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跹贰
同时川民请愿的代表萧湘、彭家珍到鄂,赵因密电请瑞澂拿办,因此民情更为愤激,孙武等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召集新得的军界同志喻化龙、宁协万、邓成拔、张文涛、罗子清、王得胜。政学界同志汤化龙、詹大悲、陈洪诰、年鸿勋、陶德明、刘复基、杨宏胜等开会。公推黎元洪为大都督,领导起义。先把反对革命的工兵营长阮荣发枪毙,接着就在黄鹤楼开炮示威,然后由黎带着一班忠勇的同志去见瑞澂说:“现在我们全体革命,我是临时大都督,请你赶快出城,由我送你上兵舰,可保无事,要不然你就没有命了。……”
这几句话说得瑞澂面如死灰,连忙作揖称谢,随着黎都督赶上楚豫兵轮,匆匆逃去。同时“藩司”连甲、“统制”张彪、“督署卫兵营长”铁忠等,也逃得不知去向,武汉三镇,就此宣告光复,恰值黄克强、宋渔父两先烈赶到,于是公推黄为全军总司令、宋为参谋长、汤化龙为湖北民政府,詹大悲为汉口军政府,军民人等,一律臂绑白布,门插白旗,汉阜市上,气象为之一新,这是辛亥年十月十日的事。现在我们年年庆祝的双十节,就是这一天了。
胡侠魂同志认为事有可为,于是组织一队“敢死队”,偕同萧湘、彭家珍(这两位是光复时由胡救出来的)赶赴宜昌,探知那天端方要往荆宜道衙门赴宴,大石桥是他必由之路,胡侠魂便率领敢死队,预先等在那里,端方的轿子刚到,敢死队蜂拥而前,手枪炸弹并发。当将端方打死,端所带的数百名鄂军,原本也是同志,当然一致行动,把端的家属完全消灭,宜昌因以光复。
可是胡同志并不满足,随即率领全队,转向成都与朱云石、乔树枬、邓慕卢诸同志,联合民众,突然攻入“督署”,杀了赵尔丰,又把蒲殿俊等从牢里救了出来。当下公举胡侠魂为都督,乔树枬为民政长,胡、乔坚辞,遂改推蒲殿俊为都督。萧湘为民政长,川局因以大定。
同时胡汉民先生在粤与蒋尊簋、周之桢、李应生、李培基,及女同志徐忠汉、徐飞汉、徐梅同等也正跃跃欲试,碰巧清廷派凤山来做“广州将军”。同志们认为机会来了,因在天字码头,开设照相馆,藉以藏身,及至凤山到来,同志们立即开枪把他打死。并用炸弹炸毁了他的官船,凤山一门,无疑的同归于尽。正在闹着,城内枪声又起,原来蒋同志——这时的蒋系新军标统——已经攻入“督署”,把张鸣岐赶走,那个专与党人作对的李准,也吓跑了。于是公举蒋尊簋为都督,胡汉民为民政长。胡因革命重心,端在楚北,将粤事布置一定 ,随即轻装赴鄂,与黄、黎、宋共商大计,这时我军正与清廷所派的荫昌在刘家庙作战,胜负尚未分,胡先生认为这样终非善计,必须策动各省同时响应,于是以大义电告滇、黔、桂、湘、赣各省,请其尅日发动,勿失时机。于是蔡锷、唐继尧等很迅速地光复了云南。杨尽诚,赵德全等光复了贵州。广西方面由洪顺堂、张兰彬、刘祥、赖发等威逼“桂抚”沈秉堃下野。举王芝祥为都督。湖南方面由焦达峰、陈作新等赶走“湘抚”余诚格,举谭延辏级健R蛱芳岽遣痪停耐平埂⒊挛倍级健=鞣矫嬗陕碡瓜汀⑽饨殍暗绕攘睢案痈А狈肴曷砉镒陨保肀煌莆级健
一时风声所播,向以捕杀党人为能的“安徽巡抚”朱家贤,居然联合皖绅窦以珏、童茂轩宣布独立,自称都督,福建方面则由孙道仁同志发难,击毙“闽督”松寿,将军“朴寿”因被举为都督。浙江方面,则由周承炎、朱瑞、褚辅成等发难,赶走“巡抚”增韫,推汤寿潜为都督。山西方面则由阎锡山、姚国桢等发难,击毙“巡抚”陆钟琦,阎被举为都督。“山东巡抚”孙贤琦也照朱家宝办法宣布独立,自称都督。这时全国各地,仍受满清统制的,只有北方几省,但形势已经不稳,因为奉天方面的蓝天蔚,直隶方面的张绍曾,早已经准备候机发动了。可是密接湘、鄂、皖、浙的灌输,例外的没有动,因为有个奴隶性成的“会办南洋大臣”张勋,带着数十营蛮兵驻在那里,当各省纷起革命时,“江督”张人骏很想乘机独立,甚至身为“驻防将军”的满人铁良也有知难而退的倾向,惟独张勋这浑蛋,坚持不可,以致倾心革命的“苏抚”程德全孤掌难鸣。
可是满清政府已感到岌岌可危,特地派袁世凯为统帅主持“平难”。由袁派冯国璋、李纯等率兵赴鄂,由襄河直扑汉阳,竟将我军喻化龙、邓成拔、王得胜等的部队战败,并用大炮向武昌轰击,形势确已逆转。但黄、黎、宋诸同志并不气馁,一面作战,一面通盘筹划,由宋与詹大悲商请英俄领事出面,以武昌接近汉口租界,不许冯军开炮,由胡侠魂、苏良彬东下,敦促南京方面徐绍桢,上海方面陈英士起义。陈是本党最忠实的老同志,在胡同志未到前早已有了相当的准备,今得胡来相助,更觉锦上添花,于是分领诸同志夺取制造局,捣毁“上海道衙门”。陈因被举为沪军都督,随即会同淞军司令李燮和、泼军司令洪承点、镇军司令林述庆、苏军司令刘之洁、浙军司令朱瑞,一同赴苏,公推程德全为江苏全省都督,主持一切,同时决议由陈回沪坐镇,兼筹军饷,由程统率各军,沿沪宁路向南京攻去。
这时,淮军都督蒋雁行因革命嫌疑被摈在秣陵关驻扎的宁军统制徐绍桢,与往敦促起义的苏良彬亦各率军来会。苦战了七昼夜,卒由朱瑞、李燮和等攻下雨花台,林述庆、刘之洁等攻下乌龙山、幕府山。徐绍桢、洪承点等攻破天保城,张逆所统的蛮兵死伤了三分之二,只得连夜渡江由浦口匆匆逃去,铁良与张人骏则由宁绅仇徕之、魏家骅护送出境,宁省完全光复。
这一来,可把盘据北平的满酋吓得寝食不安,将政权交与袁世凯,请他全权处理。袁逆就利用这个时候,把满廷捏在手里,随将因刺载沣被擒下狱的汪兆铭放出,给他很多的钱,叫他到湖北运动议和,并示意须举自己为总统。我们那位早晚市价不同的投机“志士”汪兆铭,竟被金钱征服,做了老袁的说客。
因人成事的黎大都督的脑筋,确是很简单的,他因受了汪兆铭蛊惑,竟接受了“南北议和”的提议,黄、宋虽不赞成,但因权在黎手,只得由他去干。
由汪兆铭努力拉拢的结果,双方决定了议和,地点是上海的市政厅,南代表是伍廷芳、王宠惠、钮永建、王正廷、胡瑛,北代表是唐绍仪、杨士琦、严修、于邦华、傅增湘、范源濂。每天照例开一次会议,可是议来议去,仅仅决定了废除满清政府、建立共和政府、暂行停止军事行动。另择地点,商定停战办法,一切问题,静候国会解决,但国会还未产生,甚至商定停战的地点、日期都没决定。同志们认为这样议和,是不会得到理想收获的。况各省虽已光复,并有都督,民政长分治军民,但还没有一个主持全局的元首。领导革命的国父还在海外奔走,这当然是不合逻辑的,于是联名拍电敦促国父回国,并由陈都督英士电请各省派代表到沪会商建立临时政府,及参议院的大计,报到的代表计有苏、浙、皖、赣、湘、鄂、滇、黔、粤、桂、闽、秦、晋十三省。决议建立临时政府于南京。各代表亦即赴宁,于十一月十日开选举大会,到会的代表共十七省,每省得投一票,结果国父得十六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这时国父还在上海。由代表团公推议长汤化龙、王正廷来沪恭请国父赴宁,于民国元年元旦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国父的誓词是: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宝邀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已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除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随即依照“临时组织大纲”命各省选派参议各三人,组织“临时参议院”,并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即以是年为民国元年。
同时任命官员,组织内阁,阁员是:
陆军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
海军总长黄钟瑛,次长汤芗明。
司法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
财政总长陈锦涛,次长王鸿猷。
外交总长王宠惠,次长魏宸组。
内务总长程德全,次长居 正。
教育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
洪门位次
洪门名次,行一有正副龙头、香长、盟证、坐堂、总印、刑堂、正堂、陪堂、护印、礼堂、执堂、新福。行二有圣贤(又名春秋)(又名提调)。行三有桓候,当家(又名钱粮或粮台)。行五有承行、执法、红旗、黑旗、帮办、中点子。行六有巡风、护律、蓝旗。行八纪纲。行九挂牌。行十辕门。行么有凤尾,有大老么、小老么*9熏分别说明于下:
龙头者,龙门之先进也,鱼非烧尾,不能成龙,故古诗有:“曾向龙门烧尾来”之句。 凡鱼化龙,由尾烧起,节次至于龙头,俗有九节龙之称,洪门取此以喻大爷须由么满十排做起,而至于龙头也,又称袍哥进步为烧几排亦以此,按龙头一职,在道光前,尚无此种名称,亦无该项职位。自郭永泰开尽忠山后,始有正副龙头之称。因自满清中叶入园门者极多,各地开码头者亦日广,而新当光棍者,不久亦有另开码头之可能。但其头上恩拜兄尚在,且在一地,或住处不远,势非设龙头虚衔,崇让拜兄不可,已当香长,故设正副龙头,以推尊拜兄者,即是故也。
副龙头为助正龙头,办理公口上一切事务而设,故正龙头因事不能任职时,例由副龙头代。如某公口系九老图制,未设副龙头,则由香长兼代,不设此职。
香长者,主香堂之长,即公口