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恐怖行动写真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传播上帝的福音的,他们先是用洋枪洋炮开路,轰开了东方小国封闭的国门,然
后,不列颠的商人们,就源源不断东进。殖民者发现,在这块被称为“金三角”的
土地上,作物极易生长。发达的经济脑袋首先想出一个罪恶的念头:可以在这里种
植罂粟,把这里当作鸦片的生产地,然后,把它远销世界,获取最大的利润。于是,
凭借其军事力量,殖民者强迫刀耕火种几千年的山民们放弃水稻等经济作物,改种
罂粟。就这样,深山里开满了那种绚丽的小花。由于利益驱动,种植这种小花的农
民越来越多,种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发展到最后,甚至有的农民干脆不种稻谷,
反正也没人来收购。
    而种植罂粟则可以足不出户,就把它销售出去,而且,平常就有买主驻在村里,
比起种植稻谷来,那不知要方便多少倍。不过,大多数的农民还较有理智。他们毕
竟没有经历过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不习惯于买粮度日,因此,他们
大多种植一些稻谷,以维持生计。但是,罂粟也是绝对少不了的,没有罂粟就没有
现金,这个道理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识到。
    罂粟的果实经提炼后称为鸦片。殖民者指导农民如何种植,如何收割,如何提
炼,最后,由他们全部收购。殖民者当然知道这种东西的危害,他们并不想享用这
种东西,过一过神仙日子。他们知道,瘾君子们的天堂是假的,一旦离开吞云吐雾,
天国就不复存在,而他们的天堂则是实实在在的。每做一笔生意,他们就离天堂近
了一步。他们把这些鸦片交给东印度公司,由他们走私到当时的天朝大国中国。鸦
片走私规模越来越大,天朝的臣民们体格越吸越弱,而东印度公司的钱囊则鼓了起
来,最后,终于引发了一场鸦片战争。
    以老大自居的中华帝国,不是船坚炮利的日不落帝国的对手,这场以鸦片为名
发动的战争结束了。鸦片贸易的规模更大了,从偷偷摸摸的走私变成了堂而皇之的
买卖。需求上升,进一步刺激了鸦片的生产。1886  年,英国人征服了整个缅甸。
殖民者凭着武力强迫掸邦种植罂粟。罂粟花盛开在金三角的山坡上,而后又蔓延到
克钦、曼德勒等省份。         看着英国人从罂粟中获得了暴利,另一个殖民者法国人坐不住了。当时,法国
已经征服了印度支那,于是,它就组织起一帮商人,从金三角向自己控制的印度支
那走私鸦片,自己从中收取税金,最后,法国人干脆派专家到越南、老挝等地,向
当地的少数民族苗族、瑶族、泰族和佬族传授鸦片种植的经验。罂粟花盛开在整个
印度支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人为了对付印度支那的民族解放运动,
联合了当地的部落酋长,合作的条件就是,法国人收购当地的鸦片,而各部落则提
供兵员与共产党作战。尽管如此,法国人还是没有能挽救其失败的命运,最后退出
了印度支那。
    不久,另一个列强趁虚而入,那就是美国。美国当时已经是世界一号霸主,趁
着法国人的败退,它通过扶植傀儡,提供援助,逐步渗入印度支那。
    为了对付越南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美国人绞尽了脑汁。前方,荷枪实
弹的美军在与越共交战;后方,中央情报局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隐蔽行动,他们效
法法国人,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由他们向越共发动进攻。在老挝,受中央
情报局支持的苗族王室的军队最多达到了3 万余人。当地的苗族人生活困难,种植
鸦片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收入。中央情报局凭着其快捷的网络和特殊的渠道,把他们
收购的鸦片带上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销往海外。
    后来,中央情报局甚至在当地开设了一个海洛因制作场,从鸦片中提取海洛因,
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就这样,罂粟越种越多,鸦片产量越来越大。金三角成了东南
亚最大的罂粟种植地,而越南的西贡则成了东南亚最大的鸦片集散地。大量的毒品
从这里中转到世界各地。
    金三角与外界的联络颇不方便,只有一条公路从泰国的清莱通向金三角的中心
腹地万欣德镇。整个金三角大约有3000  个村寨,100 万人口,但村寨与村寨之间,
只有羊肠小道相连。要把鸦片从这种地方运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
收购鸦片的毒品贩子们都有私人武装。武装押运,这个规矩整个毒品界皆然。不过,
金三角最初的毒品武装,规模不大,军事水平也不高,虽然对付当地的强盗已是绰
绰有余,但要与政府军作对,只怕难有取胜的机会。一个偶然的机会,导致整个金
三角的毒品武装上了档次。
    那是1950  年,中国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国民党军队已经退出大陆。但是,还
有一小部残余武装在负隅顽抗。3 月9 日,最后一支国民党武装在解放军的打击下,
溃不成军,荒不择路,进入与我国云南省交界的缅甸。这支残军的番号是第8 军237 
师709 团,团长是李国辉。他们与另外一支先期逃入缅甸的国民党残余部队26  军
93  师278 团会合,共同成立了“复兴部队”,指望在这里长期潜伏下去,等待国
际局势和国内局势的变化,以“复兴”国民党政权。
    第8 军和93  师都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痕迹的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他们曾随同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当时第8 军的军长是李弥。李弥不是
蒋介石的嫡系,但凭着勇敢作战,李弥也一步步地升到了少将军长的位置。在著名
的松山战役中,李弥身先士卒,亲自参加了一线战斗,为整个松山战斗的胜利立下
了汗马功劳。因此,李弥及其第8 军在抗日战争中是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但是,
后来李弥又追随蒋介石,参加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并且同样身先士卒。在淮海战
役期间,李弥已是兵团司令,黄伯韬战死碾庄,杜聿明举起了降旗,55  万大军全
军覆没,成为俘虏的国民党高级军官不计其数,独李弥逃出了天罗地网。回到南京
后,李弥继续其反共“事业”,深得蒋介石信任。蒋介石委派李弥为云南省主席,
也算是对李弥坚决反共的一种回报吧,士为知已者死,李弥就这样顽抗到底,成为
国民党留在大陆的最后一支武装。但是,国民党气数已尽,李弥再忠勇,也缺乏回
天之术。因此,李弥的残部也不得不退出云南,逃到了缅甸。93  师的资格也不比
第8 军浅。1942  年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93  师就排在远征军的序列里。它长期
驻扎在车佛南地区,在当地颇有影响。当地的老百姓看到中国军队,就认为它是93 
师的,93  师成了中国军队的代名词,足见其影响之大。因此,当这两支残余部队
逃到缅甸后,当地的百姓仍以93  师名之。
    1950  年8 月,“反共英雄”、第8 军前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李弥从台湾飞
来金三角,接管他的老部队并将其改编成云南反共救国军,下辖193 师和93  师两
个师。1952  年,台湾派来700 余名官兵增援云南反共救国军。
    1953  年,这支军队发展到1。9 万人,成为缅甸北部一支很重要的军事力量。
    缅甸政府对此十分不安。政府军与这支反共武装发生武装冲突。在联合国的监
督下,蒋介石撤回了这支部队,但仍有几千人留了下来。这支残余部队后来与金三
角的地方势力结合在一起,它的领导人段希文娶了当地一个土司的女儿为妻。后来,
这支部队向泰国政府投降,变成了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
    此后,他们在泰国境内建立了一个自治村,许多人加入了泰国国籍。
    这支国民党残余武装,由于远离台湾,生活没有着落,因此,只得自食其力。
前文说过,金三角盛产稻米,只要愿意耕作,吃饭不成问题。但是,军响从何处来,
军人从何处来?这都成了93  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当地的居民以鸦片换取现金,
93  师也没有更多的出路,因此,他们一方面招兵买马,进行军事训练;另一方面,
又组织人开荒垦地,种植罂粟,然后,将鸦片运出金三角,换取金钱。由于有军事
力量作保障,这支鸦片武装在金三角站住了脚,并且很快成了当地最大的一支鸦片
武装。
    反共救国军在当地网罗了很多地痞,但里面也不乏良家子弟。就在这帮少年中,
成长起金三角的“后起之秀”,其中一个叫罗兴汉,一个叫坤沙。
    他们的雅号,都与鸦片有关,一个叫“鸦片将军”,一个叫“鸦片大王”。
    论年纪,罗兴汉与坤沙并不是一辈的人。人们说,罗兴汉是金三角这个鸦片王
国的第一代“创业者”,而坤沙则是鸦片王国的第二代“创业者”。
    没有罗兴汉这个大毒枭在金三角的活动,也许就没有坤沙的鸦片王国了。
    罗兴汉生于1934  年,缅甸掸邦果敢人。据说,他是一个华裔,身上流有华人
的血液。他的缅文名字叫畏蒙,家族是村上的首富。罗兴汉曾进入军事专修班学习,
后来国民党军退到掸邦,罗兴汉就跟在国民党军官后面,帮助他们跑腿。据说,他
的中文名字就是这些军官取的。罗兴汉跟在国民党军后面厮混了一段时间,学得了
一些军事知识,就去给当地的地头蛇杨家家族当兵。由于他受过国民党军的正规训
练,身手自然非当地的地痞可比,因此,他很快在杨家武装出类拔萃,当了一个分
队长。后来,杨家武装遭到缅甸政府军围剿,罗兴汉逃出法网,带领一部分部属,
自立门户,回到老家果敢地区,专门给鸦片贩子搞武装押运。生意越做越红火,势
力越来越大。正当罗兴汉志得意满的时候,政府突然出动大军,一举抓获了罗兴汉,
没收了他的全部鸦片,而罗兴汉的罪名竟然是“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