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脑子“天命”思想的袁世凯,崛起于清末的政坛,他的绝招是趁火打劫。袁世凯在乱局中发现了投机的重要,以其掌握数十万新军的优势,在保守派、维新派之间上下其手,在清政府与革命势力之间两面通吃,攫取了最大的政治利益。民国成立后,他又趁火打劫,欲恢复帝制。此时,日本在他背后趁火打劫,占领青岛,趁政局不稳、西欧战事纷扰无暇东顾,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最后限袁世凯政府在48小时内签订,否则动武!袁世凯急于称帝,正欲借助日本之力,因而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款。
打家劫舍的勾当
社会秩序失控,就有人趁火打劫。在《水浒传》里,太公对鲁智深说:“此间有座山,唤作桃花山,近来山上有两个大王,扎了寨栅,聚集着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打家劫舍的勾当,多半是处在无政府状态下,“乱而取之”。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能量秩序遭到破坏便产生热。过度的热,便产生失控,股市的交易秩序失控、政治的运作秩序失控、男女情绪失控、社会各阶层的发财梦失控,都会产生混乱。
趁火打劫的策略核心,在于点火——炒热或搅乱。
炒热,是最常见的商业手法。2001年最热的文化产品,当属《哈利·波特》,除了电影的强大造势外,纸本书则稳居畅销书榜首,其它衍生的周边产品如眼镜、T恤等不胜枚举,有些搭便车的商品(如:《看哈利·波特学英语》)也助长声势。能将一项产品炒热一整年,点火的功夫堪称一流。
第一部分趁火打劫(2)
“金融大盗”玩火
炒乱,则是“大盗之行也”。被称为“国际金融大盗”的“量子基金”经理人索罗斯,在1997年掀起一场血腥的“亚洲金融风暴”。这位掠食者眼看人民币、日币相继贬值,美元走强,惟独泰铢采固定汇率,紧盯美元。这是硬撑蛮干,与市场对作的蠢事。索罗斯认为“泰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堡垒,正在玩火自焚”。便趁机点火,在泰国大举抛售泰铢,造成泰铢狂跌、股市狂泻,泰国央行抛出美元进场干预,仍难挽颓势。索罗斯从泰国捞走了20亿美元,并乘胜追击,对东南亚各国蹂躏一番,扬长而去。
企业界有一种公然的趁火打劫——购并。眼睁睁盯着那些经营陷于困境,甚至奄奄一息的“猎物”,在它倒仆之前给予致命的一击(低价购并)。这种趁火打劫,还带着几分“大善人”的色彩呢!
乱,考验一个人的机智、胆识、涵养与耐性;乱,是创业者的契机。不要怕错,不要怕乱,只怕在乱局中束手无策。
原典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则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诠释】
当敌人(竞争对手)遭遇极大的困境或危机时,是我乘隙取利的最佳时机。
《易经·夬卦》的爻辞说:夬,干下兑上,兑为泽,干为天,大吉大利,刚健不屈。夬,决也,决断之意。“以刚决柔”,是说乘敌之危,就势取之。
当对手内部产生不稳、混乱等内忧时,可以对他发动攻击,占领土地(分其市场);当对手碰上外患(竞争品牌介入市场)时,就可以趁乱打劫,进一步占有其资源(劫其民);当对手面临了内忧外患,岌岌可危时,可以把握时机,一举兼并之(入主或购并)。
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对吴国趁火打劫,在对手吴国颗粒无收,连种子都没有时,看出这是吴国国力受创的一大关键点,因而谋划了灭吴战略,暗中积极备战,终于趁吴王夫差挥兵北上、大会诸侯于黄池、后方防务空虚、国力耗损之际,大举入侵,直捣其虚,大获全胜。
孙子兵法上说:“乱而取之。”唐朝杜牧注曰:“敌有昏乱,可以乘而取之。”趁火打劫的精髓,便是一个“乱”字。
第二部分声东击西(1)
大丈夫不避诈◎狼从东边来了
【通俗涵义】捉龟走鳖;诱你出错
【策略核心】兵不厌诈
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
声言出东,其实击西。
《孙子兵法》说:“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形之,就是制造一个假象来欺敌。刘伯温在《百战奇略》上说:“声东而击西,声彼而击此,使敌人不知其所备,则我所攻者,乃敌人所不守也。”
动作与目标背道而驰,这个动作称为“假动作”。篮球场上最多假动作,譬如:球要往右边带,却做势向左,诱使防守球员向左移位,造成防守的漏洞;或做出投篮的假动作,诱使防守球员打手犯规。
一种烟雾,一场骗局
假动作是为了误导、诱使对手聚焦于不同方向或相反方向。股市的主力作手最擅长此道。主力作手以低价大量买进个股后,开始拉抬股价,让散户跟进,尝到一点甜头;接着开始造势,让大批股友跟进,此时主力已在暗中出货;最后发布大利多消息,让市场疯狂抢进,主力再趁机全部杀出,最后一波跟进的散户,往往成了最高价的套牢者。
炒作的末段,必有“佯攻”,包括:股价飙涨的预测、公司的海外重大投资、资产重估、未来大愿景等等,市场消息不断,用以掩护主力顺利出货。佯攻,通常是一种烟雾,一场骗局。
企业界在竞争白热化之际,常会故意发布不实的或相反的讯息,企图扰乱对方;警方在侦办重大案件时,为避免打草惊蛇,会故意发布或泄漏与侦办方向相反的情报,以松懈可疑嫌犯的警觉。这也是声东击西。
刘邦逗韩信
汉高祖刘邦计擒韩信,用的便是“声东击西”之计。
功高震主的韩信,在楚汉对峙期间,向刘邦讨封王,而生了嫌隙。后因有功,封楚王。项羽手下名将钟离昧,因受到陈平的离间而不为项羽所用,如今走投无路,投靠韩信。刘邦命韩信将锺离昧逮送京师治罪,韩信犹豫不决。后有人告发韩信陈重兵,意欲谋反。刘邦问计于陈平,陈平献计说:伪游云梦,会诸侯。
韩信知道刘邦喜爱巡狩游历,又见他未带重兵,疑虑大消,提着锺离昧的首级去见刘邦,立即被武士逮捕。韩信懊恼地对刘邦说:“果如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故当烹!”刘邦并没有烹他,改封他为淮阴侯,留任长安,形同软禁了。
几年后,陈豨叛变,韩信被指涉嫌同谋。吕后问计于萧何,萧何向韩信诈称陈豨已被刘邦擒获斩首,这是朝廷大捷,文武大臣与诸侯都应入宫祝贺。韩信抱病在身,原本可以称疾不朝,但萧何是他的恩人,便不疑有诈。韩信一入宫,即被吕后的武士逮捕,密斩于宫中。被杀之前长叹道:“吾悔不听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刘邦诈称巡游云梦,不路过楚,是“声东”;不带重兵,状似逍遥,也是“声东”。萧何诈称大捷,是“声东”;利用曾经“月下追韩信”的这层亲密关系,更是“声东”。这两次使计都让韩信不设防,因此被擒被杀。
第二部分声东击西(2)
小心两面人
不少知名战役,都运用了声东击西之计。1942年,英军蒙哥马利元帅在北非打击“沙漠之狐”隆美尔,便是结合了反间计、声东击西之计:利用英军破解德军通讯密码之机,故意发出英军拟发动进攻地点的假情报,转移了隆美尔的战备部属,并在发动攻击时,采取主攻、佯攻双头并进,一举击垮隆美尔的气势;隆美尔苦撑十余日后,被迫撤守北非,他的500多辆战车仅剩12辆,赫赫有名的第二十一装甲师溃不成军,德国在北非一败涂地,大局为之逆转。1944年,艾森豪威尔指挥的诺曼底登陆,1950年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都同样诱敌出错,扭转战局。
“声东击西”,一言以蔽之,便是个“诈”字。《三国演义》里,许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曹操)奸雄,今果然也。”曹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
何止兵不厌诈,在人生战场上,也处处有诈,更有那许许多多的两面人,棉里藏针、大巧若拙、阳奉阴违、前倨后恭、口蜜腹剑、吃里扒外、左右逢源、两面三刀……仔细看看,不都是在玩“声东击西”的伎俩吗?
小心,不要以为狼真的从东边来了!
原典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诠释】
如果作战意志混乱,对于敌情的分析也会跟着出错,这将为自己带来不可预料的结果。
《易经·萃卦》显示:坤下兑上。上卦为兑(泽水),下卦为坤(大地),泽水覆盖大地,是指水患横流。引申为敌人不能控制混乱的形势,此时我应善加利用之。
西汉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太尉周亚夫奉命平乱,他坚壁不战,吴王刘濞之兵向他阵地的东南集结,他根据战略需要和敌情分析,而把重兵严守西北。不久,刘濞以精兵在西北发起突击,汉军因为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