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语言表达培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进入演讲会场,应当雍容大方,态度谦和,不可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也不要躲躲闪闪,扭捏作态,更不要装腔作势,高傲轻慢。就座后最好稳坐静思,给人以沉稳谦和的印象。
    (2)当走上演讲台时,要先向主持人点头致谢,而后步伐沉稳,目视前方,走上讲坛。站稳后,目光迅速扫视全场,与听众做一次目光交流。然后以诚恳谦和的态度向听众敬礼。神态稍定,即可开始演讲。
    (3)演讲者要站在离麦克风合适的距离处,不可太近,也不能太远。太近,传出去的声音有些失真,有时连演讲者呼吸的声音都会传出去;太远,声音太小,听众听不清楚,站立时要讲究站法,女士最好是以“丁”字步站立,男士最好以“八”字步站立,站立时要挺直、自然,手不要放在背后,不作动作时可以自然垂下。演讲时目光要扫视全场,不要只盯着一部分听众交流,也是对听众的失礼。
    (4)演讲完毕,要向听众敬礼:“谢谢大家!”要向主持人和主席台致意。走下台时,不要匆忙慌张,要像走上台时一样轻松自如,潇洒谦和。

    杜绝不美的演讲举止
    所谓不美的演讲举止,主要有以下几种:
    (1)竭力装得严谨而显得过分严肃。演讲时自始至终面部紧绷,表情单一阴沉,而且缺乏适当的手势配合。这种演讲显然不能给听众以轻松愉快的感受,只会使人感到压抑、憋气。
    (2)故意模仿别人的动作。尤其是名人的动作语言,不自然、不得体,矫揉造作,生搬硬套,令听众大倒胃口。
    (3)情绪过分的慷慨激昂。尤其是进行抨击弊端的演讲时,给听众的感觉好像只有你是正义的,而在场的所有人都成了被抨击的对象。
    (4)不礼貌的动作。如挠头,有意无意用两手摆平衣服等。

第八节 精妙的收尾艺术

    整个演讲犹如画龙,而收尾部分就是点睛之笔,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戴尔卡耐基说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精妙的收尾既是收缩,又是高峰,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既铿锵有力,又余音袅袅;既别开生面不落俗套,又来得自然。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演讲收尾方法:

    总结全篇
    这种结尾扼要地对全篇进行了总结,即使你没有听到他演讲的其他部分,也完全能够了解他通篇讲话的大致内容,因为他已把它们概括成言简意赅的几句话了,从而加深了听众的印象。
    例如:毛泽东《实践论》演讲的结尾就属这一类:“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鼓动号召性结尾
    这种结尾是用的最多的一种,它以发出号召收拢全篇,其优点是鼓动性强,能给听众极大的鼓舞和深刻的印象。
    例如:周恩来在《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的结尾:“十六亿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而努力吧!”

    借用名言结尾
    这也是常见的结尾方法之一。用被人们普遍认可和使用的名人名言或诗句结束演讲,给整个演讲的论点一个强有力的证明,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并把演讲推向高潮。
    在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即有名的“狮城舌战”上,复旦大学四辩蒋昌健在进行总结演讲时,就引用了顾城的名言,可以说是神来之笔,令无数听众拍手叫绝。
    “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扬善避恶。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从一阳来复开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睛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抒情式结尾
    满怀激情,以优美的语言直抒胸臆。这种结尾感情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抒情式结尾是一种常见的效果较好的结尾方式,但要注意克服“套话”,应多在内容上下功夫。只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例如:“今天,当我们回顾古老的中国农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所走过的历程时,既为其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欣鼓舞,又为其面临的种种困难而忧心忡忡。中国将以何种姿态迈入下个世纪?中国农业和中国农村又将以何种途径跨入兴旺发达的明天?如此一系列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都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面前。在这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纪之交,中国农业需要科技进步,中国农村盼望科学知识。这一切向我们明示:中国未来蓝图的画笔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中。既然老师说我们是国家的希望,国家说我们是祖国的栋梁。那么我想,我们就应该,也一定能使这栋梁撑起祖国的希望,使这希望熠熠闪光!”

    借助动作作结尾
    这种方式不是很常用,但如能加以巧用,效果也很不错。1930年,鲁迅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作《绘画杂论》的演讲,指出喜欢“病态的女性”是一种畸型的审美观。讲到最后,他拿出一幅画着病态女人的月份牌,请听众“欣赏欣赏”,引得哄堂大笑,他在笑声和掌声中结束了他的演讲。

    哲理升华
    例如:李燕杰的《德才学识与真善美》:“一个人没有强烈的希求成功的愿望而能取得成功,天下绝无此事,人间也绝无此理。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遇到障碍、遇到困难、遇到打击的时候,由于缺乏坚忍和毅力而后退,就造成了千万个放弃理想而失败者的墓碑,这是人生的历程上一条沉痛的哲理。”
    此外,还有共勉式、展望式、誓愿式、赞美式、象征式等结束演讲的不同方式。邵守义教授说:“(演讲)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此话道出了演讲结尾的真谛。只要勤于思索,巧于构思,敢于创新,展开想象,就能设计出“响如撞钟、清音有余”的演讲结尾来。

第九节 演说场上的10项禁忌

    演讲者的对象是听众,听众的情绪直接影响到演说的效果。演说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演讲水平,还要了解该怎么做,还要从另一面了解需要注意和避免的一些问题。

    声音和速度
    演说时最忌声音太小,使部分听众听不见演说者的声音,势必影响听众的注意力,甚至会引起听众不满,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演说者的声音一定要洪亮、有力,甚至大到足以压倒分散注意力的嘈杂声。人的听话速度大大超过说话的速度。听众在听演说时,注意力随时可能分散。这是因为听众在听演讲时有从容的时间去想与演说无关的事,因此,在演说时必须牢牢地保持说话的速度和节奏,这样才能吸引住听众的注意力。

    时间和内容
    演说者要考虑到听众注意力的持久性。研究表明,演说开始20分钟之后,一般人的注意力开始下降,一个小时以后注意力就急剧下降。因此,在准备演说时,要尽量把自己的演说压缩到最短时间,在听众开始听讲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的时间里,把自己所要讲的话都讲完了,以取得演说的最大效果。还要看到,听众只对自己能够理解的内容感兴趣,如果演说者使用的语言超过了听众的水平,听众就难以接受。他们可能采取两种办法:猜测意思或干脆不听。反之,如果演说者使用的语言大大低于听众的水平,即低估了听众的理解力而使用幼稚的语言,听众就会对演说持强烈的否定态度。因此,在演说时,要注意通过对措辞和语言的灵活、准确的运用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多余的客套话
    演说者说些毫无意义的客套话,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影响演说气势。对比那些气势博大、节奏感强、咄咄逼人的演说,听众再听到那“哼,讲得不好,啊,请大家多包涵”之类陈腐的客套话,那该是多煞风景啊!难怪听众反感,甚至会导致走动声、口哨声,没有掌声了。所以,演说中必须消除、克服客套话。关键是演说者要提高水平,不必开口“水平不高”,闭口“研究不够”,“高不高”、“够不够”,要靠演说本身,听众自有评价,倘若真的讲不好,听众见你有诚意,也会原谅你。

    忌豪言空谈
    空谈是言之无物,空空洞洞之谓也。试看那些不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现状和实际的情况太多了。有的单位一年一度的总结会议,会议的开幕词用的陈年的讲话稿,只把第一届改成第二届,第三次改成第四次,内容照旧,年年如此,这就是空对空的典型例子。

    忌杂乱无章
    有人讲话材料过于庞杂,讲起来又杂乱无章,象开无轨电车,开到哪里算到哪里,叫人摸不着头绪。还有的不合逻辑,妄加论断;或者不顾事实,主观臆断。上得台来,不问青红皂白,哇啦哇啦一通,这也是某些官僚主义者的病症。

    忌冷漠乏味
    有的人讲话时毫无表情,呆若木鸡,甚至肌肉绷紧,脸色铁青。缺乏说话情趣,语调平淡,没有抑扬顿挫、真情实感,讲话乏味,叫人怎不瞌睡?

    忌艰涩冗长
    有人讲话用的是书面语言,使人感到艰涩难懂。毛泽东曾批评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