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是共和军歹徒,谁是平民。
撒切尔夫人表面上坚硬如铁,实际上被搞得焦头烂额,心神不宁。但是,她的
铁女人的本性在这个关键时刻表露无遗。对于共和军的要求,她一口拒绝,不肯放
松半点。她深知,此时她只要稍微心软一点,共和军的计划就会得逞,此后他们还
会故伎重演,英国政府将难以招架。拼着在国际社会留下骂名,也胜于成为大英帝
国的最后一个掘墓人。英国政府不愿屈服,共和军也不愿让步,监狱里的共和军战
士就成了牺牲品。绝食仍然在继续,当绝食坚持了七个月的时候,共和军再也坚持
不下去了。此次绝食,前后已经死去了10个人,其中包括两个国家的议员,一个当
然就是那位带头绝食、井在监狱中当选为英国下院议员的博比·桑兹,另外一位是
爱尔兰共和国的议员基米·多尔蒂。他大概是为了向英国政府和爱尔兰政府施加压
力,自愿参加绝食的,此刻也已命赴黄泉。上天有好生之德,大量的犯人在狱中死
去,还有更多的人等着死去,北爱尔兰的天主教会看不下去了。独立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斗争也得分步走,这么死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因此,它说服犯人家属,在犯
人进入昏迷状态时,把他们送到医院紧急救治。这样,尽管犯人的身体已经毁坏,
但起码可以保住一条生命,将来好看着英国政府屈服。不过,这样一来又带来了另
外一个后果。绝食本来就是向英国政府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英国政府不怕犯人死
去,我就死给你看,看你的心肠有多硬。由于天主教会的举动,人是不会再死了,
绝食的目的也就不会达到,从而绝食也就失去了目的性。最后,犯人同意放弃绝食。
英国政府和撒切尔夫人这才松了—口气。
在长达七个月的绝食过程中,撒切尔夫人的铁石心肠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铁女人”的外号不胫而走。对一个母亲和女人来说,这个外号肯定不雅,但对于
大英帝国的首相来说,这个外号是绝对需要的。大英帝国昔日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
返了,谁能力挽狂澜?看来非这位铁女人莫属了。恰好一年之后又发生了马岛战争,
阿根廷出兵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危及了大英帝国在南大西洋的存在。在这种情
况下,又是撤切尔夫人力挽狂澜,向阿根廷水域派出特混舰队,一举“收复”了马
尔维纳斯群岛。撒切尔夫人成了大英帝国的救星,“铁女人”的外号叫得更响了。
不过,在这场由绝食引起的交锋中,我们却绝不能简单地认定,以铁女人为首
的英国政府就是胜利者。表面上看,绝食者最后自己放弃了绝食,英国政府并没有
承认他们为政治犯。但实际上,通过绝食行动,共和军的威望空前提高了,共和军
的队伍壮大了,桑兹等人以其铮铮铁骨,在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心中树立起民族英
雄的形象。因此,共和军的行动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共和军的发言人曾对记
者称:“我们新增加了足够的人力,起码可以再打10 年。”从这个意义上说,爱
尔兰共和军无疑是这次斗争的胜利者。
再从绝食的直接目的而言,共和军也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不错,绝食期间,
英国政府是没有答应共和军的任何条件,但是,绝食结束没多久,英国政府就宣布
了改革监狱制度的一揽子措施,其中包括,犯人可以不穿囚衣,可以作有限的交往,
劳动的时间也减少了。这实际上就是爱尔兰共和军当时的要求,只不过英国政府死
要面子,死活不肯承认罢了。与其把这些优惠条件给予共和军一家,不如施予全体
犯人,也好让国际社会对英国的人权状况说两句好话。
对于撒切尔夫人的强硬态度,不用说,爱尔兰共和军是恨之入骨。于是,一起
起直接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行动就出笼了。
1984 年10 月11 日,英国保守党的头面人物云集苏塞克斯郡的布莱顿饭店。
这天晚上保守党年会将在这里召开,保守党领袖、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将出席这次年
会。由于保守党是执政党,因此,内阁中的13 名大臣也将出席这次会议。可以说,
英国政府的所有政要今天都将在此亮相。保安部门为此进行了细致的工作。年会召
开之前,保安部门已经对大楼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检查,警大已经把大楼的每个角落
都嗅遍了,没有发现任何情况。
凌晨2 点50 分,撒切尔夫人冲完淋浴,走出卫生间,来到办公室,坐到了书
桌旁。她刚刚拿起手边的文件,只听一声巨响,大楼里发生了爆炸。爆炸过后,整
个大楼一片漆黑,人们争先恐后地逃出大楼。不过,忙乱之中,也有责任心较强的保
守党员,他们担心大乱之后有人会趁火打劫,把重要文件抢走,因此,一直坚守岗
位,半步也不敢动。闻讯赶来的救生人员则开始救援行动。他们借助微弱的电视摄
像机的光线,扒开残垣断壁,抢救受困人员。事后检查,此次爆炸共有4 人丧生,
34 人受伤,其中不乏一些保守党的头面人物,连撒切尔夫人内定的接班人、贸易
和工业大臣诺曼泰比特也在受伤的人员中。救援人员发现,大爆炸发生在五楼首相
的卫生间,爆炸过后,整个卫生间不知去向,爆炸的目标是谁可想而知。人们这才
惊呼:“首相在哪里?”忙乱之中,撒切尔夫人在菲利浦亲玉的陪同下出现在慌乱
的人群前面。她依旧衣冠楚楚,只是面带些许怒色。她说:“我们非常幸运地还活
着。
天亮后,让我们照常开会吧!”上午9 点50 分,保守党年会如期举行,撒切
尔夫人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登上了讲坛。她首先谴责了半夜发生的恐怖行动。说:
“炸弹袭击,是一种最不人道的、不加任何区别地对无辜者进行的残害,这种想改
变政府意志的行为,是永远不会得逞的。”但是,这次事件的策划者爱尔兰共和军
却不管它能否得逞。当天下午,共和军的发言人称:“我们装在饭店里的那枚100
磅重的炸弹,今天给了英国内阁和保守党的战争贩子一个教训。撒切尔夫人现在将
意识到,英国不能占领我们的国家,折磨我们的被俘人员,在街头枪杀我们的人而
不受到惩罚。”他直言不讳地说:今天的目标就是撒切尔夫人,但今天“不走运,
但要记住,我们只要有一次走运就行了,而你们却必须总是走运。只有给爱尔兰以
和平,才不会有战争”。
不过,共和军实在不算走运。1988 年6 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加拿大多伦
多召开,共和军又策划了一次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行动。他们准备在撒切尔夫人会议
结束离开加拿大时,用萨姆…7 型导弹把她的座机击落。为了确保万元一失,共和
军还派去了杀手,就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会场附近下手。
但是,由于情报泄露,美国中央情报局提前一步了解到这个重要情报,于是采
取了十万火急的措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的保安人员联合行动,一起承担保卫英
国首相的任务。加拿大空军也进行紧急演练,派遣战斗机护航。如果有必要,它将
发射干扰装置,使共和军的导弹失灵。一向沉着冷静的撒切尔夫人,此次再也沉不
住气了。她连忙将座机换成装有导弹防御装置的飞机。
而英国侦探无意之中又发现了共和军的一个杀手,并将其捉拿归案,三国的情
报人员这才算松了一口气。爱尔兰共和军这次虽然飘洋过海,但功亏一赘。
但是,它仍不死心,放出风来:“下一次,撒切尔夫人就不会这样幸运了。
总有一天,我们会把她收拾了。”
“屋大维”行动
在北爱尔兰进行的这场恐怖与反恐怖行动,共和军是步步进逼,次次主动,而
英国政府则是步步防御,消极应变,明显反应不力。因此,共和军的势力甚嚣尘上,
英国政府无能为力,眼看着共和军成长为欧洲第一大恐怖组织。特别是随着德国
“红军派”、意大利“红色旅”、法国“直接行动”和西班牙的“埃塔”等恐怖组
织被剿灭后,北爱尔兰问题及爱尔兰共和军就显得尤为突出了。人们纷纷对英国政
府提出批评,英国政府也深知北爱尔兰问题久拖不决,影响英国的形象。尤其对共
和军这样的恐怖主义组织,英国政府束手无策,这与英国的大国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应该说,英国在反恐怖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论资历,英国的特勤总部可
以说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警察机构,英国的两大情报组织——军情五局和军情六局,
也是历史上资格较老的情报机构。美国的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法国的对外安
全总局、领土监护局,算起来只能是他们的后辈,可是,为什么他们在反恐怖方面
能取得突破,而英国却一直裹足不前?有识之士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对照爱尔兰共
和军的几次行动,英国反恐怖组织存在的局限就更明显了。
1988 年12 月22 日深夜,呼啸的寒风肆虐着英伦大地。伦敦南部克拉彭地
区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人在大街上踟躅独行。他看上去很年轻。
从他行路的特征看,他并没有什么目的,只不过是一个在大街上打发时间的流浪汉。
突然,他发现一幢大楼前面停着一辆汽车,眼睛不由得一亮。他走上前去,啊,
是辆绿色的法国产雷诺车,车子还真不错,看上去同新的差不多。
他立即动心了。看看四下无人,他毫不犹豫地敲碎了汽车的挡凤玻璃,将手伸
了进去,准备拧开车门。突然,车厢里的毛毯下跳出一个人,举手对着流浪汉就是
一枪。流浪汉手捂胸口,倒了下去。车厢里的人拉开车门,急速奔回大楼。几分钟
后,他与另外一个人飞奔出来,跳上汽车,一溜烟地开走了。
枪声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