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致命的打击下,敌船上的船篷、船板、桅杆……被炸得飞向了天空,鬼子的斗志崩溃了,有的拼命往海里跳,也有的在船上疯狂地胡乱射击。
大家见鬼子还在抵抗,便又投了几颗渔炮,敌船迅速下沉,很快便被大海淹没了。落海的鬼子有的抱着船板,有的揪着木箱,还有的想弄翻游击队的船,战士们火了,干脆开始了海上打靶,一阵枪打、桨砸、竹篙戳,把鬼子全部消灭在了大海里。
从此,日本鬼子的运输船,没有大型的铁甲舰护送,再也不敢在这条海路上通行了。而鬼子的舰艇又极少,很难抽调出来专门保护运输船。这样一来,大鹏湾上平静多了,红日蓝天,白帆点点,渔歌荡漾,海鸥翔集。海上游击队为抗日立下了大功。
一张照片的回忆
王大田将军是原济南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当笔者采访他时,他从皮包里拿出一张45年前的照片。这是一张黑白照片,是1950年拍照的。右边的一位是我们面前的这位王司令员,中间的一位,血气方刚,双目炯炯,他是一位日本士兵,叫山本胜。
说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和结下的生死情意时,王司令员热泪盈眶。
那是在抗日战争的后期,当时王大田在新四军1纵1团任作训科长。在淮安县东桥战斗中,俘虏了十多名日本士兵,其中有一个小队长,叫山本胜。刚被俘时,他态度十分蛮横和强硬,整日沉默不语,还带头绝食,与新四军相对抗。
但是,新四军的同志们没有灰心泄气,而是针对他们的抵触情绪,耐心反复地进行教育,深入细致地做工作。经过一段时间苦口婆心的教育,山本胜慢慢开始觉悟了,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发动战争的罪恶,战争给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带来的苦难,最后自觉参加了日本反战同盟,成了我们的战友。
1945年夏,新四军1纵奉命拔掉苏北平桥据点,1团担任主攻。为了减少伤亡,尽快完成任务,纵队派出了一个炮兵连加强1团的攻坚力量。山本胜就是炮兵连的炮手。
根据战斗需要,团长把这个炮兵连直接交给王大田指挥。
战斗打响了,我军按照预定计划开始了炮火覆盖,可是担任山炮射击手的山本胜每次发炮,炮弹不是偏左就是偏右,有时候还出现跳弹。
王大田静下心来,这才发现这个小个头炮手左瞄右瞄地在装模作样,他根本没有打算去击中目标。王大田火了,他知道这个小个子士兵一定认为日本人打日本人不光彩,于是便严厉地说:“山本胜,你听着,我们宽大是有条件的,如果你再不命中目标,我就执行战场纪律了……”
说罢,便从腰间把手枪拔了出来。
山本胜一看害怕了,他矫正了一下标尺,第一炮就轰掉了碉堡的一角,第二炮便炸塌了一面墙,没有几炮,便把整座炮楼轰成了废墟。
“打得好,打得好哇!我要给你记功……”王大田激动地搂抱着山本胜动情地说,刚才的那些不愉快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从此以后他们就相识了,山本胜射击技术高超,是个极难得的神炮手,而王大田也是个性情豪爽的汉子,由此,他们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抗战胜利后,内战烽烟又起,山本胜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野战军第29军炮兵团任参谋,后任副营长,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从长江一直打到厦门。在渡江战役攻打江阴要塞时,由于炮兵隔江射击,江上阴云密布,风大浪急,命中率很低,我们的渡船在江中受到对岸国民党炮火的严重威胁。山本胜又拾起了他的老本行,跑到炮位上,亲自瞄准操炮,发发击中目标,有效地压制了敌人的火力,掩护我们的船队和步兵冲上了对岸……
此次战斗中,山本胜荣立了二等功,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就是王大田。
说到这里,王副司令员感慨地说:“在入党时,他说,虽然我很不幸,参加了一场罪恶的战争,但是我又很幸运,我找到了真理,我想把我的名字改一下,今后就叫我林胜吧……”
1950年,全国解放了,党和政府考虑到要有一大批日本人回国开展中日友好活动,便动员军队中的日本人回国。当时组织上找到林胜,要求他回国去开展工作。林胜犹豫地找到王大田,让他帮着拿个主意。
王大田说:“你是党员了,要服从组织决定,回国后,要为改善中日关系,增进两国人民的睦邻友好关系多做工作。”
林胜紧拉着王大田的手说:“道理我都懂,可是我舍不得离开你,舍不得离开中国……”说着,泪水一串串滚落下来。
1951年,王大田接到紧急命令,随志愿军入朝参战。临行时走得匆忙,未能给林胜送行,没想到这一分手竟然一别至今。
打那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王大田和林胜隔海相望,却没有机会重聚。1979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后,林胜曾来中国找过王大田,可是由于久未通信,王大田的工作单位又一再变动,离境的时间到了,林胜只好怀着遗憾离开了中国。
事后,当王大田知道这一实情后,也禁不住扼腕叹息。
弹指一挥间,近50年过去了,当笔者离去时,从王大田副司令员深邃的目光中和不尽的叹息里,听得出他的思念是多么沉重。王大田和林胜都已是鬓发苍苍的老人,他们这对在战场上相识相知、结下生死情意的战友,在有生之年,还能得以相见吗?
第11章
延安炮校开往东北,张家口一战缴获敌人10万发炮弹和52门大炮;晋冀鲁豫炮兵上党战役震敌胆;林彪拿出3300两黄金大办炮兵。
毛泽东说:“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
1944年12月的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延安会见了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派来的观察小组。毛泽东与这个小组的包瑞德上校和伯德中校谈了一天话,他们谈到的一个重要话题是美军将进入中国的东北,日本军队很快将全线后撤。
伯德中校很有礼貌地问:“毛先生,如果在不远的将来,日本军队在中国后撤的时候,八路军会不会大举反攻?”
毛泽东笑了笑说:“那当然是要反攻的,我们争取的就是这一天!”
“那就是说你们将由游击战转为运动战了?”
“是要打正规战的,而且很快要打到城里去的!”毛泽东坚定地回答。
“我知道贵军没有炮兵和坦克兵,如何才能攻城呢?”
毛泽东不再说话了,这也正是他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周恩来在一边笑了笑说:“伯德先生,对于这一点,我们会有办法的。中国有句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车?……周先生……我们说的是炮的问题……”伯德很显然没有听明白周恩来的话。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毛泽东将包瑞德和伯德送走之后,在窑洞的外边站立了许久。
“主席,关于炮兵的问题,军委写了一个报告,我已经看过了,主要是干部的问题,一下子没有那么多……”
“是啊,下一步作战打正规战,炮兵的作用是很大的,没有炮兵仗就不好打了!也可以说没有炮兵就没有胜利!”
“军委提出了办炮校的计划,我看这是个好办法!”
“办学校?教员从哪里找?”毛泽东最担心的就是教员问题。
“可以从总部炮兵团派,也可以从外边请一些教员。”
毛泽东点了点头:“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啊,要抓紧时间办!”
几天之后,中央军委、中央组织部、中央西北局联合发出了延安炮校招生的指示信。
指示信提出:“一切适合条件的青年与干部踊跃报考炮校,为建设我们的炮兵而努力!”
指示信一发出,各部队、学校、机关报名应考者十分踊跃。经过认真选拔考核,第一批学员很快就入学了。1945后2月,炮校开始正式编班,加上总部炮兵团的同志,一共编成了10个炮兵学员队,一个工兵科,一个迫击炮教导队。
党中央任命郭化若为炮校校长。郭化若于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入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加上他又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中央派他来担任延安炮校的校长,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政委是邱创成,他也是一名经过长征的老红军,在这之前是总部炮兵团的政委。
延安炮校的校址就在有名的南泥湾。
1945年8月1日,延安炮校举行了开学典礼。
学员和学校的干部在大操场上列队。尽管天气很热,但大家的情绪十分高涨。
一辆美式中吉普开到了操场上,朱德总司令、叶剑英参谋长和肖劲光副司令员从车上走了下来,操场上立刻响起了一阵欢呼
朱总司令一边挥手,一边走上了主席台。
郭化若校长因病不能出席,由朱瑞代校长宣布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会场上响起了隆隆的炮声……
朱老总转过头问:“怎么还要放炮?”
朱瑞笑着说:“这是我们的礼炮!”
叶剑英点了点头说:“这是正规的炮校嘛,正规的开学典礼嘛,就是要放一放礼炮!”
礼炮一共响了九下,轰鸣声在天空久久回响。
朱总司令走上台去讲话:“我听了这个礼炮很高兴,这是我们开学典礼的礼炮,也是我们抗日战争就要胜利的礼炮,同志们要为迎接大反攻而努力学习,要发扬红大和抗大的光荣传统,在学习上争做模范!”
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就是一个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火炮器材不够用,就采用分班轮流学习的方法,一个班操炮,另一个班就讲地形,讨论射击原理,做到人闲炮不闲。真炮不够用,学员们还做了七门木头炮,马匹不够用就做了一些木马,不少炮兵用的仪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