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案子就牵连到吕留良家。吕留良已经死了,雍正把吕留良的坟
刨了,棺材劈了,还不解恨,又把吕留良的后代和他的两个学生满门抄斩。
还有不少相信吕留良的读书人也受到株连,被罚到边远地区充军。
像这样的案子还是真有反对朝廷的活动引起的。另外有不少文字狱,
完全是牵强附会,挑剔文字过错,甚至为了一句诗、一个字也惹出大祸。有
一次,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音bì)
字,雍正帝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
了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挑剔说这“清风”就是指清朝,
这一来,徐骏犯了诽谤朝廷的罪,把性命也送掉了。
259 乾隆帝禁书修书
清王朝统一中国后,经过康熙、雍正两朝的经营,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到雍正帝儿子清高宗弘历(也叫乾隆帝)在位的时候,国力强盛,财政富裕。
清朝初期的文治武功(也就是文化和武力的统治),在这个时期都达到鼎盛
的程度。公元1757年,原来已归服清朝廷的准噶尔贵族阿睦尔撒纳发动
叛乱。乾隆帝派兵两路,进攻伊犁,平定了叛乱。准噶尔平定以后,原来被
准噶尔俘虏的维吾尔族首领大和卓木 (又名布那敦)、小和卓木 (又名霍集
… Page 83…
占)兄弟逃回新疆天山南路,起兵反清。乾隆帝又派兵征讨。大小和卓木在
当地残酷压迫人民,遭到维吾尔族人民的痛恨,纷纷起来支持清军。清军顺
利地平定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
公元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天山南北的管理。
乾隆帝跟他祖父、父亲一样,除了武功之外,还十分重视文治。他一
面继续开博学鸿词科,招收文人学者,编写各种书籍;一面又大兴文字狱,
镇压有反清嫌疑的文人,乾隆时期文字狱之多,大大超过了康熙、雍正两朝。
但是,乾隆帝懂得,光靠文字狱来实行文化统治是不彻底的。还有成
千上万的书籍,贮藏在民间。如果里面有不利他们统治的内容,该用什么办
法来解决呢。
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集中全国的藏书,来编辑一部规模空前巨
大的丛书。这样做一来可以进一步笼络大批知识分子,显示皇帝重视文化;
二来借这个机会把民间藏书统统审查一下。可说是一举两得。
公元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开设四库全书馆。派了一些皇室亲
王和大学士担任总裁,那些皇亲国戚大多是挂个名、起监督作用的。真正担
任编纂官的都是当时一些有名的学者,像戴震、姚鼐、纪昀 (音yún)等
人。那套丛书名称就叫做《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常把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四个大类:经部,包括历来儒
家的经典著作(像《诗经》、《论语》、《孟子》等)和研究文字音韵的书;史
部,包括各种历史、地理、传记等书;子部,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学说和科技
著作,像农学、医学、天文、历法、算法、艺术等;集部,包括文学的总集
和专集等。
按照四大类集中贮藏起来就叫做“四库”。
要编一套规模巨大的丛书,先得把书籍收集起来。乾隆帝下了命令,
叫各省官员搜集、收购各种图书上缴,并且定出了奖励办法,要私人进献图
书,进献越多,奖励越大。这道命令一下,各地图书果然源源不绝送到北京,
只隔二年,就有二万多种,再加上宫廷内部原来的大量图书,数量就很可观
了。
书收集起来了。乾隆帝就下令四库全书馆的编纂官员对图书认真检查。
凡是有“违碍”(对清统治者不利)字句的,一概销毁。一查下来,发现在
明朝后期的大臣奏章里,提到清皇族的上代,不那么尊重,譬如他们的上代
就接受过明朝的官职和封号,这在乾隆帝看来是很不体面的;于是就下令把
这类图书一概烧毁。至于像吕留良、黄道周等抗清文人的著作,那就更不用
说了。后来再一查,在宋朝人的著作中,也有许多反对辽、金、元朝的内容,
这种内容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反对清王朝,也该销毁,或者销毁一部分。还有
一个办法,就是发现这类字句,就随时删改涂抹,这样,书虽然被保存下来,
但是已经弄得面目全非。为了这件事,乾隆帝可说是绞尽脑汁。据不完全统
计,在编《四库全书》的同时,被查禁烧毁的图书也有三千种之多。
但是不管乾隆帝的动机怎样,这部规模巨大的 《四库全书》到底编出
来了,而且保存下来了。编纂《四库全书》的学者们对大批图书进行编辑、
校勘、抄写,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公元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图书三
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当时把全书抄了七部,分别贮藏在
皇宫、圆明园、热河行宫 (今河北承德)、奉天、(今沈阳)杭州、镇江、扬
州 (其中三部后来在战争中被烧毁了)。这对后代人研究我国古代的丰富的
… Page 84…
文化遗产,毕竟是一项重大的珍贵的贡献。至于查禁销毁一批书,当然对我
国文化造成了损失,但是这种有禁也不可能彻底。当时就有不少爱护文物的
人,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把许多有价值的书藏了起来。到了清朝末年,就
有不少被禁的书陆续出现了。
260 曹雪芹写《红楼梦》
乾隆帝连年用兵,军费花费很大;他又六次巡游江南,搞得十分铺张
浪费。加上下面的官吏贪污浪费成风,弄得国家渐渐地衰弱下来。
就在这个时期,在京城流传着一本小说,叫 《红楼梦》。开始,人们还
弄不清作者是谁,后来经过研究,才知道写书的作者叫曹雪芹。
曹雪芹原来是一个贵族家庭的子弟。他的曾祖曹玺(音xǐ)曾经得到
康熙帝的宠信,被派到南方当江宁织造。江宁是南方富裕的地方,织造是专
替皇族办服装的,是个攒钱的差使。曹玺死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父亲曹
(音fǔ)接替了这个差使,一家三代前后做了六七十年织造官,不用说
家产越来越富,成了一个豪门。
雍正帝即位后,因为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到曹家,雍正帝认为曹家
反对过他,不但革了曹的职,还下令查抄了他们的家。那时候,曹雪芹是
个十岁的孩子,已经懂事,看到家庭遭到这样大的灾难,幼小的心灵受到很
大打击。
父亲丢了官,在江宁呆不下去,只好回到北京老家,生活越来越穷,
家庭的灾难又接二连三发生。到后来,父亲曹也死了。曹雪芹的生活更加
困难,他只好搬到北京西郊,在几间简陋的屋子里读书。有时候,连粮食也
不够吃,只好喝点薄粥充饥。
曹雪芹住在郊外,环境变了,接触了一些穷苦百姓,再想起小时候家
里的豪华生活,免不了产生许多感触。后来,他决心根据他的亲身体验写出
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这就是《红楼梦》。
曹雪芹在 《红楼梦》里,写了一个贵族大家庭贾家从兴盛到衰落的故
事。在那个贵族家庭里,大多是一些挥霍享受,专讲吃喝玩乐、放债收租的
寄生虫。有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肮脏刻薄。小说的主人公,贾家的公
子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是一对嫌恶贵族习气、反对封建礼教的青年。在
那个环境里,他们想摆脱旧礼教的束缚,也没有出路。结果林黛玉受尽歧视,
害病死去;贾宝玉离家出走;而那个贵族大家庭,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也
像腐朽的大厦一样,忽喇喇地倒坍了。
曹雪芹用十分深切同情的笔调写了这一对青年男女和一些受压迫凌辱
的婢女,又满怀气愤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在《红楼梦》里,
有一段“护官符”的故事,就是专门揭露这些官僚和豪门怎样勾结起来欺压
百姓的。
小说里的贾府有一门亲戚薛家。薛家的公子薛蟠,因为跟别人争夺一
个婢女,行凶打死了人。被害人的仆人告到应天府,知府贾雨村正想派公差
到薛家去捉拿凶犯,他的随身仆人暗示他别这样做。退堂以后,贾雨村把仆
… Page 85…
人留下,问他为什么阻止他捉拿凶犯。那仆人从袋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抄着
民间流传很广的一首叫做《护官符》的歌谣,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贾雨村看不懂。经仆人一解说,才知道南京地方,有四家豪门大族:
贾家是皇亲国戚,史家和王家都是金陵(就是南京)的大官僚;“雪”和“薛”
同音,指当地一家富商薛家。
这四家结成亲戚,互相勾结,势力大得没法说。当官的要想护住自己
的官职,就不能得罪这四家豪门。仆人提醒贾雨村说,这次杀人的凶犯正是
薛家公子,要是触犯了他们,不但要丢掉官职,只怕性命难保。
贾雨村听了仆人的话,吓了一大跳,马上打消了捉拿凶犯的念头,还
按照仆人献的计,把被打死的人说成是急病死去。一桩人命案,就这样稀里
糊涂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