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唬得全城百姓一惊一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皇宫里闹起了军事政变。
朱厚照又给各营官兵配置明黄色的战袍,以示〃天子禁军〃之意,并特制一批遮阳帽,帽上插天鹅翎,分赠予统辖营兵的诸位将领。好像江彬这样身份的,要插三枝,其他下级的部属就只能插两枝了。结果就是这么三两支羽毛,到头来却变成了衡量臣子在皇帝心目中分量的标准,堂堂的兵部尚书王琼,看着江彬的遮阳帽有些眼热,偶然跑去陪同朱厚照操演禁军,破例获赐天鹅翎一枝,激动得捧在手心里左右端详,回家路上差点儿从轿子里跌了出来。
只是玩来玩去,皇宫就这么大块儿地方,宫墙以外的北京城也不见得就能宽敞得到哪儿去,这么许多的人马,挨在一块儿也实在有些挤得慌。江彬为了皇帝〃殚精竭虑〃,思前想后,想出个一石二鸟的办法,既能讨得朱厚照欢心,又可以避开钱宁的耳目。他对朱厚照说,宣府这个地方好,盛产美女,皇帝要是去看了就知道,肯定不会让您失望。再者,那是帝国的北方边境重镇,您还可以借机实践这些日子在营苑里演习积累起来的作战经验,真刀真枪地和蒙古人干上一回了,岂不比成天困居在宫里,还得给那些大臣们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自取烦恼来得痛快?
他说得还颇有几分文采,叫作〃瞬息驰千里〃,塞外大漠,一望无垠,金戈铁马,气吞山河。这一下子就勾起了朱厚照心底里一直都在隐隐作祟的边塞情结。皇帝不是因为没机会亲临前敌,才会成天跟这些宠臣们玩打仗游戏吗?现在是又可以跑去饱览山河雄壮,又可以尽享人间美色,还能仿效太祖、成祖他们御驾亲征,创下一番令世人称羡的丰功伟业,这诱惑实在太大,简直抵挡不住。至于安全什么的,反倒不在话下,有锦衣卫,还有精心操练的〃外四家〃,岂有轻易让皇帝涉险的道理?
朱厚照于是决意北巡。不过走起来倒是麻烦,不能让大臣们知道了,又要惹出天大的乱子。他和江彬暗地里商量了半天,决定先只带着几个贴身的随从,趁着夜幕微服出宫。这是正德十二年的八月里的某个夜晚,皇帝走得悄无声息,甚至连钱宁都因为日渐失宠未能随行。不明就里的大臣们第二天发现皇帝失踪了,顿时炸开了锅,等到他们弄清楚原因,朱厚照人已经到了京城北面的昌平。
有朝臣梁储、蒋冕、毛纪这几个快马加鞭追过去,一直追到沙河,好容易赶上了朱厚照,拦在马前百般劝阻,说皇帝你太不拿自个儿安危当回事了,这一路过去到了关外,要是遇上蒙古人怎么办,岂不是要弄出个土木堡第二来么?国家社稷可不能因为你的意气用事给彻底搞砸了呀!朱厚照只觉得他们啰嗦,扬起马鞭来吓唬了几句,再不让开我可要打人了,也就不理会这些忠心的臣子,径自一溜烟望着北方继续前进。
要去宣府,得先经过居庸关。这儿有位巡关御史张钦,是个讲原则、识大体的好干部,居然站在关前顶撞起朱厚照,说什么也不肯开门让他过去。朱厚照机灵,佯装原路折返,跑回北京待了两天,然后派出原本〃八虎〃之一的太监谷大用接管了居庸关防务,并且特意叮嘱他说:〃关好大门,要是后面有大臣追来了,一个也不许放过来。〃这才算是解决了他北巡的后顾之忧。
经过如此几番曲折,终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九边重镇宣府。江彬一早在这儿给皇帝预备下行宫,朱厚照瞧着不错,赐名叫作〃镇国府〃他忽然觉得,其实做皇帝还不如做个将军,能够驰骋沙场来得畅快。当然啦,皇位是不能随便丢掉的,可如今自己人都不在京城,又何必还非得顶着个大明国君的身份呢?好吧,从今天起,我就不是正德天子了,我也不叫朱厚照,我是大明朝〃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这镇国府,就是我统御三军征伐北疆的前敌总指挥部了。
接着就把北京城豹房里的全部家当,那些乐工啊,美女啊,连同外四家的神威营和敢勇营一起搬了过去。另有〃威武大将军朱寿〃的亲笔文书一封,交呈内阁,申请一百万两白银的作战经费,由国库供给镇国府开销。大臣们傻眼啦,不知道交了哪辈子的霉运,摊上这么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活宝。可也不能不给他,说是什么将军,皇帝毕竟还是皇帝,大臣们要对皇帝负责,要对大明江山负责,只要他朱寿老人家在北边平平安安的,可不比什么好消息来得都要强么?
第61节:朱寿大将军(3)
朱寿朱厚照在宣府住了不少日子,吃喝玩乐,舒服得很。江彬也是办事卖力,点齐人马四处搜罗民间的美貌女子,运到镇国府来供大将军〃享用〃。朱厚照见了有些好奇,不知道江彬是从哪儿找来得这许多上等的货色,叫到跟前一问,知道了原委,拍着手掌大呼有趣,说有这种好事,你可一定要带着我一块儿去了!于是也收拾停当,和江彬等人接连夜闯民宅,进门就管人家要女人,没出嫁的,嫁了人的,死了丈夫在守寡的,不管哪种,只要瞧着顺眼,一律带走江彬倒是轻车熟路,只是杀人与抢人的区别。可皇帝当头干起了采花贼,翻遍史书还真找不出与他相仿的几位来。这皇帝也不管当地百姓死活,〃在此间乐,不思蜀〃,北京城那死气沉沉的地方,说什么也不肯回去了,在他心里恐怕还想:〃我就委屈些,不惧艰险,为了大明江山肩负起这守土一方重任吧!〃
正在这边高兴着,边境上传来急报,说是蒙古小王子部三万铁骑寇边,进攻方面在宣府附近的应州地区。当地守将总兵官王勋知道皇帝就在身边,不敢有丝毫松懈,率众死战不退,硬是牵制住了敌军主力,自己却也落进了敌人的包围。消息传到镇国府,朱厚照大喜过望真不知道他喜从何来拍着酒案招呼江彬说:〃我就是为着这个才过来的呀!〃当即点齐人马,迎着蒙古大军杀将过去。
小王子见状也是欢喜得很我们原本就只想来抢点儿钱粮牧畜什么的,不想大明皇帝居然挨着我们这么近,要把他活捉了回去,今后可有我们的好日子过了!也是群情振奋,摩拳擦掌预备大干一番。可别说,朱厚照在北京城练兵多年,大臣们说他是不务正业,到了需要显出点儿真本事的紧要关头,他还颇有几分良将风范。两军对垒,朱厚照亲自筹划,敲定作战方略,弄得头头是道,有条不紊,大军循序渐进,蒙古人一时间竟然无虚可趁,速战速决的念头落了空,只能耐下性子来和明军打起了阵地战。
这也就是后世所谓〃应州大捷〃战役的开端。战事的经过大体情况是这样的:朱厚照披坚执锐,坐镇中军,与蒙古人恶战五日,因为指挥得当、将士用命,一度占据了较为有利的形势。小王子没有料到明军防御如此严密,再加上邻接地区的明朝驻军因为担心皇帝安危,都在不断朝向战区集结,明军的战力更是逐渐凌驾于蒙古大军之上,于是只得放弃了侵攻计划,掉转马头朝向大漠深处转移。
朱厚照知道他们要跑,正是杀得兴起,哪肯善罢甘休,通令全军趁势追击。一直追到平虏、朔州一线,忽然间黑风四起,夹杂着沙石迎面扑来,明军猝不及防,行伍散乱,有蒙古骑士单骑直透重围,挥着马刀冲到了朱厚照跟前。这下把皇帝身边的锦衣卫和太监们给唬得,想要上前救驾已经来不及了,就只见得朱厚照面无惧色拔剑而起,迎头斩杀了这位胆敢冒犯自己天颜的亡命之徒,而后从容激励着将士们继续奋勇向前,杀敌立功以报效国家。明军于是士气大振,终于成功击退了蒙古人最后这次凶猛的反扑。
《明史·鞑靼列传》在是役末尾处结语说,自从应州之后,虽然蒙古人每年都还是总要跑到边境上骚扰滋事,不过像这样大规模的入侵,却是没有再度发生了。这种情况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一直要等到七八年后的嘉靖四年,边关才重又响起数万蒙古战马的嘶鸣。以此而论,朱厚照本意是跑到宣府来玩的,却不想他在荒淫无度之外,倒也玩得多少有些建设性。再推而论之,江彬本意是想躲着钱宁,自己讨朱厚照的好,到头来也算间接性地为稳定边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皇帝不避艰险,御驾亲征,并且总算得大获全胜,这是继太祖元璋、成祖棣以来,大明朝立国百余年间未曾有过的壮举可惜这也是朱厚照人生里仅有的〃亮点〃。捷报传回北京,大臣们愣了半天没回过神来,〃皇帝别胡闹了,赶紧回来吧〃之类的说辞,一时间竟也无从提起。朱厚照这下子可得意啦,一得意,就又开始奇思怪想层出不穷,不再像战场上那么得清醒。为了表彰自己的战绩,他一人分饰两角,先是以正德皇帝朱厚照的身份颁下圣旨,再以威武大将军朱寿的身份谢主隆恩,受封做了所谓的〃镇国公〃。并且向大臣们强调,以后他在的地方不能叫行宫,要叫军门,因为这是大明朝武官的规矩,可得记清楚了,不然说错了话,可是会受到皇帝的责罚哟!
江彬也是有功的,功劳仅次于朱寿。他带领着〃外四家〃英勇作战,很好地完成了朱厚照事先的战略部署。皇帝赏罚分明,在应州战役之后的次年,也就是正德十三年,任命他作了〃威武副将军〃,并封为平虏伯,三个儿子不论长幼,一律授予锦衣卫指挥的官衔。接着,就交给了江副将第一项要紧的差事:以后朝中大臣有奏折递到镇国府来,一律先交到你处保管,然后再向我报告。我身为总兵官,军务繁重,有些个琐碎小事,也就懒得亲自过问了。
第62节:朱寿大将军(4)
朱厚照这是深深地沉浸在身为大将军的角色当中去了,好了疮疤忘了痛,不再记得刘瑾的前车之鉴。皇帝远在宣府,朝廷要请示个什么事情,动辄就要披星戴月日夜兼程地送过去,到了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