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州民俗概说 - 杨永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啥叫狮子林呢?按照佛门的说法,狮子又名狻猊,是佛国之兽。狮子林的假山最出名,这假山堆的名堂多呢!有的是大狮,有的是小狮,有的是狮舞,有的是狮吼,有的是雄师蹲坐,有的是母狮沉睡,有的是狮子滚绣球,有的是双狮在搏斗,真是千变万化。假山有许多好听的名字:有的叫“含晖”,有的叫“吐月”,有的叫“玄玉”,有的叫“昂霄”,最高的一座假山叫“狮子峰”。据说假山中隐伏着五百罗汉身,可惜一般人眼里看不出。啥人能全部看出来,啥人就是“罗汉身”,啥人看出越多越聪明。走进假山,峰回路转,如入深山,半天也绕不出来,好比诸葛亮摆的“八阵图”,真是奥妙无穷。
  假山中还有许多山洞,每换一洞,向外张望,景色不同,有“桃园十八景”之称。其中有一个山洞叫“棋盘洞”。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纯阳,有一次结伴游园,一头钻进假山,绕了半天走不出来。铁拐李一瘸一拐走得很吃力,坐在一个山洞里不肯动,嘴里直喊:“走勿动哉!走勿动哉!”他对吕纯阳说:“我伲歇歇力,下盘棋,啥人输,就把赢家背出去!”铁拐李晓得吕纯阳棋艺不高,一定输,哪里知道吕纯阳偏偏赢了这盘棋,铁拐李没办法,只好向吕纯阳求饶。吕纯阳到了洞口双手一拂胡须,口中念念有词,天上飘落两朵祥云,两位仙人这才驾云而去。狮子林中的棋盘洞,至今还留下了吕纯阳用宝剑刻的棋盘呢!
  沈万三家族覆灭记
  沈万三从江南巨富到家破人亡,都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这就要从朱元璋攻苏州城说起了。当时,张士诚所以能固守苏州达八月之久,是因为得到苏州富民在财力上的支持。作为富民之首的沈万三,当然出力非凡了。城破之后,朱元璋对苏州富民甚至老百姓恨之入骨,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沈万三是个精明的商人,当然看到了形势的严峻,只能大拍皇帝的马屁以求得太平。先是朱元璋要建南京城,沈万三就“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即现今南京城墙的中华门到水西门一段;后来索性想趁热打铁,请求出资犒赏三军,这一下拍到皇帝马脚上。朱元璋大怒,“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好得马皇后还算清醒,觉得有点过分,劝道:“不祥之民,天将灭之。陛下何诛焉!”沈万三才保住小命,发配云南,最后客死他乡。这是洪武六年的事。
  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沈万三家族财产损失大半,当家人又发配云南,但家族仍然人丁兴旺,生活照样过得潇洒。就是因为太潇洒了,引出了灭门之灾。
  事情发生在洪武末年,沈万三的女婿顾学文,因和一个女子偷情,莫明其妙的牵扯到蓝玉案中,致使沈家几乎满门抄斩。这件事在清嘉庆《同里志》中有详尽记载,情节的离奇曲折足可以拍一部《沈万三后传》。现简述如下:
  洪武时,同里镇有陈某者,生有一子,是个弱智。这弱智儿娶妻梁氏,倒是个知书善吟的美貌女子。如此才貌双全的女子,当然名扬四海。这时,周庄沈万三的招赘女婿顾学文,听说后就十分倾慕,常借故雇船往来周庄同里之间。船到同里,就停泊于梁氏居室的窗下。一来二往,顾与梁氏几次照面。顾慕梁之美色,梁羡顾之英俊,只是缺少机会了。顾学文就买通当地恶少,引诱梁夫弱智儿,出门饮酒赌博;又指使梁的邻居——一个老妪,带了新奇的首饰送给梁氏,并用言语挑逗。梁氏本已对顾有好感,于是一拍即合。从此两人频频书信来往。弱智儿懵然不知。其父因在外当差,难得回家,也被蒙在鼓里。只有陈某的兄长,也就是弱智儿的伯父,绰号陈缩头的,隐约听到一些风声,但也苦于没有证据。也是合该事发:梁氏疏于谨慎,竟把顾学文的书信裁开后卷成纸燃放在灯罩下。陈缩头就买通梁氏身边的僮儿,把纸燃偷出,补缀成幅后,寄给在外当差的陈某。陈某看后,明白真相;况且顾学文的信末都盖有松月图章,更是铁证如山了。陈某寻思,仅凭这样一封书信,告到官府,不见得会有什么结果,弄不好反而败坏了陈家的声誉。这时正好蓝玉大案案发。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封为凉国公。江山坐定,蓝玉就恃功骄傲,广蓄庄奴,欺凌百姓。朱元璋怕尾大不掉,狠狠地定了他个谋叛大罪。陈某正愁怎样为傻儿子报仇,见此案发,牵连日广,就趁机诬告顾学文与蓝玉通谋。一牵涉蓝玉案,就不再是什么私情事,立时三刻变成要案。结果,不但顾学文,连同他的父亲和兄弟被杀,连他的妻族,包括沈万三的儿子沈旺在内的一大批人,都杀掉了。梁氏亦被其父逼令自缢。这件事从洪武二十六年起到洪武三十一年才平息。
  从此,沈万三家族彻底败落了。这两件事,一件发生在洪武初,一件发生在洪武末,看来都像是冤案。只是因为朱元璋要向苏州富民报复,巨富沈万三,首当其冲了。
  沈三白与沧浪亭
  《浮生六记》虽然是很薄的一本小书,但书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意象:有山水、园林、盆栽、民俗、戏曲、文学,其中园林文化尤值得回味。
  沈三白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就如他自己说的那样“(生时)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沧浪亭就是沈三白的近邻,那一片沧浪之水,曾留下过多少这对美满夫妻的深情的足迹。以至后来被迫迁往他处,依然是“沧浪风景,时切芸怀”。
  在书中,沈三白是这样描写沧浪亭的:“檐前老树一株,浓荫复窗,人面俱绿,隔岸游人往来不绝。”“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声袖底,月到波心……”
  这样的一座江南著名园林,初建于北宋诗人苏舜钦。他因政治上支持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而被朝廷削职为民,闲居苏州。于是买水石作此亭,为读书会友之所。“沧浪”之名取自古代诗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文人与园林的关系,历来为人们所关注。这是因为,有的文人本身就是园林的主人和参与建造者,而更多的文人墨客,他们热爱园林,懂得欣赏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的景致,并饱含深情地将他们的爱与欣赏写进了自己的著作里头。沈三白夫妇是怎样体验这一番湖光山色的呢?在《浮生六记》中作者是这样写的――
  七夕的夜晚,“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书信往来之用。”上文提到的这个“我取轩”位于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是夫妇二人消夏的居所。平日里,他们在此“课书论古,品月评花。”七夕夜,他们并肩赏月,“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娘不由地发出“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之情兴否?”的感叹。
  中秋日,夫妇俩大病初愈。他们又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一边品茶,一边欣赏“一轮明月上林梢”的美景,“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世间美好的情致多矣,恩爱的夫妇亦不少,然而两者能如此的合二为一,这样物我两忘的境界恐怕真是世间少有的啊!正如作者所叹“人间之乐,无过于此。”
  在这样的描写下,怎能让人不产生想去沧浪亭一游的憧憬呢?这也许就是文人赋予园林的生机和魅力吧!
  妙一统元
  苏州城中心玄妙观,有座三清殿。殿门上本来挂着一块金字匾额,上面写着“妙一统元”四个大字。
  老年间有一次修缮三清殿,把这块匾额拿了下来,那晓得天长日久,风吹日晒,这块匾额金漆剥落,四个大字中的“一”字,连一点痕迹也寻勿着了。玄妙观的老道士连忙把全城所有好书法的人,都请到玄妙观来,请他们把这个“一”字补写上去。啥人晓得这许多书法家,写的字个个都好,很有工力,可就是和匾上的字体配勿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想勿出好办法。
  这辰光,殿门口立着一位卖柴的乡下老老,年纪六十开外,花白胡须,手里拿根扁担,脚上穿双破蒲鞋。看见大家没有办法,就说:“让我来试试看吧!”
  书法家们望望老老,觉得希奇。其中也有人嘲笑说:“啥?!一个乡下卖柴的老老,也敢来班门弄斧头”
  卖柴老老也不懂他说话算啥意思,接过活茬就说:“说得不差,我除了会弄斧头以外,大字勿识。一生一世只识得一个‘一’字。勿相信,我写给你看!”说着,从脚上脱下一只蒲鞋,在墨缸里一蘸,就划了一个“一”字。大家一看,好啊!恰好配得上去。
  这事可奇怪啦!莫非这位老老是仙人变的?还是哪位书法大师化了装来的?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都凑上来向老老请教。
  卖柴老老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从小就跟我爷进城卖柴,经常在玄妙观走来走去。吃力辰光就在三清殿前坐坐。坐得厌气,就喜欢看匾上的字。没事做就脱仔蒲鞋,在地上写白相,已经写仔几十年了。这上面的‘一’字,我闭拢眼睛也写得象哉!”
  旧影中的苏州姑娘
  苏州的姑娘,由富饶美丽的江南水乡地理环境滋养、由独特浓厚的吴地人文环境培育,有着独特的体貌和文化特证,人们对苏州姑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但是,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和流通,使城市更大范围地成为人类居住的旅馆。现在在苏州城里碰到的姑娘,不能说她就是“苏州姑娘”。加上开放的世界,开放的城市,信息时代的文化交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