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最有影响的综合性期刊是:《经济学家》、《新政治家》。1988年,
年度出书56514种,期刊6000多种。1988年,英国图书主要出口美国、澳
大利亚、荷兰、前联邦德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区。
语言文字
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支。它是现代语言中颇具影响的一种语
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它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由于在历史上曾和多种民族语言接触,它的词汇从一元变为多元,语法从“多
屈折”变为“少屈折”,语音也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
英语是当前世界上通行最广的语言之一。目前世界上把英语作为第一语
言(本族语)的人口约有3亿,作为第二语言 (即不是本族语,但为所在国
通用语)使用的人口约有2。5亿,共5。5亿。此外,把英语作为外国语使用
… Page 27…
的人约3~5亿。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作为外国语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法,说明
英语正在愈来愈被看成一种国际交往的工具,它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所专
有,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
由于英语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地区性变体。有
的语言学家已经不再把伦敦或英国上层人士的英语作为唯一的标准英语,而
把它作为地区英语之一来看待。除英国英语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英语。
美国在18世纪建国之后,本土语言仍以英语为宗。美国学者最初称它为“在
美国的英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这个术语通常被理解为美国人特
有的语词和语法,从抱“纯洁主义”的英国文人看来,它不是纯正的英语。
只指在美国本土上使用的英语,而不论其与英国英语的异同。现在英国学术
界也终于承认美国英语有它的独立地位,而且,除美国英语外,还有加拿大
英语、澳洲、新西兰英语、南非英语等,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地区性的语词和
语法。其他像印度英语、东南亚英语、加勒比地区英语和非洲某些新兴国家
的英语,也都各自具有语音和词汇上的特点。
(2)教育事业
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议会通过《1944年教育法》,亦称《巴特勒
教育法》。
该教育法确立了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以至继续教育的公共教育体系,
对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为英国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公立学校和教会并存的教育制度并未完全改变,
公学还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实现法令的规定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该
法令的许多部分,后来被战后的近20个教育法令和议会其他法令所修正。特
别重要的有《伦敦政府法》(1963)、《地方政府法》(1972)、《就业和
培训法》 (1973)和《全国卫生福利事业改革法》(1973)。这些法令的规
定并未改变《1944年教育法》的基本教育原则,但在组织安排和财政安排上
作了较大的变动。除上述法外,《1964年教育法》授予地方教育当局和民间
团体创办学龄范围与《1944年教育法》规定的范围不同的小学和中学的权
利,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学校,即中间学校。《1976年教育法》,使教育和
科学大臣有权强迫地方教育当局按综合中学的结构组织其中等学校。1963年
《伦敦政府法》,建立了既非郡议会又非郡市议会的内伦敦教育当局。1972
年《地方政府法》,彻底改组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地方政府结构,采取都市
郡和非都市郡再分成区的比较简单的结构模式。1973年《全国卫生福利事业
改革法》,把学校保健服务的职责从地方教育当局转移到地方卫生当局。
从1945年以来的40多年间,英国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主要是:
①中学的结构改革。早在50年代初期,1945年开始实行的中学阶段严格分
为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三类学校的组织形式就开始解体。现代中
学发展学术性课程。不同类型的中学全并成为双科中学(如,文法和现代中
学)、多科中学和综合中学。60年代早期,综合中学在数量上开始有明显的
增长,1965年起迅速发展。当时工党政府要求所有地方教育当局按照综合中
学方式组织本地区的中学。1970年保守党政府停止中学综合化。1974年工党
重新执政,又重申强制实行综合中学的方针。据1982年统计,英格兰综合中
学学生,已达公立中学全体学生的90。1%。②高等教育的大发展。1961年,
任命罗宾斯委员会研究英国高等教育问题。1963年《罗宾斯报告》建议把10
… Page 28…
所高级技术学院改为大学(1966~1967年见诸实行);成立全国学位授予委
员会(1964年正式成立)。1965年教育和科学大臣、哲学家C。A。R。克罗斯
兰提出实行高等教育的双重制,由自治的大学和不属大学性质的公立高等学
校两部分组成。至1973年止共创立了30所多科技术学院。从1948~1967
年,英格兰的大学几乎增长两倍,其中包括60年代成立的10所新大学;大
学生人数增长3倍以上。1971年成立了开放大学。截止1985年,英国全国
拥有大学45所(1945年为17所)。③师范教育的改革。1944年成立的麦克
奈尔委员会,建议大学应承担教育和训练师资的全部职责。1955年所有大学
都接受了培养师资的任务。1970年培养的师资数是1938年的5倍。1972《詹
姆斯报告》,对师范教育提出重大改革的建议。政府发表白皮书,建议把师
范学院和多科技术学院或其他高等学校合并,成为公立的高等教育的一部
分。
教育行政
中央设教育和科学部。教育和科学大臣负责领导和管理英格兰和威尔士
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以及不列颠的大学和民用科学事宜。另有
国务部长和政务次长若干人协助其工作。1970年后,威尔士的初等教育和中
等教育,改由威尔士国务大臣领导。威尔士的大学教育由中央的教育和科学
部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进行领导。北爱尔兰的教育,由北爱尔兰教育部领导
和管理。苏格兰的初等、中等教育和中学后教育,由苏格兰教育署领导和管
理。苏格兰的大学教育也由中央的教育和科学部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进行领
导和管理。
教育和科学部设普通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科学和外
事、艺术和图书馆、财务、统计、立法、编制和组织以及建筑等司。教育和
科学部在工作上,得到若干其他组织的协助:①陛下督学处。陛下督学由国
王任命,其地位与政府其他文官不同。陛下督学的任务是了解教育情况,评
定教育效率,提供业务指导。陛下督学对地方教育当局或教师不发命令,只
提批评、表扬和建议。②中央教育顾问委员会。分设英格兰和威尔士两个教
育顾问委员会,就教育和科学大臣提交事项提出意见。教育和科学大臣得视
工作需要,任命各种委员会。③学校课程和考试委员会。这是一个包括大学
在内的整个教育事业的独立机构,经费由教育和科学部与地方教育当局平均
分担,其任务是促进和鼓励课程研究的发展,倡议研究并帮助解决当前实际
问题。④大学拨款委员会。研究英国大学教育的财务需要,建议政府分配议
会拨款的办法;搜集大学教育情报,协助制订和实施大学发展计划。议会对
大学拨款每5年研究一次。
英国现行地方政府体制,以都市郡的区、非都市郡、内伦敦和外伦敦的
市为地方教育行政单位。苏格兰和威尔士现有104个地方教育当局,每一地
方教育当局设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局。教育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和助理局长
以及指导员若干人。教育委员会由一些地方教育当局成员和一些具有教育经
验并熟悉地方教育情况的人组成。教育委员会下设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等小
组委员会。地方教育当局设督学 (不属陛下督学处)。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不
规定课程和教科书,这是学校校长的权限。
1981—1982年度,英国公共教育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5%。公共
教育经费来源包括中央补助的国税、地方税收以及捐赠基金和学费收入。其
中中央补助和地方税收部分,1959年以前,中央负担60%,地方负担40%;
… Page 29…
1959年以后,中央对地方政府经费开支采取补助地方税办法,1981—1982
年度约负担地方财政支出的60%。
学制
《1944年教育法》规定,英国公共教育制度,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
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初等教育以前为学前教育阶段 (2~5岁)。
幼儿园招收2岁儿童入学,幼儿班招收3岁儿童入学。所有幼儿园和幼儿班
都实行男女同学。每班儿童人数最多30名。公立的或公助的幼儿园的教师必
须是合格教师。幼儿园和幼儿班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儿童在教师指导下
学习生活、游戏和劳动。学前教育非常重视优良的个人习惯和社会习惯的训
练以及儿童身体的发育。据 1980年统计,受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的儿童共
220000人,约占2~5岁儿童总数的18%。英国现行学制图见下表:
各级各类教育
初等教育
5~11、12岁之间为初等教育阶段。又可分为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