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智力活动,它与感觉有紧密的联系,婴儿的知觉出现也很早,如半岁左右的婴儿已经学会了对深浅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不断地成熟,婴儿的记忆能力越来越明显,如1~4个月的婴儿如手中的玩具被人拿走会无表示,而到4~8个月时则有有所失的表现,甚至会作极短暂的寻找。而8~12个月时就会较长时间去寻找;其记忆特点一是记忆内容少,只限于日常接触的少数人和事;二是记忆时间较短,一般只能保持几天。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地和概括地反映,婴儿期的思维活动只能说是一种萌芽。这些都是婴儿期智力发育的特点。
如何评价婴儿智力?
婴儿在动作、言语、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行为、智力发育上有其规律性及特点(如前述),评价其智力水平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常用盖泽尔智能发育诊断法,其将1岁以内的婴儿以每4周为一年龄阶段,而以4周、16周、28周、40周及52周为“枢纽龄”(在行为上显示出特殊飞跃进展的周龄)。因这种方法较复杂,适合专业人员运用,不作具体介绍。
幼儿期智力发育有何特点,如何评价其智力?
生后第二、三年的幼儿期其智力发育是在婴儿期所获得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期间,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了极其重大的变化。主要有如下特点:①学会了许多新的随意动作,如独立行走、跑、跳等,手的动作变得更精巧,2岁能拿小匙吃饭,3岁会用小手串珠子,还会用笔画圈圈。②口语迅速发展,不但能理解成人的言语,也能够运用语言与成人进行最简单的交流,此期是儿童学习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这时忽视了的东西,以后往往很难弥补。2 岁时掌握的词汇有200个左右,3岁时就可达1000个左右。③由于动作和言语的发展,幼儿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同时逐步有可能开始进行最简单的模拟活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吃饭、洗手、穿简单衣服等)。爱模仿是儿童的天性,1岁多的幼儿已经通过模仿学会了做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想象力的发展,其游戏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④自我意识萌芽,智力活动带上了一点随意性,儿童开始认识自己就是自我意识的萌芽,人称代词“我”的出现是儿童认识自己的一个转折点,3岁左右的幼儿才会开始用“我”这个人称代词来表示自己,也就是说开始有了自我意识。⑤表现出独立行动的愿望,开始出现最简单的想象,记忆的时间较婴儿期加长,但仍为“无意性”,思维处于低级阶段,为直觉行动思维。⑥感知觉也有明显发展,如能辨别几种基本颜色等。
评价幼儿智力就是依据上述智力发育特点,评价的方法基本同评价婴儿智力的方法,其枢纽龄为15月、18月、2岁、3岁。
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有何特点?
学龄前期(3~6岁)是儿童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时期,其智力发育是迅速的,有如下特点:① 随意运动的发展:其运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断改善,学会运用正确的姿势跑,并能听信号改变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躯体平衡,学会在平行线中间或平衡木上行走。②言语发展:主要发展词汇量,学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语音逐渐正确,词汇逐渐丰富,4岁儿童掌握600~2000个词,5岁时为2200~3000个词,而6岁时为3000~4000个词,从3岁到6 岁,词汇量增加了近3倍,词类渐次增多,语法复杂化,已出现大量的复合句。口语表达能力迅速提高,他们的讲话逐渐变得连贯起来,流畅起来,内部语言开始萌芽,内部语言是思考时用的言语,它不是用来同别人交际的,而是对自己发出的言语,学前期出现了出声的自言自语,他们往往一面做游戏,一面自言自语。③感知觉进一步发展:如5~6岁能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对颜色的色度开始区别。④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的发展:形象思维是借助于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实现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其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 3岁以后儿童开始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是此期儿童思维的特点,如学计算时,用物体的具体形象(实物或图形),能较好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此期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比较注意,也容易记忆,其记忆在游戏中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而单跟他们讲抽象的道理是不容易记牢的。⑤游戏、学习和劳动:此期主要的活动是游戏,各种游戏活动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孩子的许多学习活动是寓于游戏之中的。学习对于此期儿童不是主要任务,多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可进行有意识地教育。学前期儿童劳动的形式主要为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⑥想象和好奇喜问:此期儿童逐渐能按要求进行想象,其想象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象还只初步发展。其想象有以下特点:a 想象容易与现实混淆;b 想象主题易于变化,如正在用积木搭大桥,忽而又想搭房子等;c 创造想象开始发展,但仅是萌芽阶段。好奇多问是学前期儿童的突出特点之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对于儿童的问题应耐心地,并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回答。⑦注意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此期儿童的无意注意已有高度发展,而且相当稳定,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其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分散,范围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较鲜明的特征和动作。其观察力缺乏随意性、独立性、细致性,持续性和稳定性较差,易受无关刺激的干扰而转移观察的目标,其观察的概括性也较差。
总之,学前期儿童智力有了很大发展,在动作方面,可以连续行走20~30分钟而不感到疲倦,会跑、跳、攀登;手的动作更加灵巧,能用铅笔书写、画画,能使用剪刀一类的工具。在言语方面,词汇更加丰富,可以自由进行言语交际,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开始产生内部言语,初步开始学习书面言语,言语对行为的调节机能也比以前增强了,因而使行为带上了一定的自觉性和计划性。在心理发展方面,虽具体性和不随意性仍占主导地位,但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在逐步发展。儿童的个性倾向开始形成。
学龄前儿童智力如何评价?
学龄前儿童的智力评价有细致客观的定量测验法——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还有50项智能筛查量表、绘人智能测验、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量表以及丹佛发育筛查测验等,均较为复杂,下表为简化筛选表以供家长等参考。
儿童智力发展有哪些关键期,其对开发儿童智力有何益处?
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速度相一致,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以后逐渐减慢,5岁以前即完成整个人脑发育的80%,到7岁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接近成人,故7岁以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而以3岁以前更为关键。儿童在学习各种能力时都有关键期,在关键期学习起来较容易,效果也显著。其关键期有以下几方面:①出生后4~5个月是婴儿辨别生人和熟人的关键期。②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正常语言环境中,这时儿童学习口语最快、最巩固,容易获得口头言语的能力。如果儿童在这个时期完全脱离人类的语言环境,其后很难再学会说话,狼孩的情况就是这样。③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言语的最佳期。④儿童掌握词汇能力在5~6岁时发展最快。⑤儿童掌握数字概念的最佳年龄是5岁至5岁半。⑥初生到4岁是儿童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对图像视觉辨认的最佳期。有斜视的婴儿,在3岁以前矫正了斜视,其立体感就能恢复,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就会成为永久性的立体盲。⑦耳聋儿童如果在1岁前被发现而给他使用助听器,就能正常地学会语言发音。总之7岁以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其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情绪等都在此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
在智力发展中遗传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自然前提,环境和教育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教育起着主导作用,抓住儿童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施行早期教育,为儿童创造更为优越的客观条件,儿童的智力潜力就会得到更大的发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可提高儿童的智商。而超常儿童虽有比较好的先天素质,若不在关键期给以教育,将永远达不到他们原来应该达到的水平。
什么是早期智力开发,早期教育有什么原则?
早期智力开发就是在孩子具备某种能力之前的适当时期(比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的年龄略为提前)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分的感官刺激,促进大脑的发育,以加速儿童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也就是早期给感官以合理的刺激使它们增加反应的敏感性,启发婴幼儿的潜在智力,包括发展小儿感知觉能力、动作及语言能力,培养小儿记忆、注意、思维想象力及良好情绪和意志等。
早期教育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根据小儿大脑发育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训练,遵循大脑发育的规律性,抓住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机,提供环境条件以发展孩子的智力潜力,既要注意刺激、诱发儿童智力的发展,又要重视培养,发展儿童的良好行为和个性品德。
(2)循序渐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孩子的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故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会防碍儿童智力的发展。
(3)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由于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接受教育及个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差异,其兴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