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醒过来一看表,天,脸没洗牙没刷,就往演播室冲。从那儿以后,就落下了睡觉睡不踏实的毛病。每天都要上两个闹钟再加上手机,就算是休息日睡懒觉,也绝对超不过8点。有时候中午休息,一觉惊醒,看到窗外阳光灿烂,自己就怕得要命,心跳不止,以为是误了播出时间。
刚来北京那段日子,真是压力太大了,一遍遍演练,拍宣传片,一点喘息的时间也没有,人也有些水土不服,老是发烧,打点滴,一下子瘦了5斤,尖嘴猴腮的。
每天两个小时的节目,内容量非常之大,要做很多前期准备,要熟悉内容,有自己的解读的角度。完全没有个人生活,没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一路走来,都挺顺的。我没有像朱军那样初来北京的时候住地下室,吃方便面,只不过工作时间长一些。人要知足,知足的人快乐多。我是一个乐天派,即使有什么不如意的事儿,三两天也就都忘了。
干这一行,说不追名逐利是假的。我努力工作,而其它都是工作附带的,不会刻意去做。
我是一个在人堆里谁也认不出来的人,这种感觉也挺好的。我不同于那些大红大紫的明星,生活也没有因此而改变。有一次,在地铁上被一个小姑娘认出来,她有点奇怪地问我:“为什么你没有自己开车呢?”我说:“地铁不堵车啊。”
//
…
抢新闻:唯恐天下不乱
…
对于新闻来说,最怕就是炒别人的冷饭,所以我们做新闻的人,都是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越是有突发新闻事件,越是兴奋。那年北京密云灯会发生的踩踏事件,是在凌晨发生的,我们的记者立即赶赴现场。对我们来说那是一个不眠之夜,我们在前方的记者不断发回报道,而我们也在节目中轮番进行播报。完全进入一种工作的亢奋状态。
我非常喜爱的歌星梅艳芳是在凌晨去世的,我们立即赶到台里,撤掉原来准备好的节目,开始制作关于梅艳芳的专题。我是她的歌迷,对她的许多故事比较熟悉,节目的解说词也是我来写的,写到她渴望爱情,最后一场演出穿的是婚纱,写她的辉煌与不幸,希望她在天堂一路走好,节目以她的《女人花》结束,我说得动情,导播台的同事们都被打动,哭得泪流满面。
好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团队都是些青春朝气的小伙子,小妹妹,大家合作愉快。我的人缘好。
//
…
成功,赢在心态上
…
以前我认为业务素质是决定的因素,但实际上,心态更重要。在上海工作四年,上上下下的关系都很和谐,但我还是选择了辞职。当时有些犹豫,害怕失败,但妈妈和姐姐劝我,就当是从零开始,无所谓失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和别人比自己够不够成功,没有意义,关键是自己要有追求,有进步就是自己的成功。
无欲则刚,欲求太多,做事儿太刻意,就会束缚自己的手脚。自然机会就来了。我是一个不会计划,也不会钻营的人。有的人到处去找机会,我不会,但如果有机会找我,我一定会好好把握。
我会放弃很多机会,去等待一个适合的机会。我刚来央视的时候,也上过很多节目,比如《经济半小时》,还有一些早间节目、晚间节目、特别节目。我发现自己主持的节目类型太多了,观众反而不清楚你到底想要干什么,不如就一心一意做一个节目,如果出彩、如果是精品,不需要做太多。
我目前特别渴望的是做录播节目。从工作以来,我一直是做直播节目,比如做访谈节目。我相信别有洞天。
//
…
朝五晚九,超长时间工作
…
工薪族的工作时间是朝九晚五,可我的时间是倒过来:朝五晚九。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它意味着工作时间延长一倍。节目开播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根本没有休息时间,就连周末也一样工作。超强度的工作,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心理和意志力的考验。
日复一日超强度连续的工作压力让人到了崩溃的边缘。每个月都有几天心身俱疲,早晨起来,就开始对自己说:加油!一路上,不断地给自己心理暗示,就像祥林嫂似地,用诉说来给安抚自己。
神经每天都绷得非常紧,精神高度紧张。有时候,趁着“马斌读报”,或者镜头还没有切到自己,和同事们互相打趣,聊聊幕后的“新闻”,来个脑筋急转弯,把自己的情绪调动起来。
极度的疲劳,会让情绪很糟糕,可是,面对观众,我就不再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必须把自己的七情六欲抛到九霄云外,全心全意地演绎我的新闻主播的角色。
主要是学会自我调节。中午小睡一会儿,下午如果有时间去健身,出出汗,大概一个星期去一两次。也是一种心情的调整,让自己的精神保持充沛的姿态。
有位圈里朋友曾问我:“你怎么能坚持那么久?我做了一个星期就坚持不下去了。”当作出了选择之后,就必须为之付出努力。因为热爱,所以忍耐。
//
…
倾情工作,身体严重透支
…
前不久,大病了一场,休息了一个多月。这可能是对两年多来的透支,身体本能的一次报复。一直持续低烧,不明原因,也常常失眠,去医院看过,没查出病因。生理、心理都到了极限。医生说可能是长期疲劳所致。
我其实是很幸运的,1999年刚到上海台,一般刚分来的新人都要到各岗位轮流工作。但我赶上了一个机会。当时《上海早晨》的主播也是制片人,因为嗓子的原因,不想再继续播报了,所以我就一下子就成了新闻节目的主播。我从业开始,就得益于这位制片人一项新的制度:新闻主播要自己写新闻导语,提炼新闻要点,要有自己的观点,要熟悉播报内容。所以,我一上手,就找到了“主播”的感觉。尽管这样播报要提前1个小时到岗。
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造就了临场发挥的能力,我要求自己:尽量不靠提字器,不靠背稿,临危不乱,自己组织语言,说自己的说话。
对播报内容,融入自己的思考,投入自己的关注,在播报的方式上加大个性风格。
从《第一时间》的节目定位来说,我们强调新闻的亲和力,从柴米油盐切入老百姓的生活,而放弃了重大题材、新闻权威的定位。我们追求语言风格轻松有趣,幽默,即兴发挥,在清晨,有一种唤醒作用。
所以,有鲜明的个性,是播报成功的关键。由于栏目有相对宽松的环境,我可以尝试不同的播报方式,突破常规的尺度,让新闻变得活灵活现。
我调出自己六年前的带子来看,有意思的是,我的风格基本稳定,没有太大的变化。我是快人快语,在播报时语速也是比较快的。曾经有位观众告诉我,她挺喜欢我播报的那种状态,但就是语速太快了。我也试图变得慢一点,可是,反而不谐调了,嘴上变慢了,但脑子里反应快,两者统一不起来,效果不佳。制片人对我说:你的方式不可能适应每一个观众,但你必须从自己的特点出发,做自己。
我的风格实际上是我的个性的外在表现,风格即是本色。只有本色,才会舒服、自然、清新。
//
…
人生的第一次成功很重要
…
我现在的性格已收敛了许多,小时候很调皮,是个小孩子王。在外边淘气不听话,我爸爸经常会生气地把我打一顿。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好,偷偷买麦牙糖,贴画。
自从上初中,特别是我爸爸身体不好,开始生病,我好像一下子懂事儿了,从初一开始成绩突飞猛进。我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班主任罗宗昌老师鼓励我参加班里的演讲比赛,陪我一遍遍地练习,结果,我在全市获得了演讲比赛第一名。这下儿,我的潜力被开发出来了,从初一到初三,连续三年获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到了高中,我又参加了学校排的话剧《项链》,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这样,我的兴趣就向这方面发展了,自己感觉不错,在高二的时候,把自己的录像带寄到了北京广播学院。不过,没有得到回复。
上高三的时候,罗老师敲开了我家的门,他告诉我,北京广播学院正好要在桂林招生,鼓励我去报考。考试在省广电局,那年有几千人报考,最后只录取了我一个。罗老师是我的指路人。
考进广院,我的文化课成绩是第一名,但专业一般。从语言能力上,北京的同学有明显优势。
每天清晨6点,我就起床,到学校的操场上,对着白杨和核桃树练声。到了第二年,没有老师督促,坚持练声的同学也少了,而我一直坚持着。到了大二,我的文化课还是第一,而专业课中上成绩。当时老师推荐我主持学校艺术节的“歌手大赛”,我挺紧张的。因为广院的同学都太活跃了,在一些场合上动不动就会起哄、叫倒好。那晚,同学们一直安静地看节目,没有人起哄鼓倒掌,我也越来越自信,从容。
第一次的成功很重要。这给了我很大自信。最初的机会抓住了,以后就都顺理成章了。
//
…
妈妈坚强的个性影响了我
…
为了到上海台工作,我放弃了广院的保研,可我内心很希望有深造的机会。后来,我报考了上海复旦新闻系的在职研究生,可惜正好央视要我来,又一次失之交臂。现在我开始分阶段地制定一些学习计划。我需要有一个伸展的空间,可以补充一些新鲜的知识。我想,英语方面也要加强,我原来的基础还可以,我希望能成为双语主持人。
妈妈和爸爸性格是互补的,爸爸内向,踏实认真,他是建筑结构设计师,妈妈性格开朗。她很有文艺细胞,能歌善舞,又很坚强,吃苦耐劳。爸爸生病住院后,妈妈就成为家庭的支柱。那时候我正准备高考,为了让我安心备考,妈妈和姐姐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我姐姐刚刚大学毕业,家里的经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