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爱的死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角兄弟衣食无继时,经常幻想着能吃到美味佳肴。有一天,汉灵帝出巡,下榻在他们附近何家的大宅子里。何家的厨师到张角家来显摆,说,皇上每顿要吃一百多道菜呢。张角羡慕地说,唉,大丈夫亦当如是啊。张宝却不耐烦,说,彼可取而代之。只有张梁郁闷地大喊,哥,我要吃窝头——他们已经很多天很多天连窝头都吃不起了。    
      黄袍加身,被迫造反后,手下人给张家三兄弟许多不自在,但在食物供应上,却从来没有让他们难受过。这些人让他们住在一所富丽堂皇的大屋子里,平时不用干活,但也不能随便外出,以便接受愚民的朝拜。张家三兄弟感觉非常幸福,因为手下人为他们配了一名专门的厨师,让他们想抱怨都没时间开口——他们的嘴时刻都被大量精美食物堵着。    
      没事的时候,张家三兄弟经常感叹,想起挨饿的日子。实在难以想像,像他们这样的人从前居然吃过草根树皮观音土。不用挨饿的日子是幸福的。    
      在总结美食生涯时,张角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螃蟹,还是我所欲也。三者不可得兼怎么办?张宝说,我爱吃鱼。张梁选择熊掌,张角自己选择螃蟹。    
      张宝吃鱼很讲究,只吃清蒸的。他认为,清蒸,是人所能给予一条鱼的最高礼遇(在这件事情上,后世专栏作家沈宏非与张宝不谋而合)。而张梁吃熊掌则要油煎的。张角的烦恼在于,螃蟹,尤其是吴地的大闸蟹,最麻烦的就是吃完了双手油乎乎的,十指尽染……    
      偶尔,也会有从前的熟人托了关系来找他们,比如从前何家的厨子就曾经来过,一进到他们的屋子里,就吃惊地说:“夥矣!角之为王沉沉者!”这意思要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张角,你丫做大王做得太奢侈了啊。”    
      听了这话,张角很生气,但想到他曾经为皇上做过饭,就不怎么生气了,只是命令他整治出一桌上等酒席来,但何厨子被押到厨房,却什么都不会做。三兄弟生气地问:“你不是皇帝的厨师吗?”何厨子只好如实回答:“何家做一顿饭要上百个厨师,我做了十年,只是专门剥蒜的。”    
      张角真的生气了,把何厨子头砍了,又让人从各地抓来了一百多名厨师,也要摆摆皇帝的谱,一顿饭做了四百多个菜——据说后世到了慈禧太后才达到这个数量——菜流水价搬上来后,三兄弟却呆呆地坐着下不了筷子,一个个做出若有所思的样子。最后,张梁小声说了句:“哥,其实我现在最想吃的是窝头。”张宝也小声说:“哥,我也是。”张角扔了筷子,叹息道:“唉,看来我们真是天生的贱货啊,改不过来了。”    
      胡笳十八拍 (节选)    
       (汉)蔡文姬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    
      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    
      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狄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    
      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    
      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域,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    
      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    
      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独我命薄兮没胡虏。    
      殊俗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    
      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欲得汉音,    
      雁飞高兮渺难寻,空断肠兮思音音。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    
      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    
      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    
      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弱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    
      为神有灵兮缘何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    
      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    
      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     
    


第一章可怜的张角 (2)

    张 角 之 死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选自《史记·世家第十八·陈涉》)    
      张角兄弟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造反后,时间长了手下人不免有些瞧不起。张角左思右想,派人抓来了天下最有学问的蔡邕,充为行军教授,同时也抓来了蔡邕的两个双胞胎书童贾演和贾源。    
      每天,张角三兄弟鸡鸣即起,先跳舞锻炼身体,他们称之为闻鸡起舞,然后读书。他们住的宫殿里居然经常传出琅琅的读书声,让熟悉他们的人吃惊不小。当时,《三字经》《百家姓》等都还没有,但总得找个简单点的教材啊,蔡邕无奈,只好不顾历史进程地选择了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他们的识字课本。    
      先从《大学》讲起,蔡邕读一句,让张角兄弟读一句。蔡邕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张角跟着读:“大学之道,在明明……老师,这里多印了一个‘明’。”    
      张宝说:“老师,‘止于至善’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要杀掉所有行善的人。”    
      于是,张角下令,把领地内所有修桥补路做过好事的人都抓起来统统干掉。    
      蔡邕毫无办法,只好放下《大学》,教他们读《孟子》。蔡邕读:“嫂溺,叔援之以手。这意思就是……”    
      张角接过话来说:“这还不简单?你能不能教我们难点的啊?”    
      蔡邕很奇怪,问:“你说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角回答:“太简单了啊。这意思是,嫂子小便,小叔子要帮一把手。”    
      蔡邕当时昏倒,醒过来不得不扔了《孟子》,再换《论语》。    
      蔡邕读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张角翻译道:“学习就像白色的鸟儿在飞。”    
      蔡邕惊奇道:“你这个说法倒是很有诗意嘛。”因为“习”字当时的写法是“羽”下加“白”。蔡邕对张角三兄弟突然有了点信心。但张角很快又让蔡邕失望了,因为他权力实在太大,手下人对他的命令又不拒绝,他随意按《论语》的话来管理自己的领地,让蔡邕毫无办法。比如在读到“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的时候,他就下令道:“《论语》里说了,所有的寡妇必须改嫁。”一纸命令传下,不知道毁了多少妇人的名节,连蔡邕的寡妇女儿蔡文姬都被他强行嫁给了匈奴的左贤王。    
      蔡邕没办法了,只好小心翼翼地找那些不会涉及到人命的句子来教。    
      蔡邕读:“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听了这话,张角跳起来哈哈大笑,下了命令,广选民间美女,充实后宫。蔡邕不明白,问张角,大王何所领悟?张角道:“这里明明说了,我从来没见过什么德行能好过美色的了。所以要多选美女,增加道德。”    
      蔡邕无论如何不敢再教他们《中庸》了,因为“庸”“邕”同音,他实在怕引火烧身。    
          
      意象派诗人不仅发现汉字可拆释,而且他们还在汉字中看到了图画,他们甚至认为汉字本身就是“图画文字”(Pictogram),可以通过“拆字”(split-up)来解释其含义。庞德因为拆字竟闹出了笑话,他在《诗章》第75章中,引用《论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却把它译成“学习,而时间白色的翅膀飞走了,这不是让人高兴的事?” (选自刘岩《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影响》)    
          
      张角按照自己理解《论语》“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的意思,强迫所有寡妇改嫁,其中就有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张角为了讨好匈奴,将蔡文姬嫁给了匈奴左贤王。    
      蔡文姬嫁给左贤王后,觉得那里的生活很不舒服。让她不舒服的是,那里的人居然对妇女非常尊重,讲究LADY FIRST。她不禁想起制作《烈女传》的曹大家来,她想,对女人怎么能这么尊重呢,这成何体统。但她没有办法,只有因地制宜,让自己变得习惯起来。    
      生活上倒也没什么,不过是匈奴人把“板凳”叫成“条凳”、把“吃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