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上游,亿光已是晶电(台湾龙头芯片厂)、泰谷和广镓等LED芯片厂的主要股东。2009年10月,晶电入股共投资7。224亿元,占泰谷股权19。9%,超越亿光的15。9%,成为泰谷最大股东,也创下LED上游同业结盟的先例。而亿光也是晶电最大法人股东。这样一来亿光是LED封装厂,经过这一轮的合纵连横,台湾上游晶粒厂巳纷纷进入亿光的势力范围,使得亿光未来资源无缺。这也使得亿光成为在LED上游外延布局最完整的封装厂,并与国际照明大厂欧司朗达成全部专利交叉授权。表3…2为2008年12月和2009年1月的台湾LED企业销售额统计。通过月销售的排行可以明显地看出,亿光电子是台湾LED封装产业的龙头,大幅领先后面的竞争者,而其控制的晶电则是台湾芯片产销量第一。
表3…2 台湾LED产业排名
封装企业月销售
芯片企业月销售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Dec…08
Jan…09
*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Dec…08
Jan…09
儯
Everlight
615
530
晶电
Epistar
461
426
佰鴻
BRIGHT LED
171
117
光磊
Opto Tech
391
283
枺
Unity Opto
207
121
鼎元
Tyntek
84
73
宏齊
Harvatek
123
120
廣鎵
Huga
103
56
先進電
Advanced Optoelectronic
72
105
璨圆
FOREPI
41
53
艾笛森
Edison Opto
69
66
華上
Arima Optoelectronic
62
41
華興
Ledtech
76
566
泰谷
Tekcore
75
41
李洲
TAIWAN OASIS
62
43
新世紀
Genesis Photonics
61
运管
UPEC
16
8
洲磊
Uni…Light Touchtek
20
11
Others
547
5201
总计
12981
1020
總計
19581
16861
在下游,亿光亦在强化位于中国内地照明市场的布局,在原有广州恒光电子有限公司的基础上,2009年4月11曰与上海亚明灯泡厂合资设立上海亚明固态照明,同时又与厦门市软件产业投资发展公司签约,宣布将共同建设厦门市现代照明应用设计与创业中心。充分挖掘大陆的生产能力和成本优势。如图3…31所示,之所以说位于产业链中游的亿光的经验值得借鉴,是因为它通过有选择的对上游技术型企业进行投资控股,从而在技术上取得控制,利用资本换技术做突入核心区域的尝试。亿光这种策略性地对上下游各环节的布控,引导了亿光向行业本质的靠拢。其关键还是在于前者,通过资本的投入获得上游技术的控制权。
图3…31 亿光电子布局上游
三、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中国内地灯企市场和台湾LED照明市场极其类似。都大体位于产业链的中下游,而且行业由大量小企业组成,结构非常分散。不同的是台湾LED起步早,从中下游入手后部分企业异军突起,能较快地切入上游,并获得国外巨头的青睐。这使得台湾企业能紧贴核心圈子的边缘,在竞争激烈的新兴LED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相比之下,内地灯企在技术上比台湾企业更为落后,而且总体架构非常松散,没有布局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地方小企业只能各自圈地,仍在一片红海中恶性厮杀。
中国企业对照明行业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照明是个低技术低门坎行业,要想成功必先做好渠道,树好品牌。殊不知,这股不正之风正好暴露了中国照明企业贪图短、平、快的致命弱点。总结之前的所有案例,无不揭示技术因素是追求行业本质的必要条件。首先,姑旦将是否符合行业本质放一边,对中国企业而言,掌握照明技术才是向行业本质靠拢的第一步。对毫无技术可言的中国灯企该从何入手呢?直接由上游尖端技术切入不切实际,对资金和人才的要求过高,与目前中国灯企的实情不符。不妨参考台湾亿光,由中游相对成熟的封装技术入手,借助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以寻求突破。至于如何掌握技术,除开自行研发外,可向首尔半导体学习,模仿并改进巳有技术,绕开专利,以求新突破。如果连模仿都有困难,还可参照亿光的做法,策略性地布局上游技术,即有选择地投资优秀的上游厂商。只有掌握了技术方可进行符合行业本质尝试,即寻求集权和分权的平衡来充分利用手上的技术。要尝试集权,中国企业需要以具有议价能力的技术突入以大厂为核心的圈子,从而争取获得大厂的技术,突破技术壁垒。最后,牢牢掌控住手中技术后,再以技术为武器,收编其他企业形成联盟。通过分权发挥中国企业的产能,从而最终拓宽市场,让手中的技术获得更多应用。
第四节 小结
在对这一系列厂家的研究后我们发现,历史悠久,资金雄厚并不是照明行业成功的充分条件。迅速崛起的年轻企业,如曰亚化学、首尔半导体,以及台湾的亿光电器证明了对行业本质的准确把握才是关键因素。在新一轮LED照明技术的改革浪潮到来时,这批年轻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的努力,在对核心技术的掌控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并通过申请专利,与其他拥有先进技术企业的交叉互换形成专利池,构建行业壁垒以实现集权。同时,通过分权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覆盖和技术优势。在集权和分权的进退取舍之间找到平衡点,最充分地发挥技术效用。
相比之下,中国照明企业目前发展思路舍本逐末,依旧在市场营销上做噱头,却始终没有获取对核心技术的掌控,更无法掌握产业链中最有持久性价值的上游部分。部分中国LED企业的专利仅局限在外观设计和照明设计等极其细分的领域,有的甚至是部分小众技术,相比较上游核心专利的集中和覆盖面广,下游的应用层面专利则相对分散,高度不够没有集权的能力。所以,即使是中国照明产业中做得较为出色的欧普和雷士照明,想要在照明市场上实现进一步的突围,必须要倚重于中上游技术的突破,之后才有可能进行集权和分权的操作。以欧普和雷士为代表来看中国企业的前景,突围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四章
男装不是你所想象的——时尚不只属于女人
【本章导读】
当我们去商场买衣服,你总会听到导购员说:“这种款式目前最流行”,“这种面料时下最流行”。相比千变万化的女装,男装用于同样功能和场合的服装款式都是大同小异,消费者如何在林林总总的品牌中做出选择呢?不可否认,对于消费者,无论是主动追求时尚还是被动接受,都和潮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厂商,一旦能够把握住服装潮流——商机无限!那么,究竟是谁在主导潮流呢?好像很难捉摸,你可能会想:是消费者在主导潮流?是厂商在主导潮流?又或者是设计师们在决定着人们身上的衣服的流行。
你能想到的基本上都是错的!本文将和你一起讨论男装行业的本质。
为什么要穿男装?最根本的,是要表达出一个男人的风格,展现出其自身的魅力。一件男装要体现出一个人的风格和魅力,一个男装品牌则要击中当时社会的集体人格才能成功。
第一节 男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传统意义上,我们似乎总是在把男性区别于女性的一些特质强化——要有男人气概,比如说力量、勇敢、坚强、大气等等。似乎坚强勇敢的肌肉男才是真正的男人。可是近年来在中国出现的一批阴柔小生也颇受欢迎,甚至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讨论。尤其以“好男儿”和“快乐男声”为主导的全民选秀节目更具代表性。之前以中性美挂帅的李宇春也红极一时,今年的“快乐男声“更出现了“刘着”这样极富女性特色的选手。这些都是全民选秀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这个时代思想发展的印记。好像在这个社会男人不再男人,女人也不再女人。男女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欧美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甚至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哲学以及近代的生物学上,很早就有人讨论过这个现象。从柏拉图到弗洛伊德以及近代的荣格,他们都把双性当成是人的一种本质来对待。也就是说,在本质上每个人都是雌雄同体。身体不过是躯壳,只是表现出来的那一面更多,而另一面则较少。如图4…1所示,一个男人天生包含了从极度女性到极度男性的所有特质,不过表达出来的只会是其中的某些特质。所以男人应该是处于这个坐标轴的不同位置。
这样,就不难解释男人有的会像施瓦辛格在银幕上塑造的阳刚硬汉,也有的如韩国明星李俊基那样的柔美,还有的像张国荣那般的妖娆多情。这才是男人本来的面目,他们是多样的,而不仅仅是阳刚、肌肉、勇猛等形象。
图4…1 在男人性别特征的坐标轴上,从左到右,男人的性别特质从极度女性化(生活中扮演女性角色的男人如刘着),走向中性化(港台日韩偶像派男星形象如李俊基),再最终走到极度男性化(硬汉铁腕的美国好莱坞式英雄形象)。
第二节 男装为何被压抑
我们知道男人是多样的,男装又应该如何概括呢?多样性的男人对应的是不是多样性的男装呢?我们籴看一下近代历史上男装到底是怎么样的。
一、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男装
图4…2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等待领取救济金的男人照片。大家注意看看他们的衣服,极度的统一:礼帽、风衣、皮鞋。没有一个例外的。你可能反驳,30年代经济大萧条,人们没有精力和金钱去关注他们的服饰。
从图中我们观察到,纵使年龄不同,高矮胖瘦各异,这些人所穿的衣服却惊人得统一。同款式的礼帽风衣和皮鞋,不靠近身旁几乎难以分辨出自己的熟人。(来源:爱历史,老照片的故事)
图4…2
图4…3是20世纪40年代末的街拍照片,路边停靠的福特车和川流不息的行人,标志着大萧条的年代巳经过去了。事实上,当时美国巳经是世界经济大国,工业产品占到了世界的一半,失业率接近零。没有了战争的威胁,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