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着早晨的健身运动、晚上加班赶工、交际应酬的名义,暗通款曲。
有些“基金会”名义是公益慈善,实际却是为了逃税;有些黑道以成立公司、经营正当生意为晃子,暗中仍操“黑”业。最明目张胆地“暗渡”者,莫过于“老鼠会”,表面上是招牌响亮、产品多元的企业公司,暗地里千方百计诱使会员自掏腰包冲刺业绩,以追逐总裁、总监、总督的荣耀宝座。在众多会员竞相追逐虚荣之际,老鼠会达到了大量吸金的目的。
第二部分暗渡陈仓(2)
做人处世,表里如一
所有谍报工作都需要“明修栈道”,树一个招牌当做晃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替德国进行情报工作的荷兰倩女玛塔·哈莉,便是以职业舞蹈家的身份,在巴黎打进上流社会,据说她的情夫包括法国内阁部长、德国皇太子、荷兰首相。舞蹈与姿色,是她的羊头;情报交易,是她的狗肉。最后,德国人泄漏了她的身份,她的一堆情夫试图营救她,却因为罪无可逭,仍被处死。
《大未来》作者艾文·托佛勒在讨论“间谍市场”时说,“二十世纪初,童军创始人罗勃·鲍登鲍威尔就曾经假冒收集蝴蝶的专家,旅行巴尔干半岛,将各种防御工事都画在蝴蝶翅膀上复杂的花样里。”他毫不讳言地指出:“美国中情局和法国情报单位都曾把最肮脏的工作,交给流氓和黑手党去执行。情报单位也常设立冒牌公司,最著名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专门反纳粹的‘外国精致风衣公司’,或美国中情局在越战期间创办的航空公司。”
在尔虞我诈、互不信任的社会中,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
在政治或军事上,免不了挂羊头卖狗肉,表里不一;做人做事,却得讲求言行一致,不要明来暗去。
原典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奇出于正,无正则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遣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曰:“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诠释】
故意另树目标,明示以企图(佯动),以牵制敌人,而在暗中积极进行另一个计划(有主)。
所谓“奇正相生”,用兵之奇,是从正常的用兵之道理变化产生的,惟有透过正常用兵之道的掩饰,才能出奇制胜。不“明修栈道”,就无法扰乱敌人的判断,达到“暗渡陈仓”的目的。
三国时期,魏将邓艾屯兵在白水北岸;蜀将姜维派遣廖化屯兵白水南岸,扎营对峙。邓艾对诸将说:“姜维仓卒引军而来,我军兵力较少,却不见他搭桥渡水来袭的动作,显然姜维派廖化前来是要与我僵持,牵制于我,他却暗中东去袭取洮城。”于是,邓艾乘夜行军,先一步赶至洮城。果然,姜维来袭。因为邓艾据城防守,而不被蜀军所破。姜维不善于运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却能洞察对方“声东击西”之谋。
第二部分隔岸观火(1)
像秃鹰一样锐利◎等着捡便宜
【通俗涵义】隔山观虎斗;坐收渔利
【策略核心】秃鹰行动
袖手旁观,按兵不动,于最佳时机出击。
借机点火,制造乱局,以利进取。
“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与周瑜共同谋划,用火攻曹操水军,一切计议已毕,就等一战。诸葛亮对蜀主刘备说:“主公可于樊口屯兵,凭高而望,坐看周郎今夜成大功也。”这便是标准的隔岸观火。
《战国策》上说,赵国将伐燕国,苏代扮演说客,替燕国向赵惠王游说,他说:“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诸葛亮要刘备隔岸观火,便是要坐看魏与东吴来一场“鹬蚌相争”,以便蜀国从中得利。
在失控、脱序的局势中,作壁上观往往是最佳的策略。
观望,坐收渔利
《孙子兵法》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而止。”领导者、政策执行者不可意气用事,“合于利”才采取行动,不合于利,就要观望。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倾轧不已,政局分崩离析,董卓拥兵自重,观望乱局,及至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密召董卓,董卓这才挥兵入朝,尽诛宦官,趁机独揽大权,自任为相国。观望,使他在关键性时刻主宰了政局。袁世凯同样以“隔岸观火”之计,掌控了清末民初的政局。
明神宗十岁继位,首辅高拱、宦官冯保为了权力的卡位,新仇旧恨交加,水火不容。张居正作壁上观,等到高拱被冯保斗垮,张居正渔翁得利,出任首辅,独掌大权。
从“Timing”的角度来看,就能看出隔岸观火的策略核心。观望,可以等到竞争者两败俱伤,此时便是最佳的介入点。企业竞争、商场规则亦复如此。股市的术语,便是“最佳买点”。在波段循环的底部,最为有利;在波段的头部介入,那就成为最后一只老鼠了。
战国时代的大商人白圭,是中国企业经营的鼻祖,他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把政治、军事的谋略拿来从事商战,白圭是第一人。他的成功诀只有八个字:“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这是利用市场秩序紊乱时,逆向操作,掌握最佳的买卖点。
隔岸观火,不能单纯的等待,要有锐利的眼光、剑及履及的决心、果断的行动力。要像翱翔天际的秃鹰,看似逍遥自在,实则严阵以待,它锐利的双眼,正紧盯着几百公尺外的一动一静;它等待地面发生一场血腥的猎杀,以便捡拾战果。
第二部分隔岸观火(2)
项羽的英雄本色
作壁上观,有时是因为插不上手。《史记·项羽纪》上说:项羽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何等英雄本色!项羽大破秦兵于巨鹿,摧枯拉朽,诸侯军只能作壁上观;他召见诸侯将领,各将领都不敢仰视!项羽的万丈光芒在此一役。此后的项羽乏善可陈,只剩一堆笨拙的政治手腕,一步一步走向灭亡而已。
权力中的烈火
当天下人“非儒即墨”时,少数人想独善其身,作壁上观、骑墙派,并非易事。在司马懿家族处心积虑要篡夺曹魏政权之际,所有人被迫表态,要忠于曹家,还是投靠司马氏?身处其中的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纷纷被迫在主流、非主流之间选边。选边,有极大的风险——可能押错宝、得罪另一边;不选边,两边都认为你投机。竹林七贤想自外于政治风暴而不可得,只好借着“酒遁”,终日沉醉不醒,来向当局进行一场醉茫茫的、无言的抗议。
现代人对于这种权斗多少可以感同身受。当公司里存在着权力倾轧时,你如何自处?你是董事长派,还是总经理派?你要站在哪一边?你能不能哪一边都不靠?不表态,是骑墙派,两边都不是人;一表态,就被贴标签。由此观之,欲在权力竞逐中隔岸观火,明哲保身,不是一件易事呢!
距离带来威胁,距离决定机会。当局面(或市场秩序)紊乱失控时,最好的对策便是坐山观虎斗,坐待两败俱伤。机会,留给善于观望的人。
原典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逐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诠释】
敌人已明显地呈现出内部倾轧、失控的状态时,我应静观其变,等待它生乱。因为对手暴戾不仁、倒行逆施,势必自取灭亡。根据《易经·豫卦》的原理,顺时而动,便可以顺利行事。
当敌人内部背离的气氛浮现时,尚不是我军出手的时候,此刻若贸然介入,以兵相加,敌人尚有警觉,还会共同对抗外患,加以反击。我方如果退而观望,保持距离,敌人便会专心于彼此的互斗,发生内乱。
三国时,袁绍之子袁尚、袁熙被曹操打败,奔往辽东,手下尚有数千骑兵。辽东太守公孙康自恃天高皇帝远,不服曹操;曹操破乌丸》 郭嘉遗计定辽东
后,有人劝曹操征讨公孙康,则袁氏兄弟可以顺手擒来。曹操胸有成竹地说:“我正在等公孙康斩袁尚、袁熙的首级来降,不必劳师动众。”到了九月,曹操自柳城班师回来,公孙康果然斩了袁氏兄弟,传其首级来献。诸将问曹操何以能先知先觉?曹操说:“公孙康一向畏忌袁尚,我若逼急了他,他会与袁氏兄弟沆瀣一气,联手抗拒;我若不施加压力,放任不顾,他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