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恐怖行动写真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大街上,莫罗贪婪地呼吸了一下新鲜空气,这是最后的时刻了,过去关在密室
里,连空气也是不自由的。现在,他终于走出了密室,虽然这已经是最后一次了。
    安娜命令他躺到车厢的后排上,莫罗顺从了。安娜对准莫罗,扣动了扳机。她
接连打了11  发子弹,但没有一发正中心脏。这并不是因为她的枪法差劲,而是她
不想让莫罗死得太快了。她要折磨他,发泄心中的怨恨。十分钟后,在车上抽搐着
的莫罗痛苦地死去,他的身体蜷缩在车上,像一只烧熟的海虾。
    罗马电视台的新闻播音员呜咽着把这个消息告诉意大利人民,意大利举国同悲。
悲痛难抑的人们自发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他们高喊着“立即处死库乔”、
“为莫罗报仇”的口号,来到政府门口请愿。战后意大利历史上第一次不同年龄、
不同党派的人肩并肩地走到了一起,为了莫罗的死,他们放弃了分歧。共产党的红
旗与天民党的白底红十字旗一起在示威队伍的上空飘扬。
    “红色旅”的政治形象急剧下降。如果说,在莫罗事件之前,意大利人民对他
们的政治主张还有一丝同情的话,那么,在莫罗被枪杀后,他们的真实面目一下子
暴露出来。在意大利人民的心中,他们变得比墨索里尼的法西斯还要可恶。阿卢尼
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种印象甚至影响到公众对意大利左派力量的总体评价。
虽然意大利共产党与“红色旅”没有任何联系,共产党也反对“红色旅”的恐怖行
为,在莫罗死后,意大利共产党也参加了示威游行,但是,公众对他们仍持怀疑态
度。在当月进行的选举中,意大利共产党的得票率下降了30%。
    “红色旅”内部也因莫罗事件出现了分歧。库乔在都灵的法庭上得意洋洋地宣
布:“杀死莫罗是一个革命的正义的行动,暗杀是在这个有阶级的社会中能采取的
最人道不过的手段。‘红色旅’对国家的宣战将继续下去。”但是,与他同时被捕
的另一位“红色旅”领导人马拉斯基却从狱中带出信件,宣布与“红色旅”断绝关
系,说“对莫罗的袭击不可能推进无产阶级事业。
    我必须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斗争而执言,不要再把我看作是‘红色旅’分子”。
    马拉斯基背叛“红色旅”阵营,剩下的“红色旅”分子也分成了两派。“军事
派”主张用极端手段消灭一切敌人,制造恐怖气氛,而“运动派”则主张只有在真
正打击国家机器的前提下才动用恐怖手段。两派相互争吵,相互拆台,“红色旅”
元气大伤。
    莫罗事件同样震惊了意大利政府。在此之前,意大利已经成了恐怖主义肆虐的
乐园,这一方面是因为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另一方面是因为意大利一直缺乏
得力的反恐怖主义措施。议会没有这方面的立法。意大利议会曾想制定《反恐怖活
动法》,但由于议员的相互扯皮而没有结果,最终不了了之。莫罗的死擦亮了人民
的眼睛,因此,莫罗死后一个星期,议会便以绝对多数赞成通过了这个法案。法案
加重了对绑架、暗杀等恐怖行为的处罚,而且授予了警方必要的权力。内政部长科
西加还任命安东尼奥·法列洛为“中央安全行动核心”的头目,让他从国防军和全
国警察部队中挑选了170 名精干人员组成反恐怖部队,其主要任务是对付绑架、劫
持飞机等恐怖活动,对付“红色旅”是其工作重心。“核心”直属内政部“侦察和
特别行动中央办公室”指挥。但是,为了保密,意大利政府不承认有这么一支部队
存在。意大利的宪兵部队也成立了一个“特别干预小组”,由100 多人组成,主要
是一些射击能手和跳伞尖子。如有意外行动,它直接听命于武装部队总司令。
    这两支部队在以后的岁月里,给“红色旅”多次沉重的打击。
    中国有句古话:天降其殃,犹可说也;自作其殃,不可说也。这句话用在“红
色旅”身上也很合适。莫罗事件是“红色旅”恐怖事业的顶点,在这一事件中,
“红色旅”风头出尽,一时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其声势威镇海内外。但是,莫
罗事件也是“红色旅”衰落的起点。人们暂时遗忘了意大利的老牌恐怖组织黑手党,
“红色旅”成了罪恶的代名词,名声一落千丈。
    莫罗事件成了“红色旅”走向衰落的导火线,而点燃这根导火线的,正是“红
色旅”自己。可悲的是,“红色旅”的决策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阿卢尼还杀气
腾腾地说:“我们的口号不再是咬了就跑,而是开枪杀人。”意大利议会通过《反
恐怖活动法》,阿卢尼认为这是对“红色旅”的公开挑战。于是,他杀气腾腾地下
达了密杀令,意大利总理、莫罗的接班人安德烈奥蒂,共产党总书记贝林格和参议
院议长范范尼赫然在列。但是,由于莫罗事件提醒了意大利政府,警方加强了对政
界要人的保卫,“红色旅”的杀人阴谋没有得逞。相反,阿卢尼等一批恐怖分子却
落入了法网。
    1978  年9 月14  日黄昏,警方接到内线举报,包围了米兰市的格罗利大街3012 
号。“红色旅”头号人物阿卢尼束手就擒。警方从他窝藏的地方搜到了机枪2 挺、
手枪14  支、各种口径的子弹1200  发,此外还有防毒面具、匕首等物,简直是一
个小型的军械所。警察看了目瞪口呆。
    “宝石”行动没有换得库乔的自由,却又赔进了阿卢尼自己。“红色旅”两代
领导人相继落网,元气大伤。在此后的几年时间内,“红色旅”的残余分子忙着舔
伤抚痛而无暇复仇。
    最后的疯狂
    意大利南部有一个名叫维罗纳的小城,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莎士比亚的名作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和保存完好的
中世纪建筑,吸引着一群群观光客,他们来此抚今追昔,寻觅这一对情圣的踪迹。
因此,维罗纳又是一座旅游城市。尽管如此,维罗纳在世人心目中还是一个名不见
经传的地方,如果不看莎翁的名作,谁会知道意大利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呢?可是,
1981  年12  月17  日发生在维罗纳的一件事,却使它成了一时举世瞩目的焦点。
    当天下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南欧盟军地面部队副参谋长、美国陆军准将詹姆
斯·多齐尔将军结束了一天的公务,回到家中。6 点钟左右,四名自称是煤气公司
工人的人来到他的家门口,按响了门铃。多齐尔夫人朱迪斯赶紧打开门。来人说:
“我们是公寓的水暖工,现在前来检修煤气管道。”朱迪斯心中感到诧异:我家的
煤气管道没有出问题呀?再说,我也没有报修。
    她心里嘀咕着,可还是把他们让进了大门。她还没有来得及把他们引到厨房里
去,这四个人就迫不及待地动起了手。他们捆住了她的手脚,嘴里塞上了破布。接
着,他们就掏出手枪,向里间的多齐尔将军扑去。门口的响声惊动了多齐尔,他立
即意识到,情况不对,可能有问题。于是掏出手枪,准备抢占有利位置。不愧是军
人,多齐尔的行动十分敏捷,但是,那四个工人的手脚也很麻利。他们扑了上去,
与多齐尔扭打起来。50  岁的多齐尔哪里是四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的对手,没几个
回合,多齐尔被打倒在地。四个人把他塞进了一只大木箱,然后大摇大摆地把他抬
了出去。
    一切都准备得天衣无缝。木箱是事先准备好的,楼下的汽车也是等着的。
    木箱被扔上了车厢,汽车疾驶而去。
    第二天早上,多齐尔的警卫来接将军去上班,可是,不管他怎么敲门,里面连
一点反应都没有。他知道大事不妙,立即敲开窗户,进入将军的住宅,结果发现将
军的夫人被捆在地上,嘴里塞着布团,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而将军则下落不明。
    多齐尔60  年代曾在越南战场拼杀过,后来调到南欧盟军地面部队司令部任职,
他是这个司令部职务最高的人,因此,他掌握着大量的军事机密。多齐尔将军的意
外失踪,急坏了美国总统里根,也急坏了意大利政府。
    这起恐怖勾当是谁干的?人们立即想起了往事:三年前,意大利总理莫罗被
“红色旅”绑架,最后被枪杀。这一次,多齐尔的命运如何呢?是不是又是“红色
旅”干的?
    绑架者马上就亮出了他们的身份。第二天,意大利安莎社维罗纳分社接到一个
匿名电话:“我们,来自威尼斯、米兰和那不勒斯、罗马的‘红色旅’战士,绑架
了这个北约刽子手多齐尔。现在,他已经被关在人民的监狱里,人民监狱将对北约
组织的刽子手进行人民的审判。”口气与当年绑架莫罗一模一样。
    “红色旅”卷土重来!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立即打电话
给里根,对这起绑架事件表示“非常遗憾和震惊”。里根总统恨恨地说:“‘红色
旅’是一帮怯懦的游民,他们不是英雄。他们没有胆量公开站出来面对任何人。”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美国目前面临的局面“十分令人失望”。
    是的,目前的形势确实令人感到失望。“红色旅”在经过两年时间的养伤后,
又卷土重来了。此前,他们已经干了多起恐怖勾当,其中主要是绑架人质,这是它
的拿手好戏。1981  年4 月27  日,“红色旅”在那不勒斯绑架了天民党负责住宅
事务的部长齐罗·齐里罗,它向政府开出的价码是把市内空闲的私人住宅分给在1980 
年地震中失去住宅的人。“红色旅”此举明显是在收买人心,因为自从莫罗事件后,
它在意大利人心目中的威望尽失,那顶美丽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光环也消失了,
有人甚至这样说:“像他们这样的革命,一万年也不会成功。”在这种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