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炮兵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士们一听有大仗打,高兴地在阵地上跳了起来。 
  12月15日晚,天空下起了小雪。战士们悄悄地进入了阵地,高炮也全部隐蔽起来了,只见雪白的荒野,灰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到了16日早上,太阳在一片雾气中升起,天空顿时云开雾散。战士们嘴里冒着热气,脸上却挂着一层白霜。大家都趴在炮位上,一声也不吭。大约到了7点多钟,远处隐隐传来一阵轰响声,接着是飞机引擎的轰鸣声…… 
  战士们抬头一看,只见天空中出现了24架美式F…80战斗轰炸机,四架一组成方形编队。一眨眼,美国飞机已经飞到了头顶。 
  只听张连长一声令下:“打!”周围几个阵地上的高炮一齐开火,顿时炮火连天,轰炸声响成一片。一架敌机被击中,在空中不停地抖动打转,然后一头栽了下来。这一次敌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架被击落,两架被击伤,其余的四下逃命去了。到了下午,敌机又出动20多架,向我军阵地冲来,由于怕被炮火击中,敌机一架比一架飞得高,在高空就将炸弹投了下来。多数炸弹落到四周的农田里,也有一些落到了阵地上,有的炮手受了重伤。但是,战士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与敌机展开了搏斗。一直打到天黑,共击落敌机五架,击伤八架。 
  说来也怪,此后美机五个月再也不轰炸阁岩地区了,而是将目标转到了没有高炮的泉洞地区。 
  1952年1月2日深夜,607团和608团秘密进入了泉洞地区,伏击待敌,一连等了三天,敌机都没有出现。到了5日早上,天刚亮的时候,敌人的大机群出现在云层的后面。高炮部队已经接到了观察哨的报告,敌人的飞机大约有30架,正分成两批向泉洞方向飞来。 
  大约5分钟之后,20多架敌机出现在阵地上空,有一架飞得很低,从我军阵地上一掠而过,阵地上战士们气得牙都痒痒。敌机转了一圈,没有发现情况。于是大批敌机开始下降,寻找地面的轰炸目标。 
  这时我军的高炮开火了,第一排炮火便击中了两架敌机,别的敌机一看不好,纷纷将舱里的炸弹胡乱投了下来…… 
  又有五架敌机被击中,美机飞行员在慌乱之中,纷纷跳伞逃命。朝鲜老百姓拿着棍子漫山遍野地追赶美军飞行员。 
  空战之前,美军飞行员已经得知,一旦飞机被击落,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之下要尽快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投降,千万不能落到朝鲜老百姓的手里,那样会有生命危险。 
  天黑之后,有三名美国飞行员,主动来到了1连的阵地上,其中有一个长了一脸大胡子的,拿着一份打印的投降书,用手指了指天上,又指了指地下,再指了指自己的肚子,张了张嘴。 
  张连长一看,哈哈大笑起来:“明白,明白,我们这里可是没有美国西餐啊。”接着他对通信员说:“通知炊事班,下面条,多放点肉,就说有客人来。” 
  通信员一脸不高兴:“我们都好几天没吃肉了,他们当了俘虏还和我们争肉吃!” 
  1952年3月,63师转战“东线”,再次与敌人的“空中绞杀战”展开较量,一举击落敌机13架,击伤95架。4月24日,配合20兵团参加“夏季战役”,击落敌炮兵校正机六架。 
  63师在战斗中越打越硬,越打越强,取得了击落敌机233架、击伤敌机1324架的辉煌战绩。 
  粉碎美军“空中绞杀战” 
  1951年7月,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节节败退,刚刚走马上任的远东空军司令奥托·威兰施出浑身解数,要一解美军的困境。 
  “联合国军”总司令部,正在召开新的作战会议。 
  总司令马修·李奇微将军仔细地看了威兰将军送来的报告,连连点头。 
  “威兰将军,我们很需要您这样的想象力。” 
  “将军,应该打击志愿军的要害,志愿军的要害不是在前边,而是在后边。” 
  李奇微眯起了眼睛:“说下去,接着说下去。” 
  “志愿军的作战物资都是从中国东北运来的,只要我们卡住了他们进入朝鲜的通道,他们就会瘫痪,就会无法再战。” 
  “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我们现在有1200架飞机,可以全方位、全天候空中封锁,对志愿军进行绞杀。” 
  李奇微笑了:“我们的这次行动就叫绞杀,像绞死对手一样,就叫空中绞杀战吧。” 
  于是,“联合国军”的空军改变了作战目标,主要对志愿军的铁路、公路交通干线进行封锁,欲全力切断志愿军的后方运输线,使我军前线部队得不到供给不战而退。 
  这是对志愿军空军和高炮部队的一次新的考验。由于我们的空军飞机不是很多,多数目标的保卫,还要靠高炮部队。 
  1952年4月23日凌晨,中朝边境长甸河口笼罩在白茫茫一片雾气之中。高炮团张团长,一大早便到山上观察气象,发现漫山的雾幔,对面都很难看到人。他知道美国空军惯于在这种天气,对我重要目标进行偷袭。看来今天敌机是一定要来的。 
  张团长对身边的高参谋说:“发信号,命令部队作好战斗准备!” 
  “是!”高参谋飞快地跑下山去。 
  “呜……呜……”战斗警报响了。 
  战士们纷纷冲入炮位,雷达天线转动起来,有线电话已经沟通,侦察兵操作指挥镜搜索目标。 
  6时20分,大雾还没有散去,电台报告:“观察所发现目标!”接着雷达也发现了目标,雷达观测手报告:“方向,河口西南,距离80公里,高度8000米,敌机四架一路纵队正向我飞来。” 
  张团长不由地笑了:“说曹操,曹操到,来得正好啊!” 
  “各分队注意,西南搜索!” 
  高炮飞快地转动着,炮口齐刷刷地指向了西南方向。 
  6时24分,我潜伏在西南高山上的侦察兵报告:“指挥部,指挥部,听到空中有轰鸣声,没有看到敌机,没有看到敌机。” 
  “指挥部明白。” 
  一分钟之后,另一观察哨报告:“指挥部,发现F-86A战斗机四架,高度6000米,正向我长甸河口大桥飞来。” 
  6时26分,我一列满载军用物资的火车,从清水镇驶来。敌机发现了目标,高度一下子降了下来。 
  张团长通过报话机下令:“各阵地注意,敌机接近目标,要全力保证目标的安全,不准放跑敌机。” 
  敌机边飞边进行编队,两架在前,两架在后,后面的掩护前面的进攻。 
  6时27分,敌先头两架飞机呼啸着从山谷中冲了出来,高度只有500多米,这样低的高度,高炮临时瞄准难度是很大的。 
  敌机像两只恶狼,向大桥上正在行驶的火车冲去,眼看着越来越近只有几百米了。 
  “开火!开火!”指挥员下达了命令。 
  早已严阵以待的炮群一齐开火,一发发炮弹拖着长长的火舌飞向天空。 
  前面的两架敌机,听到炮响,知道我军炮兵早有准备,马上拉起了机头,向上窜去,可是后面的两架,欲拉起来已经来不及了,火炮一响,其中的一架“轰”地一声爆炸了,碎片飞向四方,来了个空中开花。另一架机尾中弹起火,拖着长长的黑烟,在空中打转,一连翻了几个跟头,栽进了鸭绿江,激起一道巨大的水柱。 
  前面的敌机一看后面两架已经中弹,加速向西南方向飞去。可是已经晚了,我军炮兵已经用火力封住了敌机的退路。 
  只见火网中炮弹齐飞,一串炮弹击中了一架敌机的机身,敌机炸成两截。另一架被击中翅膀摇摇晃晃地飞走了。 
  我军阵地上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张团长看了看手表,从下达命令到三架敌机落地一共用了75秒钟。 
  “可惜有一架敌机带伤逃跑了。” 
  2连刘连长笑着说:“团长,留一个回去报丧吧,让小鬼子早点知道,这三架已经见阎王了。” 
  众人都笑起来了。这时一名参谋跑了过来:“报告团长,战斗结束,击落敌机三架、击伤一架,消耗炮弹758发。” 
  “好,好呀,真是既经济又实惠,就是下回不能放跑这个报信的。” 
  志愿军高炮部队在粉碎敌“绞杀战”中,击落敌机264架,击伤敌机1070架。美空军发言人也不得不承认:“美国飞机在朝鲜通行无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北朝鲜的天空成为可怕的天空,死亡的天空!” 
  炮兵大协奏——金城战役 
  1953年6月19日,北京开往平壤的国际列车,徐徐驶出了北京车站。坐在软卧车厢里的彭德怀,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高大楼群,若有所思。本来马上就要举行朝鲜战争停战签字仪式了,可是又发生了李承晚破坏协定的事件。 
  20日下午,志愿军司令部。 
  代司令员邓华和副司令员杨得志正在翻看外电对朝鲜局势的反映。 
  邓华说:“李承晚武力劫走了被我们俘虏的两万多名战俘,说是就地释放,实际上是强行补充到了李伪军中,这种做法真是令人气愤!” 
  “是啊,前几天大家还说要好好庆祝一下,还要把人民军的同志也请过来,连茅台酒都准备好了,看来又不行了,胜利不会来得那么容易!”杨得志放下手中的茶杯,随手拿起一份材料。 
  “连他们自己的人都不同意,英国首相丘吉尔就说,追回被放的战俘,像中国和北朝鲜共同要求的那样,是十分明智之举。” 
  邓华站起来走到地图前面:“看来,不打它,它是不会老实的。我看至少还要打掉它一到两个师,敌人才会老实。” 
  两人正在说着话,门开了,杨参谋跑了进来:“彭总回来了,彭总回来了!” 
  邓华和杨得志一下子站了起来。 
  “在哪?快请到这边来。” 
  “是在平壤,来的电话,叫你们两位接电话。” 
  邓华笑了:“你这家伙,大嗓门这么一喊,我以为彭总已经进门了呢!” 
  一句话说得大伙都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