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或逃避别的船舰的冲攻中,船碰碎船的时候比较多得多。” 最后叙拉古和
它的同盟者大获全胜,雅典海军死伤过半,余者争相登陆逃走。
③雅典远征军全部覆灭。公元前413年秋,大港海战后,雅典人只有从
陆路撤退,海路已被叙拉古及斯巴达人封锁。撤退的军队约有4万人,士气
沮丧,行动迟缓,饥渴交加,军心混乱,斗志涣散。沿途不断遭到敌方的围
追堵截,雅典人只得投降。后来,他们不是被处死就是送往采石场作苦工,
惨死于疾病和苦役中。雅典的西西里远征军全部覆灭异乡。正如修昔底德所
言:“这是这次战争中希腊人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照我看来,是希腊历史
中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对于胜利者说来,是最光辉的一次
胜利;对于失败者说来,是最悲惨的一次失败,因为他们是全军覆灭;他们
的痛苦是很大的,他们的毁灭,诚如俗话所说的,是整个的毁灭,海军、陆
军——一切都毁灭了。许多人中间很少有回到故乡的。西西里的事件就这样
②
终结了。” 因此,西西里之战是整个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转折点,从此之后,
雅典的形势江河日下,难脱战争最终失败的命运。
(3)德凯列伊亚战争
①德凯列伊亚战争。公元前413年春,斯巴达采纳亚西比德的建议,侵
入阿提卡半岛,以德凯列伊亚(距雅典约20公里)为据点,派军队四出蹂躏
阿提卡,掠夺物资,包围雅典使其变为孤城,并实行长期占领,给雅典带来
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修昔底德说:“这是雅典势力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
此时的雅典陷入困境,它必须在两个战场上同时进行两场战役:一个是
西西里战场进行的叙拉古战役;一个是阿提卡战场的德凯列伊亚战争。雅典
被困,丧失了全部农村,盟邦也纷纷叛离,军费入不敷出,发生严重的财政
危机,雅典失败的时日已不长久了。
②雅典投降。雅典西西里战场的全军覆灭和阿提卡战场的形势日蹙,使
雅典陷入困境。外则同盟叛离,内则政局动荡。公元前411年,贵族寡头发
动政变,残害民主派;接着在公元前410年民主派又推翻了贵族寡头政治。
政局动荡,自始就影响战局,而且越来越严重。公元前405年,雅典与斯巴
达两支海军大战于赫勒斯滂海峡的羊河河口,雅典经营数十年的海军全部覆
灭。公元前404年,雅典被迫投降,投降条件要求:取消雅典海上同盟;自
①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47— 548页。
② 同上书,第563— 564页。
①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16页。
… Page 96…
行拆毁一切从雅典到比雷埃夫斯的防御设施;除留12艘警戒船只外,把全部
船舰交给斯巴达;参加伯罗奔尼撒同盟,废除民主政治。这些苛刻的条件,
已把雅典的伟大和光荣全部抹掉,雅典从此变为二流国家。长达27年的伯罗
奔尼撒战争最终以雅典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4)雅典失败的原因与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①雅典失败的原因。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一直政局动荡,貌似强大,
内部矛盾丛生: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自由民内部民主派与贵族派之间的冲
突,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执不休,雅典与同盟国的纠葛等。这些矛盾在战争
中都进一步激化了,奴隶纷纷逃亡,民主派执权得势则排斥贵族派,贵族派
上台则残害民主派,尤其在处于战争关头两派相斗,战争没有相对固定的领
导,没有稳固的后方,同盟者们又趁火打劫,造成分崩离析的局面,使雅典
内耗严重,大伤元气,从自身内部加速了战争的失败。
斯巴达内部虽然也存在各种矛盾,但与雅典相比,政局则稳定得多,这
让斯巴达可以放心腾出精力专门对付雅典。而且为了打败雅典,斯巴达不惜
与波斯相勾结,以承认波斯对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的统治为交换条件,取得
对方的金钱资助,用以建造舰队。本来斯巴达陆军力量又强大,这可谓给斯
巴达虎上添翼。斯巴达没有发生像雅典财政严重危机的状况,军心稳定,斗
志昂扬,军饷充足,加上正确的战略战术,让叙拉古在西西里拖住雅典主力
部队,自己则围困雅典,长期占据和蹂躏阿提卡,让雅典远近为难,最终只
好投降。
雅典采取的战略计划也是不够高明的。伯里克利在战争爆发前夕,就动
员人民放弃土地和房屋,保卫海上的城市,让人们避开同伯罗奔尼撒同盟国
家作陆战,而号召人们走向海洋、打海战。这是一个涉及全民的总体战略。
但战争开始后,雅典并没有从全民备战出发,而是把农村拱手让给斯巴达,
任其蹂躏。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既无粮食,又遭瘟疫横行,给雅典人民带来
灾难。而亚西比德在此道路上走得更远,他不主张去攻打直接的,最近的、
最主要的敌人——伯罗奔尼撒同盟的首脑斯巴达,却去攻打与雅典关系不大
而且远隔重洋的叙拉古,舍近求远,正如尼西亚所言,把主要敌人留在了后
方。结果斯巴达攻入阿提卡,雅典疲于西西里和阿提卡两地作战,终于两地
的军队几乎都全部覆灭,强大的雅典在日益窘困中死亡。
②希腊文明走向衰落。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希腊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是
空前的,正如修昔底德所言:“过去从来没有这么多的城市被攻陷,被破坏,
有些是外族军队做的,有些是希腊国家自己做的;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流亡者;
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生命的丧失——有些在实际的战斗中,有些是在国内革命
①
中。”如果说希波战争给希腊带来古典文明的繁荣,那么这次战争却给希腊
带来衰落和危机。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各城邦间混战更是愈演愈烈,斯巴达的任意
干涉各城邦的内政和推行其贵族寡头政治,日益激起各城邦的反抗。斯巴达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取得了霸权,实际在战后又立刻丧失了霸权。日后,斯
巴达、雅典、底比斯都为了本城邦的扩张,竭力争夺霸权,加剧了各城邦的
混战。这样不仅加速了其它城邦的衰落,也加速了自身的日益衰落。到公元
①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8页。
… Page 97…
前4世纪中叶,希腊各城邦的生命力已近枯竭,城邦本身的危机为马其顿的
征服准备了条件。从城邦内部而言,城邦混战使大奴隶主大发横财,日渐豪
富;而手工业者和小农疲于作战,荒废了自己的土地,土地被大奴隶主强夺,
土地日趋集中,于是作为城邦制度基础的小农小土地私有制遭到破坏。作为
公民兵制度基础的小农因纷纷破产沦为奴隶,公民兵制度也失去了基础。于
是由于希腊本身各城邦混战不休,以及希腊世界存在着很牢固的城邦体制传
统,以后历史的发展使命只好由别的民族来领导了。不久,北方的马其顿兴
起,并侵入希腊,成了希腊世界的主人,希腊被包容进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
版图之中。但是已经结出累累硕果的希腊文明反过来又征服了征服者本身,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实际上是在希腊文明的光环中发展前进的。
… Page 98…
八、早期与共和时代的罗马
1。罗马国家的形成与塞维军事改革
(1)伊达拉里亚文化——罗马文明的源头
古代罗马国家的中心地区是意大利,它的地理范围包括意大利半岛及其
南端的西西里岛,罗马城则位于半岛中部。
意大利最古的居民是利古里亚人。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印欧语族陆续
分批进入意大利,此后的青铜文化和铁器文化便以他们为主发展起来。他们
从公元前 1800年开始进入青铜文化时期,主要以特拉马拉文化 (约公元前
1700—前1100年)为代表。特拉马拉文化发明了影响日后罗马城市和兵营设
计的村落方阵布局,就是在一块四方形的土地上,用壕沟围绕,挖沟的土筑
成围墙,围墙内房屋是枝条和粘土结构,建在木桩和堆起的平台上,房屋成
排成行,直角交叉,进村要通过一座桥跨过壕沟。这种村落的建造显然经过
了苦心组织。从前10世纪开始,意大利进入以维兰诺微文化(公元前1000
—前500年)为代表的铁器文化时代。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中部意大利的
一些维兰诺微型的村落已开始发展为伊达拉里亚的城市和国家。
公元前6—前5世纪是伊达拉里亚文化的鼎盛阶段,各地皆建立城邦,
相传有12个城邦之说。他们采用希腊字母书写本族语言。在此期间,罗马城
一再而再地受到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据罗马古代的传说。王政时代的7个
国王中最后3位都属伊达拉里亚血统。现在考古发掘亦证明在公元前550—
前470年间罗马是个道地的伊达拉里亚城市,罗马修建了许多伊达拉里亚式
建筑,伊达拉里亚的商业也在罗马占据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