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这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创举。商军又用“乘马服牛”作长途运输工具,由 

  中原通往四方的道路也由此得到迅速开辟。 

       正当商纣王率精锐之师征伐东夷连取胜利、踌躇满志之时,周武王率领 

  的联军突然出现在商郊牧野,商军一战即溃,纣王自焚身死,商朝随即灭亡, 

  周朝建立,取而代之。 



       (4)商朝——中国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展朝 

       商王朝在国家结构上实行内、外服制。概言之,内服是王朝直辖的地区, 

  外服是诸侯的领地。《尚书·酒诰》中提到的侯、甸、男、卫、邦伯,都属 

  于外服的诸侯。内外服制的国家结构影响到军事制度上,商朝存在王国军与 

  方国军两类军队,王国军是中央部队,方国军是地方部队。而方国军具有很 

  大的独立性,常对王国叛服。于是商朝的军队组织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存 

  在以地域组织为基础,以“师旅”为单位的编制系族;另一方面,又存在着 

  以血族团体为基础,以“族”为单位的军事组织。 

       ①军队的构成。商朝有平民兵、族兵和王的护卫兵。 

       平民兵即王国军,是由平民即“众”、“众人”组成的队伍,是当时的 

  主要军事力量。卜辞中经常提到的“师”、“族”即是指平民兵而言。 

       族兵即方国军。卜辞中常见“王族”、“多子族”以及“三族”、“五 

  族”等出征的记载,他们自然都属于族军的范畴。区别在于:王族由商王的 

  族人组成,多子族由子姓 (即与商王同姓)贵族的族人组成,而“三族”、 

   “五族”等泛称,很可能是指一般异姓贵族的族军。这些贵族建有各方国, 

  以其族兵为方国军队,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商代可能还存有王的护卫兵,他们可能是从贵族子弟的精良者中入选 



② 《后汉书·东夷传》。 

③ 《尚书·微子》。 


… Page 70…

  的。但卜辞中没有直接记载。 

       军队编制。关于族军的编制,没有明确的材料。现仅就王国军即平民 

  兵的情况作一介绍。 

       据卜辞,知当时有“师”、“族”等编制单位。如: 

            A、王乍(作)三 (师):右、中、左。 

            B、王其令右旅眔左旅 见方。 

       由卜辞A得知,师通常分为右、中、左三组;卜辞B提到右旅、左旅, 

  则似当有中旅。这种三分法主要是为了适应战阵的需要,因而不是进制单位。 

       旅应是师的下一级编制,这在卜辞中没有明确证据。但《诗·小雅·黍 

  苗》有“我师我旅”之句,则师是高于旅的,这首诗反映的是西周时的情况。 

  由于西周军制是承袭殷商而来,故据周制上推,可知殷商军制亦如此。 

                                ①                ② 

       师的长官称为“师长”,或称“师氏”。旅的长官,名称不详,有人 

  认为是《尚书·牧誓》中的“亚旅”,但似嫌没有充足证据。 

       那么,师、旅所辖人数为多少呢?《牧誓》中依次提及“师氏、千夫长、 

  百夫长”,而当时的编制是以十为进制单位的,则师当为万人,旅级很可能 

  是千人,千夫长也很可能就是旅的长官官名;此外,百夫长之下当有以十人 

  为组的建制;十之下,可能有“伍”的组织。 

       综上所述,商代的军队编制可图示如下: 

            师——旅——百夫——十夫——伍(?) 

        (万人)(千人)(百人)(十人)(五人) 

       ③兵种。殷商时期的兵种较夏代而言,没有太大变化,仍以战车、步卒 

  为主。《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孔子将三代各自典型的东西列举出来,表明殷人制车(辂)的技术水平极高, 

  甚至连周人都望尘莫及。此外,甲骨文中有许多“车”字的象形字,从中也 

  可以略见当时战车的风采。战车的质量、数量的提高,无疑是车战规模扩大 

  的主要标志。 

       步兵,人数最多,是军队的基础力量。一般情况下,是车步兵配合作战, 

  但卜辞中有不少“步伐”、“步”(作动词用)的记录,据此,则当时尚保 

  有步兵独立作战的方式。应该指出,商代的这种步兵,与春秋时兴起的建制 

  步兵在本质上有所不同,春秋时的步兵是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而从车步兵配 

  合作战的方式中分化而出的,商代的步兵,应是氏族制时代的步兵兵种的子 

  遗。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传统的步兵独立作战方式的影响;二是战车数量 

  不够配备全部的步卒。 

       战车的编制,一般是五辆为一组,一辆领头,其余四辆排成方阵。殷墟 

  宗庙遗址出土的五辆战车,即如此排列。这种五车一组的编制形式似乎与夏 

  代不同。每辆战车一般配置三名武士,其中一人驾车,一人执戈,一人执弓 

  矢,其后跟从步卒十五人,殷墟宗庙遗址出土的一辆战车,有十五人陪葬, 

  他们生前当是跟从此车的徒兵。 

       车徒步结合,决定了当时作战只能采用战阵的方式。因而,两军对垒, 

  就要选择开阔平坦的原野,作为角逐的战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载宋 

  襄公语:“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即不据守险要。商代的情况正是如 



① 《尚书·盘庚》。 

② 《尚书·牧誓》。 


… Page 71…

  此。 

       商代可能已出现了骑兵。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第十三次殷墟发掘中,发 

  现一座人马合葬墓 (M164),包括一人一马,一套兵器,据此,有人认为死 

                 ① 

  者生前系骑士 。如果真的如此,则骑兵之制不是始自战国。但考虑到当时的 

  社会条件、自然条件,骑兵的规模不会很大。 

       ④军事训练。由于平民兵是靠兵农合一的方式组建起来的,因而不可能 

  像后世常备军那样进行长期的、专门化的军事训练,而只能是在农闲时节举 

  行不定期的军事训练。卜辞中有“振旅”的记载,即指军事训练。《左传》 

  中曾提到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的军训制度,这是晚出的、且较规范化的 

  制度。但在商代,尚没有明确的四季划分,当时只是将一年分为春年、秋两 

                            ② 

  季,至西周时仍然如此 。因而,当时的军训,大概亦即以两季举行。 

       军训的方式,仍保留较原始的特征,即通过狩猎来进行军训。《左传》 

  所说的蒐、苗、狝、狩、名称虽异,就实质而言,都是围绕畋猎进行的。《左 

  传·昭公四年》:“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则商代当有“蒐”的名称。 

   卜辞中没有直接的关于军训的资料,但有关畋猎的资料却不在少数,这些畋 

  猎自当含有军事训练的用意。 

       族兵由于隶属于方国宗族,因而,有可能作一些经常性的军训,不过, 

  其训练方式,大概同平民兵一样,都以畋猎的手段进行。 

       王的护卫兵属于常备兵,最为精良,采取经常性的训练方式。卜辞中有 

   “序教”的记载,其对象即是王的卫士。 

       ⑤军队领导体制。殷商时期的国家结构带有明显的部落联盟的色彩,王 

                                        ① 

  国维认为商王不过是“诸侯之长”而已。因而,在军队领导体制上,当时的 

  军队领导权是分散的。除了王国军,非但畿外诸侯的军队,商王操纵不得, 

  即便是畿内贵族的族军也有很大的独立性,商王只能以族为单位征调他们, 

  而不能自行对他们重新编组。 

       当时的王权还残留有部首领的特点,即以军事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卜 

  辞中常见商王亲征的事例,再就是派太子或后妃率军出征。后妃中,妇好即 

  是最有名的一个。商王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加强王权。此外,大多数 

  情况下是命将出征,出征前要举行授将以“册”的仪式,以表明将的权力得 

  到了王的认可。 

        卜辞中习见的武职有:马、亚、大亚、马小臣、走马、射、箙亚等。其 

  中马和亚(大亚)的职位最重,马类似于周代的司马。 

       由于当时官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文武不分职,因此,这些武职在平时亦 

  负责其它方面的庶务。同样,有些偏重文职的职官在战时也有从戎的义务。 



                     3。西周——中国古代奴隶制文明的鼎盛 



        (1)牧野之战与周朝建立 

       周也是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姬姓。他们最早的活动地区,是在宜于农耕 

  的陕西黄土高原。其始祖后稷和稍后的公刘,都重视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① 参见胡厚宣《殷墟发掘》第108页。 

② 参见于省吾《岁时初考》,载《历史研究》1961年第4期。 

①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 


… Page 72…

  九世传到古公亶父,率领族人由豳(今陕西栒邑)迁到周原(今陕西岐山), 

  从此进入有“城郭宫室”的阶级社会,更加强大起来,他被尊为“太王”。 

        与商纣王同时在位的是周文王姬昌。商处末期而腐朽,周新兴而崛起, 

  形成鲜明对比。 

        商纣是个恃才狂傲的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