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少商感觉到顾惜朝朝他走近,于是转过头,扯出一个无奈的苦笑:“你书读得多,能不能解释一下?”
“等等!”顾惜朝却一声勒令。他眼睛紧紧盯着走去的方向,不是戚少商——是他右侧的‘墙根’。
高出周围两尺的一段土堆。如果其上没有筑墙,那放在平川中有这么一块微小的隆起,并不稀奇;但正因为其上筑了墙,才让它的存在令人质疑。
为什么这里的土地会明显留高一截?
顾惜朝已站到了那处土堆前,探手在墙上细细攀查。
古人的祭祀规则奉为“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坛,即指高出地面之封土;而阴阳系统中说,大地乃“南高北低”——南,也是五行八卦里的火阳之方。所以,历来南高为祭阳,北低为祭阴。这道墙呈东西走向,正是面朝南或北,而此处土地高出两尺,形如长方封土,又与南高之说暗暗相合。
这块凸地绝不是偶然。
一刹那,指尖触到一处凹陷的缺块。复杂的形状似曾相识,他应该在哪里见过。
或许……!?
顾惜朝从怀中掏出一块扁石,就是从佐兰人手里得到的东西,他把它对准嵌入壁上的凹形中,只听见‘喀嚓’一声轻响——
扁石的图纹在墙上像蛛网一样迅速蔓延开!然后,原本映在眼中的原野景致瞬间遮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竟是一面长长的泥色的壮阔石墙,墙上的纹络就与那扁石上所刻如出一辙!
墙的色彩像在流动,仿佛是从染缸中溢出的染料,开始曼延向更高、更宽的区域。在这个过程中,一座更大的建筑物的形状鲜明了,具现了,覆盖其上的帷幕被渐渐揭开了。
——眨眼间,墙变成了城,巨大的城池。
应该说,它本来就是一座城,只不过众人瞎子摸象,仅摸到了它的一堵城墙。
它也不是凭空变出,看看泥土上的风化雨痕,城楼顶上漫起的烟尘,还有略显变形的墙角,就知道它立在这里已有了一段漫长的岁月。
如今,这古旧的城池就浮现在眼前。它来得太快,以至于所有人都被这难解的变化惊住、震撼当场!
42。
两扇高大的石门上,刻着金乌图腾。这无疑是佐兰人的城池。
也就是说,它至少在这里屹立了两千年以上。佐兰一族早已灭绝,那这城便也是座无人的空城。知道了城的来历,便可对它少一分畏惧。而且不管怎样,它都是时下通往黄泉海界门的唯一途径——城池东西两头直连太仞山壁,朝南为门,朝北正与巍峨‘山门’相触,恰好占据了这一整片空间。
又是轻微的“喀嚓”一声,嵌入墙壁的扁石与周围融为一体。随即,笨重的城门在巨大的响动中敞开了。
可以看到,门洞的另一端悬挂着几段草扎的垛子,类似于牲畜的形状,随着平川上风的贯入而微微摇晃。
经先锋探视后,军队就此进驻佐兰城。
入门便是一圣庙明堂,其宽敞度足以容纳五百人,算是大型圣殿。殿堂顶部,用细绳系挂了大小不等的石璧,大约共五、六十枚;殿正中央,封有一座四方祭台,面北而设,应是为祈求黄泉海内的黑暗之气不泄入人世。台上其它三面分别放有圭、璋、琥珀等物;殿底土面内,则掩埋有不少黄琮。
古史有载,祭祀当“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这处便算是比较正式的祭祀格局了。
殿堂并非封闭,有五处大的出入口,使整个堂呈半开放局。其中从西北面的开口到祭台之间,地上的土面有一道被流水长期冲刷过的痕迹,想必多年前是有水从西北面而来的。
从四个开口出去,外面便是街道,就此也算正式入了城。
城内十分安静,甚至听不到风声和虫声。
佐兰城东西长、南北窄,占地很广。城墙设在南、北两面,东、西则以太仞山为天然屏障。城内道路四处分布有许多举办活动的平地,也建有一些茅屋木楼之物,不过大多数已经跨塌,散落在地面上。
彦烨命人分头去绘出城内的布局图,尤其是攻防设施。因为不止今晚,可能在风神之牙进入黄泉海取龙舌石的期间,都要以此城为大本营了。更说不定,还得用它来抵御一批不知何时会到的追兵……
不久,有兵士来报在城东发现了一处地坑,掩藏在平地之下。彦烨等人赶到时,士兵已在附近找出两处坑道入口,一朝南一朝东。
顾惜朝蹲在道口向内俯看,坑道是斜插向下的,似乎不是很深;以指戳土,也不觉松散。他没有回头,高声吩咐人去准备火把来。
火把取来后,彦烨留了阮小飞在出口接应,与顾惜朝、戚少商、飞卫四个人下了东侧坑道。
侧身斜向下而去,没走多久便与南侧坑道在一处汇合。继续下行,坑内愈来愈黑,火光越来越弱,四支火把也只能照清小团范围。
终于触到平地。坑洞比意料中更高更宽,四人以微弱火光粗略打探了下,似乎是个不小的地坑,有至少三个以上方形坑不规则相连。
彦烨突然跨前一步拉住戚少商,并将手中火把朝他右方的土壁举近。那一处被照亮,才见到有一团指甲大小的黑块扣在壁上,被火焰炙烤后立刻卷曲起来掉落地上。
“小心这种褐色的沙虫,”彦烨将火光照向地面,确定那只虫已被烤死。“别让它们钻进衣物里。”
“这你也能看见?”戚少商怀抱着少许惊叹,点了点头。自己多年练武眼力已高过常人,但刚刚那只黑褐色的虫几乎与土壁混为一体,就算在日光下也未必能一眼认出,何况是漆黑的地坑?看来习射羿的人,眼力的确比较厉害。
顾惜朝的声音在前头响起:“别弄出大的动静,要是这里塌了,我们几个都很难活着出去。”
飞卫一凛,更加靠近了彦烨,在他身后低声道:“麾主,你先上去吧。”
彦烨没有回答,依旧打量慢行。飞卫深吸口气:“麾主!”
“怕,你就离开。”彦烨的声音里有了几分薄怒。
见这一心护主又总不讨好的副将杵在了当场,戚少商无声地叹口气,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
三间方坑内都搁置有大量的祭祀用具,比如玉戈、太阳器、璋、鸟形饰片之类。其中一间坑内以生活器皿为主,像是海贝、石斧、骨凿、管穿什么的,几乎散满了地面,走一走也会撞出细碎的响声。当年佐兰一族决定向东远行时,大概也不愿意放弃这块生长之地,更加想不到会永远回不来。所以在临走前挖了这处地坑来存放物品,而掩藏方式也选择留双出口而非‘死埋’,为的应该就是回来能够继续使用。
彦烨面向一处墙角。这里堆起了三排土阶,上面放置着一些大的祭祀品。他将手中火把从那些扑满了泥灰的立像、人头像、兽面尊上扫过,似乎没发现什么有用的信息。于是回过头,问方坑另一端的人:“惜朝,你那边有没有什么?”
顾惜朝背对着他招了招手,尧有兴味地说出四个字:“紫微垣图!”
彦烨依声而去,见他正对着一面石壁,壁上刻着许多组合复杂的小孔及线形。“这个?”
“对!”顾惜朝的语气很肯定。他以火把一一指明那些石孔刻线:“这是‘六辰流光’、‘三星聚瑶’,这边有‘龙犄伏隅’。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左右环列,环抱成垣。还有这个,这是勾陈、四辅、尚书、五帝内座、女御、华盖、太乙,那边是策星、玄戈、太阳守、北极、文昌……‘中元北极紫微宫,北极五星在其中’,这是紫微宫星象图没错。”
古人观察星象、记录星谱由来已久,最古远的天宇划分便是“三垣”,即紫微、太微、天市。其中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又称中宫,共合星官三十七,附座二,正星一百六十三,增星一百八十一。
彦烨听得面露诧异,禁不住笑问身旁:“你还懂天文?”
顾惜朝应了一声,毫不掩饰自负得意之色。遂将火把换到另一只手,有几分兴致盎然地指住壁上某处:“七星北斗魁——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节气、度数的推移,可定纲纪国运。古传北斗为天宫日君的载具,佐兰人崇拜太阳金乌,所以在斗魁处染上了朱红,以示日神尊贵。七星在户,斗杓所指的是车具前行的方向……”
说到这儿,直接抬手随墙一指:“诺,去那边看看吧!”音未落,人已先动。
两堵复墙之间,竟然还有一间方坑?!不远处的戚少商与飞卫也闻声聚来,四人先后钻进其内。
和外面比起来,坑内显得很空。但当以火把环复一照后,众人始才惊觉,这里放置的几面石壁上所刻的图画,竟就是黄泉海内从未被世人传知的景象!
◎友情提示:
关于文中涉及一些现世的百科知识,比如之前的布阵法、沙暴气象、武学、军葬制度,以及这里的古天文等等,都有部分是经过偷天换日杜撰出来的,不完全属实,请大家千万不要认真看待。(说到这里,要向真正的学者和前辈们致敬)
43。
远古时期已有人类进入黄泉海界,还回到现世绘录出所见景象——这一认识使四人都不约而同地呼吸一促。而且,绘录的图象布满了三块石壁,看起来十分详尽,又藏在这样隐秘重要的地坑中,以日神载具为指引,不该有假。
“这里有城墙,应该就是佐兰城北面那一堵。……”
顾惜朝以手指勾勒着壁上的图案,城墙是以简单的线条组成,符合女墙的形状,因此可以断定。墙的外侧是起伏的山形,正中有缺口,代表太仞山入黄泉海的‘山门’。
“门中间的这些莫非是鸟?”彦烨道。
“有可能。”戚少商沉吟。这画艺和山鬼老六有得一拼,都十分地象形……
“飞鸟堵住山门,可以火制。”顾惜朝指住山下的一团火焰图形,半猜测半陈述,心头把这些默默地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