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跳蚤”变成“爬蚤”的实验已经说明了一切,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身上重演!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注释】病病:心腹之患就是怕自己的认知出现弊病。
目有所不见,智有所不知;理有疑误而是,事有似是而非。何况天下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所以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是,今或成非;前日所非,今或成是。唯有恐怕触犯了妄知这毛病,才不会犯这毛病。所以,处理事物,必须深思熟虑,避免操之过急和鲁莽行事。大作家伏尔泰说:“怀疑不是一种愉快的精神状态,但深信不疑却是一件很荒唐的事。”
【漫谈】特罗特说:“我们必须自我警惕,切不可认为科学方法的实践增强了人类理智的能力。以为在一个或数个科学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士,在思考日常事务上也会聪明过人与经验相悖者,莫此为甚。”
【漫谈】魏征病故,唐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注释】无视自己的无知,是无知者的弊病;而一知半解的知识,却潜伏着更大的危险。对真理最大的威胁,是包含有某些真理的谬误,以及那似是而非的真理。
【漫谈】有些人认为老子谴责文化,鄙弃知识,其实这是对老子的误解。“知”在老子那里被分为两种:一是用达观思维法“得道”之知,一是凭表层理念感觉之知。老子认为后一种知是世俗之知,只懂得形而下之事,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付诸实践只会带来灾难;认为对这种脱离客观对象的主观随意性和短视理性的凡俗之知应该予以摒弃。圣人之所以没有谬误,就是对这种肤浅之知会带来的副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警惕。
【漫谈】网上有篇《论反右派斗争对“大跃进”运动的影响》的文章,其中说:
反右斗争为“大跃进”运动中普遍忽视和不尊重科学与客观规律埋下了祸根,并为唯意志论的张扬提供了条件;进一步助长了报喜不报忧的虚报浮夸风气的滋生与蔓延,使错误得以延续更长时间,并且加重了困难的严重程度;助长了党的主要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盲目乐观和盲目决策的情绪;强化了党内在社会主义建设方略上的“左”倾错误。
1959年反右斗争的高潮过后,毛泽东断言此前周恩来等领导的“反冒进”为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提供了口实, 并在对“反冒进”进行多次严厉批评的同时,毛泽东提出要用跃进代替冒进。 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通过全民参与的“大跃进”运动就能很快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 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说:搞工业、农业,比打仗还厉害些?我就不相信。搞经济就那么复杂,那么多学问?
反右斗争结束后,毛泽东曾说:“对知识分子戴上了两个帽子,封了他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又封了他们迷失方向。”,这从而改变了周恩来等关于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科学定性,将其再次置于被改造与批判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限制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发挥。在“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过程中,毛泽东多次强调指出:“科学家不科学”,要破除对科学家的迷信,并说:知识分子其实“最无知”。 他的上述说法,在客观上助长了“知识无用论”的抬头。一些原本也出生在农村的高级领导人怀着良好的愿望,不仅相信而且还积极为亩产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斤粮食的“神话”作证明。
反右派斗争严重抑制了民主,窒息了不同声音的发表,助长了报喜不报忧的虚报浮夸风气的滋生与蔓延。据薄一波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交代,当他与一帮党内高级领导于部到一片成熟的棉田里参观时,就发现原来是假的。类似这类将数亩庄稼并到一亩以发射高产“卫星”的做法,在全国各地比比皆是,但就是很少有人愿意或敢于去揭露真相,全国上下普遍陷入了说谎话、做假事的狂潮中去了 。
由于轻信虚报浮夸的所谓成绩,毛泽东错误地认为,我国的农业问题已经解决。在河北徐水视察时,他甚至发出了“粮食多了怎么办”的疑问与担忧!决策部门也据此作出了高征购的错误决定,这进一步加重了农村地区原本就已十分困难的严重程度。最后导致了千百万人民死亡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
这种灾难发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不就是因为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对于自已的“知识” 、对于自己的认识、对于自己独裁专断的正确度深信不疑造成的吗?
【意译】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可谓是高明;不知却自以为知,可谓是弊病。
只有唯恐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出现弊病,方能杜绝弊病。
圣人之所以没有弊病,正是因为他唯恐出现弊病,所以才杜绝了弊病。
原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注释】勇于敢则杀:勇于主观蛮干,则将败亡。勇于不敢则活:勇于不敢主观蛮干,则将生发。
事物的必然性,不会因你的勇而改变,它只要求你去适应它。所以,非道而行之,虽劳不至。不顾客观实际的蛮干妄为,乃是自寻死路。而敢于面对现实,积极热情地肯定事物的必然性,保持宁静泰然的态度,行为遵循其规律而不敢妄意自专者,则将生发。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受益,有的受害。所以,真正的智者,从不对尚不理解的问题凭主观意愿蛮干妄为。
【漫谈】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毛主席说:“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对客观世界的实践,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它允许的范围内得到自由,这是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在不认识它们之前,我们的行动总是带有不自觉的盲目性和偏面性,这时我们是蠢人。”西方哲人斯宾诺莎也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注释】天道这种对恣意妄为的厌恶,谁能知晓其缘故呢?所以及便是圣人也是临事而惧,谨始虑终。范应元说:“由是观之,强梁者乃天之所恶,断可识矣。而世之人谁知其常也?世俗但知趋利避害,而鲜知利之为害也。是以圣人之于勇敢有为,尚且难之,以其有利害存乎其间也,故常虚静谦柔循理应物,安于不争之地。况非圣人而欲妄动,可乎?”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然而善谋。
【注释】 天之道:自然规律。单然:从容舒缓的样子。
客观自然规律,不争却善于取胜,不言却善于应答,不待召唤而自来,看似舒缓却善于安排。范应元说:“天之道不与物争,而物自化,是胜也。然人不可外此心而求天道于高远也。不言而有感必通,是善应也。不可须臾而离之,是不召而自来也。”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注释】恢恢:广大,宽阔。
天之网罗,恢恢疏远,于报施有迟速显隐之异,然其刑恶赏善,却从来不失毫分。范应元说:“恢,大也。包罗无外,如大网焉,虽稀疏而不失巨细,善恶皆不可逃也。此圣人所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妄为矣。” 苏辙说:“世以耳目观天,见其一曲,而不睹其大全。有以善而得祸,恶而得福者,未有不疑天网之疏而多失也。惟能要其终始,而尽其变,然后知其恢恢广大,虽疏而不失也。”
【意译】
勇于主观臆断逞强妄为则将败亡,勇于不敢主观臆断逞强妄为则将生发。
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受益,有的受害。
天道这种对恣意妄为的厌恶,谁能知晓其缘故呢?所以及便是圣人也是临事而惧,谨始虑终。
客观自然法则,不争却善于取胜,不言却善于应答,不待召唤而自来,看似舒缓却善于安排。
自然法则之网,广大宽松,却无失漏。
原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
【注释】枯稿:干枯。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死亡之后躯体僵硬。草木生长之时枝条柔脆,死亡之后枝叶干枯。范应元说:“冲气为和,故柔弱也。和气既无,故刚强也。”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注释】徒:类。坚强者:比喻主观任意者。柔弱者:比喻顺应自然者。
坚强固执的事物属消亡一类,柔弱顺应的事物属生发一类。子路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