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存,直到帝国被蛮族反复入侵的浪潮所吞没为止。
如果说文法和修辞学作为教化力量是罗马教育的一个特点,那么,他的
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教育在经过漫长岁月和处于变化多端的条件下所保持
的一致性。从公元1世纪至4、5世纪,从罗马世界的东端到西端,罗马教
育保持了它的一致性而没有实质上的变化。因时间的消逝产生的差异如此微
小,以至在1世纪结束时,昆体良笔下描写的罗马教育,对他的时代以前一
个多世纪的经验所作的总结,在 300多年后对帝国的每一部分基本上都适
用。几乎任何一位伟大人物早期生活的教育历史都证实了这一点。如教育家
奥古斯丁所受教育的基础,就是对文学和修辞学的充分训练。 (2)国家教
育制度的建立
帝国领土的扩张,需要制订出不同的政策。恺撒对居住在罗马的所有担
任文学科目的外国教师授予特权,这是他采取的第一个措施。他的继承人奥
古斯都对学术也有兴趣,仿效他的前任的榜样鼓励学术。他在罗马建立了最
早的公共图书馆。他驱逐了这个城里的所有其他的外国人,但允许教师留
下。后来的皇帝们仍继续对学校给予赞助,但是,直到苇柏乡(公元69—79
年)的朝代才采取措施,对学校明确地进行组织和支持。苇柏乡不但在和平
神庙中建立了图书馆,而且从国库中每年以十万塞斯图斯 (大约800英磅)
的薪金授予希腊语和拉丁语修辞学的讲座,并免除文法家、修辞学家、医生
… Page 16…
和哲学家某些普遍的公民义务,从而使教师为国家服务。到了纳瓦(公元96
—98年)和图拉真(公元98—117年)朝代,政府又借资助款支持教育。他
们把大量的钱借给农民,并限定他们所付的利息必须作为一个计划的资金。
根据这个计划,每年向男女儿童提供数目达到五千的津贴,直到他们分别达
到18岁和14岁完成他们的教育时为止。这种津贴随后的朝代继续提供,并
有增加。
公元前2世纪以前,奥古斯都之后的皇帝们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受他们
个人对学术的兴趣或为博得声望所鼓舞,而不是出于对帝国需要的明确的认
识或对政策广泛的考虑。在哈德连(公元117—138年)、安东尼(公元138
—161年)和马可·奥勒略(公元161—190年)等朝代,偶然的干预的方法
停止了,一种和帝国本身一样传播广泛和组织得当的伟大的教育制度产生
了。对哈德连来说,其动力是对希腊一切事物的热情的赞美,这使他赢得了
“希腊迷”的称号。他关怀各地希腊哲学家和教师。他批准和延长以前皇帝
授予他们的特权和豁免权,对他们的工作表现了强烈的兴趣。他在罗马建立
了雅典娜神庙,作为希腊和罗马文人聚合的地点和高级学术研究中心。在亚
历山大里亚,他资助博物馆,并提名他的几个博学的朋友作博物馆的成员。
但是最深得他的好感的是希腊,尤其是可爱的雅典。他除了为宗教和教育的
目的在雅典建立起许多壮丽的建筑物之外,还给那里的教师们以鼓励,使雅
典再一次成为杰出的自豪的学术中心。哈德连开创的事业,由安东尼以同样
的慷慨大度的精神承继下去。安东尼可以被看作是帝国教育制度的真正奠基
人。由于他对整个帝国的需要比他的任何前辈都具有更远大的眼光,所以,
他把给专门教师支付薪金和授予特权的责任交给各省的政府。他命令,各首
府必须保持10个医生、5个智者和5个文法家;在法院开庭的大城市,保持
7个医生、4个智者和4个文法家;小城市保持5个医生、3个智者和3个文
法家。对这些人的任命,授权市议会去办,但是保留某些控制权。这些权力
大抵是对那些无力承担费用而要接受国家帮助的城市来说的。继任者马
可·奥勒略对教育发展的贡献是比较有限的,但仍是可观的。这个在位的哲
学家,从幼年时代起,就与希腊学者有非常亲密的关系。跟哈德连一样,他
的主要兴趣在于雅典学校。他以一个地道的斯多噶派学者的宽宏大量,在那
个城市的四所古代哲学学校中 (不包括伊壁鸠鲁派哲学学校),分别设置了
四个哲学讲座和一个演说术讲座,并由帝国国库提供教师们必要的薪金。由
于哈德连的事业如此圆满的完成,使得雅典成了罗马世界的主要“大学”。
由于这些贤明皇帝对教育的重视,在整个希腊语世界,很快就兴起了对
学术的强烈热忱。希腊和小亚细亚的学校,也充满了热切学习的学生,如3
世纪初期的一位修辞学家说的那样,整个爱奥尼亚变成了“一所学者大学”。
这种局面在各地的教育中都反映出来,并推动了学校工作。
总体说来,这个时期,罗马皇帝奖励教育的办法有:规定中等——高等
学校教师(文法学教师与修辞学教师)的薪俸,由皇室直接支付;豁免教师
… Page 17…
的兵役及其他形式的徭役;责成地方当局,在各城市维持一定数目的文法学
教师与修辞学教师,支付他们的薪金,保证他们的社会地位与物质利益等
等。这种奖励教育是与控制教育齐头并进的:有的皇帝规定了教师任免办
法,责成地方遵照施行;皇帝还保留教师任免上的最后决定权;还规定监督
教师及教学内容的办法,并确定地方政府对私立学校或私人教师的教学活动
的监督;这样,在罗马帝国,就形成了一套国家教育行政制度。在共和时期,
罗马的学校完全是私立的,到了帝国时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公立学校,朱
利安规定政府对学校的监督制,充任学校监督制度的教员是以帝国政府名义
委任的。425年的皇帝敕令,确定了学校的开办权完全操于政府手中,任何
私人创办学校的企图都以叛国论罪。
①高等教育。教育任务的改变必然决定着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改变。
在共和时代,演说雄辩才能在政治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在帝国时代,皇帝独
裁,不允许臣民以雄辩的才能干预政治。所以,雄辩政治家的培养目标逐渐
演变为官吏——文士的培养目标。意识落后于存在,在帝国时期,文法——
修辞教育的传统仍然保留了下来,但这种教育的精神实质已经起了变化。在
共和时代,修辞学校的演辩(演说雄辩)题目往往取自重要的历史人物与历
史事件,甚至取自当代人物与当前时事。在帝国时代,学生们只能在脱离现
实的古怪离奇的题目上舞文弄墨。一个雄辩家的教育,固然以文学与修辞为
主要内容,但对历史、哲学、法律,乃至音乐、数学等知识也有一定的要求。
苏格拉底所规定的演说家的教育的内容是政治智慧与辩才,这种理想在共和
时代的罗马教育中还被保持着,但这两样东西,对帝国的官吏与文士来说,
都是不需要的。从此教育进一步地向形式主义方面退化:教师与学生致力于
文字上的咬文嚼字,在词藻上的争奇斗巧。
帝国时期,尤其帝国后期的罗马学风的败坏,最突出地表现在罗马青年
的精神面貌上。他们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生活腐化,道德败坏。这是整个
上层社会的风气在学生身上的反映,也是罗马帝国正在面临总崩溃的这一历
史进程的反映。以言辞的雄辩作为罗马的最高理想的教育制度,由于它脱离
生活现实和它本身思想的贫乏,必然会衰微和死亡。
希腊化时期的高等教育机构有修辞学校与哲学学校两类。在罗马只有修
辞学校而没有哲学学校。但在希腊本土,以至罗马帝国的东方地区,这两类
学校始终并存着。法律学是罗马人特创的一门学问,所以在罗马帝国中,有
法律学教授与法律学校。也出现了少数建筑学校与医学校,它们的水平在修
辞学校与法律学校之下。
②中等教育。罗马的中等教育,仍是指文法学校。帝国时期与共和时期
的中等教育相比较,发生了一种重要变化,即拉丁文与罗马文学的地位逐渐
压倒了希腊文与希腊文学。后来在西罗马帝国,希腊文和希腊文学的学习几
乎绝迹;只是东罗马帝国,希腊文与希腊文学在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始终
占统治地位。
… Page 18…
高等教育方面的形式主义倾向在文法学校中同样有所反映。教学工作越
来越多地集中在文法与文学方面,其他学科的地位越来越被削弱。即使在文
学方面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形式而忽略内容。在罗马的学校中形成了一套较
完整的文学的分析教学法,一般包括下列一些步骤:教师朗读课文,学生随
读,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教师逐段讲解课文,注意文字——文法分析,并
解释文中的史实掌故以及有关的哲学科学知识(学生边听边记笔记,以备日
后背诵);就课文作版本注疏的讲解。最后,对高年级学生就作家与作品进
行文学分析与评论。这种形式主义的分析教学法,支配了欧美的中学语文教
学近两千年。直到19世纪初期,欧美中等学校的拉丁文或希腊文就是依照
这种程序来进行教学的。
③小学教育。由于罗马帝国时期所提倡的是中等——高等教育,小学教
育在帝国时期没有发展,似乎反而有些萎缩。因为,小学以平民子女为主要
对象,而在这时期,平民的低下层的经济情况日趋恶化。罗马的各级学校,
包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