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仪,可以帮助教练员以最快速度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诊断”,以改进其技 

术;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大量而又复杂的信息,并经过综合的定量分析得出 

结论后,可以为决策机构在制定实施方案时提供科学的依据,还可以将各种 

有效信息储存起来备用。通讯技术,声像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现代技术应用于 

体育领域,已成为采集体育信息的科学武器;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体育 

科研得以从定性分析过渡到定量分析,从而为体育科学进入系统化、信息化、 

定量化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 

     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对体育科学仪器设备的要求无疑会越来越高,现 

在广泛应用的一些仪器设备已不能满足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了。譬如:电视 

录像技术虽然可以对比赛和训练情况进行客观的记录,但却无法提供定量的 

直接信息;高速摄影尽管能够提供某些定量信息,但因其过程繁杂,且耗时 

过多,因而其实用价值受到了限制。这就要求人们及时地引进当代科技的最 

新研究成果,更新体育科学仪器设备,使体育科研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目前,部分国家已进行了图像测量和光电测量等声像新技术的研究。图像测 


… Page 118…

量技术具有图像显示和参数测量双重特性;光电测量技术也具有对光学图像 

进行适时处理,即可采集所需定量信息的特性。这两项新技术在体育科研中 

的应用,为体育科学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另外,由于体育运动 

的固有特点是“动”而不是“静”,这就对体育科学仪器方面的可靠性和实 

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附加在运动员身上的测试仪器要求更高, 

既要求微型化、精密化和系列化,还强调其稳定性。因此,进一步开发和更 

新体育科学仪器设备,充实科学研究的“武器库”,是推动体育科学向纵深 

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当今体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Page 119…

                  2。当代卫生事业:目标宏伟举步维艰 



     战后,从全世界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资源明显增加,卫生服 

务有所加强,人类健康水平显著改善。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进展程 

度很不平衡,大多数人所居住的地区及国家 (如亚非拉各国),经济及收入 

仍停留在很低水平上,广大人民生活贫困,卫生水平仍相当低,卫生资源有 

限且分配利用不当。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居民并未得到应有的卫生服务,许 

多社会卫生指标仍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所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目标虽然宏伟,但要真正被实施, 

全人类还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行。以下从五个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 

      (1)社会经济发展 

     50年代及60年代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但从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经 

济增长速度减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上依然存在着很 

大差距。  1983年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数在1万美元以 

上 (如美国14090,前联邦德国11420,澳大利亚10780,法国10390,日本 

10100),而不少发展中国家还不到1000美元,如印度260,印尼560,埃及 

700,尼日利亚760,埃塞俄比亚、扎伊尔等低收入国家的人均产值在200美 

元以下。 

     据世界银行估计,世界上有8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有12亿人(占 

世界人口的25%)生活在亚洲的低收入国家中,人均收入不到150美元,另 

外9亿人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中,人均收入为750美元。在低收入国家中, 

87%人口居住在农村,成人中77%是文盲,48%儿童未上小学,75%人口无 

安全饮用水。在中等收入国家中,57%人口居住在农村,37%成年人是文盲, 

3%儿童未上小学,48%人口无安全饮用水。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近20多年来成年人文盲率在下降,儿童入学率在 

增加,70年代前半期,学龄前教育学生每年增加6。1%,小学入学率每年增 

加2%,中学入学率每年增加3。9%,高等学校入学率每年增加5。4%。但在 

不同地区及国家间差别仍很大,低收入国家近半数儿童未上小学;多数高收 

入国家已普及教育,而低收入国家仍有近80%的成年人未受过教育。世界上 

有8亿文盲,其中60%是妇女。高等教育入学率,高收入国家稳定在20%左 

右,而低收入国家仅0。6%。 

     经济文化与居民健康间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115个国家的研究结果表 

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期望寿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这种相 

关关系不仅适用于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国家内部。在巴西,低收入人群的期 

望寿命是49。9岁,而高收入人群为62。0岁。美国的研究表明,低收入家庭 

的成员比高收入家庭的成员,致残性疾病的患病率高,因病长期或短期丧失 

劳动力的人多。婴儿死亡率随母亲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印度喀拉拉邦的 

一项研究表明,营养不良与家庭收入及家庭主妇的教育程度有关,低收入家 

庭中营养不良者占94%,而高收入家庭为26%,主妇为文盲的家庭中营养不 

良者占94%,而中学毕业主妇的家庭中营养不良者仅9%。 

      (2)人口状况 

     卫生服务的对象是人群,分析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及其变动对正确 

制订卫生政策,组织卫生服务有重要意义。 

     近30多年来,世界人口将近增加了1倍,1950年全世界人口25。1亿, 


… Page 120…

1960年29。9亿,1970年36。1亿,1980年44。2亿,1985年47。6亿。70年 

代以来,越来越多国家采取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世界人口的增长率有所下 

降。世界人口增长率,1950~1960年为1。9%,1960~1970年为1。9%,1970~ 

1980年为1。8%,1980~1985年为1。7%。由于人口基数的增加,增长率的 

减缓并不意味着人口增长数的减少,按人口增长率计算,世界人口增长数 

1980年为7500万,而1985年为8237万。按世界人口资料表所公布的人口 

增长率估计,1985年全世界净增加了8237万人,即每天增加22。6万人,每 

小时增加9402人,每分钟增加157人。世界人口增加过快仍然是当前世界所 

面临的一项重要社会卫生问题,因为人口迅速增加,常导致生活贫困、受教 

育少及营养不足人群的增加,而这些人一般是健康水平较差,需要更多卫生 

服务的人。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影响, 

人口有所下降。但在战后,由于死亡率降低,又加速了自然增长。菲律宾、 

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等国平均人口年增长率都在2。6%以上(1970~ 

1979年)。西南亚的一些国家如土耳其、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和 

科威特,从20年代起就开始采取了降低死亡率的措施,再加之第二次世界大 

战没有触及这些国家,故战后死亡率降到7~10‰,又由于出生率较高(30~ 

40‰),因而自然增长率上升较快。  1950~1970年,土耳其人口增加一半, 

伊朗和伊拉克增加0。7倍,而黎巴嫩和叙利亚几乎翻了一番。科威特由于邻 

国工人大批涌入石油工业企业,人口增加了2倍以上。据世界银行最近估计, 

世界有近8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之中,其中以南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绝对贫困 

人数最多 (虽然南撒哈拉非洲的绝对贫困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最大,但因 

非洲人烟稀少,故贫民绝对数较少),亚洲约有1/3~1/2的人口(尤其是儿 

童)严重营养不良。 

    各地区及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有很大差别,198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增长率 

为1。7%,而发展中国家为2。0%,工业发达国家仅0。6%。分地区看,非洲 

2。9%,亚洲1。8%,拉丁美洲2。3%,北美洲0。7%,欧洲0。3%,大洋洲 

1。2%。在70年代,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为19‰,而拉丁美洲国家1965~1977 

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7‰。这意味着在30~35年内,人口增加1倍。亚非 

拉地区人口增长率较高的结果,必将影响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 

     1950年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是亚洲占54。7%,非洲占8。8%,拉丁美洲 

占6。5%,北美洲占6。6%,欧洲(包括前苏联)占23。0%,大洋洲占0。5 

%,亚非拉地区人口增长的结果,世界人口中亚非拉地区人口比例加大,而 

欧美人口比例相对缩小,预计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到2000年时世界人口 

的绝大部分(81%)将生活在经济、文化、卫生条件比较差的亚非拉地区, 

而欧美地区的人口比例将相对减少。 

     非洲有55个国家和地区。据1983年统计总人口有5。14亿,占全世界总 

人口的1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9人,居世界第三。其人口的地区 

分布极不平衡,在尼罗河中下游河谷西北非沿海、几内亚湾北部沿岸、东非 

高原和沿海地区人口比较密集,其中尼罗河下游两岸平均每平方公里有800 

以上人口,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而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平均每平方 

公里不到1人,是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近30多年来,世界人口的城镇化过程加快。世界人口中城镇人口所占比 

例,1950年为28。6%,1980年为39%,1985年为41%,预计2000年将达 


… Page 1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