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他们以伊斯兰教为旗帜,改信了伊斯兰教。
1930年,黑人运动领袖瓦利·丁·法尔德来到底特律市,宣传伊斯兰教
义,重新开展黑人运动。他自称是来自阿拉伯城麦加的传教师,专为美国黑
人而来。他宣称美国黑人的祖先是穆斯林,属于古老的沙巴兹族,是“安拉”
的选民,以后迷失在北美的荒野上,现已被发现。黑人应通过认识自己的根
源,返祖寻根,自强不息,皈信伊斯兰教,去赢得安拉的喜悦,摆脱“白色
恶魔”(即白人)的控制。他著有《伊斯兰民族的秘密仪式》和《以数学阐
述迷途知返的伊斯兰民族的意义》,作为传教依据。他在底特律建造礼拜寺,
创办伊斯兰大学,3年之内皈依伊斯兰教的下层黑人达8000之众,逐渐形成
严密的组织。法尔德进行传教最得力的助手伊利贾·穆罕默德于1932年在芝
加哥建造了第二个礼拜寺,传播法尔德的宗教思想和主张。
1934年6月,法尔德失踪。以后该组织分裂。伊利贾·穆罕默德(1897
—1975年)将该组织的活动中心迁到芝加哥,正式创立“伊斯兰民族”组织,
后又名“美国穆斯林传教会”。这是一个半宗教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其总部
称“芝加哥圣殿”。伊利贾宣称法尔德为安拉的代理人,而自己是受安拉派
遣的使者,号召黑人改信自己的宗教——伊斯兰教,建立黑人自己的穆斯林
自治国家。但是,该会在实践上又避免涉及政治,认为既是宗教首脑又是政
治首脑的真主安拉本身将建立新的世界和“黑人国家的新伊斯兰教”。
该组织的教务大权由伊利贾掌管,其下设2名高级队长,一男一女,分
别管理该组织的男女穆斯林。凡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接受该组织的教义、教
规,履行入会仪式后均可参加它的活动。他采取许多有力措施,使该组织由
原来的地区性活动迅速扩展为全国各地的黑人群众运动。自此,黑人穆斯林
组织有时又被称为“黑人穆斯林运动”。其传教对象主要是城市下层黑人,
大都是从南方农业区迁来的,文化程度很低。该组织以各地礼拜寺为基层组
织,各寺教长由伊利贾委任,拥有成员最多的是纽约第7礼拜寺和洛杉矶第
28礼拜寺。
在宗教思想上,该组织在早期以伊利贾所著的《至高智慧书》为经典,
宣称法尔德为“马赫迪”(即救世主),伊利贾为“安拉的使者”;宣传“黑
人至上”,人类的始祖是黑人;安拉是黑人的最高主宰者,美国黑人是“安
拉的选民”,尤为尊贵。尤其是什叶派的观点在美国黑人穆斯林中比较流行。
“伊斯兰民族”的信奉者,又称为“黑色穆斯林”或“毕拉利安斯”。
他们反对用“穆斯林”来称呼历史上就信仰伊斯兰教的当地黑人穆斯林。但
这些人本身又被逊尼派穆斯林视为异教徒。1975年,伊利贾去世后,其子华
莱士继任。
… Page 60…
此外,美国穆斯林还成立了一些伊斯兰教组织。1919年,伊斯兰教协会
在密执安州的高地公园成立。1922年于布鲁克林成立了美国穆罕默德信徒协
会,次年又在这里成立了青年穆斯林协会。1930年,阿拉伯旗帜会在昆西成
立。
2。其他美洲国家的穆斯林及其组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中东等地的穆斯林来到美洲的美国、加拿大、
圭亚那、巴西、阿根廷等国,使伊斯兰教在美洲大陆得到发展。
圭亚那:1936年,印度孟买大毛拉舍姆斯丁·尼扎姆丁创立了全国性穆
斯林组织——圭亚那伊斯兰联合总会。该会的宗旨是:领导全国穆斯林,严
格履行伊斯兰教义务;照顾穆斯林需求,维护穆斯林的合法权益。主要活动
包括营办伊斯兰教学校、穆斯林孤儿院,积极开展宣教活动。
加拿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英军中的穆斯林军人在加拿大服役期
满后,留居当地。最早移民来的穆斯林主要是黎巴嫩人,他们于1938年建成
了第一座清真寺。
巴西:10世纪以来,被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卖到巴西的黑人奴隶中就有
不少穆斯林,然而他们仅留下了一些历史的遗迹。从19世纪末开始,中东的
黎巴嫩、叙利亚和巴基斯坦等地的穆斯林把巴西作为其外移的重要去处。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穆斯林移民主要居住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
从事简单的小手工业,后来逐步渗入商业、服务业和各种自由职业。
3。大洋洲伊斯兰教的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历史时期,由于外来移民
的影响,伊斯兰教在大洋洲也有所发展。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都有少量的穆斯林移民的到来。1926年,斐济穆
斯林创立了斐济穆斯林同盟,这是一个全国性协调组织,其宗旨是满足穆斯
林的宗教需求,协调各地区伊斯兰教组织的工作。
… Page 61…
十一、欧洲的伊斯兰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原有的穆斯林聚居区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
—黑塞哥维那和阿尔巴尼亚一带继续得到发展,同时大批土耳其穆斯林后裔
留居在保加利亚东北部、罗马尼亚多布罗加地区、匈牙利等曾受奥斯曼土耳
其帝国入侵的地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通过多种途径
移民他国,主要是回到土耳其。留在原地的穆斯林,有的已经改变了信仰。
此外,北非、中东的穆斯林通过移民来到了欧洲,他们多分布在英国、法国、
德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原来的宗主国之中。
1。前苏联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苏联的第二大宗教。苏联传统信仰伊斯兰教的有30多个民
族,多分布在中亚的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哈萨克,此外
在外高加索和乌拉尔地区也有大批穆斯林居住。
十月革命后,在新的政治环境下,苏联穆斯林发生了诸多变化。20年代
到30年代中期,苏维埃政权在政治上基本上解决了伊斯兰教的问题。在宣布
东方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逐步在穆斯林地区实行了政教分离和宗
教同教育分离的“两分离”法令,废除了伊斯兰教与封建剥削合一的制度,
剥夺了作为地主阶级组成部分的高级僧侣的特权。这使少数上层僧侣对苏维
埃政权十分仇视。他们煽动许多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在国内战争期间参与推翻
苏维埃政权的巴斯马奇叛乱,在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期进行抵制和破坏。但是,
由于得不到广大穆斯林群众的支持,最终都归于失败,不得不被迫接受苏维
埃政权的改造。
苏维埃政府为了保证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自由,将全苏联伊斯兰教划为4
个辖区:
①苏联欧洲部分与西伯利亚的逊尼派穆斯林宗教管理局,领导机构设在
巴什基尔共和国的乌法;
②中亚与哈萨克的逊尼派穆斯林宗教管理局,领导机构设在塔什干;
③北高加索与达格斯坦的逊尼派穆斯林宗教管理局,领导机构在达格斯
坦的布伊纳克斯克;
④外高加索及全苏的什叶派穆斯林宗教管理局,其领导机构设于巴库。
1941年,卫国战争开始,绝大多数神职人员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当
时4个伊斯兰教区的教务中心均发表声明,忠于苏维埃政权,谴责德国法西
斯的侵略,并号召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民族支援前线。这期间开放的清真
寺约有1200座。在斯大林逝世前,清真寺数目一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
2。其他欧洲国家的伊斯兰教
法国:进入20世纪后,阿尔及利亚等前法属北非、黑非洲等地的穆斯林
涌入。1921年,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穆斯林战士,由巴黎
市和法国内政部提供资助,建立了巴黎大清真寺。该寺能容纳千人进行礼拜。
以后,巴黎大清真寺管辖巴黎、里昂、马赛等城市中由政府或外国投资修建
的几乎所有的清真寺。1922年,旅居巴黎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
… Page 62…
尼日利亚等国的穆斯林发起创建了“巴黎伊斯兰中心”。中心包括清真寺、
伊斯兰学院、伊斯兰图书馆和接待厅,其宗旨是在巴黎社会上开展伊斯兰活
动,宣传发扬伊斯兰精神,教育穆斯林履行教法规定的宗教功课,提高他们
的宗教思想和知识水准,为当地穆斯林举办各种宗教仪式和社会公益事业,
并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后曾多次重建。1936年,法国在巴黎建立了“伊斯
兰行政高等研究中心”,1973年改名“当代穆斯林世界研究所”,成为世界
重要的伊斯兰学术研究机构之一。
德国:德国的穆斯林主要来自土耳其、摩洛哥、突尼斯等国。1926年,
巴基斯坦的阿赫默迪亚教派在柏林建立了一座清真寺。1924年,第一个德国
穆斯林社团在柏林——沙尔——罗腾堡地区建立。1932年,穆斯林移民在柏
林成立“世界穆斯林大会德国分会”的民间组织。
希腊:希腊的穆斯林主要是奥斯曼土耳其占领期间的土耳其人及其后
裔。1923年,约40万居住在希腊的土耳其穆斯林被遣返回土耳其,但仍有
许多人留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