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化成名词)而不改变其词汇意义的后缀,例如英语的…ness、…ation、… 

ment之类,汉语没有此类后缀。第二,印欧语的动词有限定式和非限定式(不 

定式,分词,动名词)的区别。汉语没有这种分别。这种差异使得汉语语法 

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跟印欧语语法大异其趣。 

     首先,在印欧语里,词类的功能比较单纯。例如名词只能充任主语和宾 

语,形容词只能充任定语和表语,定式动词只能充任谓语里的主要动词。在 

汉语里,由于动词和形容词不变形,无论在什么句法位置上出现,形式都一 

样。这就造成了词类多功能的现象。 

     其次,印欧语的句子和分句里必须有定式动词,而词组 (短语)里要是 

有动词的话,只能是非限定形式,不能是限定形式。因此,句子和分句是一 

套构造原则,词组是另一套构造原则。汉语的动词没有限定式和非限定式的 

对立,动词不管用在哪里,形式都一样,因此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 


… Page 80…

原则是一致的;从词序方面看,汉语一个重要特点是所有的修饰语都必须放 

在被修饰成分的前边,所以修饰语不宜太长、太复杂。把外文翻译成中文的 

时候,原文后置的修饰语都得提到前边去。如果修饰成分比较多,句子就不 

太容易组织。这种时候,往往得把原来的长句拆成几个短句,使修饰语适当 

分散或者转成谓语。 

     文字长期以来也不断有人批评汉字的缺点,主要是说汉字难认、难写、 

难于机械化 (印刷排版、打字等)。因此在扫盲、儿童识字教育、文化传播 

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效率高。 

     跟拼音文字比较起来,汉字有它的短处,但是也有它的长处。汉字最大 

的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50年代开始进行简化汉字的工作。1986年中国重新公布的《包括简化偏 

旁类推的字》规定了2200多个简化汉字(包括用简化偏旁类推的字)。这项 

工作目前已告一段落,今后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稳定,不继续简化。因为不断 

简化会破坏文字的稳定,而且简化一批字以后,原来的繁体字并不能废除。 

结果是汉字的总数有增无减,反而加重了学习和使用的人的负担。 

     关于文字拼音化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论。从理论上说,任何自然语 

言都可以用拼音文字记录。但是由于汉语方言分歧,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没 

有取得广泛、切实的成效以前,改用拼音文字会给方言区的人带来很大的困 

难。此外,由于汉字历史悠久,大量的文献都是用汉字记录的。一旦改弦易 

辙,势必在文献的广泛利用上造成一定困难,在社会心理和民族感情上也可 

能引起波动。 

     方言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情况复杂。下边把汉语方言粗分为 

官话和非官话两大类来说明。官话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和长江南岸九江与镇 

江之间沿江地带以及湖北、四川、云南、贵州4省,包括北方官话、江淮官 

话、西南官话几个方言区。官话区域的面积占全国3/4,人口占全国2/3。官 

话方言内部的一致程度比较高。从哈尔滨到昆明,相距3000公里,两地的人 

通话没有多大困难。非官话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包括吴方言 (江苏 

南部,浙江大部)、赣方言(江西大部)、湘方言(湖南大部,广西壮族自 

治区北部)、粤方言(广东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闽方言(福建, 

台湾,广东的潮州、汕头、海南地区)、客家方言(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 

西部,江西南部,台湾)。非官话区域比官话区域面积小,可是方言差别大, 

彼此一般不能通话,甚至在同一个方言区内部 (例如浙南吴方言与苏南吴方 

言之间、福州话和厦门话之间),交谈都有困难。 

      (2)教育事业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教育行政 

     中国教育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制度(见下页图示)。 

     全国教育的最高决策机关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中央的教育行政机关原 

为教育部。  1985年6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 

议决定,撤销教育部,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 

     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有:(1)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或教育 

厅、局);(2)市(地、州)教育委员会(或局);(3)县(市、旗、区) 

教育委员会(或局);(4)乡(镇)设管理教育的专门机构或专职干部,协 

助乡 (镇)政府管理所属的地方。 


… Page 81…

    根据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基础教育 

管理权属于地方。 

     学制 

    初等教育 

    ①普通小学,招收6~7周岁的儿童入学,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小学修 

业年限5年或6年,实行一贯制。②成人初等学校,主要学习语文、算术两 

科;扫盲识字班,吸收文盲、半文盲入学,以学会1500~2000个常用字为扫 

盲标准。 

     中等教育 

    ①普通中学,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两个阶段,修业年限5年或6年 

 (初中3年,高中2~3年)。②农业中学,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 

为2~3年。③职业学校或职业高中,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一般为3 

年。④技工学校,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年限为2~3年。⑤中等专业学 

校,招收初中毕业生, 

    修业年限一般为3~4年,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为2年。⑥成人中等学校, 

成人业余初中或高中,分别招收具有小学或初中程度的青壮年入学,修业年 

限2~3年;成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实行脱产或半脱产学习者,修业年限一 

般为2~3年。 

     高等教育 

    ①大学和专门学院。招收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青年入学,修业年限 

一般为4年,部分专业和少数重点学校为5年;部分大专院校附设短训班、 

专修班。②属于成人教育的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招收具有相当高中毕业 

文化程度者入学,修业年限为4~5年;职工、农民大学修业年限一般为3~ 

4年;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和夜大学或独立函授学院,实行学年制的,修业 

年限一般为5~6年,实行学分制的,修业年限不限。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 

度。按学科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成绩证明书,累积分达到专业毕业要求者, 

发给毕业证书。④研究生制度。由各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单位招收攻读硕士 

学位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修业年限均为2~3年;部分高等院校设有研究生 

院(部)。中国现行学制图见下页。 

    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4年,中国的教育工作经历了一个 

曲折的发展历程。这期间虽然在工作中有不少失误,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 

期间,曾遭到严重破坏;但是从全局来看,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①1949~1983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1600 

多万建设人才。其中,普通高等学校由1949年的205所增加到805所;本、 

专科在校学生120。68万人,比1949年增加9倍多,共计培养本、专科毕业 

生411。02万人,等于旧中国36年毕业生总数的19。5倍;培养了毕业研究生 

4。18万人,尚有在校研究生3。71万人;派出留学生2。7万人,加上自费留 

学生共有3。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已发展到3090所,在校学生114。33万人, 

比1949年增加了近4倍;培养了毕业生722。4万人。 (包括广播电视大学、 

夜大学、函授大学)、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约500万人。以上这1700 

多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是中国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局面的依靠力量,他们正在发挥着骨干的作用。 

    ②普通教育也发展得相当快,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和劳动人民的科学 


… Page 82…

文化水平,做出重大贡献。据统计,到1983年,全国共有普通中学9。65万 

所,在校学生达到4397。73万人,比 



                                            1949年增加41。3倍;共有小 

学86。22万所,在校学生达到13578万人,比1949年增加4。6倍。学龄儿童 

入学率已由解放前的20%左右增加到94%。有的地区,如上海市郊区(县)、 

江苏省苏州地区、山东省烟台地区、吉林省延边地区、广东省佛山地区以及 

有些大中城市不仅普及了小学教育,而且正在普及初中教育。幼儿教育也发 

展得很快。  198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 (包括独立设置的)13。63万所,在园 

幼儿1140万人,比1950年增加87倍。 

    ③职业教育的网络正在形成。到1983年,全国职业学校已有5481所, 

在校学生122万人(其中农业中学4073所,在校学生68万人)。据18个省、 

市统计,各地职业学校设置了近400个专业和工种。  1983~1984年职业大 

学发展得很快,已达60多所。技工学校和就业前的培训也有较大发展。有的 

地区,如辽宁、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一个从初级到中级 (包括中等 

专业学校)、高级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④建国以来成人教育得到普遍的发展,特别是1984年前后,全国城乡兴 

起了以振兴中华、实现四化为目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