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语言表达培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音量———说话声音的大小;
    音高———声音的高低;
    音变———声音的变化;
    音质———声音的和谐度。
    具体地说:
    1。说话速度应该适中,快慢结合。快,一般用来表达急切、震怒、兴奋、激昂等情感,连珠炮般的快速讲话,能使听者产生亢奋的心理和紧迫感;但速度太快,受话者对你输出的信息接收不迭,上句还没反应过来,下句就到了,来不及思索和消化,因此无法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慢,一般用于表述沉郁、悲哀、思索等情感,慢条斯理的节奏,可使对方细细品味,产生深邃感;但速度太慢也不行,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会使对方提不起精神来,还不等听完你的话,就已失去了兴趣。所以,快与慢应该交替使用,做到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而不乱、慢而不拖、抑扬顿挫、张弛有度。
    2。音量要适当控制。说服时老是大声嚷嚷,会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一直轻声细语,虽然会使人感到亲切平易,但音量过小,可能叫人听不清楚,同时在力度上也稍欠缺些。
    3。说话的声音高低要适量。尖锐刺耳的声音,容易使人的神经过于紧张;低沉粗重的声音,则会麻痹人的神经。
    4。说话声音的高低要富于多变性。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来表达你的兴趣和热情,灵活准确地传达你不断变化的情绪。如果声调呆板,对方就会感到枯燥平淡而厌倦。
    5。说话的声音力求和谐优美。声音要纯正悦耳,使对方便于倾听,避免使用尖细和嘶哑的声音,因为这样不是让人感到做作,就是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总之,干净利落、抑扬顿挫的声音,应该是我们着力追求的。它会增强说服语言的准确性和感染力,鲜明地表达你的思想感情,提高说服的效果。

第三节 劝说的方法

    劝说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使用于人们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可以根据不同的说服内容来确定说服方法。合适的说服方法往往使劝说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以情动人法
    劝说,必须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上下功夫。而在劝说者与被劝说者之间矛盾尖锐、情绪对立时,说理往往难以奏效,这时,就需要动之以情了。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说服是通过演讲使听众动感情而产生效果的,因为我们是在痛苦和欢乐、爱和恨的波动中作出不同的决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愧疚、自责、害怕、焦虑等情绪中时,较易接受劝说信息。因此,劝说者应设法通过具体生动的现身说法、典型事例剖析、利害关系的强烈对比等方法去感染和警示对方,使他悔悟。
    例如:数学家苏步青上小学时,成绩特差,年年期末考试都是倒数第一———这种情形,就如同把名次靠前的同学的名字“背”在自己身上一样,所以人称“背榜生”。一次他又逃课了,教师找到他,告诫道:“你不读书,别人怎会看得起你呢?看不起你的原因,不就因为你是背榜生吗?如果你考前几名呢?你知道牛顿吗?他也长在农村,到城里念书时成绩也不好,同学都欺负他,瞧不起他。一次一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还故意把他打得趴在地上———他凭什么?不就是成绩比牛顿好、身体比牛顿壮吗?别看平时牛顿不敢惹他,这回可不一样了。只见牛顿猛地翻身跳了起来,将那个打他的同学逼到墙角。那同学一见牛顿如此勇猛,不由害怕了,只得认输,从此也不敢欺负他了。从这件事,牛顿得到了启发,只要有骨气,肯拼搏,就能取胜。从此他努力学习,终于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一系列的反问中,苏步青第一次听到了一位大科学家如何克服自身弱点、奋发图强的事迹,这无疑使他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教师列举的牛顿的典型事例,使苏步青吸取到了前进的力量。从此他不断地发奋学习,终于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根本的改变。
    苏步青的老师通过动之以情的方法劝说,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对症下药法
    劝说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要抓住对方最关心的问题加以劝说。
    一位在天安门广场上护卫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姓康的战士,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日,纪念碑台阶上来了一个年轻人,突然从衣内拔出一把尖刀,对准自己心窝便欲刺进去。说时迟那时快,小康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夺下刀。后来,小康了解到,这个来自吕梁山区的年轻人因为失恋,才在绝望中来到天安门前,企图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不幸。小康阻止他以后,为劝其放弃自杀念头,便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战前夕,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年轻将领,因为不满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特意来到南京中山陵前剖腹自杀了,目的是想用自己的鲜血,唤醒蒋介石和广大民众起来抗日。同许多先烈一样,他为什么?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死也重于泰山。可是,你又是为了什么呢?”一席话,令那位来自吕梁山区的青年人汗颜了———既为自己的愚蠢和愚昧,也为自己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惭愧。因此他决心重新振作起来,正视生活,珍惜生命。小康正是利用所讲的故事来与听者的行为作对比,对症下药,使其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从而接受了劝告。

    肯定评价法
    人们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一致。在这一前提下,主体比较易于与客体在认识上取得认同。为此,在批评和规劝他人时,不妨通过第三者佯作无意之中向被规劝者转达我们的意见,或者创造条件让对方间接听到我们对他的肯定性评价和关注。由于这种劝告方式不形成劝告者与被劝告者的正面接触,对方戒备心理少,不伤自尊心,易收到较好效果。

    居家优势法
    人们普遍都有在别人家做客不如在自己家中随便的感觉。心理实验表明: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比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易有说服他人的能力,也更有心理上的优势感。因此,应尽可能把被劝说者请到自己家中或办公室进行劝说。

    引证权威法
    尊敬权威是人们普遍心理趋向。在劝说中引证可靠的权威性资料和对方钦佩的名人格言乃至上级的政策条文,较之仅仅叙述个人的意见更有说服力。

    取法手上法
    中国有句古语:取法手上,反得其中,取法手中,反得其下。这是说,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提出比预定目标更高的要求。劝说别人,并不意味着一味进逼,适当地退让或承认对方意见的合理性,倒显得通情达理,使人易于接受劝告。

    逐步接近法
    有些不良习惯和错误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形成的,要求当事人迅速改掉是不现实的,这时就需要用逐步接近法加以诱导劝阻。
    如:某人吸烟已有20年了,每天要吸两盒左右。家人欲劝其戒烟,但他总是戒不掉。后家人采取逐步接近的劝说方法,先劝其少吸,每天吸一盒,过一阶段,又劝其每天吸半盒,这样的劝说效果比一开始就劝其全戒掉要好得多。

    尊重人格法
    说服规劝他人应多用讨论、商议、提问的口气说话,避免使用一些有教训、责备口气的言语,如“你必须”“你应该”“你错了”之类的词,以免刺伤对方的自尊心。应努力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劝告。    

    共同语言法
    如果你想劝说一位失恋的朋友不要自卑,那么千万不要找一位情场得意的人去做工作,因为这样的劝说者与被劝说者缺乏共同的语言,难免使被劝说者产生“饱汉不知饿汉饥”的逆反心理,增加他的痛苦。如果请一位曾经有过失恋经历而已经解脱的人去做工作,彼此有共同语言,劝说效果也会好得多。

第四节 诱导———说服他人的最佳方法

    所谓诱导,就是有次序地、耐心地诱发、引导对方思考,让人真正想通、弄懂。
    周恩来同志说过:“与人说理,须使人心中点头。”而诱导正能帮你这个忙。诱导说理,心平气和,步步引导,耐心商讨,别人易于接受,易于“心中点头”。如果在说服过程中,说服的一方特别强调自己的优点,企图使自己占上风,对方反而会加强防范。所以应先点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暂时使对方产生优越感,然后再提出相应的要求,则对方会容易接受。登山之路,迂回曲折,多绕了一点路,却能顺利到达山顶;以诱导技巧说理,尽管多费一点口舌,但能使对方心悦诚服。这些口舌费得有价值。
    诱导技巧的关键在“诱”字,立足在“导”字。要诱得巧妙,导得自然,应做到四点:

    有目的地诱导
    要有明确地说明目的,有的放矢,所有诱导内容都要紧紧地为总目的服务。
    相传古时有一位父亲得知儿子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便给他写了一首戒赌诗,以诗说理规劝。诗曰:“贝者是人不是人,只因今贝起祸根。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了贝戎人。”儿子看后,不解其意。父亲给他一一指道:“‘贝者是赌,’‘今贝是贪,’‘分贝是贫,’‘贝戎是贼。’赌、贪、贫、贼是一个赌博之徒的必由之路。”儿子听了幡然醒悟,弃赌从良,自食其力。
    这位父亲劝子戒赌的方法巧就巧在:第一,以诗劝子,方法新颖,让儿子去思考其中的含义;第二,当儿子百思不解时,一语道破诗意,道出“赌博必定贫穷,强盗出于赌博”的道理,使儿子恍然大悟。这种有目的地诱导方法往往能收到较好的劝说效果。

    有步骤地诱导
    既有总体设计,又有分步计划。每一步怎样诱导,怎样发问,谈话前都经过深思熟虑,胸有成“话”。这样,环环紧扣,步步深入,最后矛盾突现,诱使对方在无法解决的矛盾面前自我否定。
    例如,某饭店服务员刘小姐拾到顾客遗失在店内的手机,想悄悄据为己有,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