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远没有无线电通信发展迅速。其原因在于:1。没有找到象无线电波那样的
相干光频电磁波;2。光波在大气中传播易受气候影响。
本世纪60—70年代,激光和光导纤维相继出现,使上述两个关键技术问
题迎刃而解。激光以其独特的良好性能,成为运载信息的理想工具。光导纤
维则为光传播提供了适宜的通路。
激光刚一诞生,人们立即用它进行无线电通信试验,但结果并不如意。
于是人们转向光的有线通信研究。
早在1854年,英国的丁铎尔(1820—1893)就提出,利用光的全反射原
理可以进行光的传输。1927年,英国的贝尔德提出了用石英纤维作摄像传递
装置的专利。1930年,德国人兰姆发现光可沿着透明弯曲的石英纤维传输。
这为以后的光导纤维传输激光提供了依据。但由于技术水平所限,这一阶段
的光导纤维传输光的性能很差,光在其中衰减很快,传不了几米。
1951年,英国的霍布金斯等人利用柔性玻璃纤维,制成了医用纤维内窥
镜。它可以把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过玻璃纤维送到体外。这在光纤通信方面前
进了一步。
在光纤通信发展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是英籍华人高锟博士。从 1963年开
始,经过三年探索,他和同事霍克亥姆共同发表了“光波介质表面波导”的
论文,指出光信号在玻璃纤维中损耗太大的原因在于其中含有过量的金属离
子。他们认为,通过减少金属离子的含量并改进拉丝工艺提高材料均匀性,
是可以用光纤进行激光通信的。这一思想对以后光纤通信的实现产生了重要
影响。为此高锟获得了1979年度的国际伊利申通信奖。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的莫若利用高强度的二氧化硅材料研制出衰减为
每公里20分贝的光纤,使光纤技术有重大突破,接近了实用阶段。恰好在这
一年,适用光纤通信的光源半导体激光器问世。这两项技术的进展对光纤通
信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此后,光纤技术迅速发展,1972年达到每公里衰
减4分贝,1976年则为每公里0。47分贝。
197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莱因哈特和洛根发明了加工处理光信号的集
成光路,使光纤通信向实用迈进了一步。
1976年,世界上首次光缆通信试验在美国亚特兰大城获得成功。其传输
距离达10公里,可进行672路电话同时通话。1977年,日本进行了60公里
光纤通信试验,每8公里设一个中继站。这次试验用的是8根光纤制成的光
缆,每根光纤可通480路电话。1979年,法国光缆电视试验成功。同年,欧
洲第一条光缆线路在原联邦德国开通,通信距离为15。4公里。1980年2月,
英国在苏格兰西海岸波因湖中铺设了长9。5公里的海底光缆试验系统。光缆
由6根光纤组成,总容量为6000话路。
80年代开始,光纤通信进入了实用阶段。1982年,英国的3600公里多
模光纤线路全部开通营业。1983年,美国在东西岸各铺设了一条光纤通信线
路。1984年,日本建立了北海道札幌—九洲福岗的光纤通信干线。当今世界
… Page 63…
上,日本的光纤通信研究和生产技术最为先进。90年代初,国际上出现的综
合服务数字网,能通过光纤为用户提供传真、数据通信等各种媒体的综合通
信服务。
中国于1972年开始研究光纤通信技术。1976年,研制成低损耗多模光
纤。1978年,在上海铺设了一条1。8公里的光纤通信线路。从1986年开始,
铺设了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全长1500公里的光纤通信线路,同时还铺
设了南京—汉口—重庆全长2500公里的光纤通信线路。到90年代初,中国
建成的光纤通信线路已达到1万多公里。
光纤通信从诞生至今,已经向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第一代是由短
波长(0。8—0。9微米)光源和石英多模光纤组成的光纤通信系统,已经进入
成熟阶段,中小容量、中短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得到广泛应用。第二代光纤
通信系统以长波长(1。3—1。5微米)光源和单模光纤为代表。1985年,第二
代光纤通信的研究已基本结束,其技术开始成熟,并已在中等距离的通信线
路上使用。目前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成为研究热点。它以超长波长 (2微米
以上)和外差光纤通信系统为代表,具有很大容量,传输距离可达数千公里,
能用于洲际通信。目前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发展非常迅速。
(3)数字通信和移动通信
数字通信是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通信方法。
它将所传送的信息以数字来表示,可以进行数据库信息资源的远程共享和信
息的远程处理。
60年代以来,半导体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数—模、模—
数转换器和电子计算机的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发展数字通信的技术条件逐渐
完备。70年代以后,光纤通信的诞生,微电子技术突飞猛进,促进了数字通
信的加速发展。80年代初,数字通信已进入了商用阶段。
1965年,世界上第一部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话交换机研制成功。它利
用预先编制的程序来控制电话的交换接续。这就是“存贮器程序控制”,简
称程控。程控交换不仅可用于电话,也可以用于传真等非话通信。70年代,
数字程控交换机逐步发展起来。这是一种传输离散数字信号的交换机。数字
交换使电话交换向着话音与非话业务的综合交换前进了一步。80年代,传输
大容量数字信号的光缆系统和数字微波系统以及大容量的程控数字电话交换
系统都已相当完备,具备了建立综合数字网的条件。因此,大多数发达国家
都积极发展数字通信。1980年,美国贝尔电话系统将大约1/3的音频电缆改
为数字传输系统。此外,全数字化卫星通信系统也已建立并投入使用。
与以往的模拟通信网相比,数字通信网显示了更大的优越性。采用数字
信号比用模拟信号传送的话路要多,其失真和噪声不累加,可保证远距离的
传输质量。数字通信便于直接存贮和交换处理,可以传递各种通信业务,尤
其适用于发展非话通信业务。数字通信设备具有经济性、可靠性及小型化等
优点。
为了满足社会对通信日益增长的需要,从80年代开始,各发达国家已在
发展综合业务数字网。它可以用一个统一的通信网和一对用户线路来同时实
现电话和非话、宽带和窄带、高速和低速的多种业务的通信。用户可像在电
源线上使用各种电气设备一样,只要有一对用户线和相应的标准接口,就可
在这对线路上接入各种通信终端,进行各种业务的通信。90年代,窄带的综
合业务数字网可望在发达国家实现小规模建网。宽带的综合业务数字网还只
… Page 64…
有少数国家开始试验。预计到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通信网的全部数字化将
在发达国家实现。
无线移动通信的蓬勃发展,是当代通信技术的又一重要成就。移动通信
是移动体之间或移动与固定体之间的无线电信息传输与交换。当今的移动无
线电通信是包括移动电台、控制终端、无线入网交换、计算机控制并可与公
用电话网连接的系统。1978年后,美国、日本和瑞典等国先后开发出一种同
频复用、大容量小区制的移动电话系统。它的网络由许多边长为几千米到十
几千米的正六边形组成,犹如蜂窝,所以也称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这个系
统中的移动电话用户可互相通话,也可与固定电话用户通话。世界上第一个
商用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是1979年12月在日本东京建立的。80年代,国际上
又出现了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
立了小区制移动电话系统。美国、日本已实现了全国移动通信漫游。欧洲建
立了泛欧数字小区制系统。除了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外,移动通信还有集群
式专用调度移动通信系统、无中心多信道选址个人通信系统、无线寻呼系统
等。
无线寻呼系统是一种由基站发出单向选择呼叫的系统。无线寻呼通信具
有快速、方便、价廉等优点,所以倍受青睐,普及很快。美国的个人寻呼机
数量居世界首位,90年代初已达600多万个。香港地区每千个人中有70多
个寻呼机,人均拥有量最高。目前,无线寻呼已由单一传呼业务扩展到提供
数字、字符等文字显示业务。
中国从1984年开始使用无线寻呼电话,现已有1000多个城市开办了这
种电话业务。
21世纪将成为个人通信的时代。人们设想建立环球移动卫星电话系统
(环球电话)。那时,个人全球通信将变成现实。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
可进行通话或传真了。我国“通信技术发展计划”已将“个人通信”列为重
点发展的技术项目。
4。遥感技术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书中,有一些长着“千
里眼”的神奇人物。他们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一切事情,甚至有的能看到地
下。20世纪中期以后,这种幻想变成了现实。遥感技术就是当代人的“千里
眼”。人们借助于遥感,不但可看千里之外,而且可看万里之遥甚至更远。
遥感技术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