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变化着的价值观引起了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新兴趣。14世纪与15世纪的改革计划对准的是基础教育而非大学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达·费尔特雷(Vittorino    
  da Feltre,1378—1446) ① 兴办了一所新型学校,他极力主张该校学生要擅长运动并学习军事技术。在学校里,学生们学习修辞、音乐、地理和历史——并且,他们被教导要以古人为榜样,要把道德原则和政治活动置于三大学科(语法、修辞和逻辑)基本原理与传统的哲学和科学课程的学习之上。    
  ①意大利曼图亚城贡查加家族 ( 统治时间 1407 — 1444) 的宫廷教师,毕生献身于教育改革。——译注    
  许多声名卓著的人文主义学者都受到了这种教育改革运动的影响。我们在伊拉斯谟斯(Erasmus,1466—1536) ② 的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结果。他认为,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阅读古代作家的作品来学习普通课程就足以了解自然。对受过教育的人来说,数学并不是很重要。而让·路易·维微斯(Juall    
  Luis Vives,1492—1540) ③ 这位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教育家中当仁不让的最著名人物,在反对数学学习的论战中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数学往往“把思想从对生活的实际关心中抽离出来”,并且“几乎不适用于具体现实与世俗现实的融合”。    
  ②荷兰人文主义者,北方文艺复兴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奥斯丁会神父,著有名作《愚人颂》。——译注    
  ③苏格兰人文主义学者、著名教育家。——译注    
  但是,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认为大学是科学训练的中心呢?在极大程度上的确如此,但是越来越多的医学和各门科学的学者都反对许多——也许是大多数——高等学校中占有压倒优势的保守主义。彼得·拉谟斯(Peter    
  Ramus,1515—1572)回想起自己的学术训练时深感绝望:    
  “在根据我们大学的规定花了三年零六个月时间学习经院哲学之后,在阅读、讨论和思索过《工具论》(Organon)里的各篇论文(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尤其是那些讨论论辩术的著作,在三年的过程中是要一读再读的)之后,呵,甚至在付出那么多时间,那么多时间都用来学习那些经院学科之后,我想弄明白,我能够把历尽千辛万苦学得的知识用于何种目的呢?我很快发觉,所有这些论辩术既没有在历史和古代知识方面为我提供更多的学问,没有使我的口才更好,不能使我成为一名更好的诗人,也没有使我在任何事情上更有智慧一些。呵,这是多么令人惊愕、多么令人悲伤啊!在历尽了这么多的千辛万苦之后,我却采集不到、哪怕是看一看那些据说在亚里士多德的论辩术里可以找到的非常丰富的智慧之果。我该怎样地哀叹自己命运的不幸、思想的贫乏啊!”    
  并非拉谟斯独自一人灰心丧气——而且他的抱怨也并非没有根据。比如,在16世纪和17世纪,巴黎作为盖仑 ① 医学的大本营而著称于世。在英国,剑桥的《伊丽莎白章程》(the    
  Elizabethan;statutes,1570)以及牛津的《劳狄安法典》(Laudian    
  code,1636)维护了古人的官方权威,而一些早期的专业团体也未必更好。伦敦内科医师学会(the London College of    
  Physicians)以一种不信任的目光看待这场革新。因此,在1559年,当约翰·吉内斯(John Geynes)医生竟敢提出盖仑 ① 很可能并非一贯正确时,引起了迅速而激烈的反应。这位善良的医生被迫在一篇公开悔过书上签了名后,才得以再次被他的同事们接纳。    
  ①克劳迪斯·盖仑 (Claudius Galen , 129 / 130…199 / 200) ,古希腊医师、生理学家和哲学家,从动物解剖推论人体构造,用亚里士多德目的论阐述其功能。——译注    
  始于14世纪牛津和巴黎的对古代科学作品的批评传统,也许能与16世纪和17世纪许多主要大学里的保守主义作些许抗衡。这种与经院主义有关的批评传统被证明特别有益于运动物理学的研究。在16世纪的帕多瓦大学(Padua)和意大利北部其他一些大学里,这种好学的传统仍然显而易见。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科学批评是一种奇特的人文主义游戏,在这则游戏中,学者们因为剔除了中世纪古典原著(它们把古代原著弄得一团糟)中那些庸俗注解和校勘而受到称赞。他们的目标是追求原著的纯洁而非科学真理。    
  简言之,文艺复兴时代早期的教育风气对于科学发展来说其意义是令人怀疑的。这一时期的大学训练在极大程度上具有保守的特征。至于完成于14世纪和15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则是公开反科学的。人文主义与古典文献尊奉古人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一种特征。在15世纪,形成了一股搜寻新的古典原著的热潮,每一项新发现都被作为一项重大成就而受到欢呼。没有哪一篇报道比有关雅各布·安吉洛(Jacopo    
  Anselo,1406年前后)的报道更为著名。在他前往君士坦丁堡搜寻手稿后的返航途中,他的船沉没了,但他却设法挽救了他最伟大的发现——一部当时尚不为西方人所知的托勒密(Ptolemy) ① 的《地理学》(Geography)。此后不久,在1417年,波吉奥·布拉乔利尼(poggio    
  Bracciolini,1380—1459) ② 发现了后来被认为是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卢克莱修(Lucretius,公元前99…公元前55) ③ 的《物性论》(De    
  rerum natura)。这对两个世纪以后原子论兴趣的复兴起到了一种重要的促进作用。就在重获卢克莱修的《物性论》9年之后,盖利诺·达·维罗纳(Guarino    
  da Verona,1370—1460) ① 发现了一部公元2世纪的一位作者塞尔苏斯(Celsus) ② 百科全书式的医学论稿。这部名为《医学论》(De    
  medicina)的著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也许更多的是由于其语言和风格,而不是其医学内容。这是拉丁语散文全盛时代唯一幸存下来的重要医学著作。那些追求优美的拉丁语术语和措辞的医学人文主义者采掘了书中的宝藏。    
  ①公元 2 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建立地心宇宙体系 ( 托勒密体系 ) ,著有《至大论》 (13 卷 ) 、《地理学》 (8 卷 ) 。——译注    
  ②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曾任教会秘书和佛罗伦萨的秘书官,编有著名的《故事集》,并发现了许多古代经典著作。——译注    
  ③古罗马哲学家和诗人,认为一切东西都由原子构成,甚至思想和灵魂。持宇宙机械论观点。——译注    
  ①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修辞学和古代语言教授,曾受聘于伊斯特家族,翻译了大量的希腊语作品。——译注    
  ②古罗马百科全书编纂者,约生于公元前 10 年,卒年不详。他用漂亮的拉丁语写了 8 本书来介绍希腊人的知识,被称为“医学上的西塞罗”。——译注    
  搜求新的原著——和新的译本——导致人们重新认识到古希腊语的重要性。诚然,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4) ③ 在13世纪就已经强调了这种需要,但这一状况在一个世纪以后并未得到实质上的改善。那时,彼特拉克为自己古希腊语知识的欠缺而感到悲伤。实际上,感到悲伤的并非只有他一人。在1396年古希腊语教师曼纽尔·克里梭罗拉斯(Manuel    
  Chrysolorus,卒于1415年)随同拜占庭皇帝曼纽尔·帕列洛古斯(Manuel Paleologus)抵达意大利之前,几乎没有几个欧洲学者能使用古希腊语。然而,尽管克里梭罗拉斯有所帮助,但另一位拜占庭人齐米斯塔斯·普里松(Gemistos    
  Plethon)于1439年抵达佛罗伦萨议会(Council of    
  Florence)后,激起了更大的热情。古希腊语的复兴影响了整个15世纪的所有学术领域。在医学领域,人文主义者托马斯·利纳克雷(Thomas    
  Linacre,1460—1524) ④ 准备把普罗克鲁斯(Proclus,410—485) ⑤ 以及盖仑的各篇著作翻译成拉了语。尽管这很有意义,但他的计划——只完成了一部分——实际上过于宏大。他计划把盖仑的全部著作翻译成拉丁语,而且,还要与一群学者一起翻译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全部著作。几乎没有比安德纳希的约翰内斯·金特(Johannes    
  GuinterofAn&;mach,1505—1574) ① 更加勤奋的人了,他由于翻译了盖仑著作而跻身于医学人文主义者前列。作为巴黎的医学教授,金特成为年轻的安德烈斯·维萨留斯(Andreas    
  Vesdius,1514—1564) ② 最重要的老师之一。    
  ③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方济各会修士,强调定量研究和实验的重要意义,从事光学和天文学研究。著有{大著作}。——译注    
  ④英国医学人文主义者,伦敦医学院的创始人。——译注    
  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学园的最后一位负责人。在古代世界的科学之光即将熄灭时,对托勒密和欧几里德著作作过重要评论。——译注    
  ①巴黎医学教授,翻译了盖仑的大部分著作。——译注    
  ②比利时解剖学家,近代解剖学奠基人。著有《人体结构》,该书于 1543 年与《天体运行论》同时出版。——译注    
  在搜寻确切手稿的过程中探求真理,并不仅仅局限于向古代医生学习。乔治·冯·波伊巴赫(Georg von Peuerbach,1423—1461) ③ 在编写教科书《新行星论》(Theoricae    
  novae Planetarum)时,认为需要托勒密《至大论》(Almagest)的确切手稿。但是就在波伊巴赫计划前往意大利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不幸去世了。波伊巴赫的学生约翰内斯·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