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郑石岩禅--心的效能训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察的本质不见了,于是陷入勉强的困顿之中。在《杂阿含经》中,佛陀说:
  随使使者,即随使死,
  若随死着,为取所缚。
  当一个人的心灵被感情污染所困,失去自由、觉察和颖悟的本性时,心就跟着僵化,失去活力和智慧,那就不会有创意和喜悦。
  人一旦被野心系缚,就会陷入无尽的追逐中,悦乐就会失去;纵情于声色不能自拔,就会堕落,失去健康和快乐,所以佛陀又说:
  不随使死者,
  则于取解脱。
  也就是说,不被种种情欲绑架,不受成见、偏见和敌意所用的人,就必须先保持心的自由,那就是解脱;透过解脱,心中得到自由,才得到喜悦。
  观察现代人的生活,很容易被以下几种执著或感情污染困住。修禅的人,要努力从中挣离、解脱出来:
  欲望太多,目标太高,而能力不足:眼高手低,带来许多自卑、自责;而欲望之火,则在心中燎燃,带来更多痛苦。
  处处与人比较:抄袭别人的生涯目标当作自己的,放弃自己的本质和自我实现,无异压抑自己生活的禅喜。
  追逐掌声:让自己的快乐操在别人手上,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就会郁郁寡欢。
  怨天尤人:总是看不惯生活中的林林总总,怨别人错,嫉别人好运,心中常冒瞋火,烧毁了喜乐。
  悲观的思考模式:对于不如意和挫折,不能作区隔,以致把它扩大成大难来临,生活喜乐尽失。
  生活失去禅喜多源于一味追逐和占有,以致无暇体验生活的美和新奇。古时候有一位叫陈道婆的,他看到愁眉苦脸、奔波终日的樵夫,只为了忙着打柴、卖柴、养活家人,却疏于领受生活与工作的喜乐,感慨地说了这段话:
  高坡平顶上,
  尽是采樵翁,
  人人各怀刀斧意,
  未见山花映水红。
  生活的这颗心,如果被执著绑架了,喜乐就会熄灭,光明会转为黑暗。
寻找禅喜的途径(1)
  生活若能保持禅喜,心境上就有了柔美和丰富感。人透过禅定的训练,能使心的效能提升,自然体验生活中的种种禅趣。相对地,生活也需要作个调整,才能孕育出悦乐的心境。
  生活的悦乐,需要保持闲适的心情。它的条件是给自己一点空闲。特别是忙碌的人,更需要留出时间来,你一定能办得到,只要你肯安排,肯腾出时间,让自己放慢脚步,放下眼前工作和思考,就能即刻与生活中妙悦动人的部分,产生应感。元朝的刘致在他的词作里说;
  闲,天定许;
  忙,人自取。
  留一点时间,试着让自己天真烂漫的自性流露出来;专心地沏一壶茶,悠闲的品茗。热水煮茶,香气四溢,茶好喝,心好净,手中一壶,乾坤尽在。
  给自己一点清闲,徜徉于青山溪谷,沉浸在流水淙淙之声,陶融于大地的怀抱,会有与天地会心的禅喜。
  闲,能让自己苏醒过来。虽然我们不可能不忙,不得不投注于工作,但留住闲,才能使生命变得活泼,心灵得到舒展。留住一些清闲,你就可以找到纯真之美和禅喜。
  禅观
  留点空闲,把俗务放下,去做一点滋益心灵的事。你可以踏青散步,可以登山玩水,别忘了保持悠闲,让心情安定下来,用禅观去体验当下。猛然你会发现,苍穹在向你招手,绿树青山在对你微笑。
  这时,青绿的树叶有如翠玉,地上的碎石有如瑰宝,花草树木竟如净土世界的妙境。这时俯拾片片落叶,无不是稀世珍宝。捧一捧落英花瓣,全是生活的丰收。你观照眼前的情境,有如入于华藏世界。
  当生活与法界相契,世俗与圣心相融,自我与慧命相遇,这时俗情尽忘,流露着的就是无限的禅喜。这时自然领会花草树木,悉皆念佛念法念僧,而领会无情说法的妙悦。当下会有一种禅喜流入心底,令人情不自禁地说:
  山河及天地,
  全露法王身。
  给自己一点悠闲,驻足凝视远山近物,自然有着忘我之感,当下情境与你会心,主客相融,各自清楚,有如虚云老和尚所说:
  稳坐金殿里,
  笑看云卷舒。
  一个悠闲不乱的自己,看着周边的俗务,有着超然物外之感。用这样的禅观来看人生,也就有了开阔旷达的自在。当下的情境就是:
  玉户不出,
  尊容天然。
  这时的心,不会被外境牵动,所以叫玉户不出,纯真的自己,也就尊容表露,此时就有了“于相离相”的自在,不会被诱惑绊倒,不会被俗务绑架。所谓“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优游任运之悦乐可知。
  禅者的观法,活泼自然。当其陷入纷扰,则观大树临风,树梢摇荡,树头安然。此时他安心于树头,不安心于摇荡的树梢,则能使心安定。禅者深通观法,灵活应用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所以无明烦恼剥落,真心现前,乐在其中。
  放下
  我执若不能放下,时时刻刻都想着自己,凡事个我化,处处不放心,随时处于不安的状态。有些人经常想着别人会嘲笑自己,批评自己,陷入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而变得焦虑、不安和痛苦。
  禅的训练就是要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这是需要练习的,一位年轻人非常在意自己戽斗,导致焦虑自卑。我请他替我把一盒糖果拿去咨询室外,分别请同事享用。分送完毕,我请他坐在门后,聆听我和同事的交谈。我问同事:
  “刚刚送糖给你吃的人,你可记得他的长相或特征吗?”
  结果,没有一个人说出他是戽斗。我又问:
  “你对那个人的感觉如何?”大部分的人说:
  “他看来很友善,但对我说些什么已经记不得了。”
  这位焦虑的男生,经过这次实际经验,开始对自己戽斗的长相不再那么在意,他证实别人并不那么注意他的缺陷,而放下执著,他的观念改变,焦虑就降低了。
  有些人具有严重的我执倾向,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瞧不起自己,怕在别人面前出丑,于是陷入焦虑和痛苦中。禅就是要训练一个人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我,用自己的生活表现他能实现的价值,从中得到喜乐。
  人在接纳自己、实现自己之后,还要进一步把我相放下。他不必为自己是什么,有多大成就、有多少财富和名望挂心。
  人一旦进入这个“不执著于我”的状况,生活的喜乐就大大的提升。禅家所谓:
  乐道怡然,
  优游真实。
  这种无牵挂的心境,能使人活得更自在、悦乐。
  无碍
有成见就有障碍,人际沟通就有误会和冲突。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对立,是从成见和偏见中形成的。
  平常生活之中,烦恼和忧心会阻隔心的应感效能。人一旦有困扰,就失去领会生活中的美感,而陷入更多愁苦之中。于是,禅者要大家学习从中解脱出来,学习做个局外人,去看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去看自己所面对的问题。内心的局外人,能为自己提供真实的知见,发现生活中许多乐趣。
  试着当自己的局外人吧!这能从种种顾虑中解脱出来。试着当自己的局外人吧!这就容易割舍许多私心和不合理的抱负。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你,做自己的主人。赵州禅师教人参禅,只参一个无字。虚妄的念头来了,一声无,成见偏见来了一声无,私心来了又一声无。久之,那个局外人就苏醒过来,凡事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也就是临济大师所谓:
寻找禅喜的途径(2)
  诸方火葬,
  我这里活埋。
  火葬活埋了所知障、烦恼障和业障,心灵清醒过来,生活得明明白白,悦乐自在。
  有障碍的人,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和心理失衡。没有障碍的人,来去自由,清醒自在,自然不会被种种无明和烦恼绑架。
  无障碍能从待人接物中得到欢喜,能从生活中参悟生命的意义,享有它的喜悦和满足。
  无障碍的人,心是活泼的。他自然领会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真实悦乐。活在无碍实相之中,最能领会“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当下无论是百花娱目,或是春水煮茶,点点滴滴都是悦乐。
  生活越是无碍也就越是丰收;因为它简单淳朴,所以能享受到丰富的体验和悦乐。诚如梭罗所说:”我们的生命,都给琐碎的事情浪费了,要尽量简单,尽量简单。”简单就得割舍,把不必要的抛开,把生活中最珍贵的拾起,珍惜它,拥抱它。这就是生活丰收的真理。
  信仰
  信心就像给船下了锚一样,在大浪之中,船仍能稳定,保持平衡,不会被巨浪给翻覆。
  自信当然来自个人成功的经验。但最主要的信力,却源自虔诚的信仰。有坚定信仰的人,既是悦乐的也是安定的。在禅宗的典籍《信心铭》中说:
  信心不二,
  不二信心。
  信心令人始终如一,择善而从,完成既定的计划;信心能维持一定的价值观念,使人不致在生活中摇摆不定。
  禅的信仰不是建立在神的权威上,而是建立在身体力行的教诲和明辨是非上。道德和自律会在生活中留下清香,留下自强不息和自豪的喜乐。
  禅者的信仰既是建立在宗教的情操上,表现出虔诚安详之情,同时也建立在无相上,而没有丝毫教仪的执著。禅的信仰是在开悟中见佛;在解脱我执之后,与佛把手同欢,相即相契。
  在信仰和礼拜中,禅者仰望佛,有着安心立命的喜悦和自在。但在礼拜的觉照上,却流露自己的妙心和悦乐,领会到超然的自性,禅者有至诚的宗教情操,却也明白佛的教诫是“于相而离相”的。禅者的坚毅,可以从以下这段禅话看得十分清楚:
  云中纵有金毛现,
  正眼观时非吉祥。
  云中金毛表示佛示现在空中的光芒。这虽是神迹的化现,但对于禅者而言,并不会依赖它,仍寻求自我超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