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殖民地进行猖狂的掠夺战略物资,加重捐税、摊派公债、强行借款、滥发军
用券、敲榨勒索各种“献金”,目的是将战争负担转嫁给殖民地人民,结果
使殖民地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物价猛涨,劳动人民的生活恶化。这些都
为战后各国民族解放斗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938年8月23日,苏联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1941年6月22
日(星期日),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
动了突然进攻,苏联人民奋起抗击德国法西斯,从此,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了。
苏德战争爆发,根本地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战争爆发后,苏联为
了反抗德国的侵略,于1941年6月30日,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
会,领导战时全部工作。同时,改组国民经济,组织疏散工作,实行战时经
济体制。为了改组国民经济,苏联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将全部经济生活转
向战时轨道,建立军工企业,发展军工生产;二是将战区的重要的生产技术
设备、物资、人力东迁,迅速恢复与发展生产;三是在东部地区建立新型企
业,增加军工产品生产;四是将民用工业企业改组为军工企业,等等。这些
政策措施,促进了苏联战时经济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战争所需的军工产品、
物资和食品等,为苏联打败法西斯德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表明,“一
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行动准则有力地动员苏联人民为社会主义事
业进行艰苦卓越的斗争,同时,战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经住了最严峻的考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它不仅给世界人民带来
① 引自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第三册,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29 页
… Page 12…
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也给世界经济及财富造成了极严重的破坏。第二次世界
大战对世界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战争造成了巨大的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人口
约18亿,它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在战争中死伤人员计有6700多万人,
物质财富损失约4万亿美元以上。第二、战争促使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
一步的不平衡。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体系,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
家被打败了,政治经济残破不堪。英、法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严重地被削弱
了,元气大伤;美国在战争中提高了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成为世界上最
大的国际剥削者和超级大国。苏联在战争中经济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但它取
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战争推动了某些科
学技术的突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军事需要,引起了科技领域出现一
些新科技成果,它包括应用电子计算机、航空技术、原子能、高分子化合物、
新材料等,应用新科技成果对于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第
四,战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国际政治
经济关系的混乱,削弱了资本主义体系,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经济有所发展,
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系列国家要求或宣布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
宗主国的奴役和统治,这些都意味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面临着严重危机。苏联
卫国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鼓舞了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
放运动。战后,在东欧和亚洲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这些,
不仅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危机的发展,而且意味着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及
政治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发展。
必须指出的是,世界现代后期,由于当时各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的需要,在各国的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思想、理论、学派、主义。
这个时期,主要的经济思想流派有:凯恩斯主义、弗莱堡学派、制度学派、
比较经济学派、福利经济学派、计量学派等。这些经济思想流派的经济学说
对当时以及此后的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对世界经
济所产生的特殊影响,使其被誉为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界的一场革命。
… Page 13…
二、欧洲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矛盾加剧的结果。这次战争不仅削
弱了世界帝国主义的力量,而且也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及政治危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分为资本主
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欧洲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至 1945
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坎坷的道路。它先后经历了战后
初期的经济政治动荡年代,这时欧洲各国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从第一次世
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资本主义体系进入了经济政治
危机时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危机的基
本特征,象世界资本主义危机的特征一样,大同小异。从1939年9月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至1945年战争结束,欧洲各国普遍实行战时经济,各国的垄断
资本获得了新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使帝国主义出现了经济政治发展的
不平衡,又使整个欧洲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削弱,加深了帝国主义殖民
体系的危机。1945年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手恢复
和发展经济。
1。欧洲经济概况
1917~1945年,欧洲各国的经济演变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20年代的欧洲经济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投降。协
约国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从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大战结束时,
欧洲各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工厂企业毁坏,生产设备短缺,工业生产
锐减。农业生产也因牲畜、机具、劳力缺乏而大幅度下降。1919年,欧洲各
国工业生产较1913年约下降了12。3%,对外贸易额下降了23%,一些重要
工业品的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农业生产仍处于慢性危机之中。随着战
后初期欧洲各国从战时经济向平时经济过渡,经济有所回升。但有些国家经
过波动和一个暂短的通货膨胀景气之后,1920年又发生了经济危机。这些情
况表明,战后初期欧洲各国经济处于动荡年代,恢复也很缓慢。但这个时期,
欧洲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参差不齐的。英、法经济在战时受到严重破坏,所以
战后经济恢复缓慢,工业生产下降,消费品缺乏,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苦。
1919年,英国的工业生产仍低于1913年水平。法国的经济在战时遭到了更
严重的创伤,因而经济恢复更加缓慢,1919年,法国的工业生产仅占 1913
年水平的57%,1920年法国的农业指数占战前1913年水平的85%。战后,
德国因割地赔款,在战争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疮痍满目,经济混乱达
到了惊人的程度。
经历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后,欧洲国家的经济政治进入了相对稳定
时期。从1924~1929年,欧洲国家的经济获得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24
年,法国的工业生产超过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德国和英国的工业生产也于
1927年分别达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但是,这个时期,欧洲一些国家仍
存在慢性农业危机等经济问题。
总之,在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这个时期,欧洲国家进行固定资本更新,推动
… Page 14…
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生产的增长;二是在生产中实行技术革新。主要是在生
产中使用各种新机器、新式内燃机、新的金属加工技术、电气化、化学化、
综合利用原料和燃料以及汽车运输等,利用新技术促进了新工业部门和生产
的发展;三是采用现代的生产和销售方法。这个时期,欧洲国家在生产中广
泛推行“资本主义合理化”的措施,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也加强了
对工人及劳动者剥削。同时,在商品经营中采用扩大销售额的新型市场营销
方式,所有这些都推动了欧洲国家的商品生产增长和市场繁荣。四是欧洲国
家恢复金本位制。这也有利于稳定货币,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五是一些国
家获得赔款和资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从德国获得了巨额赔款和收复
失地,获得了丰富资源;德国战后也得到了道威斯计划和美国垄断资本的财
政帮助,这也是促进欧洲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这个时期,欧洲
经济还存在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工人失业,农业处于慢性危机,垄断资本剥
削加强等问题。
(2)30年代的欧洲经济
20世纪30年代,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陷入危机和萧条的时期。这
个时期,欧洲国家经济有以下特点:
首先,爆发了经济危机。30年代,欧洲国家先后爆发了1929~1933年
和1937~1938年的两次经济危机。欧洲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