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表示臣服,但始终保持半独立地位。只有在两河流域南部的强大王权衰微 

之后,亚述才恢复独立,自谋发展。 

    古代亚述的历史从苏美尔时期,到亚述帝国连续2000余年,一般分为古 

亚述、中亚述和帝国3个阶段。古亚述 (公元前2000—前1600年)从塞姆 

人北上定居立国开始,到阿卡德时期,王权才渐强大。到国王沙马什阿达德 

一世时(公元前1815—前1783年)开始向外扩张,埃什努那、马里皆表示 

臣服,汉谟拉比在位初年亦曾向亚述表示归顺。但不久亚述被汉谟拉比击败, 

长期偏于两河北部一隅。中亚述时期(公元前1500—前900年),在提格拉 

特帕拉沙尔一世时 (公元前1114—前1076年)曾颇为强盛,后来又遭亚美 

尼亚人侵扰,国势转衰。直到公元前9世纪初,从亚述纳西尔帕二世(公元 

前883—前859年)开始,亚述才以两河强国雄姿向帝国跨越。 

    纳西尔帕二世率军曾经藉助吹满气的皮囊筏子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卡尔 

赫米什城。其国王桑卡拉缴纳了大量贡赋,包括250塔兰特(1塔兰特=26。19 

公斤)的铁,这表明亚述已进入铁器时代。铁的广泛使用,在军事上尤为重 

要,亚述军队就是以铁制武器装备,又有战车和骑兵,成为两河劲旅,所向 

披靡。 

    有浮雕表明,纳西尔帕二世时期亚述出现了攻城器械破城锤。破城锤的 

设计多种多样,锤身是根大木梁,头部包以金属皮。破城锤罩以用柳条、木 

材或兽皮制成的构架,藉以保护操作者,破城锤分固定和带轮可移动的两种。 

为了防止敌人火烧破城锤,要备水预防,或在锤前面挂一块不易燃烧的幔帐。 

一幅浮雕上还刻有敌人用链环套住锤头,然后将其吊起的办法,亚述人以钩 


… Page 36…

  子把链环钩住相抗。破城锤一般是吊在器械的链子上,由士兵摇动,从地面 

  上直撞城墙。有时还在城墙外侧堆起很高的土墩,然后把破城锤推到土墩上 

  向前撞击城堡上部。古希腊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就曾利用过堆土墩,用破 

  城锤攻城。 

       到国王沙尔马纳塞尔三世 (公元前858—前824年)时代,他曾多次远 

  征乌拉尔图,也曾西征叙利亚,占领了其首都大马士革。大马士革处于从美 

  索不达米亚到腓尼基的各沿海城市和从小亚细亚到阿拉伯腹地的商路交叉点 

  上,因而占领大马士革,对亚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沙尔马纳塞尔三 

  世还从大马上革掠夺了大量的铁,多达5000塔兰特。大马士革的铁是从小亚 

  输入的,但铁制品是由本地的匠人制造的。亚述人也从最初的掠夺和输入铁, 

  到自己开采并冶炼铁矿,其冶金匠人所制造的铁制品质量很高,保证了亚述 

  军队的先进性。大约从公元前9—前8世纪开始,亚述军队就已逐渐用铁制 

  的兵器和盔甲武装起来,这是亚述军队装备上的重大变革。 



       (2)亚述的兵器装备 

       ①攻击性兵器。亚述人的攻击性兵器或叫杀伤性兵器,一般包括矛 (或 

  叫枪)、锤矛、剑、斧或手斧、匕首、弓箭及攻城器械破城锤和投石器。 

       亚述人使用的矛主要在作战时像枪刺一样用于刺戳,不像希腊人或罗马 

  人那样用来投掷刺中敌人。矛主要分短矛和长矛两种,短矛长5—6英尺,主 

  要用来武装步兵;长矛为长9—10英尺,主要用来武装骑兵。这两种矛的矛 

  柄都是用坚硬的木料制成,矛头是用铁或青铜制造的,在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就存有在尼姆鲁德发现的铁制矛头。 

       亚述人的剑短而直,与埃及和波斯的短剑相像。剑柄较短,没有护手。 

  剑身从柄至尖部逐渐变细。各兵种一般都佩有短剑。亚述士兵习惯用它砍杀 

  战败敌人的首级;进行肉搏战时,用这种兵器进行刺戳。 

       锤矛是亚述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兵器。它比较短细,用坚韧的木料或金 

  属做成。其形式是在一根细长的棒上带有一个圆形锤,这个棒顶端的圆形锤 

  大概是铁制的。锤矛杆的下端有皮套或绳索,使用锤矛时把它套在手上不致 

  甩掉。步兵弓箭手在战斗中经常携带,特别是靠近国王的侍从。然而,这种 

  兵器很少在战争场面中见到,直到最晚期的浮雕中才发现双手挥舞锤矛的士 

  兵。和平时期,锤矛通常为国王的侍从佩带,有些国王也喜爱用锤矛。在波 

  斯国王薛西斯远征希腊队伍中的亚述兵,就曾携带有这种“安着铁头的木棍” 

  ① 

   。 



       战斧,亚述人最初在战斗中也很少使用,只是到很晚的浮雕中,才发现 

  被描绘作为战士使用的战斧。在早期,战斧可能是用来砍伐树木的,当工兵 

  出现后,成为工兵的武器。后来,特别是在阿述尔巴尼拔时代,才作为一种 

  战斗武器用于作战。战斧的斧柄短而斧头稍大,单手使用,分双刃和单刃两 

  种。 

       亚述国王几乎都酷爱匕首,每时每刻都佩带在腰间,但臣民似乎很少携 

  带。匕首一般有一个直柄,带有轻度的凹面。雕镂有图案,但是匕首的鞘不 

  像古代中国匕首的鞘,一般没有装饰或稍作装饰。 

       亚述人的弓分为两种:曲形弓和角形弓。同埃及人和中世纪弓箭手所使 



① 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659页。 


… Page 37…

  用的弓相比,亚述人的弓较短,弓弦的最大长度约有4英尺,而埃及人的弓 

  可长达5英尺。这些弓一般用木料制成,角形弓的整个弓身都一般粗细。曲 

  形弓则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尖削。两端都有一个较小的节或纽,接近节或纽处 

  有个缺凹或小沟,以便用来挂置弓弦。弓手要曲身把右膝放在弓的中间内侧 

  往下压,同时两手握弓的两端往上拉。当弓的两端弯到足够程度时,由站在 

  旁边的协助者把弦滑过小节进入沟凹处,弦就挂上了。 

       亚述的角形弓比曲形弓小,较少使用,一般用作备用武器。亚述人常把 

  弓挎在肩上,或者放在背后的弓鞘中。弓鞘是箭筒的一部分,弓很大,箭筒 

  只能容纳弓的下半部分,而上半部分则露在外面。 

       步兵和骑兵弓箭手一般把箭筒斜背在背上,以便随时从右肩上从箭筒中 

  抽出箭支,用来发射。乘战车的弓箭手则把他们的箭筒挂在战车的侧面。 

       亚述人的箭支在结构上可谓完美无缺,箭杆既细且直,大概是用芦苇或 

  某种轻而坚韧的木料制成。箭头是用青铜、镍、铁等金属制成,甚至还在亚 

  述的废墟中发现了一些石箭头。为了增加射击强度,一般在箭头的中央带有 

  一条隆起的线。下端中间镂空,箭杆嵌入其中。箭杆上的V字形槽口和羽毛 

  是后来被仔细地加上去的。箭尾带有两道羽翅不像埃及的箭尾由三道组成, 

  末端的槽沟很宽,因为弓弦比较粗壮,这样可以把箭杆牢固地搭在弓弦上。 

       亚述人拉弓的方式比较特别,拉弓的方向是朝肩部方向,不像一般的向 

  胸方或耳方拉弓。直到后期,亚述人的射箭操作才更加精确。弓箭手用右手 

  的拇指和食指拿着箭支羽翅的下边,食指弯曲,把V字形槽口搭在弦上,只 

  用拇指和食指向后拉箭,不用其余三指。弓被握在左手的拇指和其余手指之 

  间,拇指翘起,然后向后拉箭杆,直到箭头接触到左手的食指,右手才放开 

  箭,箭杆便被急速射出,射向敌人。 

       亚述军队在与敌作战时,如敌人躲在城堡里据城顽抗,亚述人就凭借攻 

  城器械攻城。攻城器械,如前面介绍的破城锤,还有云梯和投石器。 

       云梯一般是木制的长梯,两侧有两根竖木,中间分格插入横短木。步兵 

  中的矛手,便左手持盾,右手举矛,登上云梯向城堡顶端爬去。此时步兵的 

  弓箭手要配合作战,或紧随矛手之后张弓射箭,或单腿跪在地上射箭掩护。 

       投石器的最简单形式是由两条绳索或带子组成,上系一小块皮条,以兜 

  石块。投石手在投掷前先在空中抡转几圈,增加投掷强力,然后奋力抛出。 

  很快,亚述人发明了靠机械力量推动的投石器。亚述人藉助于把阉牛筋制成 

  的绳索利用高大的木制机械用力绞紧,而后骤然放开,投出的巨大石块便会 

  倾注到敌城上打击敌人,破坏城堡。 

       此外,亚述人还通过挖坑道攻陷敌人城池。一旦城墙挖通,士兵便破墙 

  而入,内应外合,很快攻陷城池。 

       ②防护装备。亚述人的防护装备主要包括头盔、铠甲和盾牌。 

       头盔分为尖顶式和鸟冠式两种。尖顶式头盔呈圆锥式底部周围有一、二 

  个环,一般在前额直上方的前面有一个半圆的面。有时,头盔挂有上覆一层 

  金属片的下垂的护颈,藉以保护颏、颈、耳和后脑。这种头盔主要是铁制的, 

  只是其下部的环和前额外面的半圆面是铜制的。 

       亚述人在鸟冠式头盔的发明上充分显示了其自由创造性。后来这种头盔 

                             ① 

  形式可能被希腊人所吸取 。鸟冠式头盔的特别之处是头盔顶部嵌以金属制或 



① 莱亚德:《尼尼微及其遗迹》,第2卷,第338页。 


… Page 38…

  用一簇茸毛装饰的鸟冠。在头盔下缘还连结着下垂的护颈和耳盖,其形状千 

  姿百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