蚍鹦裕拍芫咦惚娚冒Ⅰ穸嗔_
三藐三菩提的必備條件, 而不僅是上引《涅槃經》所說的「
以二因緣 ( 正
──────────────
(裕92)同上,頁 531 中。
(裕93)同上,頁 533 中。
(裕94)參閱智顗《觀音玄義》卷上「釋名章」中解釋了因和
緣因的意義。(《大正藏》卷34,頁880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