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卫秘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鍪旅挥星鬃寰仍脑倒剩虼怂龆ń用欠址獾饺鞯兀苑醯纳矸菡蚴厮姆剑型獾腥肭衷虻钟獾校心谠糇髀以蚧邮ζ脚眩健ㄍ馕辣呲铮谧始懈āㄊ且病U馄渲校ㄗ钪氐氖潜怀莆ㄈ酢ǖ氖乇呔磐酰搜嗤跬猓褂辛伞⒛⒐取⒋⒔⑶亍⑶臁⑺喟送酰潜话仓迷诠雷钋跋撸恢煸凹挠韬裢!   �
  明朝建立之初,东北、西北、云南、四川等地区还没有完全平定,徐达他们连年征战,到了洪武十四年统一大业基本告一段落,而此时诸王也基本长成。朱元璋本能地对外姓大将不放心,洪武中期以后,每逢战事,有统兵大权的不是将领而是诸王。也因此,后来大杀功臣之时,无论是蓝玉还是被牵连的武将,他们都只能束手就擒手里无兵无卒,如何与朝廷对抗?    
  朱元璋对这种分封安排是非常满意的,认为内有朝廷,外有亲王,大明朝必能安稳如磐石一般,〃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如此〃。    
  他自己得意之时,却有人浇冷水。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诏广求直言,他的本意是要通过直言来打击中书省的权力,却没料到被平遥训导叶伯巨的奏章气到了。平遥因为明代城市遗留保存得好,现在是个旅游名胜,可在明初,也只不过是个天高皇帝远的小小县城罢了,担任平遥训导的叶伯巨对于朱元璋来说更是远在天边的小蚂蚁。可这只小蚂蚁上了一道奏章说:〃皇上您对诸王的分封太过奢侈,秦、晋、燕等封国城郭宫室的规模不亚于南京城,他们手中又握有重兵。臣怕数代之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到时候再削地夺权,恐怕会酿成大祸。〃什么大祸?不用懂得很多历史知识的人也能指出不少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但到了朱元璋这里,看到奏章便勃然大怒:〃小子竟敢离间我们骨肉之情!〃叶伯巨被抓到南京,没多久就死在狱中。    
  叶伯巨虽然死了,但他的话就像诅咒一样在朱元璋死后实现了。    
  洪武二十五年四月,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皇太子朱标病逝,半年之后,朱标的第二个儿子、年仅十六岁的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成为皇位继承人。  
  十六岁的继承人,不管是在老皇帝还是在那些塞王眼里都太嫩了些。朱标和他的兄弟们虽然不需要真正上战场厮杀,好歹也算是从战乱年代经历过来的,朱允炆却从小长于深宫,若不是兄长早夭,父亲去世,这皇位是轮不到他来做的,当然也谈不上从小培养他的政治能力了。  
  朱允炆有些像父亲朱标,比较仁厚文弱,但又没有父亲长期处理政事所锻炼出来的果断,结果造成了耳朵根子软,左右兼听却犹豫不决的性格。这种性格是他输给四叔朱棣的根本原因之一。  
  据说朱标还健在的时候,一次,朱元璋让儿子和孙子以新月当空为题做诗。朱标的诗是:〃昨夜严陵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虽然不是什么佳作,却能感觉出他身为皇太子的威严与高贵。相比之下朱允炆的诗是:〃谁将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气势上弱了许多,在朱元璋这个创业帝王眼里显得书生气太重,让他很不高兴。当时朱标还在,觉得来日方长,也就不去理会了。    
  到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一次朱棣来朝,陪朱元璋和朱允炆看跑马。朱元璋一时兴起,出了个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炆对的下联为:〃雨打羊毛一片氊。〃    
  而朱棣对的下联是:〃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允炆对的只能算是工整,但论气魄,和他四叔相比高下立判。朱元璋由此更加为孙子的将来担心,但时不我待,衰老的他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先剪除对皇权最有可能产生威胁的武将。  
  朱允炆只是仁弱,绝不是笨蛋,这次联对子,使他深刻感受到这些王叔们的威胁。朱元璋曾对朱允炆说:〃防御外敌的任务交给诸王,边境上就可以保证安宁,你就可以做个太平皇帝了。〃朱允炆听了却不高兴,他问爷爷:〃外敌入侵,有诸王抵御;但若诸王有事,又有谁去抵御他们呢?〃朱元璋听到孙子这么问,默然半晌,问道:〃你会怎么办?〃朱允炆已经在心里想了许久,不假思索地答道:〃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这种方法听起来很高明,有礼有节,有根有据,因此朱元璋听了也很满意,觉得孙子有长进,大明江山交给他还是能够放心的。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七十一岁的朱元璋去世,年仅二十一岁的皇太孙朱允炆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宣布第二年改元建文。治丧之礼、即位大典等等一切都有条不紊,平静无事,然而人人都知道,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是暗流汹涌。  
  皇位意味着至尊至贵,意味着最高权力,对于拥有实力、同为朱家的子孙来说尤其具有诱惑力,任何礼教和宗法都不可能杜绝他们对于皇位的觊觎,更何况皇帝本就是诸王的侄子一辈呢?    
  朱允炆年纪虽轻,却有着皇家天成的洞察力,早在十六岁刚成为皇太孙的时候,他就敏感地察觉到那些藩王叔叔们对他将来的统治会造成威胁。他曾忧心忡忡地问太常寺卿黄子澄:〃诸王都是我的叔辈,而且拥有重兵,虽有不法行为,我又能拿他们怎么办呢?〃黄子澄原本是朱允炆父亲朱标的伴读,和朱标、朱允炆父子关系密切,朱允炆一直把黄子澄当作老师来看待,遇有什么事情第一个就找他来商量。黄子澄开解朱允炆说:〃诸王虽然有兵,但只能自卫而已。倘若真当有变的话,京师的兵力雄厚,诸王是比不上的。〃的确,当时京师有六卫兵力,而诸王中掌军最多如燕王朱棣者也只掌握三卫而已,单比兵力,朱允炆比他的叔叔们强多了。         
第21节:没主见的皇太孙(2)   
  这次和黄子澄的谈话让朱允炆宽下心来,此后和朱元璋谈论如何对待诸王时,他才说得出先礼后兵的策略。  
  但年青人毕竟耐不住,朱允炆刚刚即位不到一个月就和黄子澄商量如何对付诸王。其时朱元璋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棢已经去世,在世的亲王中,年纪最大的是四子燕王朱棣,其他尚有五子周王朱橚及齐、湘、代、岷诸王等。这其中,以燕王朱棣手下兵力最多,威望最高。早在洪武后期,北方边境几次战役,都是由燕王挂衔指挥,不但功臣武将,连其他北方亲王也由他节制,因此在朱元璋去世之后,说起皇位最有力的争夺者非燕王莫属。  
  黄子澄在觐见朱允炆之前,先找兵部尚书齐泰商量。齐泰和黄子澄同为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两人关系很是密切,平时也十分赞成朱允炆削藩的想法。但两人削藩的方法却截然不同,齐泰认为擒贼先擒王,应该先拿燕王下手,正因为燕王最强,所以先削了燕王,其他诸王也都好办;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易后难,燕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错处,其他诸王仗着自己的高贵身份都有不少不法行径,不如先从其他较弱的亲王下手,一来师出有名,二来可以敲山震虎,也会对燕王有所震慑。  
  齐泰被说服了,的确,那时谁也想像不到四年之后,因他的一念之差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那么燕王之前先拿谁开刀呢?他们同时想到了一个人周王朱橚。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兄弟,而且由于摆不平两个儿子的继承权问题正被他的二儿子告发谋逆。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好事。  
  朱允炆听了黄子澄和齐泰的话,大喜过望,也不管以前曾和爷爷承诺过的先礼后兵的削藩策略了,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即位刚刚三个月的朱允炆就下诏将周王朱橚废为庶人,禁锢于京师。同时还将周王所谓罪状传发诸位亲王,表面让他们共同议罪,实际上却是对他们无声的警告,做得算是很绝了。  
  远在北平的朱棣得到同母弟弟被废的消息,既惊且怒,就算他本来没有造侄子反的意思,被侄子这么一闷棍下来,心里也不是滋味拿和他最亲近的周王下手,这不是明摆着冲着他来的吗?    
  其实,朱棣本就有着对皇位的觊觎之心,只是没想到小侄子的动作会那么快,弟弟罪状似乎没法翻案,而自己这边还没准备充分。于是他只得忍气吞声地给侄子皇帝上书求情:〃若周王橚所为,形迹暧昧,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如其迹显著,祖训且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诚,惟望陛下体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周王若是谋反证据不足的话请陛下您体谅我们是至亲,对他加以宽恕,如果谋反证据属实的话,就按照祖训惩治他,臣是不敢有任何意见的。    
  言辞之恳切之亲卑,让二十一岁的年青皇帝不禁〃观之戚然〃。虽然理性上知道削藩是为了巩固江山社稷,但要让他亲手举起屠刀杀害自己的叔叔,对这个从小仁弱的孩子来说,是件太过为难的事。朱允炆把这封奏书拿给黄子澄和齐泰看,跟他们说:〃周王之事已经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削藩的事情不如就这么停了吧。〃    
  这番话把黄子澄和齐泰吓了一跳,他们怂恿皇帝削藩,本来就是把刀架在脖子上的行为,若是就这么停了,只怕立刻就会有人告他们离间皇族骨肉情分,重蹈当年平遥训导叶伯巨的覆辙。他们赶紧从春秋大义、国家形势等各个方面拉住朱允炆的理性,让他继续削藩的计划。  
  转过年来的建文元年(1399年)初,又有人告发湘王朱柏意图谋反,朱允炆不再像周王那次直接发布诏书定罪,而是派人前去讯问。朱柏是个颇有文才武略的人物,自尊心也很强,他既不愿像周王那样被废掉王爵,也不愿意像燕王那样对侄子皇帝卑躬屈膝。又怒又怕之下,竟然〃阖宫自焚〃,一把火烧死了自己和全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