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西米亚。这反映奥地利的统治已近顾此失彼的境地,其在外交关系中的作
用也在逐渐下降。梅特涅极力维系俄、普、奥三大封建君主专制的团结,但
是由于时代发生了变化,30年代以后与1815年的三君主联盟时期已完全不
同了,欧洲经济已向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各国的民族觉醒也已不可逆转。
2。欧洲1848—1849年革命的进程
1848年欧洲革命以意大利巴勒摩人民的一月武装起义为发端,迅速扩展
到欧洲广大地区。这次革命包括法国二月革命和巴黎六月起义、德国三月革
命、十月维也纳起义和护宪运动,以及意大利、匈牙利、波兰、捷克和罗马
尼亚等国的民族独立运动。这次革命一直延续到1849年秋。在这次革命中,
各个国家面临着不同的革命任务:有的是进一步扫除封建残余势力,实行民
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如法国;有的是推翻封建统治,消除分裂局面,建
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如德国;有的是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如匈牙
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意大利等国。这次革命来势凶猛,范围广泛,
是一场影响深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次革命的中心在法国,法国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而震惊整个欧
洲。巴黎六月起义是这次革命的最高潮,其失败又是这次革命的转折点。
(1)法国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
1848年2月22日,巴黎人民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23日发展为武
装起义,24日推翻了代表金融贵族利益的奥尔良王朝,建立了临时政府,政
权落入资产阶级共和派手中。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以后,资产阶级政府立
即着手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财政政策;在对外政策
上主张维持外部和平,不再公开反对维也纳条约,也不敢在行动上支援其他
国家的革命运动。5月15日,工人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政府调动
军队进行镇压,并逮捕了工人领袖布朗基等人。6月21日,政府下令解散“国
家工厂”,命令15—25岁的青工一律编入军队,其他工人到温疫流行的沼泽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 卷,第390 页。
… Page 30…
地去做苦工。 22日,4万多工人在巴黎市区举行示威游行。 23日晨,起
义者筑起街垒,提出实现“社会共和国”的口号。24日上午,巴黎外围的郊
区都已掌握在起义者手中;在市区,起义者分四路进攻资产阶级市政厅。政
府调集大量军队进行镇压。 26日黄昏,政府军攻克了起义者最后的根据地
圣安东区,并进行了大屠杀,6月起义最终失败。这次起义具有鲜明的无产
阶级革命性质,马克思称之为“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
斗。这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①
(2)德国三月革命
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爆发了三月革命。革命前夕的德国,资
本主义虽有较大发展,但还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国家,包括34个邦国和4个自
由市,其中普鲁士和奥地利为最大的两个邦国。当时德国国内交织着复杂而
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及各邦之间的矛盾。3月13日,奥地利首府维也
纳的工人、市民和学生举行了反政府的示威和武装起义,限令国王罢免首相
梅特涅。当晚梅特涅男扮女装逃往英国。奥皇斐迪南一世被迫同意召开国民
议会,制定宪法。3月18日,柏林起义工人包围了王宫,迫使普鲁士国王成
廉四世宣布实行立宪,召开议会,改组政府,但政权落到了以康普豪森为代
表的大资产阶级新内阁手中。1849年3月28日,法兰克福议会通过了帝国
宪法,决定在德国建立统一的立宪君主帝国。但是,普鲁士、奥地利等邦国
都抵制和反对这部宪法。于是,从5月初起,在德国西南部又爆发了维护帝
国宪法的起义,到7月,起义失败。
(3)意大利等国的民族独立运动
同期,在意大利、匈牙利、捷克、波兰、罗马尼亚及塞尔维亚等国爆发
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1848年3月,匈牙利人民在民族英雄科苏特领
导下举行反抗奥地利统治的起义,由于奥俄军队的联合进攻,于 1849年8
月失败。在意大利革命运动中,资产阶级民主派马志尼和人民英雄加里波第
领导人民群众反抗奥国的统治,1848年8月建立威尼斯共和国,1849年2
月建立罗马共和国。在法、奥、西等国的联合进攻下,7月罗马陷落,8月威
尼斯陷落。至此,1848—1849年欧洲革命结束。
欧洲的反动势力在1849—1850年破坏了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事业,使
之仍处于封建割据状态,意大利北部还是处于奥地利统治之下。波兰仍然被
参与瓜分的国家所统治。沙皇由于镇压了革命运动,拯救了奥地利帝国,俨
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英国在这一时期更加巩固了它在工商业和殖民地方
面的垄断地位。它巧妙地利用了1815年维也纳体系和欧洲反动势力镇压1848
年革命的机会,大大地加强了在亚洲的殖民扩张。但英国和欧洲均势政策受
到来自俄国的威胁,俄、英矛盾进一步加剧。
3。共产主义者同盟在革命风暴时期的斗争
(1)组织准备和斗争策略
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后,伦敦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授权马克思建立新的中
央委员会,以领导革命。3月11日该委员会在巴黎成立,马克思被选为主席,
沙佩尔为总书记。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起草了《共产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415 页。
… Page 31…
党在德国的要求》,作为德国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行动纲领。《要求》指出:
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消灭德国的封建分裂状态,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
国。《要求》提出完成民主革命的主要措施有:消灭封建压迫,没收各邦君
主的封建领地、财产和一切矿山、交通运输工具、银行等为国家所有;实行
普选权,保证国会中有工人代表,建立人民武装,使军队同时成为劳动大军;
实行高额累进税,取消消费品税;彻底实行政教分离,普及免费国民教育等
等。实行这些过渡性措施,有利于在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之后,创造政治经济
条件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马克思恩格斯还为同盟制定了革命斗争策略。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在民
主革命中必须成为彻底的革命派,揭露资产阶级的妥协、叛变行为,把农民
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推翻德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当时
德国经济政治发展还比较落后,工人的思想觉悟和组织程度较低,所以共产
主义者同盟要以民主派的身份参加革命,采取联合民主派的策略,同时保持
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独立性。
(2)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革命活动
4月初,马克思恩格斯和数百名革命者先后秘密分散返回德国,选择工
业发达、无产阶级比较集中、又有革命传统的莱茵省省会科伦作为革命活动
中心。为了在思想上武装群众,指导分散在各地的盟员活动,于5月31日开
始出版《新莱茵报》,马克思任主编。该报高举民主派的旗帜,无情地揭露
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抨击资产阶级的背叛,批判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动摇,
号召农民参加反封建的斗争,声援巴黎工人起义,支持波兰、匈牙利的民族
解放斗争,揭露沙皇俄国充当的欧洲宪兵角色。 《新莱茵报》鲜明地体现了
无产阶级的性质。该报共出版301期,由于反动势力的疯狂破坏,于 1849
年5月19日被迫停刊。在最后一期《新莱茵报》上,发表了马克思的文章《《
新莱茵报》被勒令停刊》和恩格斯的文章《匈牙利》,还有编辑的告别词。告
别词中说:“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最后一句话始终将是:工人阶级的解放!”
在德国革命过程中,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倾
向。同盟盟员、科伦工人联合会主席安德列阿斯·哥特沙克否认德国所面临
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主张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立即建立“工人共
和国”;反对资产阶级和民主力量联合,反对工人参加议会选举,否认农民
的革命作用。同盟盟员、柏林工人兄弟会的领导人斯蒂凡·波尔恩则认为资
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的事,主张单纯搞经济斗争,反对政治斗争,指望依
靠法兰克福议会,反对武装群众,主张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波尔恩
一直对革命采取旁观态度,后来脱离工人运动,逃往瑞士。 1848年10月
马克思当选为科伦工人联合会主席,联合其他民主派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民
主运动的发展。 1849年5月,在巴普、普法尔茨爆发了维护帝国宪法的起
义,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支持并参加了起义。恩格斯在普法尔茨参加了由盟
员维利希指挥的工人志愿部队,任副官,参加了4次起义。同盟领导人莫尔
在战斗中牺牲。
列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