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过不到四年,昭王第二次出征。这次出征,昭王颇为轻敌,沿途疏于 

  防范。在渡汉水时,昭王坐上了用胶粘结的船只,船到中流解体,昭王落水 

  淹死,周军大部丧亡。 (另一说是由船只联结起来的浮桥倾覆,昭王落水溺 

                                                                         ① 

  死)。这成了后来管仲说齐桓公讨伐楚国即以“昭王南征而不复”的事实根 

  据。周经过了这次南征的严重挫败,失去了控制“南土”的力量,楚国便在 

  江汉地区不断发展起来。 

       周昭公死后,他的儿子姬满即位,是为著名的穆王,这时,居处西北方 

  的犬戎势力强大起来,有时侵扰到宗周附近。周穆王亲自领兵西征一向被列 

  为“荒服”和以前常来宗周朝贡的犬戎。大臣祭公谋父曾劝阻穆王,要持慎 

  重态度,穆王不听。西征犬戎的结果,只取得四白狼、四白鹿作为战利品, 

  也算胜利而归。根据《古本竹本纪年》载,穆王战胜犬戎后,又继续西行, 

  经青鸟 (今敦煌)一直抵达昆仑,与母系部落首领西王母在瑶池相会。这作 

  为西征的副产物,对了解中国及西域的地理风土人情,促进各族交流和发展 

  相互关系,是很有益处的。因而,周穆王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游历家而著 

  称。 

       昭、穆二王南征和西征时,西周的国势尚强大,但是征伐之后,国力大 

  损,从此,西周王朝由盛转衰。 



① 《逸周书·作雒》。 

① 《左传·僖公四年》。 


… Page 75…

       (4)“宣王中兴”与周势渐衰 

       周穆王死后,西周王朝进入中期。共、懿、孝、夷四王相继嗣位。西周 

  国势日趋衰落,外来戎狄侵扰日甚。懿王曾被犬戎一度赶出镐京,可见严重。 

  夷王曾率大军讨伐抗命的南淮夷,虽暂时镇压下去,但由于周王室对南淮夷、 

  淮夷加紧盘剥压榨,这些“夷”族不久又联合起来抗周。 

       夷王死,子厉王立,西周处于西北来的戎族和东南来的淮夷两面夹击之 

  势。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说:“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 

  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厉王的暴政更招致外患入内。《后汉书·东 

  夷传》说:“厉王无道,淮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这次淮夷大举 

  入寇,进逼宗周,局面几至不可收拾。据《禹鼎》铭文厉王最后动用“西六 

  师、殷八师”等两系精锐部队以及卫武公的军队全力对付,才渡过难关。但 

  还有“戎狄寇掠,乃入大丘,杀秦仲之族”(《后汉书·西羌传》),东南 

  和西北,淮夷戎狄相继肆虐,宗周面临危机。接着在公元前841年,镐京又 

  发生“国人暴动”,他被赶跑在外十四年后死去。西周王朝岌岌可危。 

       厉王子宣王继位后,西周内外四方处于“大纵不静”的严重局面,对周 

  边各部族和一些地方势力更难加以控制。 

       当时,对西周危胁最大的,是黄土高原上群狄(狄又作“翟”)部落中 

  的狁。从西周中期以来,狁就不断南下侵扰宗周,直接危胁到镐京。他 

  们掠取财物,杀害人民,给渭泾一带的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靡室 

                                                   ① 

  靡家,狁之故”,“岂不戒日,狁孔棘”,可见狁侵扰带来的破坏的 

  严重性。 

       面对如此严重的局势,颇有雄才的周宣王不得不集中力量对付。他一方 

  面派南仲驻兵朔方,加强防守力量;同时派大将尹吉甫领兵北伐,深入到太 

    ① 

  原 ,取得了较大的胜利。铜器铭文和《诗经》对此均有描写叙述。狁受到 

  打击,向北逃去,周王室所受的威胁暂时解除了。但散在西北的其他各部, 

  周王室仍无法有力控制,中小规模的侵扰活动时有发生。 

       周宣王在战胜狁后,又派方叔带兵南征荆楚,也取得一些胜利。派尹 

  吉甫用武力压服南淮夷进献贡物,暂时控制了东南地区。在宗周以西,以秦 

  仲为大夫,命他西征西戎,结果为西戎所杀。宣王又召秦仲之子庄公等兄弟 

  五人,给了他们七千人的兵力,再讨西戎,才勉强取得胜利。 

       周宣王用武力取得上述重大胜利,暂时稳定了边境,被后来的史学家誉 

  为“宣王中兴”。但这种暂时的“稳定”很不牢固,因西周王朝的统治早已 

  江河日下,如同回光返照。这些胜利虽暂时缓和一些社会与民族矛盾,但也 

  暴露了周王室统治力量的虚弱。到后来,除了战胜一次申戎外,伐太原戎、 

  条戎和奔戎,都遭到了失败。特别是在宣王三十九年 (公元前789年)伐姜 

  氏之戎,周军大败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县南),他调去的“南国之师”,全 

  军覆没。周宣王下令“料(搜寻)民于太原”,力图补充兵源再战,结果没 

  能“料”到多少民,战争无法进行下去。甚至象征周天子为天下共主的“藉 

  田”仪式,宣王也此后多年不加举行,史称“不藉于亩”。从此,西周王朝 



① 《诗·小雅·采薇》。 

① 此处的“太原”,泛指陕北、晋北地区。 


… Page 76…

  更加呈衰败景象。 



       (5)犬戎攻进镐京,西周灭亡 

       周宣王死后,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周幽王是个昏庸而又暴虐的君主, 

  加之时乖运蹇,其在位的十一年中,西周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二百五十 

  多年的西周王朝终于灭亡在他之手。 

       幽王继位的第二年,关中发生大地震,灾情很严重。本已动荡不安的社 

  会就更加人心惶惶,当时就有人惊呼“周将亡矣!”。幽王对严重的震灾不 

  加认真有效的抚恤,对尖锐的社会矛盾不加以缓和,却火上加油,任用“善 

  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一味地行搜刮掠夺之能事, 

                                  ① 

  早就“诸侯多畔(叛)王命”,这时更引起国人的极大怨愤。 

       幽王又宠爱褒姒,废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所生的 

  伯服为太子。这种“废长立幼”的谬举,违背了宗法制的极重要原则,且并 

  非废愚立贤,只因母贵子荣,这将造成王位继承上的混乱。舆论立即哗然, 

  引起了朝政混乱,人心叛离。 

       幽王不仅在内外政策上失尽人心,而且行为又极荒唐,留下千古笑柄。 

  他为了引逗宠爱的褒姒一笑,随意发烽火报警,调诸侯兵赶赴镐京,愚蠢地 

   “导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申后之父申侯联合犬戎兵真的兵临 

  城下时,幽王的烽火警报便失灵了,再无诸侯兵“勤王”保驾了。镐京城内 

  空虚。犬戎兵如狼似虎冲进镐京。幽王仓惶逃走,被犬戎兵追杀于骊山之下。 

  周王室积蓄数百年的财宝全被犬戎官兵抢掠一空,西周王朝遂即灭亡。 

       幽王死后,申侯串通郑武公、卫共伯、秦襄公等保护宜臼,立为天子, 

  是为周平王。由于都城镐京已残破不堪,又处在犬戎的控制之下,平王乃于 

  西周灭亡的第二年即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西)为都,史称“东 

  周”。 



       (6)西周——中国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完备期 

       周朝在国家统治方式上实行分封制,周在灭商及东征平叛之后,分封了 

  大批同姓、异姓诸侯。“以藩屡周”。这种分封在以后也一直没有中断。分 

  封的结果就是在地方造就了众多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不同, 

  后者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部族,而前者则是经过中央的认可的。这就加强 

  了王室对诸侯的控制。所以王国维说:西周时“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 

                   ① 

  而为诸侯之君” 。 

       政治结构上的这一变化,自然会影响到军事制度。随着王室、诸侯间等 

  级关系的确立,军队的数额、规模也要相应地加以确定。 《公羊传·隐公五 

  年》解诂:“天子六师,方伯二师,诸侯一师。”方伯是一方诸侯之长,故 

  可备二师。这种标准的划分,也在于保证王室的绝对军事优势。为此,周王 

  室建立了庞大的直辖武装,从《小臣 簋》、《禹鼎》、《小克鼎》等铭文 

  知道当时王室拥有“西六师”、“殷八师”、“成国八师”等武装。此外, 

  周王室有权调动诸侯国军队从征。因此周天子有能力做到“刑不祭,伐不祀, 



① 《史记·鲁周公世家》。 

①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 


… Page 77…

                                            ② 

  征不享”,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局面。 

       西周处于中国奴隶社会的上升期,在军事上体现为军权不断向天子手中 

  集中。在西周时代,只有周天子才有权“作师”(即组建军队)、“帅师” 

   (即统帅军队),一般诸侯无权参与。诸侯想组建军队,必须“承天子”, 

  听从天子准许,才能按天子规定的军队数量组建军队。天子成为全国军队的 

  最高统帅。 

       但是由于西周时期疆土的扩大以及官制的进一步发展,周王亲征的事例 

  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