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史文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书》的?10?篇志是天文、地理、历律、礼、乐、职官、舆服、食货、?五行、刑法?,?写出了两晋时期的典章制度。?
选文?:《刘毅传》?
  《刘毅传》选自《晋书》?45?卷?,?是西晋初年刘毅给晋武帝上的一篇奏疏?的全文。古代的历史著作?,?常常引用大臣给皇帝的书信?,?包括谢恩的“?章”,?弹劾的“奏”陈请的?“?表?”,?辩驳的?“?议”〃,?条陈的“疏”,?言事的“上书”,?保密的“?封事?”?等?,?统称奏议。而其中往往有重要的史料。本篇揭露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病?,?是反映晋代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1?、讲解选文?:?全文共分?13?自然段?,?但除了首尾两小段外?,?都是刘毅??的“条陈”,?对当时的九品中正制度进行了批评。
2、翻译第2、?3?、?4?段。
?3?、重点词汇?:?品位、名状、中正、格、优诏。
?思考题:
  1、《晋书》十志与载记的内容要点
  2、简析《晋书·食货志》所载述的户调式和占田制
  3、《晋书·刘毅传》“请罢中正除九品疏”的重心所在
参考书:
  1、廖吉郎《六十年来〈晋书〉之研究》,台北中正书局1974年版。
  2、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十四?、《宋书》?

重点?:?选文的阅读和翻译。?
难点?:?选文的翻译。
?解题?:?
  《宋书》与沈约?
  沈约?(441?一?…513),?字休文?,?南朝吴兴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史家?一般称他是梁朝人。沈约出身门阀士族?,?家族地位显赫。沈约在?20?多岁时?开始撰写《晋书》?,?到?488?年撰写成《晋书》?120?卷?,?齐永明?4?年开始奉诏?撰写国史?,?撰成《齐纪》?20?卷。齐永明?5?年?(487)?开始奉诏撰写《宋书》?,?次年即成?,?共计纪、传?70?卷。所记起于东晋安帝义熙之初?,?终于宋顺帝升?明?3?年?(479),?包括东晋末年及宋一代的历史。?
  《宋书》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是很突出的。第一、在列传方面?,?创立了?家传的形式。以前的正史列传很少附记传主的后人、亲属?;而《宋书》创?立了此例?,?开始以子孙之传附属于父祖之传。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地?主居于统治地位?,?社会风气崇尚家族史和谱系之学在历史编篡学上的反映。
  ?第二、在类传中首创了《孝义传》。标榜?“?孝行?”?“?孝廉”,反映了魏晋?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遗风犹存。《孝义传》序论及后论说?:“?夫仁义者?,?合君亲之至理?,?实忠孝之所资?”,“?汉世士务治身?,?故忠孝成俗?”,?但是《宋?书》撇开了忠而大讲孝?,?说明当时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冲突在历史学领域的?反映。这也透露出统治阶级中提倡的忠、孝的虚伪性。?
  第三、创立了《索虏传》记录北魏及南北战争、通好、和议、互市的历?史?,?正像《魏书岛夷传》记录南朝和南北关系的历史是一样的。这是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在史学上的反映。《索虏传》的后论从历史、政治、军事、?地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南北局面的形成?,?反映了史学及其对这一重大问?题的重视。?
  《宋书》的志在文字的分量上几乎占据了全书的一半?,?而在价值上更有?超出本书纪、传的地方?,?是司马彪的《续汉书》八志以后又一重要著作。?一、八志的《律历》、《礼》、《天文》、《五行》、《郡国》等志都是从曹魏讲?起?,?是《宋书》志的过人之处。这其中包含着接续前史、贯通古今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宋书》的志包罗曹魏、两晋?,?弥补?了《三国志》无志的缺陷?,?在史学上的成就不可低估。二、《宋书》志有一?篇《志序》?,?概述了志的源流?,?也反映了?6?世纪初中国史家对于制度史研究?的重要性的理论认识?,?是一篇难得的作品。比如它指出?:“?汉兴?,?接秦坑儒?之后?,?典坟残缺?,?耆生硕老?,?常以亡逸为虑。刘歆《七略》、固之《艺文》?,?盖为此也。”?这都是很有意义的见解。三、《宋书》的志中有许多具有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记载?,?比如《律历志》详细记载了扬伟的景除历、何承?天的元嘉历、祖冲之的大明历等我国历法史上的重要文献。《乐志》叙述了?歌舞乐器的缘起与演变?,?汇集了汉魏晋宋的一些乐章、歌词、舞曲?,?具有?独创的风格?,?为前史所不及。《州郡志》记载了汉魏以来的区域建制的变动?F?尤其写出了东晋以来的北方人口南迁和侨郡侨县的具体情况?,?是一篇反映?入口变动和区域变动的重要的地理文献口总之?,?《宋书》的志都写的丰满而??有序?,?在正史的志中颇具特色。
  ?《宋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宣扬天命、佛教、预言。它记载了诵读观音?经千遍就可以免灾的故事。《符瑞志》鼓吹?“?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天?文志》、《五行志》多有此类的记载。这反映了神秘主义的史学观?,?为统治?阶级的合法统治编织了神圣的外衣。
?选文?:?《谢灵运传论》?:?
  本篇选自《宋书》?67?卷。这是沈约用胼文文体写的一篇史论?,?发表他对?文学史的见解?,?前半谈的是情和文的关系?,?后半谈的是声律问题。胼文是?南北朝的流行文体?,?句法讲究对仗?,?语音讲究平仄?,?造句讲究用典。用这?种文体写作?,?通常?“四六?”?成旬?,?音读有节奏?,?形式很优美?,?但常常以词?害意?,?而且满纸典故?,?增加了阅读的困难。但要了解那时的史料?,?必须要?阅读联文。?
  1?、讲解全文?:?全文共分五自然段?,?前四段讲的是魏晋以前文章风格?的变化?,?后一段讲到了文章中的音律问题。
  ?2?、翻译全文。?
  3?、重点词汇?:?五常、六义、四始、文、质、宫、音韵。
思考题:
  1、《宋书》的突出特征
  2、简析《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文学批评史意义
  3、?谈谈谢灵运的文风
参考书?:?
  1、骆玉明、张宗原《南北朝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
  
  
十五?、?《魏书》?
重点?:?《释老志》与中国佛教史
难点?:?翻译选文。
解题?:?
  魏收和《魏书》?
  魏收?(505?——572),?字伯起?,?巨鹿下曲阳人?,?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出使过梁朝?,?也接待过梁朝的使臣。与温子升、邢子才并称“?三才?”?。?魏收在北魏末年就被任以“修国史”?的工作?,?东魏时期?,?担任过一些重要?官职?,?但始终兼任史官之职。北齐天保?2?年?(551),?正式受命撰述魏史?,?最终写成了《魏书》。?
  魏收撰写《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主要有?:?北魏初年邓渊所?写的《代记》?,?崔浩撰写的《国书》?,?李彪曾经写出的《国书》?(?未完成?),?崔鸿等人写的《起居注》?,?以及当时众多的谱系、家传等。魏收和史官房延佑、?刁柔、辛元植等人历时?3?年有余?,?撰写成《魏书》?131?卷?:?帝纪?14?卷?,?列?传?96?卷?,?志?20?卷?,?例目?1?卷。今例目己佚?,?存?130?卷
  《魏书》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正史中第一部少数?民族上层集团为统治者的封建皇朝的皇朝史。十六国时期?,?曾经出现了许?多记述北方各个割据皇朝历史的撰述?,?但是?,?不论是皇朝政权的规模?,?还?是有关的历史撰述的规模?,?都无法与北魏以及《魏书》相比。《魏书》记录?了我国北方鲜卑拓跋部从?4?世纪后期到?6?世纪中期的历史?,?内容包括鲜卑?民族的兴起和发展、统一北方、走向封建化和门阀化的过程?,?以及北魏早?期与东晋的关系、北魏东魏与南朝的关系的发展等内容。这是《魏书》很?鲜明的特色。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魏书》不仅是西晋末年以来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进程的生动记录?,而且还是这个时期我国民族融合新发展的历?史总结。?
  《魏书》在编撰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以《序记》追叙拓跋氏的远祖?上至?20?余代的历史?,?虽然不可尽信?,?但大致阐述了拓跋氏的历史渊源。比?如它称东晋王朝为“僭?”,?是说明北魏是正统的皇朝?;?称宋、齐、梁为?“?岛?夷”是说明北魏是中原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前者是政治的?,?后者是文化传?统的。两者有不同的含义。还有?,?它在志中或追叙两汉魏晋的制度沿革?,?或以两汉魏晋的制度为依据?,?也表明了北魏在典章制度上与先前这些皇朝?的继承性。《魏书》在反映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方面也非常突出?:它的列?传的家传色彩比《宋书》更加明显?,?有的列传竟有五六十人之多。新增《官?氏志》和《释老志》,前者先叙官制、后叙姓族?,?是反映北魏统治封建化、?门阀化的重要文献?:?后者主要叙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详细记载了?它在北魏的兴衰史。重姓族?,?崇佛教?,是当时南北朝共同的社会风尚和历?史特点。魏收讲?,?这两篇志是?“?魏代之急”?、“当今之重”,?说明魏收对当时?社会风尚和习俗的正确认识。
  ?魏收在历史观上同沈约有相似之处。《魏书序纪》记录拓跋氏的先人与?“?天?女?”?相媾而得子?,?是为?“?神元皇帝”其后论说?,“?帝王之兴也?,?必有积德?累功博利?,?道协幽显?,?方契神祈之心。”?这是以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来编织“天命?”?的理论。《释老志》固然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但是也宣扬??了非佛致祸和道家预言的灵验。这些又是《魏书》的消极因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