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陵醉 作者:水泽节(晋江非v高积分2015-05-26正文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胜吸吸鼻子,打起精神道:“知道了。神医,上车吧。一路保重。车上有我们为你们准备的衣物和干粮。天寒地冻的,一路上用得着。”
  钻进马车,我掀开窗帘,向外面的人告别。
  虽然每天想着的全是回家,一天都不想多待,但真正分别在即,我居然也有些伤感。
  马车前行。我才回过身打量内部。第一次坐古代的马车,总体还算宽敞简洁。最里面堆放衣物和食物,是吕家村民准备的。四人分坐两边,还是软席,厚垫,中间一个简易的小方桌。
  这种待遇,对我们来讲已经很好了。因为这是行军队伍中唯一的一辆马车。只有少部分将领骑马,其他抽调的乡兵和原来大部分的士兵都是徒步前进。
  只可惜马车一点点减震措施都没有,想当初拖拉机还把我们震的东倒西歪,现在看来那算是豪车。道路太难行,不出几个小时,我就被颠的七荤八素,狂吐不巳。几次要求停车休息不果,得到的答复都是前方军情紧急,不能耽误。最后一共小憩了两次,才在入夜时分进入路边一家农舍借宿,据说这还是照顾我们的。所有兵士全部宿在野外。我们早已吐空了胃,四肢无力。反倒是肃肃是我们之中状态最好的,没受到什么影响一样。
  第二天一早开始又是急行军。终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入住玉璧城郊外3里处一个小客栈。
  杨主簿吩咐在客栈休息一晚,汇合了后面的步行军,明日午时从西门进城。
  两天的颠簸,骨头像全散架一样,人也要死过去一般,倒在床上,一动不能动。我指指包袱,告诉肃肃里面有吃的,自己解决。今天是新月,四周黑压压的令人窒息。明天就要踏上我从未上过的古代战场。还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有什么下场。
  跟所有书中描述的古代城池一样,我看到了玉璧城高高的护城墙,但没有护城河。可能祖国的河流不够分吧。否则隋炀帝也不会开挖大运河了,现代的祖国也不会总在积极想办法南水北调了。哎,猜猜而已。我不是学地理,也不是学政治的,更不懂工程建筑。只是觉得这城门是不是太小了?小的连我这外行都觉得明显不符合比例!后来才知道,这玉璧城的正门应该在南边,其它三面周围都是深沟巨壑,地势险峻。一般只有南边一条大道供人出入。这不开战了,敌人首先就把正大门给围了。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西面的暗门进城。
  战时城门紧闭,到了约定的时候才打开。,古色古香的建筑、街道,展现在我们面前,最高的不过三层。
  不知道平时是怎样繁华热闹,目前只有一片萧条。能跑的都跑了,剩下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无处可去的穷困人士,要么抱着必死的绝望,要么希望侵略者能善待他们。
  少了硝烟的战场,仍旧凝重非常,一路上残垣败瓦,处处狼藉。
  十万大军围困只有数千守军的城池,没人指望能赢吧。可杨主簿提到月余,除了顽抗,肯定还有位睿智非凡的主帅大将。
  果然很快我们就见到这位将军。
  入了城门,我们直接来到县衙,这里已经成为临时战略指挥中心。城里最高军事将领和主事人都聚在这里商议军情,吃住也在后院解决。
  从正门,跨过前厅,来到议事大堂,在外等人通报,隐约看到里面不少人围着台上的沙盘激烈讨论。
  得到允许后,我们被领了进去。
  杨主簿率先见礼,众人跟着屈膝,我们也只得跟在后面学个大概。
  主簿道:“玉璧县城主簿杨兴钰见过刺史大人,见过郡守大人、县长大人,见过各位将军!”
  中间的高大铠甲男充耳不闻,继续低头研究着沙盘。其他人没有答话,纷纷看着他。估计那人就是这里身份最高的刺史大人。
  黄主簿见久未回应,又朗声通报一遍。刺史依旧无反应。终于旁边一位矮矮胖胖的官员出声了:“起来吧,杨主簿,此次时疫之事,辛苦你了。”
  “谢郡守大人。此乃小人份内之事,不敢居功。所幸,吕家村并无时疫,其他村染病之人,业已全部康复。”杨主簿答道,我们一众人跟着起身。
  “如此甚好。否则内忧外患,朝廷疲于奔命难以顾及。韦大人这两日彻底未眠,苦思抵敌之策,我等发鬓都要白了一半。”郡守说道。
  未必吧!看的出中间的刺史和身边几位将军的确劳心劳力,憔悴之色溢于言表。反观这位郡守大人还有一旁几位文官模样的人,精神奕奕面泛油光。哪有一点国难当头操劳的模样。
  这个时代小国林立,改朝换代是家常便饭。这要看军权掌握在哪位权臣手中,很可能就是下任国君。我记得当年历史老师就是这么给我们加强记忆的。这个时代胡汉交杂,各股势力并存,都想独大,政治立场很复杂啊。就拿这位郡守的模样来说,倒真有几分不像汉族。
  只听他又问:“此次征兵如何?”
  黄主簿道:“共计七百余人。”
  突然郡守脸色一变,厉声道:“一千人都不到?高贼十万大军,我城之内兵马不到七千人。区区七百余人如何反转逆境,一群没用的东西!”当真翻脸比翻书还快。
  杨主簿一惊,一下又跪到地上。我正考虑要不要也跟着的时候,刺史大人终于抬头出声了:“杨主簿,起来回话。兵丁不足,乃预料之中,不是一两天可以解决的。时疫之事,丞相很满意,丞相所说之神医带来了吗?”
  杨主簿急忙把我们介绍出去:“回大人,这几位便是吕家村的神医。属下已经核实过。”
  刺史放下手中之事,绕过沙盘,走到我们面前来。目光如炬地盯着我们三个人来回看。身高的差距,让人特别有压抑感。我们不禁屏住呼吸。
  突然刺史向我们抱拳曲膝,就要跪下,我大惊急忙伸手扶住,这是唱哪出啊?还有刚才提到的丞相,又是怎么回事?在吕家村没接触过什么大人物,最大的官就是保长吕胜还有后来的兵将。
  刺史道:“感谢神医救我魏国百姓。”
  “大……大人过誉了。我等实在愧不敢当。”这人如果不是太会演戏,那就可能也是一位好官,“救死扶伤,实乃学医之人份内之事,不值一提。至于吕家村,实属机缘巧合。其实吕家村并无重大疫症,所以我等并非神医,只懂一点医理皮毛而已。还望大人明鉴。”
  “好一个救死扶伤!”刺史突然笑起来,笑的我一点底都没有。他说:“足见神医胸怀。不知三位师承何处?”
  我在路上已经想好一套说辞,此刻照搬出来:“无门无派,一点医术全是家传。我等一直隐居在吕梁山深处,此番下山纯属巧合。既然吕家村已无病疫,还请大人批准我等返还山野。我等久居深山,粗鄙不堪,不识天朝礼仪,怕辱没大家,令大人为难。还望大人准许。”
  我意思很明确,我们不是神医,你们搞错了,让我们回去吧。
  刺史没正面回答,他说:“神医过谦,我看神医谈吐别致,不似一般山野村妇。如今军情紧急,还望神医不遗余力解救我大魏兵士,待我军击退高贼,韦某必亲自奏请陛下,以表功绩。届时如若神医坚持返乡,韦某必将亲自送返。”
  这意思就是说这仗是一定要我们参与了,而且只有打胜了,才有回去的可能!
  这个韦刺史接着又说:“神医一行辛苦,请先行稍事休息,再与城内医工一并救治伤患。”
  “不必了。”既然如此,还是赶紧吧,早点结束,“还是先看受伤的兵士吧,病向浅中医,不要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刺史若有所思望了我一眼,随即应承下来,“既然如此,事不宜迟。杨主簿,带神医前往伤兵营。”
  杨主簿正要领命,郡守说道:“韦都督,杨主簿还要安顿招募来的新兵。还是由下官带神医们前往吧。”
  韦刺史道:“有劳刘大人。”说罢便回去继续低头研究沙盘,直到我们出了门,头都没抬。
  伤员集中在一所大宅中,估计主人全家撤走了,这里征作临时救援地。床铺不够,不少人靠坐在墙角或者直接趟在地上。郡守忍不住皱眉取出绢帕捂着鼻子,一脸不悦。随从甚至踢开挡在路中间的病人。他们看出我对他们的行径面色不佳,有所收敛。毕竟,我们是那个什么丞相指名的人。
  我大概数了数,约有十二位医工穿梭其中,递送汤药,有的在扎针止痛。后来跟他们熟了才知道,其实古代的军医制度分的也挺细的。至少也有“医生”和“护士”的区别。这里的护士叫检校病儿官,每日巡查伤兵情况和饮食起居,医工才是正式军医,正式称呼为司病官。只是出于对治病人的尊敬,对所有人都称呼医工。就像在我们医院,病患出于对所有穿制服的治病人敬重,连带对护士也会称其为医生的道理是一样的。
  郡守说:“三位神医,这里就是了。”
  我道:“有劳大人,我们马上开始诊治。”
  郡守莫名笑道:“那本官就不打扰了。只是小儿不宜留在此处,需不需要本官代为照看?”他看着肃肃两眼发光的欢喜,让我没来由的恶寒。
  “不用了,这孩子跟着我就可以了?”我急忙推辞。
  “他是令郎?”郡守问道。
  我摇头:“不是,不过他是我的至亲,比我性命还重要的人。”我故意这么说,如果他对那个丞相有所畏惧的话,应该不会多问。
  郡守笑容不减:“几位下蹋的地方就在后厢,离此处不远。晚膳后会有人领各位前去休息。”
  我再次道谢。郡守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离开。
  柳萱悄悄问我:“兰陵姐,我们能做什么啊?”我看看仅剩的药品,能治外伤的已经很少。
  “能消炎的先消炎,看到那边那些草药吧?估计多半都有消淡止血生肌的作用,跟他们学先用那个,然后包扎起来。包扎都行吧?”我低声问道。
  何安妮和柳萱同时点头。
  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