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戒律学纲要(选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依僧”译为“归依众”的,因此有人以为,既称归依众,就不必一定要归依
出家人了。其实,凡立此一谬论者,已招大罪!因为佛陀从未说过归依僧者即是
归依在家众的,处处都说是“归依比丘僧”。佛初成道,未度比丘,先度在家弟
子,便令归依未来比丘僧,即是最大的明证。因有人误解了僧的定义,故此附带
说明。

  四、念天:天上长寿安乐。因为受持八关戒斋一天一夜,其功德却可感生欲
界六天的果报,所以一心念念,生天的果报,长寿安乐。

  五、念戒:持戒三业清净。八关戒斋,虽仅八条,然其戒力的范围,亦可大
至无穷无极,持一杀戒,即可於一切众生分上得不杀的功德,余戒亦可类推准知;
八戒的究竟,亦能具摄定共戒(由定而发,又称禅戒,由定力而自然不犯,故称
定共戒)、道共戒(证得圣果阶登圣位,虽不受戒持戒,也能与戒相应而一往清
净,故称道共戒)、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这是大乘菩萨
戒的境域了)。因为五戒是一切戒的基础,八戒自也更是一切戒的基础了。故其
功德大小,可以随人而异,以菩萨心持五戒,五戒即成大乘戒;为求人天福报持
菩萨戒,菩萨戒也等於五戒了。

  六、念施:普济一切贫穷。贫穷有三种:财产贫穷、修福修道的方法贫穷、
做人处世的胆识贫穷。所以布施也有三种:财物布施、佛法布施、无畏布施。财
物能使众生的物质生活改善,佛法能使众生的精神生活充足,无畏能使众生铁肩
担道义,择善而从,勇猛直前。根据《智度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持戒之人不犯
他人的财物,且以自己的财物施与他人,称为财施;能为他人说法,使之开悟得
道,称为法施;一切众生皆有畏死之心,持戒之人无杀害之心,能使众生没有畏
惧感,称为无畏施。(大正二五·一六二中)

  以上介绍了许多的名相,枯燥无味,对于初入佛门的人来说,的确是件困难
的事,单把六念的内容分辨清楚,已经很不容易,再要一心一意地念此六念,那
就更不容易了。不过,这是修持八关戒斋法门的一种规定,如能如法做到,自是
好事,万一於一时之间用不上六念的工夫,改用持名念佛念菩萨的圣号,也可通
融,比如小乘经中的念佛,那是念佛的功德相好,在弥陀宗中的念佛,却是专心
持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了。如果再有方便法门,比如持咒、诵经、礼忏,那也可以。
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
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斋
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地藏)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
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大正一三、
七八三中至下)我们看,十斋日是於六斋日之外,另加一日、十八日、二十四日、
二十八日的四天,其余六天即是六斋日;十斋日可读诵地藏经,六斋日当亦可诵
地藏经了。还有《药师经》中也说:“受八分斋戒……复应念彼(药师)如来本
愿功德,读诵此(药师)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大正一四·四○六下)
由此也可证明,受持八戒之日,不唯可以诵经——六斋日的由来,本为瓶沙王请
佛於此六日说法的,已见前面徵引。


第三章 八关戒斋的条件与受法     

第一节 唯有人类可受戒

  《萨婆多毗尼毗沙》卷一中说:“凡得波罗提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
道得戒。”(大正二三·五○九中)八戒也是波罗提木叉戒,故除人类而外,异
类众生,上至天人也不得戒。又说:“虽处处经中,说龙受斋法,以善心故,而
受八斋,一日一夜得善心功德,不得斋也。”(大正二三·五○九下)又说:“
一、男、二、女、三、黄门、四、二根、四种人中,唯男、女得戒。”(大正二
三·五○九下)也就是说,虽在人类之中,也只有生理正常的男人与女人,才能
得戒。


第二节 犯五逆破净戒者不得戒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如是男女中,若杀父母、杀阿罗汉、出
佛身血、破僧轮(以上为五逆)、污比丘尼、贼住(非法而住僧中者)、越济人
(为了生活非为佛法而出家者)、断善根,如是等人,尽不得戒。”(大正二三
·五○九下)

  《优婆塞五戒相经》中说:“犯佛弟子净戒人者,虽然犯戒之罪,然后永不
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大正二四·九四三上)所谓“净戒人”是指守持
不淫戒的人,如果他人坚持不淫戒,初次诱逼,与其行淫,便称破人净戒了。比
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以及受持八关戒斋日的优婆塞与优婆夷,
均不得使之破戒,否则自己便永无求受任何佛戒的资格了。不过,通常均以破女
尼的净戒为主,破男人的净戒,总不是寻常的。然在《十诵律》卷四十中有这样
一段记载:“佛在舍卫国,有一婆罗门生女,面貌端正……名曰妙光……是女以
先语沙门婆罗门:‘共我行欲!’因缘故堕恶道,在彼国北方,生作淫龙。”(
大正二三·二八七下至二八八上)这仅仅诱使沙门婆罗门与她行淫,尚未造成破
他净戒的事实,她便因此而堕淫龙了!


第三节 受持的时限

  关於受持八关戒斋的时限,各经论中,所说不一。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问曰:‘受八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
十日,一时受不?’答曰:‘佛本制一日一夜,不得过限。若有力能受,一日过
已,次第更受,如是随力多少,不计日数也。’”(大正二三·五○九上)又:
“问曰:‘若欲限受心昼日斋法,不受夜斋,得八斋不?若欲受夜斋,不受昼斋,
得八斋不?’答曰:‘不得。’所以尔者,佛本听一日一夜斋法,以有定限,不
可违也。”(大正二三·五○九上至中)这是说明八戒唯有一日一夜受,不得数
日连受,也不得单受白天而不受夜间,或单受夜间而不受白天。虽在《根本部皮
革事》中,亿耳於旷野见到单受日斋与单受夜斋的果报者,但在《萨婆多毗尼毗
婆沙》卷一中又接著解释道:“有云:此是迦旃延欲度亿耳故,作变化感悟其心,
非是实事。”(大正二三·五○九中)。

  但在《成实论》中则说:“有人言:此法但斋一日一夜。是事不然!随受多
少戒,或可半日乃至一月,有何咎耶?”(大正三二·三○三下)

  《药师经》中也说:“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
。”(大正一四·四○六中)又说为了供养药师如来:“应先造立彼佛形像……
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大正一四·四○六下)这是说八分斋戒,不一定要
在六斋日受持,受持之际,可以或一年,或三月,或七日七夜,连续受持的。

  不过,依照八戒的受戒文字来说,乃以“一日一夜”为准为常,为正为主,
如果环境许可,最好是一日一夜受持,好在每月只有六次。如果环境不许可,或
者发心连续受持,附近又没有能为受戒之师,为免每日往返之势,也不妨限年、
限月、限数十日、限数日来受持。


第四节 求受的方式

  《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如是(八)戒者,不得一时二人并受。(大正
二四·一○六三中)八戒只能一人一人地单独向八戒师求受,其中的原因,根据
灵芝律师的解释是:“不得多者,恐人参混,心不专一。泛论归戒,独受为佳,
则心不他缘,法无通滥。今多众受,於理虽通,终成非便。”(《行事钞资持记》
卷三九,大正四○·四○七下,续藏七○·四六A)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中说:“夫受斋法,必从他受。於何人边受?(
出家)五众边。”(大正二三·五○九上)《优婆塞戒经》卷五也说:“不得佛
像边受,要当从人。”(大正二四·一○六三上至中)可见,八戒应向出家的比
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前求受。但在《成实论》及《智度论》中,
又许可自誓受。《成实论》中说:“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我持八戒。”(大
正三二·三○三下)不过自誓受也是有条件的,比如《梵网》菩萨戒,可以自誓
受,唯其应在:“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而要见好相(佛
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大正二四·一○○六下)如果不是没有
能授八戒的出家五众的情形之下,当然还是向出家五众,求受八戒的好。

  受八戒,可往寺院中求受,也可在自家中请八戒师来授。藕益大师则说:“
优婆塞受斋,就寺为便,优婆夷受斋,就家为便。”(续藏一○六·三七五C)
男人去寺院,女人则在家。但此没有硬性规定,唯视实际情况,随缘求受八戒就
好了。


第五节 斋日的准备

  八戒虽以六斋日为常经,但逢佛菩萨诞日,自己的生日,父母的死亡日,或
为六亲眷属作诸功德之日,以及一切纪念、怀恩、修福、祈祷之日,均应酌情受
持八戒。儒家每逢祭祀大典,也有“斋戒沐浴”的准备工夫,如《礼记》〈曲礼〉
说:“斋戒以告鬼神。”《孟子》〈离娄〉也有:“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不过,儒家斋戒的意义,虽可与佛教相通,其内容则不同。

  受持八戒之前,身口意三业,即应清净下来,故於《增一阿含经》中说:“
我今忏悔,不自覆藏,依戒法成其戒行,八关如来斋法。”(大正二·六二五中)
又如《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若人欲受八斋,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