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有意识不清、言语杂乱、辨别方向错误、惊厥及昏迷等症状。少数病人听神经损害可致永久性耳聋,还有的可引起脑积水等。
由于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时,出现脑水肿,小儿有惊厥、昏迷、意识障碍等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脑损害,对小儿智力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听神经损伤可致永久性耳聋,也可间接地影响小儿智力发育,故应积极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小儿应注射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患病小儿要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正常小儿不要接触患病的小儿或成人;有接触史的小儿可服板蓝根冲剂预防发病。
患病病儿应适当卧床休息,半流质饮食(面条、稀饭等),避免酸辣食物,保持口腔卫生。发热、头痛可用解热镇痛药,肿大的腮腺可外敷中药青黛,还可口服清热解毒、消肿的中草药。当小儿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频繁的呕吐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如确诊为腮腺脑炎应积极抢救,减轻脑损伤,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钩端螺旋体病会影响小儿智力吗?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种水稻的地区和沼泽地区多见。主要在夏秋季发生,在南方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在暴雨或洪水后可造成地方性流行。老鼠、野生动物和家畜为传染源,多数为鼠或猪尿污染水后,人通过水田劳动、游泳、戏水等方式,螺旋体从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引起全身许多脏器和组织的损害。
本病根据表现分为五型。①流感伤寒型:起病急,发热,寒战,全身痛,肌肉痛,双眼充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②黄疸出血型:发病3~6天体温下降后出现黄疸、肝肿大、少尿或无尿、皮肤内脏出血。③肺出血型:有咳嗽、咳血、胸闷、胸痛、肺部罗音等症状。④肾炎型:肾脏有叩击痛,尿少或无尿,尿检查有异常。⑤脑膜炎型:小儿比成人多见。起病数日后出现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昏迷、颈强直。少数脑膜脑炎的表现有瘫痪和精神症状。
恢复期除发热、眼部病变外,常见血管神经系统症状,通常于急性期后半月至半年发生,主要表现为闭塞性动脉炎,其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周围神经炎等。其表现多有偏瘫,可伴失语、头痛、呕吐和精神症状,重症可有意识障碍、惊厥、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死亡。
本病急性期经过治疗多能及时缓解痊愈,重症影响到生命器官也能导致死亡。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半数于发病后半月至2个月内病情稳定,以后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很少有完全恢复,多留有偏瘫、失语、精神症状或智力减退等后遗症。由于本病可致小儿智力减退,故应积极预防。对有钩端螺旋体病的疫区应搞好环境卫生,防止洪水泛滥,大力灭鼠,家畜应圈养,防止老鼠及家畜的尿污染水源,做好饮水消毒工作,对病畜要及时治疗,小儿应避免与家畜密切接触,教育小儿不要到疫水中戏水、洗澡,对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对易患病者可进行钩端螺旋体多价菌苗预防接种。
本病治疗,急性期应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对症处理发热,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必要时输液或输血,重症可用激素。病因治疗主要用青霉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除急性期治疗外还应处理脑水肿,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
神经纤维瘤病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神经纤维瘤病是以神经系统多发性肿瘤、皮肤咖啡牛奶斑及其他脏器肿瘤为特点的神经皮肤综合征。
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增多。出生时就可以发现皮肤有一些不突出于皮肤表面、咖啡牛奶色、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的色素斑。多见于躯干或四肢,很少见于面部。随着年龄增长,咖啡牛奶斑逐渐增多。皮肤还出现神经纤维瘤,大小不等,数目多少不等,常不伴有疼痛,多见于躯干、四肢及头皮。由于神经纤维瘤生长部位不同,症状也可多种多样,在小儿常有单发的颅内肿瘤。部分病儿可表现为惊厥、智力低下、语言和运动发育迟缓。同时也可有其他系统受累。
本病发生可能与胚胎发育早期出现的变异有关,不易预防。所以当小儿皮肤有较多的咖啡牛奶斑,应到医院进行详细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必要时做X线检查,同时注意有无其他系统受累。
本病治疗主要是针对所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当中枢神经系统和末梢神经系统的肿瘤有症状时,需外科手术切除。
结节性硬化症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结节性硬化症是以惊厥、智力低下、皮脂腺瘤及视网膜瘤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皮肤综合征。
约60%的病儿智力低于正常小儿,智力低下程度可轻可重,随年龄增长而表现逐渐明显。病儿还可出现精神改变,如出现无理由的行为、违拗等。
本病临床表现中以惊厥、皮脂腺瘤为突出症状。惊厥多在2岁以内起病,常为婴儿痉挛症发作、肌阵挛发作或无力型发作,随年龄增长发作形式逐渐转变成局限性发作或大发作。有时惊厥发作可自然停止一段时间,但不久又发作,抗癫痫药物较难控制。皮脂腺瘤多在2~6岁病儿出现,逐渐增多,青春期明显。皮脂腺瘤在鼻周围最多,向四周扩散,呈红褐色或与皮肤色泽一致,从针尖大小到豌豆大小,不疼。多数病儿在婴儿期皮肤还可见到色素脱失斑,呈卵圆形或梭形,多见于腹部、背部及下肢。不少病儿还有视网膜病变,有的病儿可在肝、脾、肾、脑、心或肺部发现肿瘤。
当病儿出现惊厥、皮脂腺瘤、智力低下和内脏改变等典型表现时,可诊断为本病。但在婴儿期仅出现反复惊厥也应怀疑本病,进行CT检查可发现脑室周围及皮层有密度增高影,此种改变出现较早。
本病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用抗癫痫药物控制抽搐发作。对顽固难控制的病儿,如诊断有局限性病灶,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病灶。
三叉神经血管瘤病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三叉神经血管瘤病是以面部血管痣、对侧局限性抽搐、偏瘫、智力低下为特点的神经皮肤综合征。
患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的小儿在出生后即发现一侧面部血管痣,不高出皮肤表面,呈红葡萄酒色,压之退色,有时也可为双侧或在身体其他部位出现。80%~90%的病儿有惊厥,有时可与高热同时发生,最常见的为血管痣对侧肢体抽搐,全身性抽搐很少见。血管痣对侧肢体常有不同程度瘫痪。智力障碍每个病儿不一样,可轻可重。不少病儿出生后即有青光眼。
根据病儿面部血管痣、对侧肢体抽搐、智力低下等表现诊断不难。
治疗主要是对惊厥发作、青光眼等对症治疗。若惊厥顽固难以控制时,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的组织。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以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眼、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及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为特点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女孩发病较男孩多。
本病最明显的改变是球结膜血管扩张,以后出现眼睑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其次是面部、耳及颈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有时皮肤还可见到咖啡牛奶斑、色素脱失斑等改变。
神经系统症状最早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开始表现在走路时,生后18~24个月开始出现症状,也有晚到5岁后才开始起病,病儿出现运动不协调、走路步态不稳、用手指鼻不准确等,到12~15岁发展到完全不能走路。随着病程进展,智力逐渐减退。
本病患儿常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肺炎、鼻窦炎反复发作。查血免疫球蛋白(lgA)减少。
治疗本病主要是针对共济失调进行医疗体育训练,重点训练走步。
色素失调症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色素失调症是神经皮肤综合征中的一种,特点为皮肤色素异常,女孩多见,部分小儿家族中有此种病人。
病儿皮肤异常出生后即可发现,在出生后头两年可有所发展。皮肤的改变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部分病儿在四肢或躯干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疱疹,可反复出现,持续数周到数月,易误诊为脓疱病,但疱疹破溃液中查不到细菌。
第二阶段:原来起疱疹部位的皮肤变硬、变厚。以上两阶段皮肤均没有色素沉着。
第三阶段:有些病人无上述两个阶段,生后即见此阶段。可见皮肤有黄褐色或灰黑色的色素沉着,图形奇特,可呈螺旋状、线条状、网状或片状,有的像大理石花纹,主要分布在四肢及躯干。
第四阶段:数年后,病人皮肤色素可完全消退或变浅。
本病病儿常伴有指甲发育不良,常有脱发。
约30%病儿有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小头畸形、智力低下及婴儿痉挛症等表现。有的小儿可有白内障、视神经萎缩等,有的可见出牙延迟或出牙不全。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皮肤改变有逐渐减轻趋势,有的病儿可恢复,但伴随的秃发及牙、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常不随之好转。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对小儿智力有影响吗 ?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是脑白质营养不良一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型。是芳基硫酸酯酶A的活性缺乏,引起脑硫脂沉积于体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脱髓鞘,以脑白质受影响最重。用甲苯胺蓝染色可见颗粒状的红黄色异染物质沉积在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也散见于脑白质各处及末梢神经中。肝、肾同时有异染物沉积。
本病有晚期婴儿型、少年型、成年型三种。其中以晚期婴儿型最常见,其病程分三期。
第一期从1~2岁之间开始。初生时和婴儿早期小儿发育正常,以后逐渐出现运动少,肌肉张力低,逐渐失去维持姿势的能力,不能站、坐,甚至不能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