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纷纷表示,我们决心一辈子战斗在地震战线上,只要我们牢记党的教导和贫下中农的期望,我们就一定有信心、有能力闯出我们自己的新路来!
奋进河北锁定目标(1)
是的,要“闯出我们自己的新路来!”
“我们自己的新路”是什么?怎样才能“闯”出来?对此,你并没有正面用文字系统阐明。但是,你到河北以来的种种努力,以及你留下的报告、文稿,已经对此做出了回答。
那就是,通过广泛实践,去寻求适用于我们河北省的地震预报途径,在对本省地震活动总趋势做出正确战略估计的基础上,把中期趋势预报与短期预报结合起来,从时空上逐步逼近目标,捕捉地震。
来河北的头一两年,你的各项工作都聚焦于一个主题——对河北省近期的地震危险性做出判断。
为了这个主题,你从整理河北及华北历史地震目录等基础工作做起,认真研究本区及邻区的地质背景和地震活动规律。
为了这个主题,你广泛涉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广采各家之长,为本区的研究工作服务。
为了这个主题,你认真参与本组对怀来—延庆、邯郸—安阳等地震危险区的地震地质考察,并将其成果与地震趋势的研究融合在一起。
为了这个主题,你刻苦钻研与应力场分析、震源机制乃至计算机应用等有关的问题,用多种知识武装自己。
为了这个主题,你热心参加国家地震局组织的震源机制会战和其他学术活动,力求从多方面入手探索中期预报的思路与方法。
也正是为了这个主题,你紧盯着本省及邻区现实震情的发展、演变,透过它们,思考着未来河北地震趋势的走向。
为了这个主题,你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你究竟思考过哪些问题,如今我已无法知晓。但从你的来信中,依稀可见你思索的点点滴滴。
1972年9月8日,你在官厅一带出差时给我的来信中,对华北地震活动的分期性,做了简要分析:
我们。。看了一下山西地震的分布,看来华北地区统一的活动高潮、低潮是比较清楚的。特别是17世纪,1668莒县、1679三河、1695临汾〔三次均为8级以上地震〕是明显的,1830年磁县〔地震〕也可属于这一期,也可认为是新活动期的开始,还未定论。17世纪的活动,河北邢台地区恰是空白,而1966~1967的〔邢台、河间〕地震就发生在这里,这也算是一种填空吧!看来山西比较危险,但活动水平恐怕也不过就是邢台那样,时间还是中期的,还有待进一步工作。
1972年9月7日,邢台隆尧县发生了一次4。9级地震,当时你们组正在怀来进行地震地质考察,在9月17日给我的来信中,你谈到了对这次地震的看法:
。。听说7日隆尧邢家湾发生了一个4。9级的地震,不知是什么人去调查了,结果如何?按理说,这次地震我们是应该去调查的,我们组在这方面的职能还没有被确认。我认为这次地震仍是邢台的余震,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但它的回光返照是与最近各处地震活动的有所增强密切关联,下花园、大城。。故邢台地区本身不会有更大的地震,而应把精力放在河北南、北两头,按照我们的思路,当然是以北方为主。
我们查了怀来气象站记录的有感地震,从1954年1月以来,似乎是震群性活动,特点是,只要有地震(指有感地震)就有一串,而且时间间隔一般为月余,看来8月24日(?)下花园地震的发生(怀来有感)不会是孤立的,九、十月份起码还有有感地震发生。
1973年6月你在北京出差期间,一直惦记着河北及华北的震情,在6月18日的来信中你谈到:
地震局要在26日召开一个讨论会,集中研究华北地区旱震问题,河北队来一名,不知是谁?
。。
最近的地震活动如何?最近西太平洋北段地震活动频繁,恐累及华北,不知你们的工作〔认为地震〕趋势如何?
正是在一系列工作与思考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你们组于1973年9月进行的邯郸—安阳地区地震地质考察之后,你对这一主题的思考日趋成熟。
于是,1974年初,你完成了《河北省地震危险性的讨论》这份报告。
这份报告的手稿我至今没有找到,仅发现了几页铅笔草就的粗浅提纲;但是,我对它记忆犹新。
记得,在我们青园街的那个家里,你曾翻阅着这份报告的手稿,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它的内容,兴致勃勃地谈到了河北及邻区的构造格架及其对地震活动的影响:由北北东走向的太行山山前断裂带,以及北、南两端与其相交的近东西走向的燕山构造带和涉县—大名构造带,组成了一个“工”字型格架,并在其构造交汇部位形成一级应力集中和释放区,此即未来的强震危险区。
当时我则对你的“工”字型格架提出了异议:如果考虑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近乎平行的沧东断裂带的影响,不如叫做“Ⅱ”字型格架更贴切。
今天看来,这份报告的价值在于,它将地质构造背景、构造应力场及历史地震的时空分布等融为一体进行分析,对河北省的地震形势做出了具有全局意义的估计。
下面的内容是从这份报告的打印本中摘录的:
(三)1966年邢台地震的发生与河北省今后地震活动的趋势。
。。目前以1954年2月16日衡水地震为开始正进入了一个地震活动的加速阶段,而1966年邢台地震的发生使这一过程变得急剧起来。从空间分布看,20世纪以来的地震活动又有由南区向北区迁移的趋势(北区地震次数占全区的比例为60%),表明目前的地震活动正处于由磁县地震为开始的由南向北迁移过程的后期。1966年邢台地震以及1967年河间地震。。是这一迁移过程中的一系列事件之突出表现;并进而是地震活动急剧增强的体现。迁移的终点即太行山前断裂带的北端与燕山构造带的复合部位,那里将发生较大地震。假定由南向北的迁移需要的时间与由北向南的迁移相同,那么在1980年附近这个迁移过程将达到终点——河北省北部。
使用公元1000年以来的大地震目录绘制了河北省地震断层面面积累积图。。表明到1980年附近应有7。3级左右的地震发生。
以上分析明确指出:第一,1966年邢台地震是河北及其邻区地震活动性增强的标志;第二,河北省的主要地震危险在河北省北部;第三,1980年前后的地震危险是7级以上。
奋进河北锁定目标(2)
今天看来,这些分析已被事实证明是基本正确的(当然对发震时间和震级都估计不足)。但是,由于地震预报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学术问题产生不同看法甚至引起争论都十分正常,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以这篇文章的观点作为指导思想去开展工作。
然而我知道,云年,你自己并没有把这篇报告仅仅看做是学术上的探讨,而是把它当做捕捉大地震的实际目标。从那以后,你加快了脚步,瞪大了双眼,向着实战目标进击:
1980年前后,河北北部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
1974年6月6日,宁晋发生了4。9级地震,这是邢台老震区一个比较突出的地震事件。你在于6月11日起草的这次地震的宏观考察报告中,再次呼吁人们要重视对地震发展总趋势的估计。报告的最后你写道:
该区〔邢台震区〕1966年以来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至今已8年余。现在的地震活动〔指6月6日的4。9级地震〕到底是邢台大地震的余震活动(即大地震后的调整阶段的继续),还是重新活动的开始,抑或表明了某种区域应力场的加强?我们认为这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邢台甚至河北或更大区域应力场所处状态的战略分析,因而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今后地震发展总趋势的基本估计。所以,我们建议领导及有关方面,在分析对比这次地震序列特征与邢台地震后的地震序列特征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7。3级强烈地震。由于辽宁省政府根据地震部门的监测预报意见,及时果断地发出了明确的短临预报,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使这次发生于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强烈地震,大大减轻了人员伤亡。我们地震工作者都深受鼓舞。
而你,在短暂的兴奋之后,更多的是冷静的思索和忧虑,因为你心里装着的那个追寻目标——河北北部的大地震——并没有因为海城地震的发生而消除,相反是更增加了紧迫感。
奋进河北海城地震之后(1)
云年,还记得这份“请战书”吗?由于岁月的沧桑,它早已脆化、发黄,纸的中部已被磨损得露出一个不规则的菱形“天窗”,要不是20年前我曾抄下它的内容,如今已很难辨认了。
那是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地震发生后,你代表我们两人向党组织表达的心愿。
决
心
书
党组织:
辽宁地震发生后,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深感作为地震战士责任的重大。到现场去,到我省有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地方去参加抗震救灾,监视震情,走在地震的前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为此我们已做好了思想。。〔原稿不情〕一切准备,只要组织上一声号令,我们将立即出发,决心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陈非比
贾云年
75。2。7
云年,记得吗,为了能双双走上辽南地震现场,为了履行我们的誓言,为了真正从思想上到物质上做好北上的准备,我们当机立断,把刚满两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